瀝青滴漏實驗:持續了近百年,熬走了2位教授,到底想證明什麼?

2021-01-15 騰訊網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隨著時間的飛速前進,科技也在迅速進步,如果說什麼是最為重要的基礎,那麼自然是大大小小的科學實驗,只有通過不斷的檢測,才能確保得到最有效的數據。

而有些實驗的時間,也是超過了人們的想像,比如從1840年英國牛津大學開始的電鈴實驗,兩節電池各連接一個帶有相反電荷的金屬鈴,通過撞擊進行充電,並且一直運行到如今,從而獲得了吉尼斯「最耐用電池」的世界紀錄。

而接下來說的一項實驗,不但無聊,看上去似乎也毫無意義,卻也持續了百年,熬走了兩名教授,這就是瀝青滴漏實驗,它究竟想要證明什麼呢?

假如你有機會能夠前往澳洲昆士蘭大學物理學院的實驗室,或許能夠看見一個被玻璃罩罩住的漏鬥,裡面盛放著的黑色物體正在通過漏鬥尖嘴慢慢的下降到燒杯當中,只不過雖然液體雖然成型,似乎隨時就要滴落,其實依然牢不可破。

至於這樣一個故事的發生,恐怕還要追溯到1927年,當時昆士蘭州大學的物理教授帕內爾在上課時,給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們自由討論,瀝青算是固體還是液體?為了能夠證明結論,帕內爾突發奇想,他將一些瀝青塞到一個封了口的漏鬥當中,然後讓其完全沉積,而在三年後,帕內爾打開漏鬥的開口,將其裝在燒杯當中,讓瀝青緩慢的流動,並且記錄和觀察它每天的樣貌。

讓人有些吃驚的是,儘管瀝青在最初幾年就已經出現了下墜的跡象,然而等到第一滴瀝青滴出,卻足足花了8年的時間,一直到1938年12月,當帕內爾一天清晨前往實驗室,驚喜的發現燒杯中滴落的固體瀝青,遺憾的是,他沒有親自見證這一時刻,帕內爾決定,要將這個實驗繼續進行下去。

至於第二滴瀝青,一直到1947年才滴落,此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從爆發進行到結束,等到1954年,第三滴瀝青滴出,1962年,第四滴瀝青滴出...

帕內爾教授用這個實驗很好地向學生證明,瀝青既不是固體,也不屬於液體,而是一種粘度極高的複雜混合物。

不過帕內爾教授,最終沒有機會看到更多的瀝青滴落,他最終於20世紀的後半段去世,另外一名物理學家,帕內爾同事:約翰梅恩斯頓接過了觀察的接力棒。

到了1988年,當第7滴瀝青滴落之後,實驗室被裝上了攝像頭,以及場地空調,確保人們能夠記錄瀝青滴落的過程,以及不讓其受到環境幹擾的影響。

截止到如今,最新的一滴瀝青液體(第九滴),在2013年7月9日滴出,距離第八滴(2000年)已經有了13年時間,不難看出,瀝青液體的壓強在不斷減小之後,將來滴落的時間更慢。

不過很顯然約翰也支撐不住了,他最終退休,並且交給了自己的學生,同時也是昆士蘭大學工作的一名教授。

這樣的一個實驗意義在於什麼呢?如今自然不要通過如此簡單的方式觀察瀝青的屬性,但它同樣也能夠作為一種實驗的精神,所永遠的傳遞下去。

相關焦點

  • 瀝青滴漏實驗:進行了近百年,熬走了2名教授,究竟想證明什麼?
    託馬斯·帕內爾教授在上課的時候,想向學生證明,瀝青看著是一種固體,但實際上是一種粘性非常高的液體,或者說它是一種比較複雜的混合物體,1927年,澳大利亞博士帕內爾開始了這場實驗,他在課堂上面給學生演示瀝青滴漏實驗,取了少量瀝青樣本放入一個封口的漏鬥裡面,讓同學們看瀝青滴落。
  • 瀝青滴漏實驗:持續了近百年,熬死了2位教授,目的到底是什麼?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就有這樣漫長的一組實驗,它從1927年開始,至今仍在繼續,如今已跨越了近百年的光陰。 老實說這是一項非常難熬的實驗,你就算在漏鬥前觀察一整天,可能都看不到它發生什麼變化。但帕內爾教授很有耐心,他居然將實驗堅持了下來,並且發現每一滴瀝青大概要花10年的時間才能滴入漏鬥下方的燒杯。
  • 持續了快100年的瀝青滴漏實驗,熬死2位教授,到底有何意義?
    大部分科學家雖不曾流血,卻也將自己的一生奉獻於證明真理,至死不渝。在科學史上,不乏幾百年才能驗證的假說或真理。伽利略等500多位科學家,前後花費400餘年時間,才成功運算出太陽黑子運動周期;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自1742年提出以來,近300年間多位數學家致力證明,然而自1966年陳景潤證明「1+2」後,近40年來再無寸進。
  • 持續了快100年的瀝青滴漏實驗,熬死2位教授,到底有何意義?
    大部分科學家雖不曾流血,卻也將自己的一生奉獻於證明真理,至死不渝。在科學史上,不乏幾百年才能驗證的假說或真理。伽利略等500多位科學家,前後花費400餘年時間,才成功運算出太陽黑子運動周期;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自1742年提出以來,近300年間多位數學家致力證明,然而自1966年陳景潤證明「1+2」後,近40年來再無寸進。
  • 瀝青滴漏實驗:進行了近百年,熬死了2名教授,究竟想證明個啥?
    而科學史上還有一個荒唐程度和永動機不相上下的科學實驗,那就是1927年澳大利亞科學家帕內爾設置的瀝青滴漏實驗,這個實驗一直到現在仍然有人在繼續完成。為什麼說這個實驗荒唐呢?因為從開始到現在已經進行快100年,熬死了兩位教授,卻還是不知道此實驗的意義何在。
  • 持續100年的瀝青滴漏實驗,熬死了2位教授,到底是想證明個啥?
    實驗是科學觀察的一種形式,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途徑,很多科學家為了證明一個結果或者得出一個結論,往往一個實驗要做上好幾年甚至數十上百年。瀝青滴漏是物理實驗中最長的實驗之一,它從1927年起已經進行了快100年,期間研究它的兩位教授都已經去世。那麼,這個實驗到底是為了證明什麼?
  • 瀝青滴漏實驗:進行了快100年,熬死了2名教授,到底想證明什麼?
    一個真理的得出,往往需要幾十,甚至上百年的探索;一個完整而成功的實驗,也同樣需要好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比如為了記錄太陽黑子運動周期,伽利略等500多位學者花費了一生的時間,記錄工作前後長達400餘年,才得出了較為接近的時間。
  • 瀝青滴漏實驗:持續了近百年,熬死了2位教授,目的到底是什麼?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就有這樣漫長的一組實驗,它從1927年開始,至今仍在繼續,如今已跨越了近百年的光陰。老實說這是一項非常難熬的實驗,你就算在漏鬥前觀察一整天,可能都看不到它發生什麼變化。但帕內爾教授很有耐心,他居然將實驗堅持了下來,並且發現每一滴瀝青大概要花10年的時間才能滴入漏鬥下方的燒杯。
  • 瀝青滴漏實驗:持續近100年,「熬走」2名教授,到底想證明啥?
    然而,科學家的智慧是無窮的,即使他們的那些奇思妙想,有時候看起來很荒誕不經,但是過了幾十年、幾百年之後,往往會得出一個劃時代的結論,就像著名的瀝青滴漏實驗一樣。 但實際上,瀝青卻不是石頭,託馬斯·帕內爾的實驗想證明的就是:一些物質看上去雖是固體,但實際上是黏性極高的液體。瀝青本身不是固體,而是高粘度有機液體的一種。
  • 熬死了兩位教授,歷經90多年的瀝青滴漏實驗,到底想證明什麼?
    物質的性質可能和我們想的不太一樣,為了給學生們更直觀的證明這一事實,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物理學教授託馬斯·帕內爾設計了一個實驗——瀝青滴落實驗自1930年開始運行,瀝青滴落實驗成為歷史上運行時間最長的實驗室實驗。甚至到現在人們都沒有觀察到瀝青滴落。
  • 瀝青滴漏實驗進行了快100年,熬死2名教授,實驗到底要證明什麼?
    科學是嚴謹的,也是值得重視的,每一個重要的科學實驗,都要花費工作人員巨大的時間和精力。你知道嗎?在世界上有一個瀝青滴漏實驗,從開始到現在已經快100年了,期間該實驗熬死了兩名教授,直到現在也沒有徹底結束。那麼,這個實驗到底要證明什麼呢?
  • 瀝青滴漏實驗進行了快100年,熬死2名教授,實驗到底要證明什麼?
    科學是嚴謹的,也是值得重視的,每一個重要的科學實驗,都要花費工作人員巨大的時間和精力。你知道嗎?在世界上有一個瀝青滴漏實驗,從開始到現在已經快100年了,期間該實驗熬死了兩名教授,直到現在也沒有徹底結束。那麼,這個實驗到底要證明什麼呢?
  • 熬走了兩代科學家,歷時93年未結束的瀝青滴漏實驗,有什麼意義?
    這個實驗已經成功地熬走了兩代實驗負責人了,現在的實驗負責人安德魯懷特已經是第三代了,可見這項實驗的時間之久了。眼看著一個世紀的時間就快要過去了,這項「瀝青滴漏實驗」還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事實證明,看上去為固體的瀝青的確為固體,黏性極強的瀝青大約每10年左右可以滴落一滴。這麼多年過去了,瀝青一共滴落了9滴,熬走了兩代負責人。但是因為種種原因,這項實驗9滴瀝青滴落的瞬間都沒有被人用肉眼觀測到過。
  • 持續93年的「瀝青滴漏實驗」,熬死兩位科學家,到底想證明什麼?
    ,在1927年由託馬斯·帕內爾教授實施,這個持續時間最長的時間在眾多學生的見證下拉開了帷幕,這個實驗的目的十分簡單,託馬斯·帕內爾教授想向學生證明,在自然界中存在一些看似是固體,實際上可能是一種粘度極高的液體的物質。
  • 持續93年的「瀝青滴漏實驗」,熬死兩位科學家,到底想證明什麼?
    瀝青滴漏實驗是一個物理實驗,在1927年由託馬斯·帕內爾教授實施,這個持續時間最長的時間在眾多學生的見證下拉開了帷幕,這個實驗的目的十分簡單,託馬斯·帕內爾教授想向學生證明,在自然界中存在一些看似是固體,實際上可能是一種粘度極高的液體的物質。
  • 瀝青滴漏實驗進行了93年,熬死兩位教授,究竟想要證明什麼?
    要說世界上什麼實驗是持續時間最長的,那毫無疑問瀝青滴漏實驗絕對可以名列前茅。
  • 瀝青滴漏實驗快100年了,熬死了兩名教授,實驗到底要證明什麼?
    這是一個跟瀝青有關的實驗,該實驗被稱為瀝青滴漏實驗,並且這個實驗快100年了,其間,已經熬死兩位教授,實驗究竟想證明什麼呢? 一、帕內爾教授開始著手瀝青滴落實驗 1927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託馬斯·帕內爾教授,在上課的時候,做了一個實驗,是以研究瀝青為主,所以名字叫做瀝青滴漏實驗。據了解,帕內爾教授是為了向學生們闡述一個道理,即不要相信表面看到的東西,雖然有一些東西表面看上去是固體,但實際上,只是粘性極高的液體罷了,就如瀝青一般。
  • 瀝青滴漏實驗:進行了快100年,熬走2任科學家,究竟想證明什麼?
    科學是一件離大家很近又離大家很遠的東西,我們生活當中無處不在的與科學打交道,你住的房子要設計到結構力學,你用的空調要涉及的傳熱學,你做飯用的自來水設計的時候得用到流體力學。但是有很多科學的東西,明明就在我們的面前,你卻根本不知道,甚至還會認為:這是迷信。而為了證明科學真理,有時候往往需要花費人們想像不到的時間和精力。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位教授,實驗到底想證明什麼?
    提到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實驗,瀝青滴漏實驗可以名列前茅,自從1927年實驗進行之後,一直持續至今還沒有完成,據估計,漏鬥內的瀝青還可以繼續實驗上百年,所以該實驗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全球持續時間最長的實驗。
  • 瀝青滴漏實驗:進行了快100年,他們到底想證明啥?
    也的確是這樣,很多時候科學家們為了證明一個定理要經過縝密的推演和嚴密的論證。但是不是每一次都能夠馬上得到確切的結果,有很多的猜想和假設都要經過漫長的等待才能夠褪去它們外表的偽裝。著名的瀝青滴漏實驗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幾名科學家為了證明瀝青是液體而進行了一個長達百年的實驗。那麼這個實驗究竟有什麼意義呢?為什麼科學家們不惜耗費如此多的時間也要證明這個事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