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了快100年的瀝青滴漏實驗,熬死2位教授,到底有何意義?

2020-12-03 歷史雜錄

引言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在引頸就義之時曾作一首《獄中題壁》,其中「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一句傳為千古絕唱。社會學變革中往往需要有人流血犧牲,科學真理的研究也是如此,也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有些科學家甚至為此付出生命,例如布魯諾就因支持日心說被教會處死。大部分科學家雖不曾流血,卻也將自己的一生奉獻於證明真理,至死不渝。

在科學史上,不乏幾百年才能驗證的假說或真理。伽利略等500多位科學家,前後花費400餘年時間,才成功運算出太陽黑子運動周期;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自1742年提出以來,近300年間多位數學家致力證明,然而自1966年陳景潤證明「1+2」後,近40年來再無寸進。

▲陳景潤舊照

01

然而,正如劉禹錫在《浪淘沙》中所寫:「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一代代人堅持不懈並非沒有意義,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的堅持,科學真理才得以被證明,人類才能夠對這世界多一些了解。這些晦澀實驗,既因為有意義而被科學家們堅持著,又因為科學家的堅持而更有意義。

這些前後持續數年的實驗有一個共同點:與人們常識相悖,或不被世人理解證明該真理的意義。瀝青滴漏實驗也是其中一例。1927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託馬斯·帕內爾提出瀝青是一種黏性極高的液體,而並非大家看到的固體。為證明自己的觀點,帕內爾教授當堂將瀝青封入透明容器中,緩緩加熱並靜置,隨後,所有人開始漫長的等待。

▲瀝青照片

瀝青是一種黑色複雜混合物,由多種不同分子量的碳氫化合物及其非金屬衍生物組成,因不透水,也幾乎不溶於水,被廣泛應用於製作防水、防腐材料,常見於地面、屋面鋪設,建材防腐等領域。考古資料顯示,1200年前人們已經開始使用天然瀝青,現代則在高速公路建設中最為常見。

02

1930年,帕內爾教授切開了漏鬥下端封口,開始等待滴落。此時,當年的學生大多畢業,僅有他一人仍關注這個實驗。然而直到8年後的1938年,第一滴瀝青才成功滴落。可惜除了帕內爾本人外,其他人並沒能見證這一幕,他也沒來得及拍下來。高興之餘,他也有一絲懊惱。不過他沒有終止實驗,而是耐心等待下一滴瀝青滴落。

▲瀝青滴漏實驗舊照

又是9年之後,1947年,第二滴瀝青終於滴落,這次連帕內爾教授都錯過了這一歷史性時刻。更遺憾的是,次年帕內爾教授便與世長辭,沒能完成拍下瀝青滴落這一夙願。帕內爾去世後,瀝青滴漏裝置被擱置在角落。瀝青仍在滴落,然而這個實驗被人遺忘了。第三滴瀝青悄然滴落,沒有人注意到,更沒人將這一刻拍下來,連具體時間都沒有被記錄。

直到1961年,物理學家約翰·梅恩斯頓來到昆士蘭大學,無意中看到瀝青滴漏裝置,對實驗產生極大興趣。然而,1962年5月,第四滴瀝青滴落時,約翰正在度蜜月,十分遺憾地錯過了。因此他發誓下一次一定要記錄下來,並認真推算出瀝青滴落間隔,判斷下一滴瀝青滴落時間。

▲昆士蘭大學照片

03

造化弄人,此後每一次瀝青低落,約翰都因為各種原因沒能記錄下來。甚至有一次,就在他轉身之間瀝青滴落了。接手這個實驗52年後,2013年,約翰教授與世長辭,他曾推算出下一滴瀝青大約在2014年滴落,希望有人可以幫助他完成遺願。就這樣,這個簡單的實驗送走了它的第二位守護者。

隨著科技進步,24小時不間斷的攝像頭被用於記錄該試驗。2014年,第九滴瀝青「如約而至」,然而當年的燒杯中已經裝了太多瀝青。在第九滴即將滴落之時,負責該實驗的懷特教授當機立斷更換燒杯,結果不小心撞斷了正在滴落的瀝青。人們只好繼續等待下一滴。

▲瀝青滴漏實驗照片

如今,第十滴瀝青正在緩緩成形。由於現在整個裝置被搬到空調房中,恆溫狀態下滴落時間預計延長到13年,所以直到2027年我們才有可能看到下一滴滴落。目前該實驗裝置不僅被24小時監控,也被24小時直播,全球人民隨時可以觀察它。希望屆時有幸,我們可以完成兩代教授共同夙願,記錄下滴落這一幕。

結語

可能有人會問,持續了快100年的瀝青滴漏實驗,已經熬死2位教授,到底有何意義?這個持續八十幾年的實驗,其意義已經不止於證明瀝青是液體,更多的是為了見證歷史性時刻。它已經獲得了吉尼斯認證的世界上持續時間最久的實驗,於2005年獲得「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幾代教授鍥而不捨的堅持就能收穫成果。

參考資料:

《獄中題壁》

《浪淘沙》

相關焦點

  • 持續了快100年的瀝青滴漏實驗,熬死2位教授,到底有何意義?
    伽利略等500多位科學家,前後花費400餘年時間,才成功運算出太陽黑子運動周期;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自1742年提出以來,近300年間多位數學家致力證明,然而自1966年陳景潤證明「1+2」後,近40年來再無寸進。
  • 瀝青滴漏實驗進行了快100年,熬死2名教授,實驗到底要證明什麼?
    科學是嚴謹的,也是值得重視的,每一個重要的科學實驗,都要花費工作人員巨大的時間和精力。你知道嗎?在世界上有一個瀝青滴漏實驗,從開始到現在已經快100年了,期間該實驗熬死了兩名教授,直到現在也沒有徹底結束。那麼,這個實驗到底要證明什麼呢?
  • 瀝青滴漏實驗進行了快100年,熬死2名教授,實驗到底要證明什麼?
    科學是嚴謹的,也是值得重視的,每一個重要的科學實驗,都要花費工作人員巨大的時間和精力。你知道嗎?在世界上有一個瀝青滴漏實驗,從開始到現在已經快100年了,期間該實驗熬死了兩名教授,直到現在也沒有徹底結束。那麼,這個實驗到底要證明什麼呢?
  • 持續100年的瀝青滴漏實驗,熬死了2位教授,到底是想證明個啥?
    實驗是科學觀察的一種形式,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途徑,很多科學家為了證明一個結果或者得出一個結論,往往一個實驗要做上好幾年甚至數十上百年。瀝青滴漏是物理實驗中最長的實驗之一,它從1927年起已經進行了快100年,期間研究它的兩位教授都已經去世。那麼,這個實驗到底是為了證明什麼?
  • 瀝青滴漏實驗:進行了快100年,熬死了2名教授,到底想證明什麼?
    1927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託馬斯·帕內爾教授想通過實驗給學生們證明一個理論,然而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直到他去世,都沒能親自證明,甚至後來又「熬」死了一位教授,也沒能證明,它便是赫赫有名的「瀝青滴漏實驗」。瀝青滴漏實驗,顧名思義,就是將瀝青樣本放進一個封了口的漏鬥內,然後等待瀝青滴下來。那麼為何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實驗會進行了近100年呢?首先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瀝青。
  • 瀝青滴漏實驗快100年了,熬死了兩名教授,實驗到底要證明什麼?
    這是一個跟瀝青有關的實驗,該實驗被稱為瀝青滴漏實驗,並且這個實驗快100年了,其間,已經熬死兩位教授 一、帕內爾教授開始著手瀝青滴落實驗 1927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託馬斯·帕內爾教授,在上課的時候,做了一個實驗,是以研究瀝青為主,所以名字叫做瀝青滴漏實驗。據了解,帕內爾教授是為了向學生們闡述一個道理,即不要相信表面看到的東西,雖然有一些東西表面看上去是固體,但實際上,只是粘性極高的液體罷了,就如瀝青一般。
  • 瀝青滴漏實驗:進行了近百年,熬死了2名教授,究竟想證明個啥?
    我們都知道科學實驗不僅需要縝密的實驗計劃、嚴謹的科學態度,更加需要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于堅持,任何科學實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實驗甚至需要好幾代科學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夠完成。但是在科學史上有一些實驗雖然持續了很久,可是因為實驗初衷出現了偏差,導致一直在做無用功。
  • 瀝青滴漏實驗:持續了近百年,熬死了2位教授,目的到底是什麼?
    這項實驗就是著名的"瀝青滴漏實驗",它的發起者是昆士蘭大學教授託馬斯·帕內爾,他在1927年的某天突發奇想 老實說這是一項非常難熬的實驗,你就算在漏鬥前觀察一整天,可能都看不到它發生什麼變化。但帕內爾教授很有耐心,他居然將實驗堅持了下來,並且發現每一滴瀝青大概要花10年的時間才能滴入漏鬥下方的燒杯。
  • 熬死了兩位教授、歷經100年的瀝青滴漏實驗,到底證明了什麼?
    瀝青是最常見的建築材料,鋪裝路面是它用量最大的去處,瀝青鋪裝車加熱瀝青和骨料碎石混合傾倒在路面,壓路機將其壓平稍作硬化即可通車,但如果有人告訴你,即使是這種硬化後的瀝青也能像蜂蜜一樣一滴滴落下,估計你肯定認為他瘋了!但有一位教授還真實驗了,而且接力持續實驗都快一百年了,到底是為啥呢?
  • 世界上最漫長的實驗:瀝青滴漏實驗快100年,已經熬死兩名教授
    現在都說時間就是金錢,尤其是在快速發展的當今時代,很少有人能夠花費巨大的時間去做一件事情,而許多國家有很多偉大的發明,都是在之前車馬很慢的時代產生,因為在那個時代,人們的時間都很充裕,所以才開始進行鑽研,最終有所發明,有所創造。而在世界上有這樣一個非常漫長的實驗,而這個實驗已經快持續了100年。
  • 瀝青滴漏實驗:持續了近百年,熬走了2位教授,到底想證明什麼?
    而接下來說的一項實驗,不但無聊,看上去似乎也毫無意義,卻也持續了百年,熬走了兩名教授,這就是瀝青滴漏實驗,它究竟想要證明什麼呢? 至於第二滴瀝青,一直到1947年才滴落,此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從爆發進行到結束,等到1954年,第三滴瀝青滴出,1962年,第四滴瀝青滴出...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位教授,該實驗想要證明什麼?
    親眼看到瀝青滴落有多難?這個實驗熬死了兩代科學家,至今已經進行了93年,尚未有人親眼見證瀝青滴落過程。在2005年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是目前金氏世界紀錄,實驗時間持續最長的「保持者」。瀝青是液體,還是固體?液體,比如水具有流動性是柔和的。固體,比如石頭表面堅硬,使勁扔地上會碎成兩半。常溫下的瀝青,外表是堅硬的,且易碎,那麼瀝青是固體嗎?
  • 瀝青滴漏實驗:持續近100年,「熬走」2名教授,到底想證明啥?
    然而,科學家的智慧是無窮的,即使他們的那些奇思妙想,有時候看起來很荒誕不經,但是過了幾十年、幾百年之後,往往會得出一個劃時代的結論,就像著名的瀝青滴漏實驗一樣。 3年之後,瀝青終於達到了科學意義上的穩定,於是帕內爾教授將漏鬥下端切開,等待瀝青像液體一樣滴落,但誰也沒想到的是,這一等,就是八十幾年。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位教授,實驗到底想證明什麼?
    瀝青是一種有機物質,主要成分是碳氫化合物,當然也包含一些非金屬的衍生物,組成十分複雜,由於它的憎水性常被用來防水、防潮、防腐...這玩意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如瀝青路面、房屋房頂和地面的防水等等...看似稀鬆平常的東西,但在歷史中有一個關於瀝青性質非常著名的實驗:瀝青滴漏實驗。從1927年開始實驗以來,至今這個實驗已經進行了將近100年,目前還在繼續...
  • 持續93年的「瀝青滴漏實驗」,熬死兩位科學家,到底想證明什麼?
    ,在1927年由託馬斯·帕內爾教授實施,這個持續時間最長的時間在眾多學生的見證下拉開了帷幕,這個實驗的目的十分簡單,託馬斯·帕內爾教授想向學生證明,在自然界中存在一些看似是固體,實際上可能是一種粘度極高的液體的物質。
  • 一塊瀝青滴了快100年,熬死了兩位教授,實驗到底想證明什麼?
    提到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實驗,瀝青滴漏實驗可以名列前茅,自從1927年實驗進行之後,一直持續至今還沒有完成,據估計,漏鬥內的瀝青還可以繼續實驗上百年,所以該實驗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定為:全球持續時間最長的實驗。
  • 持續93年的「瀝青滴漏實驗」,熬死兩位科學家,到底想證明什麼?
    瀝青滴漏實驗是一個物理實驗,在1927年由託馬斯·帕內爾教授實施,這個持續時間最長的時間在眾多學生的見證下拉開了帷幕,這個實驗的目的十分簡單,託馬斯·帕內爾教授想向學生證明,在自然界中存在一些看似是固體,實際上可能是一種粘度極高的液體的物質。
  • 熬走了兩代科學家,歷時93年未結束的瀝青滴漏實驗,有什麼意義?
    在我們生存的地球上總有有一些物質,它們看上去和本質的樣貌根本不一樣,其中瀝青就是其中的一種。瀝青,無論從觸覺還是從視覺上來看,它都是一種固體,但是,它卻是一種粘度非常強的液體。所以歷經了93年的瀝青滴漏實驗,就是為了證明,瀝青雖然滴落速度非常緩慢,但它也是一種液體。
  • 瀝青滴漏實驗:持續了近百年,熬死了2位教授,目的到底是什麼?
    屈原在《離騷》裡吟詠:&34;追求真理和目標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道阻且長,唯有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有可能達到最終的所求。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就有這樣漫長的一組實驗,它從1927年開始,至今仍在繼續,如今已跨越了近百年的光陰。
  • 熬死了兩位教授,歷經90多年的瀝青滴漏實驗,到底想證明什麼?
    物質的性質可能和我們想的不太一樣,為了給學生們更直觀的證明這一事實,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物理學教授託馬斯·帕內爾設計了一個實驗——瀝青滴落實驗自1930年開始運行,瀝青滴落實驗成為歷史上運行時間最長的實驗室實驗。甚至到現在人們都沒有觀察到瀝青滴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