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三國卷語所言,『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人和事物變化無常,分合不定。隨著時代和社會不斷發展演變,優勝劣汰也就成了必然。
社會是殘酷的,會在某些階段無情地刷掉沒跟上步伐的一批人,如果一味沉醉在自己的舒適圈,不思進取,那麼被社會所淘汰也只是時間問題。
說來殘酷,但以下5種人,正在慢慢被社會淘汰。
一、不求上進的人
韓嬰曾言,『學而不已,闔棺乃止。』
大千世界,茫茫宇宙,認識無止境,知識無止境,即使用盡畢生時間來學習,可能也只是精通些許皮毛,更何況不學習不求上進之人呢?
古時的賢人都懂的要自覺地去獲取知識和新技能,如今的我們生存在更先進更發達的資訊時代,可能每一秒的變化都是難以想像的,那些不求上進的人,或許只是不想拋棄自己的舊觀念,甚至滿足於現狀。
一個人是否上進,從狀態是可以看出來的。積極上進的人,目光有神,散發著篤定,做事雷厲風行,因為每天都有規定好的計劃待執行;不求上進的人,會略顯遲鈍,性格也猶猶豫豫,感覺整個人沒什麼精氣神,遇到抉擇也無法拿主意,沒什麼主心骨,每天得過且過,紙上談兵多過實質性計劃。
人可以說謊,但時間是誠實的。一個人是否把學習當作日常習慣,隨著時間推移,呈現給外人的面貌是一目了然的。
當今社會不少人立下了轟轟烈烈的flag,結果呢?依舊是停在原地。他們把時間花在給自己尋找『該去學習了』的時機上,而對於有惰性,他們也總能找到不同且打動自己的說辭。
事物都是對立的,你拋棄了什麼,那它也不會選擇你。
所以,想就去做才能知道是否是自己努力的方向,才有上進的可能;而那些滿足於現狀,止於幻想的人,註定會被社會所拋棄。
二、不合群的人
俗語講:『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小到蟻群抱團淌過水溝,不惜犧牲外層同伴渡過難關;大到萬人之上的帝王,身邊多賢臣和侍衛,百姓全力支持,方可久居帝位。
古往今來,人們會因利益劃分界線,也會因利益共謀大事。
都說『沒有永遠的敵人』,團結一致做事才是社會發展進程的主旋律,鮮有人靠單打獨鬥闖出一片天,即使做到了,沒有擁護者和群體的支持,遲早會分崩離析,這就是合群的重要性,也是團結的偉大之處。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我們經常說的『成事在天』,講究順應,但大多人都忘了前半句話『謀事在人』。
試想一支軍隊戰敗的因素,往往不是敵方過於強大,而是自己團隊的內部先出現瓦解,怯戰或背叛,都會頃刻間導致整場戰役的失敗。
聰明的『社會人』,會打理好人與人之間關係,他們有共同利益,不會計較一時的得失,因為爭執會導致自己的損失,讓漁翁得利。唯有擰成一股繩,相互欣賞、信任和扶持,才能合作共贏,被群體認同,社會認可。
而不合群的人,註定會被社會遺忘淘汰。
三、不懂規則的人
『懸衡而知平,沒規而知圓。』社會形成源於人,而人行事需要規則去約束。
現代社會奉行民主,提倡在給人高度自由的環境下創造價值,明面上是信任的一種體現,實則是考驗情商的一種方式,看你能否琢磨透背後的規則。
對剛入職場的新人來說,除了一板一眼的員工手冊要熟記外,還有背後的潛規則。
首當其衝的便是眼裡有活。要時刻保持敏銳,衡量自己的價值,你此刻應該出現在什麼地方,例會前你應該做好什麼準備等等。
其次便是學會等待。良好的時間觀念是成事之基,你可以等待領導數小時,反之則不可。要懂得不是所有付出當下就能看到回報,要耐得住性子,經得住時間的打磨。
再者是學會吃虧。明確自己的目的是什麼,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適度退讓,養成分享的習慣。我們說的大智若愚,就是要將自己的人品『攤牌』給大家,讓機會主動找到你,把自己的路走寬。
俗話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善之人必有福報。
社會上那些不懂規則的人,會讓人覺得難以相處,長期發展可能被孤立,最終被社會淘汰。
四、不懂言談的人
孔夫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寓意就是,分清和人說話的場合,做個聰明的人,該說話時一定要說,不該說時切忌失言,否則可能會失去人才或讓自己陷入麻煩。
社會中最排斥的一種人便是嘴碎的人。他們會把搜集來的他人的八卦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吐露個沒完;自己毫無資格,卻也喜歡直言不諱地當眾評論他人的不足;在本應傾聽別人講話的時候,打斷別人甚至反駁,完全不在乎別人感受。
不懂言談的人做的這些事,不違法,但很不合道德。任其發展的話,容易在不經意間得罪人,可能會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遭遇打擊。
這種人看似對別人都知根知底,精明的什麼都知道,自我感覺一度非常良好。因此他們做事會變得不修邊幅,缺點會暴露無疑,把自己變得透明,更容易讓別人抓住把柄。
與這種人相處起來也會很疲憊,哪怕他們本意不是出於惡意,但在交往中確實會徒增他人的負擔,時間久了會被排擠到群體之外。
社會真正需要的是懂分寸善言談,少說多做的人才,而反之則會被無情淘汰。
五、不自律的人
荀子曾提出:『欲雖不可去,求可節也。』
沒有了欲望,將會缺乏前進的動力;欲望過盛,又會被其所驅使,所以尋求欲望與理智的平衡尤為重要,而自律為平衡點的不二之選。
自律的人,會給自己制定長遠規劃,每天按照計劃行事,工作與生活井然有序。他們懂得支配自己的時間,懂得管理自己的身體,懂得理財自己的財富,也懂得維護自己的圈子。
在自律的人眼裡,一切事物都能變成可控的,包括讓自己持續有效地處在一個氛圍裡工作和生活,不斷地嘗試新鮮事物,去發現未知,充實自己。
相反,不自律的人會揮霍健康、信任和金錢。
常聽過有的大學生連續通宵打遊戲,抽菸酗酒暴飲暴食,還理直氣壯地炫耀自己年輕的資本,在明白人看來,那只不過是極為幼稚的造次,現在用來豪賭的健康,會在以後報復你。
對別人他們也能做出爽約食言的事情,而自己不以為然。就像狼來了的故事,過度消費信任,當真正危機來臨時,你身邊會空無一人。
說到揮霍金錢,按現代的話來講就是月光族,今天絕不想明天的事,更別談什麼理財。結局就是淪為金錢的奴隸,自甘讓生活變得逐漸枯燥乏味。
不自律的人,有很強的隨機性,『說風就是雨』是他們的常態,甚至可以在下一秒否定自己之前說過的話,將難聽點就是做事不過腦,最後就算做出決定,也勢必會是半途而廢。
不自律的人,最終會被社會淘汰,也會毀掉自己。
簡言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個先進的時代可以成就你。但如果不幸成為以上五種人,這個時代也會讓你淘汰出局。只有努力搭上時代的順風車,才能跟上時代浪潮,闖出屬於自己的天地。
本文來自投稿,作者:諾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