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有些人,正在被時代慢慢淘汰

2020-12-03 優創視角

正如三國卷語所言,『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人和事物變化無常,分合不定。隨著時代和社會不斷發展演變,優勝劣汰也就成了必然。

社會是殘酷的,會在某些階段無情地刷掉沒跟上步伐的一批人,如果一味沉醉在自己的舒適圈,不思進取,那麼被社會所淘汰也只是時間問題。

說來殘酷,但以下5種人,正在慢慢被社會淘汰。

一、不求上進的人

韓嬰曾言,『學而不已,闔棺乃止。』

大千世界,茫茫宇宙,認識無止境,知識無止境,即使用盡畢生時間來學習,可能也只是精通些許皮毛,更何況不學習不求上進之人呢?

古時的賢人都懂的要自覺地去獲取知識和新技能,如今的我們生存在更先進更發達的資訊時代,可能每一秒的變化都是難以想像的,那些不求上進的人,或許只是不想拋棄自己的舊觀念,甚至滿足於現狀。

一個人是否上進,從狀態是可以看出來的。積極上進的人,目光有神,散發著篤定,做事雷厲風行,因為每天都有規定好的計劃待執行;不求上進的人,會略顯遲鈍,性格也猶猶豫豫,感覺整個人沒什麼精氣神,遇到抉擇也無法拿主意,沒什麼主心骨,每天得過且過,紙上談兵多過實質性計劃。

人可以說謊,但時間是誠實的。一個人是否把學習當作日常習慣,隨著時間推移,呈現給外人的面貌是一目了然的。

當今社會不少人立下了轟轟烈烈的flag,結果呢?依舊是停在原地。他們把時間花在給自己尋找『該去學習了』的時機上,而對於有惰性,他們也總能找到不同且打動自己的說辭。

事物都是對立的,你拋棄了什麼,那它也不會選擇你。

所以,想就去做才能知道是否是自己努力的方向,才有上進的可能;而那些滿足於現狀,止於幻想的人,註定會被社會所拋棄。

二、不合群的人

俗語講:『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小到蟻群抱團淌過水溝,不惜犧牲外層同伴渡過難關;大到萬人之上的帝王,身邊多賢臣和侍衛,百姓全力支持,方可久居帝位。

古往今來,人們會因利益劃分界線,也會因利益共謀大事。

都說『沒有永遠的敵人』,團結一致做事才是社會發展進程的主旋律,鮮有人靠單打獨鬥闖出一片天,即使做到了,沒有擁護者和群體的支持,遲早會分崩離析,這就是合群的重要性,也是團結的偉大之處。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我們經常說的『成事在天』,講究順應,但大多人都忘了前半句話『謀事在人』。

試想一支軍隊戰敗的因素,往往不是敵方過於強大,而是自己團隊的內部先出現瓦解,怯戰或背叛,都會頃刻間導致整場戰役的失敗。

聰明的『社會人』,會打理好人與人之間關係,他們有共同利益,不會計較一時的得失,因為爭執會導致自己的損失,讓漁翁得利。唯有擰成一股繩,相互欣賞、信任和扶持,才能合作共贏,被群體認同,社會認可。

而不合群的人,註定會被社會遺忘淘汰。

三、不懂規則的人

『懸衡而知平,沒規而知圓。』社會形成源於人,而人行事需要規則去約束。

現代社會奉行民主,提倡在給人高度自由的環境下創造價值,明面上是信任的一種體現,實則是考驗情商的一種方式,看你能否琢磨透背後的規則。

對剛入職場的新人來說,除了一板一眼的員工手冊要熟記外,還有背後的潛規則。

首當其衝的便是眼裡有活。要時刻保持敏銳,衡量自己的價值,你此刻應該出現在什麼地方,例會前你應該做好什麼準備等等。

其次便是學會等待。良好的時間觀念是成事之基,你可以等待領導數小時,反之則不可。要懂得不是所有付出當下就能看到回報,要耐得住性子,經得住時間的打磨。

再者是學會吃虧。明確自己的目的是什麼,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適度退讓,養成分享的習慣。我們說的大智若愚,就是要將自己的人品『攤牌』給大家,讓機會主動找到你,把自己的路走寬。

俗話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善之人必有福報。

社會上那些不懂規則的人,會讓人覺得難以相處,長期發展可能被孤立,最終被社會淘汰。

四、不懂言談的人

孔夫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寓意就是,分清和人說話的場合,做個聰明的人,該說話時一定要說,不該說時切忌失言,否則可能會失去人才或讓自己陷入麻煩。

社會中最排斥的一種人便是嘴碎的人。他們會把搜集來的他人的八卦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吐露個沒完;自己毫無資格,卻也喜歡直言不諱地當眾評論他人的不足;在本應傾聽別人講話的時候,打斷別人甚至反駁,完全不在乎別人感受。

不懂言談的人做的這些事,不違法,但很不合道德。任其發展的話,容易在不經意間得罪人,可能會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遭遇打擊。

這種人看似對別人都知根知底,精明的什麼都知道,自我感覺一度非常良好。因此他們做事會變得不修邊幅,缺點會暴露無疑,把自己變得透明,更容易讓別人抓住把柄。

與這種人相處起來也會很疲憊,哪怕他們本意不是出於惡意,但在交往中確實會徒增他人的負擔,時間久了會被排擠到群體之外。

社會真正需要的是懂分寸善言談,少說多做的人才,而反之則會被無情淘汰。

五、不自律的人

荀子曾提出:『欲雖不可去,求可節也。』

沒有了欲望,將會缺乏前進的動力;欲望過盛,又會被其所驅使,所以尋求欲望與理智的平衡尤為重要,而自律為平衡點的不二之選。

自律的人,會給自己制定長遠規劃,每天按照計劃行事,工作與生活井然有序。他們懂得支配自己的時間,懂得管理自己的身體,懂得理財自己的財富,也懂得維護自己的圈子。

在自律的人眼裡,一切事物都能變成可控的,包括讓自己持續有效地處在一個氛圍裡工作和生活,不斷地嘗試新鮮事物,去發現未知,充實自己。

相反,不自律的人會揮霍健康、信任和金錢。

常聽過有的大學生連續通宵打遊戲,抽菸酗酒暴飲暴食,還理直氣壯地炫耀自己年輕的資本,在明白人看來,那只不過是極為幼稚的造次,現在用來豪賭的健康,會在以後報復你。

對別人他們也能做出爽約食言的事情,而自己不以為然。就像狼來了的故事,過度消費信任,當真正危機來臨時,你身邊會空無一人。

說到揮霍金錢,按現代的話來講就是月光族,今天絕不想明天的事,更別談什麼理財。結局就是淪為金錢的奴隸,自甘讓生活變得逐漸枯燥乏味。

不自律的人,有很強的隨機性,『說風就是雨』是他們的常態,甚至可以在下一秒否定自己之前說過的話,將難聽點就是做事不過腦,最後就算做出決定,也勢必會是半途而廢。

不自律的人,最終會被社會淘汰,也會毀掉自己。

簡言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個先進的時代可以成就你。但如果不幸成為以上五種人,這個時代也會讓你淘汰出局。只有努力搭上時代的順風車,才能跟上時代浪潮,闖出屬於自己的天地。

本文來自投稿,作者:諾諾

相關焦點

  • 《狼道》智慧之五十八: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在狼的生存中,它懂得去認真觀察和尋找目標和獵物,去適應周圍的環境,在狼的生存中也存在著這種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危機意識。狼在那個優勝劣汰的動物界中,從不守株待兔,它會主動出擊,所以,它們才能在狼族中生存,在自然界中生存。
  • 每日竇摘|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在這部書裡,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的核心思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19世紀,由於宗教和文化的影響,歐洲人都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上帝創造的,而且所有生物的樣子從造物之初一直到現在,都是從來沒變過的。比如說,他們認為現在的麻雀和一萬年前的麻雀是一樣的,現在的鯊魚和一萬年前的鯊魚也是一樣的,它們都是由上帝創造出來的。
  • 四本黑暗流爽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類在廢墟中夾縫生存!
    大家好,歡迎朋友們來到小杜姐愛生活的小說世界,本期小杜姐愛生活推薦給大家的是四本黑暗流爽文,看看哪一本才是你的菜: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類在廢墟中夾縫生存!想要閱讀更多的精彩內容,朋友們可點擊下方小說進行閱讀。1.
  • 一組照片記錄了殘酷的大自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一組照片記錄了殘酷的大自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最近很流行一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是相比那些生活在自然環境中的動物們,我們還是太幸運了!
  • 《進化漢化版》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通過令人難以置信的玩法和平衡機制,在一個美麗且不斷變化的生態系統中適者生存,成長,並進化。進化的玩法不像A牌那麼複雜,卡組也不像爐石那樣繁多,可誰又能說,繁複的,才是好牌呢,要知道,《昆特牌》的玩法,說白了,可就是簡簡單單的比大小,進化的玩法有些類似,突出的是大自然的規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會成為新能源車企目前的生存狀況嗎?
    新能源汽車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這兩年也迎來了快速的發展,同時也催生了很多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隨著補貼2019年補貼政策的落實,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對新能源車企或將會從百家爭鳴轉為優勝劣汰的時代。達爾林進化論的核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在自然界,按照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字面意思來解釋,是指物種之間及生物內部之間相互競爭,物種與自然之間的抗爭,能適應自然者被選擇存留下來的一種叢林法則,這一法則同樣也適合在現在的新能源汽車上面,要想在市場上面站住腳,車輛的技術必須要得到提升。
  • 讀達爾文的《大自然的選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說到達爾文,大家一定想到的是他的那句名言「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除此之外,想必大家應該和我一樣,從在初中生物課本上學過之後,對這個概念再沒什麼了解了。今天有幸讀了達爾文的《大自然的選擇》,以為可以有非常全面的理解或者認識或者收穫!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近年來國產車取得了非常不錯的發展,無論是長城還是吉利,它們在完善自身的情況下進而又推出了領克、WEY這樣的國產豪華品牌,進一步完善我國的汽車領域。不過我國汽車發展史相對於國外來說是比較晚的,一個剛剛破殼而出的雛鳥想要翱翔藍天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WEY和領克也只不過是比長城和吉利旗下稍高一點的品牌罷了。
  • 為什麼是物競天擇,而不是進化論?
    【筆者正在成長,歡迎關注,我們一起努力】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進化論」與「物競天擇」這兩個名詞,甚至有些朋友會把這兩個名詞畫等號。今天,筆者向大家闡述一下個人看法,個人存量有限,難免產生片面言論,歡迎和平討論。
  • 誰都知道競爭殘酷,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積極競爭才能贏
    文/Fullness——至每一個通往夢想道路上的職場人!誰都知道競爭殘酷在有些人的字典裡,沒有「競爭」二字,失敗者從來不參與競爭。他們的處事原則是與世無爭,另外他們也認為自己沒有競爭的能力,在心底把自己歸為弱者一類。其實,誰都不是天生的強者,任何人的競爭意識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後天的奮鬥中逐漸形成的。通過學習,誰都能有膽有識,敢於競爭。
  • 他是個鴉片鬼,卻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教出個民國總統,卻
    相信大家對於「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並不陌生,在讀書的時候我們寫議論文經常要拿來做論據的,而且也經常被大家當做常座右銘,用來警示自己!用了那麼多年,你知道這句話是誰提出來的嗎?更準確的說,這句話是誰翻譯過來的嗎?
  • 想要快速融入職場,就要懂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
    這個社會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狀態,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不斷的適應社會,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更好地生存下去!職場上這條定律運用的更為徹底,畢竟大部分的人都是需要工作的,所以競爭的壓力我們可想而知。
  • 他是個鴉片鬼,卻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教出個民國總統
    相信大家對於「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並不陌生,在讀書的時候我們寫議論文經常要拿來做論據的,而且也經常被大家當做常座右銘,用來警示自己!用了那麼多年,你知道這句話是誰提出來的嗎?更準確的說,這句話是誰翻譯過來的嗎?這個人的名字說出來估計都知道,但是卻不知道這句話是這個人說的!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其實那棵植物是我們每個人自己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聽過這麼一件奇怪的事情:在自然界有這麼一種植物,無論生長在水中,沙漠,石頭,任何惡劣的環境下都能得以生存。至於有沒有這棵植物,我想這個答案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心中。不管有沒有這種植物,我想這句話對人類還是有一定的啟發性和影響。
  • 做一個適者
    □黃小平 ●嚴復翻譯的《天演論》,其中有這樣一句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意思是生物間的生存競爭遵循自然的選擇,能適應的生存下來。從表面上看,這句話強調的是自然的作用,所有的生物,當然也包括人,只是適應自然的「適者」。這樣看來,人與生物只能做一個被動而無所作為的「適者」,去無可奈何地接受自然對我們的選擇。
  • 大自然的法則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亞歷山大·貝爾果然就去攻讀有關電機的課程,最後並成了歷史上對傳播科學極有貢獻的人。  那麼貧窮會不會是失敗最有力的理由呢?美國總統赫伯特·胡佛是衣阿華一名鐵匠的兒子,後來又成了孤兒;3M的董事長瑪斯·華森,年輕時曾擔任過簿記,每星期只賺兩元錢;名製片家阿朵夫·祖可曾是一名皮貨商的助手,每星期也只有兩元錢的薪水。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他的發現直接否定了神的存在?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他的發現直接否定了神的存在?達爾文是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地質學家和博物學家,他最出名的是他對科學的進化。1856年初,達爾文正在調查雞蛋和種子是否能夠在海水中穿行並跨越海洋傳播物種。遇到查爾斯萊爾,發現他的思想和達爾文思想竟有相似之處,並敦促他發表以確立優先權。儘管達爾文沒有看到任何威脅,但他於1856年5月14日開始寫一篇短文。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天演論》警醒災難中的中華民族
    清朝末年,由於甲午海戰的慘敗,中華民族再次被推到了危亡的關頭,中國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運動不斷高漲,此時,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嚴復翻譯了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的《進化與倫理》,宣傳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達爾文遊戲,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2020年1月已經正式到來,此前已經預告的1月新番正在陸陸續續的登陸各大網站,1月4日由買番鬼才a站買入的新番《達爾文遊戲》正式上線,這部動漫上線之前很多人都說很看好這部番,包括小編我自己也是一樣。那麼咱們今天就談談昨天正式放送的一部新番。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草原真美,片子拍得很用心,看的過程中想到的是弱肉強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而人類文明的進步乃至現代化漸漸擴散,直至打破這種不同物種與自然之間波動的平衡態。當一切威脅到自身存亡時,作為其中一個物種(即人類)的我們是無法評判自然界中的你死我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