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胡椒 枯而不落的冬葉

2021-02-12 植物圖鑑


2015年最後一小時,還是推個植物。

上次花事提到了山胡椒,山胡椒的葉子枯而不落,往往要等到來年開春長新葉芽的時候才會掉下來。滿樹的枯葉,總給人一種清清冷冷的感覺.

秋葉黃、橙色

在常綠樹中十分顯眼

【 山胡椒 】 樟科 Lauraceae >> 山胡椒屬 Lindera

山胡椒是樟科的植物,樟科的植物常有一些共同的特點,比如葉子上面光澤明顯,葉子背面則是粉綠色。

還有,樟科的很多植物都有芳香油。比如香樟、山雞椒、山胡椒、月桂. 掐一下葉子,就可以聞到或是刺激,或是清香的氣味了。

山胡椒算是樟科裡在這個領域登峰造極的植物了,聽名字就知道,山胡椒一股胡椒味。據說四川、臺灣人就會直接用它的葉子和果子做菜,製作山胡椒油和醬料。

山胡椒葉,不像香樟一樣是三出脈


雖然葉子和果子都有胡椒味,但還是果子的重一些。山胡椒早春花期,花葉同出,葉芽密被柔毛,直挺挺的立在枝條上。盛夏的時候果實成熟,變成香樟一般的紫黑色,這個時候也最適合「賞味」。

新出的花、葉

不過我還是對山胡椒另一個特性比較感興趣 —— 秋冬季節絕妙的觀賞價值。

山胡椒不會長很高,混在林子的下層,也算是平易近人。因為生境的關係,山胡椒的色彩不像楓香、銀杏那樣熱烈,但這也正是他的個性所在。

長不了多高


黃色、橙色的秋色褪去後,葉子便枯萎,枯而不落,持續一整個冬季。這種枯色,倒是十分符合我的審美,尤其是在周圍都是常綠樹木的情況下,這一叢枯色,總會讓我停下腳步。

質感絕佳的枯葉

圖源:takuminasuno.com

枝葉雖枯,第二年開春,一樹金黃的花芽葉芽,又是一條好漢(一棵好樹)。也是因為這個特性,山胡椒得了一個別名:假死柴。

狹葉山胡椒

除了葉型,跟山胡椒沒什麼區別

新的一年,要像假死柴一樣煥發活力。


相關焦點

  • 物種介紹 | 胡椒木
    其實不是,胡椒木顧名思義就是有胡椒的味道,平常是聞不到任何味道,只有把葉子揉碎才會一股濃鬱的胡椒味道。 胡椒木和清香木兩者之間長的很像,容易被混淆。兩者外觀上基本相像,但他們的科屬不同。胡椒木為芸香科花椒屬,常綠灌木。而清香木則為漆樹科黃連木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從中仔細看還是能區分出來。
  • 你不了解的胡椒科植物
    胡椒科全球約有12屬,3000餘種。分布於熱帶、亞熱帶。胡椒屬,豆瓣綠屬,齊頭絨屬最小,僅一種,此屬有時併入胡椒屬。以上3屬中國均產。我國有4屬,70餘種,產於我國西南至東南部。胡椒科與三白草科、金粟蘭科同列入胡椒目,但此目植物花的構造簡單,是出於演化的結果,還是屬於原始狀態。
  • 清香木與胡椒木的區別
    因此花卉市場上大多數的清香木其實是胡椒木,具體胡椒木有沒有驅蚊效果這就不得而知了。通過網絡收集,這裡給大家整理一些相關的區別資料,希望對大家有用。胡椒木與清香木的主要區別1、科屬:胡椒木為芸香科、花椒屬,常綠灌木。清香木為漆樹科、黃連木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2、葉片:胡椒木為奇數羽狀複葉。
  • 每日一肉 紅背椒草(胡椒科草胡椒屬)
    大類 / 屬:胡椒科(PIPERACEAE) / 草胡椒屬(Peperomia)拉丁學名:Peperomia graveolens別名:雪椒草原產地:南美洲的熱帶地區參考價格:30-50紅背椒草株為多年生常綠肉質草本植物,形小巧秀氣,葉色奇特,對光線要求不高,能在室內條件下正常生長,可作小型觀葉植物栽種,適合多肉植物愛好者和植物園作為品種收集栽培
  • 中國科學家找到胡椒辛辣的原因:哪些基因起作用?
    來源:觀察者網10月16日,中國科學家宣布找到胡椒鹼的來源,以及哪些基因對胡椒「辣」味機制至關重要。胡椒鹼含量的高低決定了胡椒的辛辣程度。據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官網消息,近日,中國熱科院香飲所聯合華中農業大學、馬來西亞科學院等7家單位,繪製了我國胡椒栽培種「熱引1號」染色體級別精細基因組圖譜(木蘭亞綱胡椒目首次報導基因組組裝的物種)。綜合解讀了胡椒的基因組特徵,物種進化位置,並對胡椒鹼合成代謝網絡和關鍵基因及其基因家族進行深入研究,研究結果為被子植物演化及胡椒鹼生物合成提供了新的見解。
  • 胡椒,引發戰爭的香料
    天然香料又分動物性香料和植物性香料,取自某些動物的生殖腺分泌物或病態分泌物,如麝香、靈貓香、海狸香和龍涎香等;或由植物的花、葉、果實、種子、根、莖、樹皮或分泌物加工而成。中式烹飪常用的部分香料香料最初被人類用於巫術儀式、防腐、化妝、治療、甚至毒藥,後逐步用於烹飪、食物貯存和調味。
  • 胡椒木和清香木的六個「不一樣」,別再混淆了!
    胡椒木2、葉間距不一樣胡椒木的葉子比較緊湊,一片挨著一片,葉間距很小清香木3、葉片顏色不一樣胡椒木的葉子是翠綠色,不管新葉還是老葉清香木的老葉子是翠綠色,光澤感沒有胡椒木好,新葉顏色是紅色,隨著新葉逐漸老化,紅色變淡,綠色加深,最終變成完全的綠色。所以葉子有紅有綠的,就很可能是清香木,葉子清一色是純綠色,就很可能是胡椒木。
  • 鰭山椒胡椒木【應用植物圖鑑NO.237】
    本期收錄的胡椒木中國沒有原生分布,胡椒木原產日本小笠原群島、琉球等地方,臺灣於1999年引入種植,中國植物志未記錄這種植物。一 .  胡椒木(Zanthoxylum beecheyanum K.Koch或Zanthoxylum piperitum 'Odorum')學名:有人認為胡椒木是花椒的一個栽培品種'Odorum',也有人認為是一個獨立種beecheyanum,由於資料較少無法確定,暫時認為這兩種說法皆可。
  • 泰國圓葉山烏龜——積雪球
    科:Menispermaceae(防己科)屬:Stephania(千金藤屬)發現者:William Grant Craib 1922產地:泰國花:黃色小花泰文:บัวบกStephania erecta產地為泰國,泰國名字是บัวบก,和我國的山烏龜
  • 胡椒木盆景養殖方法,發黃掉葉子怎麼辦?
    很多愛吃辣的朋友都知道,川菜烹飪過程中,有一味調料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胡椒,很多外地人接受不了胡椒的味道,但是如果川菜中少了那麼一點麻麻的感覺,味道就不正宗了。但是你知道有一種植物也能散發出胡椒的味道嗎?那就是胡椒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胡椒木的養殖方法。
  • 青城山發現8cm巨型蟈蟈,和蝗蟲是親戚,一隻極品冬蟈蟈可賣2千元
    然而就在2020年7月30日,一隻體長8釐米的巨型蟈蟈在青城山被發現。可能有人會覺得不就一隻蟈蟈嘛?有啥稀奇的!其實,不然。此次在四川發現的蟈蟈比成都地區常見的各種蟈蟈體型都要大一倍,堪稱是「蟈蟈界的」大哥大,此次發現也自然而然刷新了四川最大蟈蟈的記錄。
  • 「二郎山神草」——光葉蕨,你了解嗎?
    近日,一則《數量極為稀少「二郎山神草」光葉蕨首現峨眉山》的相關報導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不僅刷新了學界的認識,也讓很多人心生好奇:「二郎山神草」光葉蕨到底是什麼稀有寶貝呢?小編這就為你細細道來。二郎山光葉蕨光葉蕨是我國特有的極危珍稀蕨類植物,形成年代遠比大熊貓久遠,數量極為稀少,此前的記載僅分布於天全二郎山,被稱作「二郎山神草」。光葉蕨通常只有一片葉子,葉片薄,長約40釐米,上面密密麻麻布滿了10多對對稱的羽片,羽片最寬處只有8釐米,它盛放種子的孢子囊就長在羽片上。
  • 一文讀懂香料之王:黑胡椒、白胡椒、綠胡椒、紅胡椒,都是什麼椒?
    胡椒傳入中國的時間不晚於晉代,西晉張華的《博物志》與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均在記錄胡椒酒、胡炮肉等胡人飲食的時候,提到了要使用胡椒。[3]胡椒大規模傳入中國的時間是在唐朝,宰相元載因為貪賄被殺,抄家時便有贓物胡椒八百石。明代永樂年間,胡椒有時被作為薪水發給官員。 第三,胡椒歷來是香料貿易的主角。16-17世紀,胡椒佔世界香料貿易的7成。
  • 「二郎山神草」光葉蕨首次現身峨眉山 曾消失30多年,僅在二郎山...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寇敏芳)被稱為「二郎山神草」的光葉蕨,日前被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峨眉山生物站科研人員在峨眉山發現。光葉蕨是我國特有的極危珍稀蕨類植物,數量極為稀少,此前的記載僅分布於天全二郎山,這也是峨眉山首次發現該植物。光葉蕨有何特別之處?
  • 胡椒,舌尖上的血淚史
    而在中世紀的歐洲,胡椒簡直就是「硬通貨」:「胡椒能用來買地、付稅,甚至當嫁妝」,「皇親國戚宅第中珍藏的胡椒有專人看守,富人則是私藏在隱秘的櫥櫃裡。用胡椒做菜是少數人的特權」。 胡椒具有奇特味蕾刺激功能,加之物以稀為貴,一時被歐洲和亞洲諸國捧為珍品,藥物用途也極其廣泛。 1498年5月20日,葡萄牙探險家瓦斯科·達伽馬抵達印度的科澤科德,第一次從東方帶回了胡椒,從此也拉開了長達400餘年的胡椒掠奪史。
  • 數量極為稀少 「二郎山神草」光葉蕨首現峨眉山
    在峨眉山發現的光葉蕨。被稱為「二郎山神草」的光葉蕨,日前被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峨眉山生物站科研人員在峨眉山發現。光葉蕨是我國特有的極危珍稀蕨類植物,形成年代遠比大熊貓久遠,數量極為稀少,此前的記載僅分布於天全二郎山,這也是峨眉山首次發現該植物。
  • 調料界的絕世美女-胡椒
    許多人不知道胡椒從哪裡來,並且誤以為它長在樹上。黑胡椒是藤蔓植物,自然條件下只適合熱帶的土壤,頑強地不肯生長在其他地方,這正是它對世界歷史有如此之大影響的一個原因。胡椒這種香料在人類歷史上大多取之不易,而千百年來幾乎成為所有文化中的烹飪原料,且據記載,早在羅馬帝國時代,胡椒有如阿司匹林,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著驅寒,利尿,促進消化,明目等作用。
  • 天門冬
    模樣與非洲天門冬相類似,顏色卻更加深綠。當時看了半天,覺得應該不是非洲天門冬。倒像是某種松樹的幼年時候。但肯定不是松樹了,因為它根本沒有主幹。而且葉間還有小珠一般的花蕾。回家查了好半天資料,發現中文網絡上也多是非洲天門冬的圖片,天門冬反而比較少。後來又對比了日文網站,覺得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就是天門冬。霎時間覺得自己和古人之間的距離縮短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