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製劑技術在疫苗遞送領域的應用

2020-12-05 吉大新聞網

報告題目:藥物製劑技術在疫苗遞送領域的應用

報告人:孫遜 教授 四川大學

報告時間:12月6日 上午9:30

報告平臺:騰訊會議

會議ID:767 593 344

主辦單位:吉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個人簡介:

孫遜,四川大學華西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藥劑學系主任,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英國皇家學會牛頓高級學者,中國藥學會藥劑專業委員會委員,四川省藥學會副秘書長和常務理事,Molecular Therapy副主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副主編。獲四川大學博士學位,並先後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密西根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2008年回到川大任教。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項;主持瑪麗居裡歐盟第七框架項目等國際合作項目3項。主要研究方向為疫苗和核酸的高效遞釋系統及藥物的靶向傳遞。以通訊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Angew. Chem. Int. Ed.等權威期刊發表SCI論文70餘篇;申請專利22項,授權10項;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樹蘭醫學青年獎、四川省青年科技獎等榮譽。

相關焦點

  • 納米晶體技術在藥物製劑和遞送中的應用
    本文介紹了納米晶體的特點即:增加的表面體積比導致藥物溶解速度和飽和溶解度顯著提高。並對藥物納米晶體製備不同技術和方法的全面綜述。此外還將較納米和微米級藥物晶體在藥物領域的應用,討論目前市場上的納米晶體藥物及其局限性。
  • RNA藥物前途無限,遞送系統成研發瓶頸
    目前,解決遞送問題主要有兩個方法:一個是改造核酸分子,讓其穩定並躲避免疫系統的識別;另外一個就是利用藥物傳輸系統,比如說脂質納米顆粒(LNP)和GalNAc(N-乙醯化的半乳糖胺)偶聯技術。為了保證mRNA疫苗的代謝穩定性和免疫活性,除了慎重評估給藥方式外,還需要對mRNA疫苗的劑型進行特殊設計。
  • 中國學者開發出新一代mRNA藥物遞送系統,團隊將創辦新公司
    9 月 30 日,Nature Biotechnology 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成果,展示了一種能夠設計和製備 mRNA 藥物遞送載體的平臺技術,通過這個平臺,技術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脂質納米粒載體,可以用來遞送對抗癌症的 mRNA 疫苗。
  • 晶泰科技孵化,MIT團隊欲用AI破解藥物遞送難題,專屬藥物即將申報...
    對此,賴才達透露,投資方看重的,一是 AI 技術在生物製藥領域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將 AI 算法應用到藥物遞送環節;二是中美一二級市場對於 AI 製藥的認可,AI + 製劑是 AI 製藥鏈條中的重要一環。據不完全統計,2019 年中國醫藥製劑行業市場規模約為 1.21 萬億元,比 2018 年增長 8.04%,行業增速較快。
  • ...團隊欲用AI破解藥物遞送難題,專屬藥物即將申報IND丨專訪劑泰醫藥
    對此,賴才達透露,投資方看重的,一是 AI 技術在生物製藥領域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將 AI 算法應用到藥物遞送環節;二是中美一二級市場對於 AI 製藥的認可,AI + 製劑是 AI 製藥鏈條中的重要一環。據不完全統計,2019 年中國醫藥製劑行業市場規模約為 1.21 萬億元,比 2018 年增長 8.04%,行業增速較快。
  • mRNA疫苗的三道必答難題:遞送、給藥、專利
    這就是 mRNA 疫苗的雛形。但 mRNA 自身穩定性差、易被體內的核酸酶降解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因此,mRNA 疫苗需要有合適的遞送載體將其遞送至體內,才能有更好的免疫效果,開發高效無毒的遞送系統是 mRNA 疫苗成功的關鍵。生輝此前已經總結了上述幾類 RNA 藥物的要點(點擊查看《瓶頸》)。
  • STAR顆粒增強藥物的遞送
    STAR顆粒增強藥物的遞送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0 14:03:32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Mark R. Prausnitz研究小組發現,STAR顆粒可增強局部藥物和疫苗的遞送。
  • 疫苗行業專題報告之mRNA:通用的平臺型技術,未來大有可為
    目前,雖然部分臨床前與臨床數據顯示核酸疫苗在人類的免疫原性比動物模型所預期的要溫和,然而各家廠商的技術平臺存在一定的差異且尚未有足夠多的臨床數據證明核酸疫苗的成藥性存在較大問題,伴隨著製劑技術的不斷成熟與遞送系統在臨床中得到進一步驗證,我們認為核酸疫苗有潛力解決傳染病和癌症疫苗開發中的許多挑戰。
  • Nature Nano綜述:藥物遞送系統設計架構
    藥物遞送通常選用納米顆粒、細菌、病毒等遞送載體來保護藥劑,防止降解,並靶向到目標位置。然而目前大多數的納米粒子都會在目標組織之外積累,對人體產生副作用並且消耗了遞到所需位置的藥物量,降低了遞送效率。遞送載體的尺寸、形狀、表面化學、硬度、化學組成都會對遞送系統產生影響,但是如何實現到達某一特定生物目標的設計仍然是個難題。且目前關於藥物遞送的設計和研究往往從化學、材料性能角度出發,而少有生物視角。在從藥物進入到抵達目標疾病位置的路徑中,與納米顆粒相互作用的生物系統會產生屏障來控制藥物遞送的過程。此篇綜述將從生物學和生物屏障的角度出發進行研究,為設計能夠將藥劑傳遞至目標位置的納米顆粒提供指導。
  • 科普解讀:轉基因技術目前應用在哪些領域
    21世紀以來,以轉基因技術為核心的現代生物技術被廣泛應用於農業、醫療、工業等各個領域,成為國際上研究應用的焦點,同時也由於環境和食品安全風險的爭議受到質疑。從轉基因技術在作物育種上的應用與實踐來看,隨著科學技術進步,育種技術從最初的自然馴化、人工選擇、人工誘變、雜交育種,逐步發展到現在的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分子設計育種和轉基因育種技術。
  • 約稿:雷射衍射技術在吸入製劑研究中的應用
    引言   通過吸入方式將藥物直接輸送到人體肺部,已是世界公認的治療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最好方法,同時肺部及呼吸道也可作為一個通道,遞送的藥物通過氣道表面進入人體血液系統,然後再進入到身體其他器官,達到全身作用的目的。然而影響藥物在肺部及呼吸道沉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氣霧的粒度大小分布就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
  • 崔福德教授專欄:粉體技術在藥物固體製劑中的應用及展望
    固體製劑的起始原料是藥粉,為保證固體製劑的產品質量和生產過程的順利進行,往往對藥物進行加工和處理,如粉碎、分級、混合、制粒、乾燥、壓片等,每一步單元操作都滲透著粉體技術的應用。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GMP規範化和QbD理念的推廣,使固體藥物製劑的研究、開發和生產從經驗模式走上量化控制的科學化軌道,粉體的基礎理論和處理方法不斷滲入到固體製劑的製備過程中,引起了藥學工作者的廣泛興趣和觀注。
  • 中國科學家用10年解決mRNA遞送難題,回國創業開啟新徵程
    David Berry 所指的這家位於亞洲的公司則是由李林鮮博士創辦的深信生物,「深信生物正在改進 mRNA 的遞送技術,以突破 mRNA 療法的瓶頸。他們的目標不僅是製造更有效的疫苗,而且還為遺傳病患者提供治療方法」, David Berry 表示。
  • 聖諾製藥陸陽:核酸幹擾藥物迎來黃金時代,遞送系統為其成藥關鍵
    然而,核酸幹擾是一個全新的藥物研發領域,受制於藥物遞送、穩定性、脫靶效應等多方面的技術挑戰,許多早期藥物研發努力折戟沙場。 隨著相關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突破,核酸幹擾藥物於近幾年迎來迅猛發展,行業開啟黃金時代。
  • GastroPlus在口服吸收與製劑開發等領域的應用文章列表-更新到2019年7月
    GastroPlus在口服吸收與製劑開發等領域的應用文章列表(更新至2019年7月)我們將該系列文獻的標題翻譯成中文,PDF版匯總,請點擊文章末尾的「閱讀原文」下載如您對某篇文獻感興趣,點擊文章末尾二維碼索要凡默谷技術部選取了如何採用GastroPlus
  • 均一顆粒技術促進生化工程和醫學工程的創新發展
    研究方向為均一生物微球和微囊的製備及其在生化工程和醫學工程中的應用,研究和開發用於生化分離、藥物載體、免疫佐劑(疫苗遞送系統)、細胞培養微載體、酶固定化載體等創新產品。在Nat. Mater., Nat. Biomed. Eng., Sci. Adv., Nat. Commun., JACS, Adv. Mater., Adv. Funct.
  • 生物藥品製劑研發及分析技術論壇
    英國馬爾文儀器有限公司 馬爾文儀器的技術和專業知識支持醫藥和生物醫藥領域的研究和測試,更好地表徵和控制蛋白質和其它生物高分子溶液,還可分析輸送藥物的生物載體。馬爾文儀器提供的數據有助於加快研究和產品開發進程,提升和保證產品品質。
  • 從製劑創新與新藥研發關係,看國內投資布局策略
    從全球市場來看,以藥物遞送系統(DDS)優化為目標的創新型製劑藥物(主要指505(b)(2)下的製劑改良型產品),2015年市場規模就已達到1788億美元,約佔全球藥品市場的17%,與仿製藥的規模相當。而製劑創新的訴求還將繼續充斥到具有臨床使用缺陷的藥物領域中,其將會更加清晰地反映到製劑改良型產品的規模增長上。
  • 中金:核酸藥物,時代已至|核酸藥物|醫藥-智通財經網
    近年,核酸藥物的開發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多款藥物已獲批上市,多款潛在的重磅藥物於近期公布了臨床數據,核酸藥物領域的併購、產品引進的交易也層出不窮。對此,我們對核酸藥物的技術發展、優勢、臨床進展及重點公司進行了梳理。近年核酸藥物領域引發了較多關注。
  • 核酸藥物技術研討會成功召開 6位專家精彩報告獲贊(附視頻)
    5月28日,儀器信息網直播間首次邀請到6位核酸藥物領域的專家,包括高校科研專家、專注於核酸藥物研發的藥企高管以及核酸藥物分析檢測技術專家,就當前核酸藥物的發展現狀、關鍵研發及質控技術等內容作了深入交流,本次會議共吸引近500位來自製藥企業、科研院所 、高校、CRO企業、投資公司的科研及從業人員報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