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會出臺行星定義決議草案最終版本

2020-12-03 央視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24日 20:0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布拉格8月24日電(記者 金晶 孫希有)在經過激烈的討論之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24日上午公布了行星定義決議草案的最終版本。天文學家將於當地時間24日下午就這一決議草案進行投票表決,以決定太陽系中行星的數量。

  最新的草案將行星定義範圍限制在太陽系之內。由於定義複雜,措辭微妙,該草案分為兩部分,分別需要單獨投票表決。

  第一部分規定,「行星」指的是圍繞太陽運轉、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剛體力而使天體呈圓球狀、並且能夠清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的天體。這些天體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們都是在1900年以前被發現的。

  而同樣具有足夠質量、呈圓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的天體稱為「矮行星」,冥王星是一顆「矮行星」。其他圍繞太陽運轉但不符合上述條件的物體被統稱為「太陽系小天體」。

  草案的第二部分規定在第一部分的「行星」前面加上「經典」這個詞。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執委會介紹,這兩部分決議需要獨立投票。而太陽系行星數量究竟有幾顆,就取決於第二部分是否能夠通過。

  最新一期的大會官方報紙說,如果第二部分沒有通過,那麼根據第一部分的規定,太陽系的行星只限於1900年之前發現的那8顆行星。「矮行星」不是行星,冥王星將與行星地位無緣。

  如果第二部分得以通過,那麼1900年前發現的8顆行星就被稱為「經典行星」,冥王星、穀神星、原先被認為是冥王星衛星的「卡戎」和一顆暫時編號為「2003UB313」的天體就被稱為「矮行星」。「矮行星」也是行星。

  根據會議安排,本次大會將於24日當地時間下午14時(北京時間24日20時)舉行閉幕會議,屆時將有25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國的天文學家對行星定義決議草案進行投票表決。

責編:唐峰

相關焦點

  • 新聞特寫行星定義:爭議中表決
    隨著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行星定義決議草案最終版本的出臺和投票時間的迫近,天文學家關於如何定義行星的爭議似乎愈加激烈。  一位名叫傑姆斯·卡斯韋爾的澳大利亞天文學家告訴新華社記者,如果根據決議草案的最終版本,將太陽系的天體分為「經典行星」、「矮行星」以及「太陽系小天體」,那麼該版本最嚴重的一個缺陷就是對「行星」本身的定義隻字未提。
  • 科普:解讀新的行星定義
    正於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將就新的行星定義決議草案進行討論和表決。根據這一決議草案提出的定義,目前太陽系有12顆行星,將來這個「陣容」還可能擴大。  美國天文學會發言人史蒂芬·馬蘭博士向新華社記者提供的材料介紹說,新的行星定義包括兩點:一是行星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二是行星的質量必須足夠大,它自身的重力必須和表面力平衡使其形狀呈圓球。一般來說,行星的直徑必須在800公裡以上,質量必須在50億億噸以上。
  • 美天文學家:新的行星定義是一個重大進步
    在新的行星定義出臺之後,教科書勢必改寫,不過卻不是按照布朗當初的宣言。  對於這個新定義布朗24日說,儘管他個人喪失了「太陽系第十大行星發現者」的榮譽,略有失望,但他還是支持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決議,因為這個新的行星定義「在科學上是正確的」,而且是天文學界對太陽系認識的「一個重大進步
  • 太陽系九大行星變八大行星 連線北京天文館館長
    80%代表投票同意更改最後草案  與會代表、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通過電話介紹,超過80%的代表投票同意更改最後草案,就行星和太陽系中的其它天體定義達成共識。  最終決議把行星和太陽系中的其它天體定義為三類,即行星、矮行星和「太陽系小天體」。
  • 冥王星退出太陽系行星家族(組圖)
    太陽系天體分三類  昨晚與會代表、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通過電話介紹,超過80%的代表投票同意更改最後草案,就行星和太陽系中的其他天體定義達成共識。  最終決議把行星和太陽系中的其他天體定義為三類,即行星、矮行星和「太陽系小天體」。
  • 冥王星被逐出行星家族(組圖)
    投票分成「四步走」  過去的一周裡,來自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在一場行星定義「爭奪戰」中你來我往唇槍舌戰,其間的火藥味隱隱可嗅。正是因此,由行星定義委員會提交的最終草案才定義複雜,措辭微妙,而且將行星定義的範圍限制在太陽系之內。太陽系外行星的「事兒」只得暫擱一邊。  投票過程也是異常繁瑣,總共有四個部分內容,「四步走」單獨投票。
  • 徵集令:提出您對行星定義關心的問題 專家解答
    太陽系行星示意圖  徵集:提出您對行星定義關心的問題及意見 SOHU邀請專家為您解答  新聞事件:行星定義今晚投票表決 冥王星行星地位將不保    會議結果:為此,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成立了行星定義委員會,經過長達兩年多的討論後終於達成一致。  新的行星定義包括兩點:一是行星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二是行星的質量必須足夠大,它自身的重力必須和表面力平衡使其形狀呈圓球。一般來說,行星的直徑必須在800公裡以上,質量必須在50億億噸以上。
  • 冥王星出局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
    通訊員 馬偉宏 金陵晚報記者 王君金陵晚報報導在天文學界堅持了70多年的九大行星概念昨日被顛覆了,天文學家說,應該記住2006年8月24日這一天,冥王星從傳統的九大行星的家族中退了下來,被降格以待。24日北京時間晚間10時,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大會將就有關行星新定義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
  • 「九大行星」要變「八大行星」?(圖)
    我們的太陽系  新華社布拉格8月23日電(記者金晶孫希有)正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將於24日就有關行星新定義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天文學家在會上經激烈討論提出多個草案文本,冥王星能否保住「行星」稱號成為焦點。  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行星定義委員會最初提交的草案,太陽系的行星數量將增至12顆,其中包括穀神星、原先被認為是冥王星衛星的「卡戎」和一顆暫時編號為「2003UB313」的天體。  但這一草案遭到與會一些天文學家的反對。
  • 冥王星出局大行星?
    有關行星新定義的決議草案今天表決  新華社南京8月23日電(記者蔡玉高周潤健)隨著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關於行星定義的第三種等待表決的方案的出臺,冥王星將很有可能在本月24日之後退出大行星歷史舞臺,與此同時,此前第一種方案中提出了另外再增加3顆二級行星的計劃也將流產。
  • 關於矮行星
    最終的定義會比這複雜得多,有的天文學家傾向於把太陽系外圍較小的天體稱作"矮行星",而另外一些人則願意把它們叫做"小行星",或者"柯伊伯帶行星",還有一些人則根本不想用到行星這個詞
  • 主流天文學界對行星的定義是什麼?
    17世紀以前,天文學家(在發明瞭望遠鏡的幫助下)發現太陽是包括地球在內的各大行星圍繞其運行的天體,還發現月球並不是行星,而是地球的衛星(月亮)。1781年,天王星也納入行星之列。1846年,人們發現了海王星。1801年,人們發現了火星和木星之間的穀神星,並將其歸為行星。但隨著同區域更多的天體被發現,穀神星是同類型天體中,首個最終確定為(星狀)小行星或微型行星的天體。
  • 冥王星被踢出九大行星 降為矮行星·網易探索頻道
    引子:在經過激烈的討論之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24日上午公布了行星定義決議草案的最終版本。現在太陽系的天體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小天體。    不再存在的「九大行星」資料
  • 新行星定義意在彌合傳統行星概念與新發現差距
    新華網北京8月24日電(記者楊駿)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24日投票決定,不再將傳統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視為行星,而將其列入「矮行星」。許多人感到不解,為什麼從兒時起就一直熟知的太陽系「九大行星」概念如今要被重新定義,而冥王星又因何被「降級」?  「行星」這個說法起源於希臘語,原意指太陽系中的「漫遊者」。
  • 俄擬向聯合國提交打擊敘利亞境內恐怖主義決議草案
    據俄新網2月12日報導,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加季洛夫11日對記者表示,俄準備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一項有關打擊敘利亞境內恐怖主義的決議草案。加季洛夫指出,這將是一項旨在要求採取必要行動對抗敘利亞境內恐怖主義的倡議,很快將被遞交給聯合國安理會。
  • 冥王星為何被踢出行星行列,太陽系定義行星的標準是什麼
    太陽系如此浩瀚,但到目前為止,也只有八顆行星位列其中。曾幾何時,冥王星作為第九顆行星被發現,引起了科學家和天文愛好者的青睞。但後來,冥王星還是被踢出了太陽系行星行列,這是為什麼呢?
  • 太陽系九大行星「裁員」(組圖)
    新華社布拉格8月24日電(記者金晶 孫希有)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24日通過決議,將地位備受爭議的冥王星「開除」出太陽系行星行列,太陽系行星數目也因此降為8顆。  從此,冥王星這個遊走在太陽系邊緣的天體將只能與其他一些差不多大的「兄弟姐妹」一道被稱為「矮行星」。
  • 太陽系九大行星將變 「十二大」?(組圖)
    16日,一份決議草案提出把太陽系行星由目前的9顆擴充至12顆,天文學家們將於24日對該草案進行表決。一旦該草案獲得通過,全世界中小學使用數十年的教科書將被改寫,太陽系「九大行星」的說法將成為歷史。屆時,按照距離太陽的從近到遠,太陽系的新「十二大行星」將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穀神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卡戎以及齊娜。
  • 為什麼冥王星不再被視為行星了,反而被降級為了矮行星?
    2006年的8月24號,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一個官方的天文學組織)投票通過了兩個有關冥王星的決議。第一個決議是5A決議,其定義了行星要符合的條件。雖然很多人認為行星的定義是想當然的,但是天文領域從未給過清晰的定義來區分如何判定一個天體是不是行星。
  • 為什麼冥王星不再被視為行星?
    2006年8月24日,由專業天文學家組成的國際天文聯合會(IAU)通過了撤銷冥王星行星地位的兩項決議。第一項決議,即5A號決議,對於「行星」一詞作出定義。多數人對「行星」的定義頗為想當然,但天文界從未對「行星」這一概念作出清晰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