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25日 17:3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洛杉磯8月24日電(記者 陳勇)曾認為自己是「太陽系第十大行星」發現者的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天文學家麥克·布朗24日表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新通過的行星定義是科學的,而且是人們對太陽系認識的一個重大進步。
去年7月,布朗宣布發現了一顆名為「2003UB313」的太陽系天體,並初步認定這個天體的直徑大於冥王星。因此布朗宣布,這個被非正式命名為「齊娜」的天體,有資格成為太陽系的第十大行星,並說要「改寫教科書」。
布朗的發現使天文學家注意到原有行星概念的漏洞,也是促成本屆大會制定更科學的行星定義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新的行星定義出臺之後,教科書勢必改寫,不過卻不是按照布朗當初的宣言。
對於這個新定義布朗24日說,儘管他個人喪失了「太陽系第十大行星發現者」的榮譽,略有失望,但他還是支持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決議,因為這個新的行星定義「在科學上是正確的」,而且是天文學界對太陽系認識的「一個重大進步」。他說:「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作出了勇敢而正確的決定。」
布朗認為,習慣「九大行星」的公眾開始可能難以接受新的行星定義,但最終他們會理解這個更科學的定義,大約一代人之後,人們就會習慣於「八大行星」的太陽系。
布朗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的時候說,按照新的定義,冥王星和他發現的「齊娜」都屬於「矮行星」,讓他自豪的是「齊娜」迄今還是太陽系最大的矮行星。他說,「齊娜」給冥王星「搖搖欲墜」的行星地位「最後一擊」,直接促成了更科學的新行星定義,他也為此感到高興。
事實上,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下屬的行星定義委員會提出第一個確定十二大行星的決議草案時,布朗就是一個反對者。他當時指出,與這個草案相比,他寧可支持「八大行星」的定義。
布朗說,如果冥王星在今天被發現,它絕對不會被認為是一顆行星。因為在太陽系外圍的柯依伯帶,可能有多個天體比冥王星還大。布朗一直致力於觀測柯依伯帶天體,他說,他還有可能發現更大的「矮行星」。(完)
責編:石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