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對行星定義再次爭辯

2021-01-15 宇宙解碼

    我們都知道,太陽系原本有九大行星,這也曾被人們寫入了教科書。


    但是後來,科學家對行星進行了重新的定義,冥王星也因此被踢出了九大行星,太陽系從此就只有八大行星。



    自從2006年的第二十六屆國際天文聯合會對太陽系行星從新定義、冥王星被降級為矮行星以來,有一些天文學家一直在反擊。


    最新的一次調查來自中佛羅裡達大學的行星科學家菲利普梅茨格領導的一項研究,他認為IAU(國際天文聯合會)弄錯了。



IUA對太陽系行星的定義如下:

(1)天體必須圍繞太陽運行。

(2)有足夠大的質量來克服固體應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也就是天體形狀接近球形。

(3)清除了其軌道周圍的其他天體。


    冥王星前兩個條件都滿足,但不滿足第三個條件,因為它的軌道處於柯伊伯帶,柯伊伯帶有大量的小天體。


    梅茨格研究了大量的天文研究文獻,發現並沒有人支持要求行星清除其軌道。梅茨格將冥王星稱為「我們太陽系中第二複雜,最有趣的行星」,並稱IAU的定義「草率」。他建議行星應該根據其足夠大的重力允許其為球形來分類。



    這已經不是科學家第一次質疑IAU對行星的定義。在2017年,美國宇航局的新視野團隊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行星定義,建議將使冥王星恢復到行星狀態,同時也使一些衛星和其他太陽系物體成為行星。


    最後,你們支持冥王星回歸九大行星的行列嗎?

相關焦點

  • 冥王星將回歸九大行星行列?科學家對行星定義再次爭辯
    我們都知道,太陽系原本有九大行星,這也曾被人們寫入了教科書。但是後來,科學家對行星進行了重新的定義,冥王星也因此被踢出了九大行星,太陽系從此就只有八大行星。自從2006年的第二十六屆國際天文聯合會對太陽系行星從新定義、冥王星被降級為矮行星以來,有一些天文學家一直在反擊。最新的一次調查來自中佛羅裡達大學的行星科學家菲利普梅茨格領導的一項研究,他認為IAU(國際天文聯合會)弄錯了。
  • 為什麼冥王星會被降級踢出行星之列?跟人類對行星的重新定義有關
    當時對行星的定義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有穩定的,圍繞太陽運行的公轉軌道,根據這個條件,科學家在太陽系發現了九顆行星,其中最遠的就是冥王星。而冥王星是科學家在柯伊伯帶發現的第一個天體,由於它也是圍繞太陽公轉,有穩定的運行軌道,所以被列入了行星之列,從此太陽系九大行星之說就有了。
  • 主流天文學界對行星的定義是什麼?
    科學家以批判的角度相互評估工作的過程叫做同行評議(peer review)。我們對宇宙和宇宙中生存環境的認識也隨著時間不斷改變。新的信息讓我們重新思考並重新評估我們分類天體的方式,從而更好地去理解它們。質疑既有的理論、觀察天體分類的破綻都可以萌生出新的觀點和想法。進化的定義給行星的定義反映了我們對太陽系的起源、構造和演化的理解,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科學家重新定義了「行星」一詞,決定將系外行星包括在內
    ,直到科學家開始發現一個理論上充滿冰體的圓盤——柯伊伯帶。之後,隨著幾十年的天文學發展,科學家發現了大量的冰體星球,其中包括塞德娜(它幾乎和冥王星一樣大)和厄裡斯(它比冥王星更大)。到2006年,人們清楚地認識到,冥王星不僅不是唯一的冰體星球,而且只是一個可能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類冥王星天體類別中的一個。
  • 國外科學家提出新定義,只有一顆行星符合
    然而前段時間國外研究指出,銀河系內或許遍布宜居行星,這意味著地球不再那麼獨特了。為此國外許多研究人員都開始研究系外宜居行星,那麼他們有什麼發現呢?根據報導,前段時間國外科學家對宜居行星提出了最新的定義,並且在新框架下發現了24顆系外行星。
  • 冥王星為何被踢出行星行列,太陽系定義行星的標準是什麼
    太陽系如此浩瀚,但到目前為止,也只有八顆行星位列其中。曾幾何時,冥王星作為第九顆行星被發現,引起了科學家和天文愛好者的青睞。但後來,冥王星還是被踢出了太陽系行星行列,這是為什麼呢?
  • 冥王星為什麼會從行星降級為矮行星?行星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然而,許多天文學家認為,冥王星地位的改變在混淆的同時但作用有限,所以它仍然可以被認作是一顆行星。關於構成行星的確切和普遍標準尚未商定,我們可能要等很多年才有一個被大部分科學家認同的標準。2006年8月,根據凱倫·馬斯特斯提供的消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就馬蒂亞上述討論的行星定義標準進行了投票,這一標準既要求了星體的大小尺寸,還要求該星體排除其行星軌道內的其他小型星體,除此之外,這個星體必須獨立地環繞太陽運行(除了木星的幾個大型衛星外)。這個最新的劃分依據,將冥王星重新定義為「矮行星」,從此太陽系只剩八個行星。
  • 為什麼冥王星被取消行星身份?行星定義是怎樣的?矮行星又是什麼
    你也許聽說了冥王星被排除在八大行星之外。但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ClydeTombaugh)於1930年發現了冥王星。於是在1930年到2006年間,冥王星輕輕鬆鬆成為太陽系的第九顆行星。這一切的轉變發生在2006年。
  • 行星新定義,冥王星的迷弟迷妹看過來
    魯尼恩及其合作者認為,「行星」定義的重點,在於天體本身的性質,而並非其軌道或環繞物等外部因素。他們給行星所下的定義是「質量比恆星小,且從未經歷核聚變的天體」,並擁有足以維持其球形的引力重量。(即使它在赤道處凸起也不例外;這裡的凸起,是由其自身引力及恆星和鄰近較大行星的影響而產生的三方擠壓力所導致。)
  • 冥王星:它到底是一顆行星嗎?科學家有不同意見!
    IAU的決定是由世界上極少數天文學家和行星科學家投票表決的,是一個有爭議的決定。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網站上的一篇文章顯示,在2014年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發起的一場科學家辯論之後,大多數非專家觀眾投票支持對行星的更簡單定義基本上是:它必須是球形的,圍繞一顆恆星或一顆恆星的殘骸運行。
  • 科學家猜測,太陽系第九行星可能是一個小東西,它比行星可怕多了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曾經的太陽系有九大行星,而如今的太陽系卻少了一個行星,變成了八大行星。之所以如何,那是因為冥王星被科學家放出了行星之列。冥王星首次在1930年的時候被科學家所觀測到,它是太陽系邊緣柯伊伯帶的一顆天體,由於它太小了,完全匹配不了行星的身份。
  • 冥王星除名後,第九行星有了新的發現,這顆行星軌道十分異常
    1930年,冥王星被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發現,從此被列為第九大行星,經過76年的爭辯之後,於2006年冥王星被除名降為矮行星行列。第九大行星的「王座」就這樣被剝奪,而如今第九行星又有了新的發現,這顆行星的軌道表現得十分異常!
  • 行星的上限設定為木星質量的4至10倍,行星將被新定義?
    最大行星的新定義?現在,科學家們知道大行星停在哪裡,小棕矮星開始在哪裡-這一發現重新定義了「行星」一詞。現在,科學家們知道大行星停在哪裡,小棕矮星開始在哪裡-這一發現重新定義了「行星」一詞。很少有天文學術語比「行星」一詞更具分裂性。儘管冥王星在2006年的降職長期以來一直是持續不斷的科學辯論的焦點,但還有其他更大的世界處於危險之中。確實,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在想,在不再被視為行星之前,行星有多大。在最近將行星的上限設定為木星質量的4至10倍。更大的物體根本不是行星,而是褐矮星,所謂的「失敗之星」。
  • 科普:解讀新的行星定義
    正於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將就新的行星定義決議草案進行討論和表決。根據這一決議草案提出的定義,目前太陽系有12顆行星,將來這個「陣容」還可能擴大。  美國天文學會發言人史蒂芬·馬蘭博士向新華社記者提供的材料介紹說,新的行星定義包括兩點:一是行星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二是行星的質量必須足夠大,它自身的重力必須和表面力平衡使其形狀呈圓球。一般來說,行星的直徑必須在800公裡以上,質量必須在50億億噸以上。
  • 新行星定義擴大太陽系
    行星的原始定義是流浪者,來自希臘人,他們看著這些明亮的燈光徘徊在固定恆星的穹蒼中。觀察者在人類歷史的過程中看到了這些旅行者中的九個,最後一個是1930年的冥王星。但是最近發現的更多圍繞太陽運行的物體,比冥王星還大,形狀相似的圓形,對9的任意限制提出質疑,一些人建議冥王星不值得它的行星地位。現在,國際天文學聯盟(IAU)已經為一個將太陽系擴展到冥王星及其以外的行星制定了一個新的定義,包括所有的12個物體。今年早些時候,由IAU召集的一個特別小組努力建立定義行星的標準。各種提案包括尺寸(質量)和軌道。
  • 冥王星變回第九行星?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多,科學家最終給出答覆
    審核:小文引言:冥王星應該是太陽系中爭議最多的星球,因為人類曾經將其定義為行星,後來又將它定義為矮行星。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一變化並不會產生什麼影響,但是對天文學家來說則是非常重要的。冥王星就只能是一顆矮行星嗎?
  • 行星的定義與符號,在佔星學中的定義
    行星的定義與符號太陽(Sun)太陽系的中心,在佔星學上視為重要的發光星體之一,傳統佔星學中的太陽象徴著男性、君王、自我、父親、丈夫等,在現代佔星學當中,太陽代表自我、自我呈現丶精力活力水星( Mercury)太陽系最接近太陽的行星,其基本定義包含思考、學習,自我與他人的溝通及兄弟姊妹手足等。在心理層面上水星象徴著自我意識的表達、自我意識與無意識的溝通管道等。在醫療佔星學上水星與手肺部神經系統有關。在世俗佔星學中,水星象徴著新聞教育、通訊與交通。
  • 天體分類方式再次出現問題,太陽曾經竟然是歸屬行星類別?
    冥王星,太陽系內距離地球最遠的矮行星,它曾經也屬於行星之列。在原來的天文界內,存在著九大行星,即現在的八大行星加上冥王星構成了太陽系九大行星。但是就在天體物理學向前發展的過程中,科學家們發現冥王星的軌道運動越來越奇怪,並且與八大行星的運行方式有許多不同之處,就在這樣的條件下,冥王星被天文學界踢出了行星行列,被列為矮行星。
  • 冥王星究竟是不是一顆行星呢?科學家安慰冥王星:矮行星也是行星
    再後來隨著望遠鏡的發明和萬有引力的發現,科學家又相繼發現了天王星和海王星。這時候太陽系行星的名單中又多了兩顆。此時行星的定義就是指那些自身不發光且圍繞恆星公轉的天體。1930年冥王星被發現。冥王星是當時人們觀測到的距離太陽最遙遠的天體。它在圍繞著太陽公轉並且自身不發光。並且冥王星的發現者美國天文學家湯博錯誤地估計了冥王星的質量。
  • 論海德格爾與黑格爾的爭辯
    我們的目標不是面面俱到地呈現這場爭辯,而是在對「爭辯」一詞的含義和翻譯做出準備性的說明之後,把目光集中在海德格爾的《否定性》手稿,以之為例對爭辯形成一種實質性的理解。(26) 我們基本上認同孫周興這裡的解說:一方面,爭辯乃是事情本身,解釋性的爭辯不應拘泥於文本,這已經超出了通常理解的「爭辯」的含義;另一方面,從事情本身而來的爭辯呈現出「同一與差異」的張力,表達出一種在接納中拒斥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