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行星定義擴大太陽系

2020-12-03 百家號

行星的原始定義是流浪者,來自希臘人,他們看著這些明亮的燈光徘徊在固定恆星的穹蒼中。觀察者在人類歷史的過程中看到了這些旅行者中的九個,最後一個是1930年的冥王星。但是最近發現的更多圍繞太陽運行的物體,比冥王星還大,形狀相似的圓形,對9的任意限制提出質疑,一些人建議冥王星不值得它的行星地位。現在,國際天文學聯盟(IAU)已經為一個將太陽系擴展到冥王星及其以外的行星制定了一個新的定義,包括所有的12個物體。

今年早些時候,由IAU召集的一個特別小組努力建立定義行星的標準。各種提案包括尺寸(質量)和軌道。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的Owen Gingerich和行星定義委員會主席寫道:「第二天早上,有幾個成員承認他們沒有睡好,擔心我們無法達成共識。」 「但在漫長的一天結束時,奇蹟發生了:我們達成了一致意見。」

新提出的行星定義是:具有足夠質量的天體,呈現近似球形的形狀,圍繞恆星運行而不是另一顆恆星或另一顆行星的衛星。根據這個定義,從太陽開始的行星列表現在寫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穀神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 卡戎(被認為是雙行星系統)和新發現的官方未命名的2003 UB 313,也稱為Xena。該委員會還提出了一種新類型的行星,稱為深成巖,適用於那些像冥王星這樣的物體,它們需要超過200個地球年圍繞太陽旋轉並且在典型的軌道平面外具有偏心軌道。

太陽系因此獲得了它的第一個雙行星,冥王星 - 卡戎配對,以及幾個所謂的「矮行星」,如Ceres,雖然直徑只有952公裡,仍然符合新的行星標準。事實上,至少還有12個行星候選人,包括Sedna和Quaoar,IAU將在未來的審議期間被要求包括或解散,同時給予2003 UB 313一個正確的名稱。目前,與會者將簡單地討論擬議的定義,並在8月24日就是否接受它進行投票。

無論投票的結果如何,這一新定義並沒有巧妙地結束我們太陽系中多種機構所造成的所有混亂。冥王星的兩顆新發現的衛星無法進行精確分類,因為它們繞著它和卡戎之間的重力軌道運行,該提議沒有區分大型氣體行星和褐矮星。「我們的委員會是否考慮過一切,包括太陽系外行星系統?絕對不是!」 金格裡奇指出。「科學是一個活躍的企業,不斷帶來新的驚喜。」 十二個行星可能只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系統的起點。

相關焦點

  • 科普:解讀新的行星定義
    正於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將就新的行星定義決議草案進行討論和表決。根據這一決議草案提出的定義,目前太陽系有12顆行星,將來這個「陣容」還可能擴大。  美國天文學會發言人史蒂芬·馬蘭博士向新華社記者提供的材料介紹說,新的行星定義包括兩點:一是行星必須是圍繞恆星運轉的天體;二是行星的質量必須足夠大,它自身的重力必須和表面力平衡使其形狀呈圓球。一般來說,行星的直徑必須在800公裡以上,質量必須在50億億噸以上。
  • 太陽系新行星定義……蔣世仰
    (節選)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蔣世仰在《2007科學發展報告》中撰寫文章指出,在2006年8月13到25日的第27屆大會上,在進行深入討論後經過表決確定了新星定義和相關的矮行星與太陽系小天體的分類與規範。文章根據歷史順序,較系統地介紹這個問題的發展脈絡。
  • 新行星定義出臺 太陽系九大行星變八顆
    【搜狐科學訊】據美聯社報導,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布拉格大會24日晚的投票表決中,新的行星定義被通過。依據此定義,冥王星自動失去行星身份,太陽系原有的九大行星僅剩下「八大」。  一位北愛爾蘭的女天文學家對表決結果頗為滿意,「如果我們使用一個有爭議的行星定義作為保護傘,將一些矮行星都包括進來的話,我們會招來嘲笑的。
  • 新行星定義意在彌合傳統行星概念與新發現差距
    新華網北京8月24日電(記者楊駿)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24日投票決定,不再將傳統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視為行星,而將其列入「矮行星」。許多人感到不解,為什麼從兒時起就一直熟知的太陽系「九大行星」概念如今要被重新定義,而冥王星又因何被「降級」?  「行星」這個說法起源於希臘語,原意指太陽系中的「漫遊者」。
  • 行星新定義,冥王星的迷弟迷妹看過來
    卡比·魯尼恩(Kirby Runyon)希望澄清一件事:冥王星是一顆行星,儘管這與權威科學組織所的說法相悖。他認為,眾所周知的木星衛星——木衛二歐羅巴,是一顆行星,月球也應該是行星,除此之外,太陽系中還有超過100顆天體同樣是行星,而這些天體在主流「行星」定義中未獲得相應地位。
  • 冥王星為何被踢出行星行列,太陽系定義行星的標準是什麼
    太陽系如此浩瀚,但到目前為止,也只有八顆行星位列其中。曾幾何時,冥王星作為第九顆行星被發現,引起了科學家和天文愛好者的青睞。但後來,冥王星還是被踢出了太陽系行星行列,這是為什麼呢?
  • 徵集令:提出您對行星定義關心的問題 專家解答
    天文學大會議通過行星新定義 冥王星降級  事件時間:本次投票將於當地時間14點(北京時間23點),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布拉格大會將舉行投票,就行星的定義及冥王星是否是行星的問題進行表決,其他一些方案也將同時投票表決。
  • 太陽系究竟有幾顆行星?
    太陽系中有多少行星?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我只是要提醒你,這是個富有爭議的話題。當你問太陽系有多少行星,是八大,十大還是更多的時候,有些人會相當暴躁。這將使行星總數達到10個。對嗎?沒有回頭路,教科書也應做出修改。為了解決這一爭端,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在2006年召開,旨在爭論冥王星的行星地位。一些天文學家主張將行星數量擴大到十二顆,包括冥王星、它的衛星夏隆、小行星穀神星和新發現的厄裡斯星。
  • 為什麼冥王星被踢出了行星行列?以後會不會發現太陽系新的行星?
    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從我小學開始上地理課時,老師就告訴我們,太陽系有八大行星,而除去地球之外,其他七個都是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因此,在我記憶裡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太陽系只有八顆行星。書籍裡告訴我,其實太陽系原來存在第九顆行星的,它叫冥王星。冥王星是1930年被發現的,但是在它被發現的76年後,天文學界便將它踢出了行星行列,將它劃入了矮行星行列,從此太陽系又回到了八顆行星的時代。
  • 主流天文學界對行星的定義是什麼?
    冥王星和穀神星曾經也在行星之列,而後不斷進行的新探索引發了科學界對於如何更好地描述它們的討論——這個有力的討論延續至今。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採納了關於行星的最新定義。IAU表示一個行星必須滿足如下三種條件:1.行星必須繞恆星運行(我們宇宙中的鄰居,太陽)。2.行星必須足夠大,有足夠的重力將其拉入球面。
  • 冥王星出局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
    通訊員 馬偉宏 金陵晚報記者 王君金陵晚報報導在天文學界堅持了70多年的九大行星概念昨日被顛覆了,天文學家說,應該記住2006年8月24日這一天,冥王星從傳統的九大行星的家族中退了下來,被降格以待。24日北京時間晚間10時,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大會將就有關行星新定義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
  • 太陽系九大行星變八大行星 連線北京天文館館長
    80%代表投票同意更改最後草案  與會代表、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通過電話介紹,超過80%的代表投票同意更改最後草案,就行星和太陽系中的其它天體定義達成共識。  最終決議把行星和太陽系中的其它天體定義為三類,即行星、矮行星和「太陽系小天體」。
  • 冥王星退出太陽系行星家族(組圖)
    太陽系天體分三類  昨晚與會代表、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通過電話介紹,超過80%的代表投票同意更改最後草案,就行星和太陽系中的其他天體定義達成共識。  最終決議把行星和太陽系中的其他天體定義為三類,即行星、矮行星和「太陽系小天體」。
  • 發現了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天文學雜誌》研究員巴蒂金和布朗表示,他們通過數學模型和電腦模擬發現了一顆新的太陽系行星。這顆可能存在的行星質量約是地球的10倍,冥王星的5000倍,距離太陽超過900億公裡,比第八行星海王星遠了20倍,該行星繞太陽運行一周需時1萬至2萬年。如果該天體真的存在,將成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如果這一天體被證實,就重現了第八大行星海王星的發現過程。當年海王星也是先進行計算,從理論上發現,後得到觀測證實,所以被稱為「筆尖上的發現」。
  • 美天文學家:新的行星定義是一個重大進步
    」發現者的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天文學家麥克·布朗24日表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新通過的行星定義是科學的,而且是人們對太陽系認識的一個重大進步。  布朗的發現使天文學家注意到原有行星概念的漏洞,也是促成本屆大會制定更科學的行星定義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新的行星定義出臺之後,教科書勢必改寫,不過卻不是按照布朗當初的宣言。
  • 太陽系內成員新盤點:八大行星和五大矮行星
    [摘要]太陽系內除了八大行星之外,還有五大矮行星。按照新的定義,太陽系內總共有八大行星和五大矮行星。騰訊科學訊 在我們已經成長起來的這代人的心目中,太陽系內有九大行星已經根深蒂固。小時候,我們都會記憶九大行星的名稱,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2005年的時候,Mike Brown發現了鬩神星(Eris),這是一顆和冥王星體積差不多的冰冷天體,運行於冥王星軌道之外。這樣的話,就使得太陽系內行星的總數增加到10顆。為了平息爭論,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召開會議,質疑冥王星的大行星地位。
  • 太陽系九大行星「裁員」(組圖)
    新華社布拉格8月24日電(記者金晶 孫希有)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24日通過決議,將地位備受爭議的冥王星「開除」出太陽系行星行列,太陽系行星數目也因此降為8顆。  從此,冥王星這個遊走在太陽系邊緣的天體將只能與其他一些差不多大的「兄弟姐妹」一道被稱為「矮行星」。
  • 中國科學家發現太陽系外宜居行星新線索
    中國科學家發現太陽系外宜居行星新線索   記者今天從北京大學了解到,北大物理學院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教授胡永雲研究團隊日前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研究成果,證明了海洋熱量的輸送能有效改變圍繞「紅矮星」運行的宜居行星的氣候環境和宜居性,並能極大改變太陽系外行星適宜生命存在的空間模態。
  • 國外科學家提出新定義,只有一顆行星符合
    然而前段時間國外研究指出,銀河系內或許遍布宜居行星,這意味著地球不再那麼獨特了。為此國外許多研究人員都開始研究系外宜居行星,那麼他們有什麼發現呢?根據報導,前段時間國外科學家對宜居行星提出了最新的定義,並且在新框架下發現了24顆系外行星。
  • 科學家對行星定義再次爭辯
    我們都知道,太陽系原本有九大行星,這也曾被人們寫入了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