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的原始定義是流浪者,來自希臘人,他們看著這些明亮的燈光徘徊在固定恆星的穹蒼中。觀察者在人類歷史的過程中看到了這些旅行者中的九個,最後一個是1930年的冥王星。但是最近發現的更多圍繞太陽運行的物體,比冥王星還大,形狀相似的圓形,對9的任意限制提出質疑,一些人建議冥王星不值得它的行星地位。現在,國際天文學聯盟(IAU)已經為一個將太陽系擴展到冥王星及其以外的行星制定了一個新的定義,包括所有的12個物體。
今年早些時候,由IAU召集的一個特別小組努力建立定義行星的標準。各種提案包括尺寸(質量)和軌道。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的Owen Gingerich和行星定義委員會主席寫道:「第二天早上,有幾個成員承認他們沒有睡好,擔心我們無法達成共識。」 「但在漫長的一天結束時,奇蹟發生了:我們達成了一致意見。」
新提出的行星定義是:具有足夠質量的天體,呈現近似球形的形狀,圍繞恆星運行而不是另一顆恆星或另一顆行星的衛星。根據這個定義,從太陽開始的行星列表現在寫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穀神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 卡戎(被認為是雙行星系統)和新發現的官方未命名的2003 UB 313,也稱為Xena。該委員會還提出了一種新類型的行星,稱為深成巖,適用於那些像冥王星這樣的物體,它們需要超過200個地球年圍繞太陽旋轉並且在典型的軌道平面外具有偏心軌道。
太陽系因此獲得了它的第一個雙行星,冥王星 - 卡戎配對,以及幾個所謂的「矮行星」,如Ceres,雖然直徑只有952公裡,仍然符合新的行星標準。事實上,至少還有12個行星候選人,包括Sedna和Quaoar,IAU將在未來的審議期間被要求包括或解散,同時給予2003 UB 313一個正確的名稱。目前,與會者將簡單地討論擬議的定義,並在8月24日就是否接受它進行投票。
無論投票的結果如何,這一新定義並沒有巧妙地結束我們太陽系中多種機構所造成的所有混亂。冥王星的兩顆新發現的衛星無法進行精確分類,因為它們繞著它和卡戎之間的重力軌道運行,該提議沒有區分大型氣體行星和褐矮星。「我們的委員會是否考慮過一切,包括太陽系外行星系統?絕對不是!」 金格裡奇指出。「科學是一個活躍的企業,不斷帶來新的驚喜。」 十二個行星可能只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系統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