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穴位足三裡 常灸可治11種疾病

2021-01-09 99健康網

  長壽穴位足三裡已得到科學認證

  在足三裡處施灸是最重要的也是廣為人知的事情。臨床研究已經證明,灸足三裡穴有預防疾病和增進健康的卓越效果,是全身治療和預防保健的最好灸位。

  有些人認為,灸使艾草的成分進到體內而發生了治療作用,因此為了讓更多的艾草成分進到體內,艾炷做得很大,這是不清楚灸療的原理所致。施灸是為了給予皮膚小的燒傷,而艾草燃燒的溫度正好適合人體,此時灸米粒大小的艾炷能給人體帶來最適度的燒傷,並且對經穴產生刺激而具有治療效果。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灸療也是一樣,是一個細緻而持久的過程,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見效。筆者的心願是天下所有的人一起做灸療,預防疾病,度過愉快的人生。

  【足三裡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嵴一橫指(中指)處。

  【快速取穴】坐位屈膝,取犢鼻穴,自犢鼻穴向下量4橫指(即3寸),按壓有酸脹感。

  【取穴技巧】站位彎腰,同側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其餘4指向下,中指指尖處。

  【穴位解剖】在脛骨前肌,趾長伸肌之間;有脛前動、靜脈;為腓腸外側皮神經及隱神經的皮支分布處,深層當腓深神經。

  灸足三裡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能使人長壽。這是因為灸足三裡能夠提高人的免疫力,並且能延緩衰老。在日本,最為長壽的萬平一家,祖孫三代中活到100歲以上的有六人,他們的長壽秘訣之一就是灸足三裡。

  常灸足三裡穴可以治療哪些疾病

  1、呼吸系統疾病

  感冒、支氣管哮喘、肺炎、肺氣腫、肺結核、肋膜炎。

  2、泌尿系統疾病

  腎炎、浮腫、腎硬化、腎結核。

  3、代謝性疾病

  貧血、甲狀腺肥大、糖尿病、腳氣病。

  4、運動系統疾病

  關節炎、肩周炎、風溼病、腱鞘炎。

  5、外科系統疾病

  日射病、熱射病、凍傷、結核性淋巴結炎、骨結核、痔瘡、溼疹、紅斑性肢痛。

  6、神經系統疾病

  腦出血、痴呆、半身不遂、語言障礙、腦缺血、癲癇、脊椎炎、震顫麻痺、神經症、神經衰弱、癔症、頭痛、頭重、肩痛、眩暈、失眠、口眼?斜、坐骨神經痛、打嗝、三叉神經痛。

  7、循環系統疾病

  動脈硬化症、高血壓、原發性低血壓、心內膜炎、心臟神經症、心悸、心絞痛、心源性哮喘。

  8、消化系統疾病

  食道狹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無力症、胃痙攣、食欲不振、胃酸缺乏症、胃潰瘍、急性腸炎、慢性腸炎、腹痛、洩瀉、便秘、膽囊炎、膽結石、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胰腺炎、腹膜炎、腹水、鼓脹。

  9、婦科疾病

  帶下病、子宮後屈、不孕症、性冷淡、寒冷感、更年期症候群、妊娠惡阻、胎位不正、乳汁不足。

  10、耳鼻喉科疾病

  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竇炎、衄血(鼻出血)、無嗅覺、咽喉炎、急性喉炎、牙痛、牙齦炎、牙槽膿溢。

  11、眼科疾病

  結膜炎、沙眼(傳染性慢性結膜炎)、結膜乾燥症、角膜實質炎、鼻淚管閉塞、淚瘻、虹膜炎、白內障、慢性視神經炎、中心性視網膜炎、弱視、老花眼。

  此外,足三裡這個位置進行按摩或者是針灸具有很好的補中益氣的效果,非常適合那些中氣不足的患者進行。我國的針灸名著中具有記載,對足三裡穴進行針灸,能夠很好的強壯身體,同時還具有保健的效果。

(責任編輯:何曉霞)

相關焦點

  • 梅雨季 她為什麼每天艾灸「足三裡」?治未病 這位美女醫生有妙招
    洪媚說,艾灸有溫熱的作用,每年夏季,她也會抽空給自己燻艾,重點選擇足三裡、三陰交等常用的保健穴位。「古往今來,許多大醫家都如此保健,達到治未病的目的。」 每日灸一次「足三裡」與中醫適宜技術打了多年交道的洪媚,說起艾灸如數家珍。她的患者中,老中青都有,大家都是清一色的「中醫粉」。 她的辦公室放著不少艾條,空餘時,她會點燃一支,灸一灸局部穴位。
  • 八大穴位之肩井穴
    主治疾病肩井穴的主治疾病為:肩酸痛、頭酸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耳鳴、高血壓、落枕等。相關內容【別名】肩解穴,膊井穴。【穴義】膽經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解剖】有斜方肌,深層為肩胛提肌與岡上肌;有頸橫動、靜脈分支;布有腋神經分支,深層上方為橈神經。
  • 不管什麼病,一定要灸腿!你知道為什麼嗎?
    艾灸驗方(附穴位圖),身上重要的30個艾灸穴位高清經絡循行動圖,人體穴位大全!穴位配好對;治痛翻10倍!(最全收藏版)史料中這些驚人的艾灸案例,值得拜讀!艾灸雖好不要盲目灸,超全艾灸知識大普及!(收藏)最全艾灸排病反應,艾灸愛好者必收藏!
  • 人體穴位的基本常識,特效穴位+ 實用穴位!
    人體有340個穴位,穴位與神經系統有著密切的關係,穴位按摩早已融入人們的生活。 但是,普通百姓真正了解穴位的並不太多。在自我健康意識越來越凸顯的今天,進行自我穴位按摩或給家人保健按摩非常有必要,也是一個健康好習慣的形成。
  • 冬季體寒怕冷,多按這幾個穴位生發陽氣
    中府生肺陽:肺陽不足常表現為呼吸不暢、胸悶氣短、咯痰清稀、易感冒等症狀。治療應振奮肺中陽氣,可點按中府穴。    神門生心陽:心陽不足常表現為心悸怔忡、咳喘胸悶、形寒肢冷、失眠多夢,伴有納呆食少、下肢水腫等症狀。治療應振奮心陽,可刺激神門穴。
  • 前列腺肥大的穴位調理法
    前列腺肥大又叫前列腺增生,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統的常見疾病。前列腺增生是男性老年病人的常見疾病之,隨著年齡的增加,發病年齡大都在50歲以後,隨著年齡增長其發病率也不斷升高。男人們或多或少都有前列腺增生的現象發生。
  • 常按足三裡勝吃老母雞? 杭州一群博士實驗證明為真
    浙江在線08月30日訊「這麼說吧,『常按足三裡,勝吃老母雞』,老底子這個說法,是有科學依據的。」昨天,浙江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方劍喬,告訴了記者這個「秘密」。  「喏,『足三裡』穴位就在小腿上。」  當時他和幾個年輕中醫博士探討,針灸穴位療法能不能用在改善運動後的疲勞上?大家想到了中醫中著名的保健穴位——足三裡。這項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現在已經結題。
  • 老中醫:「安利」人體6個重要穴位,其中2個是長壽大穴,拿走不謝
    穴位按摩,是我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祖國醫學理論為指導,以經絡腧穴學說為基礎,以按摩為主要施治,用來防病治病的一種手段。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體特定的穴位,激發人的經絡之氣,以達到通經活絡、調整人的機能、祛邪扶正的目的。
  • 艾灸這6個穴位就夠了
    中醫學認為,灸法保健可疏通經絡、調和營衛、補益氣血、調和陰陽、協調臟腑,從而達到預防早衰、防治疾病的目的。如何艾灸調理氣血?中醫認為調理氣血兩虛,第一步要調理的當屬胃腸功能,胃腸功能恢復好了,就可以很好的消化和吸收。《證治準繩》說:「脾胃者,氣血之父也」。
  • 下雪了,這些穴位可以激發陽氣,驅寒氣
    湖南省名中醫、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曠惠桃教授介紹:艾灸或按摩、拍打神闕、大椎、至陽、足三裡等穴位,可以激發身體陽氣,驅逐體內寒氣,增強體質,預防疾病。溫灸神闕穴艾條溫灸神闕穴:肚臍上放生薑一塊,把艾條點著後以肚臍為中心,由遠至近轉圈燻灼肚臍周圍。注意不要燙到皮膚,有溫熱的感覺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鐘。
  • 調肝要穴期門穴,啟動內藥養肝、治肝病!
    期門穴為肝經的募穴,是臟腑之氣匯聚於胸腹部的特定穴位。由於這個穴位與臟腑比較接近,所以經常用來治療臟腑方面的疾病。期門穴相當於肝的幕僚,肝遇到麻煩了,它就會站出來幫「將軍之官」出謀劃策、排憂解難。《傷寒論》即認為此穴為疏洩肝膽的首選穴位,對調理肝臟有很好的效果,臨床上常用它來治療肝炎。取穴方法:該穴位於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 三伏天,冬病夏治,治療老寒腿正當時
    冬病夏治正當時李湘力副主任醫師指出,此時應用一些辛溫發散的藥物,以及運用針刺,艾灸,敷貼方法,可以鼓舞正氣,驅散體內風、寒、溼邪。一直以來,廣東地區的嶺南三伏天灸,對於各種虛寒性的疼痛疾病具有較好療效,特別深受老寒腿患者們的喜歡。
  • 中醫特色針灸、埋線、電針治癲癇病大盤點
    核心提示:  癲癇的治療問題一直困擾很多患者,靠長期服藥對病情進行控制是癲癇治療的現狀,於是經過長時間的治療和護理後,癲癇病症狀仍未緩解就難免讓患者對癲癇病的治療產生疑問,癲癇病能治好嗎?西安中際癲癇病專家表示,選擇治癲癇好的醫院是取得治療成功的重要一關,此外,了解癲癇病症狀、病因及保健方法對癲癇病的治療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是關於癲癇病的中醫治療方法的介紹。
  • 鼻炎難治?用這個簡單的方法就能治療鼻炎
    過敏性鼻炎應該如何治? 過敏性鼻炎可以用艾灸的方法。 (1)選取太溪,腎俞,足三裡,每穴各灸5分鐘。每天2次 (2)選取肺俞穴,施灸30分鐘,感覺到溫熱,穴位處變紅為宜。
  • 紅外光灸療機在婦產康復中的應用
    灸法是傳統中醫療法的特色之一,是利用艾絨作用於治療部位,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療法。因其具有調和陰陽、溫經散寒、扶陽固脫、消瘀散結、拔毒洩熱等作用,在婦科臨床應用療效明顯,得到婦科醫師的重視。中醫認為「艾性辛,溫,味苦,自古為婦科主藥。適應於虛寒腹痛,崩漏下血,月經不調,帶下病及皮膚瘙癢等,可溫氣血,通達經絡,治療各種寒痛症。增強人體免疫力。
  • 常用的艾條灸的方法
    艾條艾灸可以分為無間隔物艾灸(我們稱為艾條直接灸)和有物襯墊艾灸(艾條隔物灸)。今天就給朋友們分別介紹一下這兩大類的艾灸法。艾條直接灸:分溫和灸、雀啄灸、迴旋灸。1、溫和灸:將點燃的艾條,對準體表的穴位,距皮膚3CM左右的高度進行固定燻灸,一般每穴約5分鐘左右,可根據被施灸者對灸熱的承受度調整艾條距離皮膚的遠近。
  • 身體若有6種表現,十有八九是「脾溼」,不妨灸透5個穴位
    身體若有這6種表現,十有八九是「脾溼」! 以上幾種不同的表現,也未必需要全中,如果有其中3條以上的情況,就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脾溼不僅僅只是亞健康,長期如此會導致氣血不通,代謝緩慢,也是很多慢性疾病的誘因。
  • 常按9個穴位臉上不長斑
    陝西省中醫醫院皮膚科主任韓世榮指出,平時堅持按摩一些穴位,對美白皮膚很有好處,而且能幫助治療面部色斑。這9個穴位分別是,三陰交、陰陵泉、地機  、羶中、關元、氣海、腎俞、足三裡和脾俞穴。  對於出現面斑的朋友來說,還需要按摩長斑的地方。韓主任介紹,中醫上有個阿是穴的說法,就是哪裡有病哪裡就有穴位,對於色斑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