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體寒怕冷,多按這幾個穴位生發陽氣

2021-01-09 網易

2020-12-29 16:59:48 來源: 蜜子說

舉報

  冬季天寒,冷空氣侵襲,很多人一到冬天就會出現「手腳冰冷」的情況,體寒怕冷,總感覺冷颼颼,而且還伴隨有其他的一些症狀,如:頭暈目眩、背部怕冷、關節竄風、夜尿頻多……

  那麼,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為什麼這些人容易在冬天「體寒怕冷」呢?其實是人體陽氣不足的典型表現。

  諮詢專業的中醫院醫生,他們介紹說,「陽氣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物質,雖然它看不見,摸不著。但是能溫煦臟腑器官、四肢百骸。維持人體各器官組織的正常功能,並且還能幫助人體抵禦疾病,延緩衰老,延年益壽。」

  一旦人體陽氣匱乏,臟腑得不到溫煦,功能失調。就會導致一系列的陽虛症狀,如頭暈、怕冷、小便清長、腹瀉、下肢浮腫等,並且還會使人的抗病力下降。

  中醫專家介紹說,補充陽氣並不難,其實人自身就有7個生成陽氣的重要節點。刺激這些生陽點,猶如給人體加油,能源源不斷地生成陽氣,改善身體循環。

  百會生頭陽:頭陽虧虛常表現為頭痛、眩暈、精神不振、多夢易醒等症狀。治療應生陽氣。醒頭目,揉百會效果甚好。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為督脈穴位。穴性屬陽,刺激此穴能打通陽經,充盈腦中陽氣。端坐在椅子上。用指腹按順時針方向揉百會穴,每次5分鐘,每日2次。

  中府生肺陽:肺陽不足常表現為呼吸不暢、胸悶氣短、咯痰清稀、易感冒等症狀。治療應振奮肺中陽氣,可點按中府穴。

  

  中府穴(兩手叉腰立正,找到鎖骨外側端下緣的三角窩中心,然後垂直向下1肋骨即是)為肺經首穴,刺激此穴能有效補充肺中陽氣。用一側食指點按另一側中府穴,以有溫熱感和酸痛感為佳,每次5分鐘。之後換手點按另一側,每日1次。

  神門生心陽:心陽不足常表現為心悸怔忡、咳喘胸悶、形寒肢冷、失眠多夢,伴有納呆食少、下肢水腫等症狀。治療應振奮心陽,可刺激神門穴。

  

  神門穴位於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刺激此穴能交會心經氣血,振奮心臟陽氣。用一側手的大拇指掐另一側的神門穴,每次3分鐘,之後換手同法掐另一側,每日1次。

  中脘生胃陽:胃陽不足常表現為胃脘冷痛,時發時止,喜溫喜按,伴有泛吐清水或夾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等症狀。治療應溫胃補陽,可按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肚臍和胸骨下端連線的中點,刺激該穴能補充胃中陽氣。促進胃動力,改善消化功能。四指併攏,用指腹以順時針方向點揉該穴,每次5分鐘,每日1次。

  足三裡生脾陽:脾陽不足常表現為面色萎黃、頭暈、唇淡、食少不化、腹瀉、四肢不溫、怠倦等症狀。治療應溫補脾陽。可灸足三裡穴。

  

  足三裡穴在小腿外側,外膝眼下3寸(4橫指)。灸足三裡可溫補脾陽,增強體力。延年益壽。點燃艾條的一端,懸於足三裡上約3釐米處燻灸,每次10分鐘,隔日1次。

  湧泉生腎陽:腎陽虧虛常表現為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尤以下肢為甚,伴有五更洩瀉、浮腫、夜尿頻多等症狀。治療應補腎生陽,可點按湧泉穴。

  

  湧泉穴位於在足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刺激此穴能激發腎經氣血,補充腎中陽氣。用一側大拇指,點按另一側湧泉穴。每次3分鐘,之後換另一側操作,每日1次。

  至陽生背陽:背部陽氣不足時,常有背部發涼、時有涼風感、肌肉僵硬等症狀。刺激至陽穴可增加背部陽氣。

  

  至陽穴位於背部中央,肩胛骨下端連線的中點,刺激該穴有振奮陽氣、疏通經絡的功效。取麝香虎骨膏或消痛貼膏,剪成1×1釐米的小塊,敷貼在至陽穴,12小時後去掉。每日1次,連續7日。

  人體的穴位藏著身體的密碼,學點中醫穴位知識可以讓我們更好的了解我們的身體,改善身體微循環系統。上面的這些穴位,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進行適當按摩,促進身體生發陽氣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5個表現提醒你陽氣不足了,任督二脈的「3穴位」可補足陽氣
    5個表現,可能是那陽氣不足了: 1、陽氣不足者容易怕冷,經常手腳冰涼 可按任督二脈的3大穴位可增強陽氣 一、長強穴 (陽氣生發的起點)
  • 巧按穴位讓你身體快速升溫
    每當到了冬季,起床就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很多人一離開被窩,身體就會發冷,手腳就會出現冰涼的現象。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主治中醫師羅權介紹,中醫將人的體質主要分為九種,陽虛體質就是其中一種,畏寒肢冷是其常見現象。
  • 陽氣足,人長壽!陽氣旺盛的6表現,你符合幾個?
    1、不怕冷,手腳不涼  如果一個人陽氣充足,身體就會產生一定的熱量維持正常的體溫,不怕冷。相反,如果陽氣不足,就容易出現畏寒怕冷的現象,尤其在寒冷的冬季更加明顯。  相反,陽氣不足的人,不管是男士還是女士,都是偏向於沉默的,話很少,喜歡一個待著,給人感覺很文靜,很內向的感覺,這正好體現了中醫上說的「多言傷氣」。  尤其是在早上起床的時候,表現得更加明顯,賴著不想起床,起床了還是很累,很困。
  • 陽氣始生,顧護好腎精,助來年陽氣生發
    夏至,晝最長夜最短,陽氣盛極而衰;冬至,晝最短夜最長,陰氣至極,陽氣始生。 《易經》中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一年之中,陰氣在冬至這一天達到頂峰,重陰必陽,陰極陽生,此時蘊藏已久的陽氣蓬勃,等待生發。
  • 夏季是一個陰陽二氣相爭的季節,養陽的關鍵在於避免耗散人體陽氣
    陰氣和陽氣是中醫裡的重要概念,不過,由於這兩樣東西看不見,所以大家覺得虛無飄渺,難以捉摸。其實,大家可以把陽氣比喻為人體內的能量,它可以溫暖你的身體,讓你精力充沛、充滿活力。而陰氣跟陽氣是孿生兄弟,但性格恰恰相反,陽氣溫煦、生發、興奮、提升,而陰氣涼潤、寧靜、沉降、抑制。
  • 暈車、牙疼、胃口差、經常打嗝,按哪些穴位緩解? 怎麼找準經絡來...
    穴位貼敷加打針灸,經濟實惠,性價比高,治療起來人也比較舒服的。」 冬病夏治能激發身體自我修復能力 李新偉主任醫師介紹,像黃女士這種在冬季病情加重的慢性支氣管炎,屬於冬病範疇,這類疾病通常都有虛症、寒症的共同特點,「患有『冬病』的人一般都屬於陽虛體質,體內有痰溼。」李主任說,一旦天氣冷,體內陽氣不足,宿痰受外寒影響,肺功能失調,就會頻繁感冒、咳嗽。
  • 如何護補陽氣,陽氣不足,你知道是什麼後果嗎?
    總體特徵:陽氣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等虛寒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肌肉鬆軟不實 常見表現:平時怕冷,手足冰涼,喜歡熱飲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脈沉遲,易患痰飲、腫脹、洩瀉等症
  • 【養生文化】穴位按摩可預防腫瘤,這五個穴位記得多按按!
    這一數據不禁令人感到震撼,越來越多的案例在警示我們癌症患病的年輕化、普遍化。那麼,面對令人望而生畏的腫瘤,中醫又是如何認知的,可以預防嗎? 中醫認為,腫瘤是在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正氣虛弱的基礎上,外邪入侵、熱毒積聚、痰凝溼阻等外因長期在身體積聚而成。腫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主要體現為臟腑功能的廢用及身體狀況的急劇惡化,給人們帶來極大的痛苦。
  • 按對身體的這幾個穴位,保證一覺到天明
    隨著現代人的生活以及工作壓力的增大,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每天晚上睡不著覺,想睡卻是睡不著。這樣就導致了白天沒有精神,於是白天就拼命的喝咖啡,就這樣惡性的循環,於是精神壓力更加的大。相信這是不少人的心聲,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幾種不吃藥助睡眠的好方法。
  • 為什麼體寒的人還容易上火?這個因素被太多人忽視!毀腎又傷脾
    但是偏熱體質或平和體質的人易上火也就算了,為什麼手腳冰涼、特別怕冷的虛寒體質還是經常上火呢?虛寒體質,為什麼經常上火?《黃帝內經》裡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也就是說:體內寒氣過剩,就會引發上火等熱證,體寒其實也是上火的根源之一。中醫認為,腎主水、心主火。
  • 陽氣不足怎麼辦?專家:冬季養生,食療很重要
    簡單來說,陽氣不足的人就需要補充陽氣,那麼陽氣不足都有哪些症狀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中醫院吳欣主任指出,陽氣不足的人主要有以下四個表現:1、 怕冷冷,是陽氣不足的主要表現。陽氣不足的人,容易抵抗力下降,從而出現怕冷的情況,而且,這些人也是換季時最容易感冒的。
  • 就是將這12個穴位用到「極致」
    大眾微健康的中醫專家告訴我們,經絡養生就是這12個穴位用到「極致」,快來看看吧!1、太淵穴太淵穴是肺經的原穴,屬手太陰肺經,位掌後腕橫紋橈側端,橈動脈側凹陷處。而肺又調節一身之氣,它的原穴必定氣血充足。現代醫學也發現,太淵穴可以使肺的呼吸機能加強,改善肺的通氣量,降低氣道阻力。最有效的還屬心律不齊,通過學習太淵穴能夠很好地調節。
  • 身體穴位那麼多,經常按這幾個穴位,可以幫助身體「除溼」
    因此,經常提醒大家在對待溼氣的時候,應該先從自己的身體找原因,比如說一些分布在身體各處的穴位,也是我們解決溼氣的突破口。那麼,有哪些穴位是對身體「除溼」有效果的呢?經常去按一下,還真的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1.曲池穴有的人吃東西過後,會覺得脹氣,或者覺得自己腸胃總是不通暢,有些食物集於一處,造成了每頓飯都吃的不開心,更多的時候,這樣瘀滯會帶來溼氣過重的現象。
  • 不花錢,教你向老天要陽氣,把「陽氣」養回來!
    1、每天曬曬背,向天借「陽」氣現在跟過去完全不一樣了,平時上班早出晚歸,唯一能多接觸一些陽光的時間,只有夏季上下班路上那麼一小會兒;而經常開車的人,連這點兒曬太陽的時間也省略掉了,不但曬不到太陽,進了辦公室,本來最需要有強大陽氣來保護的後背,還得讓冷颼颼的空調風吹著……過這種生活的,大多是奮鬥中的年輕人。有句話說:前半生用命換錢,後半生用錢買命。
  • 男人常按這幾個穴位,堅持一段時間,或能消除炎症,保護好前列腺
    同時,前列腺炎也是男性比較常見的毛病,在以前這種症狀多見於老年人,但因為現在生活壓力的加大,再加上由於工作比較忙,這也就導致了很多男性在飲食方面異常隨意,因此就加大了年輕人患上了前列腺的毛病。實際上,日常生活中如果注意保養,就可以幫助男性減少前列腺疾病發生的機率。通過按摩身體上的穴位來達到保養的效果,就是非常不錯的方法。
  • 陽氣即將「乾涸」的男性,多半有這6種體現,若你沒有就恭喜了
    但很多男性忽略了這一點,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在生活之中難免會有飲食、作息等不規律的情況,也會有抽菸喝酒的惡習,這使得體內的陽氣逐漸衰退,當身消耗過多的陽氣,身體也就不再那麼健康了。一、陽氣即將「殆盡」的男性,多半有6種體現,看看自己有沒有1、身體怕冷如果男性體內陽氣開始衰退的話,會產生血液深還變緩慢的情況,從而使血管更容易產生淤堵,從而會產生手腳冰涼的情況。
  • 耗盡中國女人陽氣、讓中國女人成為冷女人的正是這5種日常行為
    可是,在我們的腰背部有個非常重要的穴位:命門。腎是人的先天之本,命門裡藏有真火,腎氣具有溫煦全身陽氣的作用,人體陽氣十足,則百病祛除。腹部最怕冷,帶脈也怕冷;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任脈都在腰腹部。所以,我們想想,在古時候,女子是不是習慣穿個肚兜?那可不是僅為了美,因為正好可以保暖女子整個腰腹部啊。
  • 女人這處「太涼」當心會要命
    這是為什麼呢?  體質有些女性天生體質較寒  四肢容易冰冷,對氣候轉涼特別敏感,臉色比一般人蒼白,喜歡喝熱飲,很少口渴,冬天怕冷,夏天耐熱。  寒性體質大多由後天因素造成,居住環境寒冷、嗜好寒涼食物、過勞或易怒損傷身體陽氣,這些是讓身體偏寒的常見問題。
  • 4個症狀,或暗示陽氣不足!牢記4多1少,把陽氣「補滿」
    陽氣指的是生長之氣,代表著一個人的精氣神。一個人陽氣代表整個人的狀態,代表整個人的精神面貌。對於一些陽氣不足的人,多數可能有這4種表現。通常陽氣不足的人,都有這幾種表現:1、精神萎靡。陽氣不足時,氣血不夠順暢,陰氣旺盛,容易神經虛弱,畏寒怕冷,導致難以入睡,睡眠質量差。當發現自己有這樣的表現,做到以下5點,及時幫您補足陽氣:1、平時多喝溫熱的水,少碰那些冷飲。
  • 寶寶這幾個部位最怕冷,天氣再熱也要做好保暖,很多人都不知道!
    老一輩人的理念就是要多穿,不管是寒冬臘月還是三伏天,都怕孩子著涼,但是現在我們認為這樣的方法,似乎是不可行的,要正確判斷孩子冷熱,不能穿多了也不能穿太厚了。新生兒到底怕冷還是怕熱?正確答案是:既怕冷也怕熱。1、怎樣讓孩子處於最舒適的溫度?小孩子由於大腦沒有完全發育好,所以體溫調節能力不強,衣服穿多了散熱不好溫度就容易高,穿得少就容易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