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文化】穴位按摩可預防腫瘤,這五個穴位記得多按按!

2021-01-20 騰訊網

2021年年初,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深深觸動了觀影者的內心。該部影片講述了兩名飽受腫瘤摧殘的年輕人以及他們的家庭對抗癌症的經歷。感動與惋惜之餘,也讓更多的人對生命與健康產生了深深的思考。

中醫對防治腫瘤的認識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這項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1929萬例,死亡病例996萬例;2020年中國新發癌症病例457萬例,死亡病例300萬例。這一數據不禁令人感到震撼,越來越多的案例在警示我們癌症患病的年輕化、普遍化。那麼,面對令人望而生畏的腫瘤,中醫又是如何認知的,可以預防嗎?

中醫認為,腫瘤是在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正氣虛弱的基礎上,外邪入侵、熱毒積聚、痰凝溼阻等外因長期在身體積聚而成。腫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主要體現為臟腑功能的廢用及身體狀況的急劇惡化,給人們帶來極大的痛苦。名醫朱丹溪曾指出:「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意思是與其等到患病後才採取救治,不如在還未患病前就攝養自身正氣,提高免疫力,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達到未病先防的效果。《金匱要略》中也記載:「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指的是既病早治、控制疾病的傳變,對於控制疾病的發展與惡化具有重要的意義。由此可見,中醫對於通過預防保健的方式來對抗疾病有著深刻的認識。

我國歷代醫者都非常重視經絡穴位對人體的預防保健作用,穴位按摩作為中醫獨有的一種特色療法,不僅僅是治療已發生的疾病,更重要的是通過保健來預防疾病的發生,將中醫治未病的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當中,故穴位按摩是老百姓生活中預防腫瘤疾病的合適選擇。

日常按揉五穴位

01

血海穴

血海穴,屬足太陰脾經。脾經所化之血在此聚集,如大海,納百川,故名血海,有化血為氣、補血養肝之功效。

血海穴位於大腿內側,取穴時可坐在椅子上,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張開,用掌心蓋住對側膝蓋,大拇指端所落之處便是此穴。

在按揉時可將兩手的大拇指重疊放在血海穴上,每一側3分鐘依次按揉,力度以能感覺到穴位有微微酸脹感為準。操作的最佳時間為上午的9~11時,這個時辰是脾經經氣運行最旺盛的時候,人體的陽氣也正處於上升趨勢,其運化脾血、養護肝血的效果最為顯著,每日堅持按揉,可以預防子宮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

02

列缺穴

列缺穴,屬手太陰肺經。列缺穴作為手太陰肺經的主穴,有疏風解表、補肺益腎的作用,主治傷風感冒、頭項強痛、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口眼歪斜等。同時,列缺穴還經過任脈和大腸經,是三經交會處,因此對於肺經、大腸經和任脈諸經病都具有很好的調節作用。任脈本身是「陽脈之海」,列缺穴補肺益腎的功效也來源於此,對於腎陰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鳴、口眼乾澀、小便熱、遺尿等都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取穴時可將兩手虎口相對自然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橈骨莖突上指尖下凹陷中(脈搏搏動處)就是此穴。

作為日常保健,採用食指指腹指壓列缺穴,1~3分鐘為一組,每日重複5組,可以預防肺癌、咽癌、喉癌、大腸癌等。

03

委中穴

委中穴,屬足太陽膀胱經,是治療腰背病症的要穴,主治腰背屈伸不利、頸項強痛、腰肌勞損、小便不利等。按揉此穴可以分清降濁,強腰壯腿,祛除腰背酸痛,腿部及下肢的酸麻,對預防腦癌、中風、膀胱癌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委中穴的位置在膕窩橫紋正中線處。取穴時可屈腿,膝關節後側的膕窩中出現橫紋,其橫紋的中點處即是委中穴。

委中按摩方法應採取點按法,即用拇指或食指在此穴位一點一放,同時配合腿部的一屈一伸。或叩擊法,即兩手握空拳,用拳背有節奏地叩擊該穴。此部位皮膚較為嬌嫩、敏感,動作宜輕柔,不宜過分用力。當腰背疼痛,按摩此穴位病情不見好轉反而疼痛難忍時,切不可忽視,應及時前往醫院就醫檢查。

04

神門穴

神門穴,屬手少陰心經,為心氣出入之門戶,心的動力源泉。神門是心神出入之門,體表和體內的心經氣血在此交會,故神門穴有鎮靜、安神、寧心、通絡作用,主治健忘失眠、心悸怔忡、心煩、胸悶、癲狂等諸症。按壓神門穴有助於改善睡眠,保護心臟,提高全身免疫力,進而起到預防腫瘤的效果。

取穴時微握掌,另手四指握住手腕,屈拇指,指甲尖所到凹陷處即是神門穴。

按摩神門穴可掐、揉進行刺激,不必過於追求酸脹感,想起來便可隨時按揉,一般在晚間睡前按壓神門穴效果最好。

05

截根穴

截根穴為經外奇穴,又名截癌穴。截根穴可作為一個配穴,可以其他穴位一起進行按摩或針灸,其主治功能廣泛,可防治喉癌、咽癌、肺癌、乳癌、胃癌、食道癌等。

《針灸甲乙經》中記載其位置:「在足內踝前起大骨下陷者中。」

該穴位受壓後酸脹感明顯,日常用手按揉時可根據自身的承受能力施力,不可用力過猛,以免受到損傷,一般採用大拇指按壓5~10秒鐘後鬆開後揉搓,每日如此反覆5次。

內容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作者:傅小歐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

敬請點擊右下角

「在看」

或分享朋友圈讓更多人閱讀文章

相關焦點

  • 胃火按摩什麼穴位 有胃火長按這裡
    內庭穴位於足背,當第2、第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取穴時,正坐垂足或仰臥位,在第2 蹠趾關節前方,第2、第3趾縫間的紋頭處。平時也可多用指端按壓此穴,按壓時,以一側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壓,以酸脹感為宜,每側1 分鐘,共2 分鐘,每天堅持按摩。
  • 睡前按著三個穴位,每晚讓你深度睡眠,跟失眠說拜拜
    因此,只要找準這些穴位並對其進行按摩,便能很好的起到調節失眠的目的,輕鬆的將失去的睡眠「抓回來」。  這裡按一按,輕鬆和失眠說拜拜!  因此,對於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在日常養生中不妨多對此穴位進行按摩。
  • 穴位按摩好處雖多,但這三個部位都是「禁區」,再舒服也不能亂按
    穴位按摩好處雖多,但這三個部位都是「禁區」,再舒服也不能亂按現在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所以大部分人整天都處於精神高度緊張的狀態,所以要想讓生活繼續,就必須經常進行一些放鬆行為,比如唱歌,運動等等,不過最受人們歡迎的還是按摩,因為它能夠讓全身保持放鬆狀態
  • 什麼是經絡養生?就是將這12個穴位用到「極致」
    經絡養生可以幫助我們疏通經絡、強筋健骨、除勞去煩、祛病延年。那麼到底什麼是經絡養生呢?大眾微健康的中醫專家告訴我們,經絡養生就是這12個穴位用到「極致」,快來看看吧!1、太淵穴太淵穴是肺經的原穴,屬手太陰肺經,位掌後腕橫紋橈側端,橈動脈側凹陷處。而肺又調節一身之氣,它的原穴必定氣血充足。
  • 這3個穴位,每天按一按,好處多多
    穴位就是中藥,經絡就是大藥房。經絡對人體的健康很重要,在人體的預防、治療、保健的時候,儘量用人體這座大藥房中的藥來保護自己,健康自己,從而減少對藥物的依賴。今天小編就教給大家通過按摩身上的相關穴位,以達到預防和緩解高血壓的小方法~拍打穴位降血壓!
  • 如何預防手腳冰涼 可以按摩穴位
    那麼我們在秋冬季節如何預防手腳冰涼呢?手腳冰涼是怎麼回事呢?手腳冰涼的人該如何調理呢?下面小編就具體的講解一下。如何預防手腳冰涼1、堅持泡腳在冬天泡腳是很好的養生方式,不但有利於血液循環還能有助於睡眠,增強抵抗力。如果在泡腳的時候適當的做一些腳部按摩效果會更好哦。
  • 經常按摩腰眼和耳朵穴位補腎抗衰老
    中醫按摩是中醫保健的一種方式,中醫專家介紹說經常按摩腰眼和耳朵上的穴位,是有助預防疾病和保健養生的,下面是具體的介紹:經常按摩腰眼穴位補腎腰眼穴位於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處。中醫認為,腰眼穴位於「帶脈」(環繞腰部的經脈)之中,為腎臟所在部位。
  • 巧按穴位讓你身體快速升溫
    其實,要想身體快速升溫,只要花三五分鐘時間按摩一下神闕穴、命門穴和湧泉穴等穴位就可以讓身體變暖,只要能堅持下去,整個冬天就不再懼怕寒冷。按揉神闕穴神闕穴位於肚臍正中央。肚臍對身體健康非常重要,中醫認為「臍乃先天之結締,後天之氣舍」。如果神闕穴受到寒氣的侵襲,人就會覺得全身怕冷四肢發涼。
  • 按摩腳底這個穴位功效大,養腎、緩解疲勞,經常按的人都說好
    中醫作為中華瑰寶,在治病、防病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運用中醫治病是比較好的方式,其中穴位按摩更是中醫所強調的,通過按摩能更好的促進保健。身體穴位多,共有720個,這些穴位關乎著全身保健,會養生的人,是不會錯過穴位按摩的。
  • 中老年牙齒脫落 按摩這些穴位堅固牙齒
    平日按摩太溪、湧泉等腎經要穴可以起到強身固齒的作用,迎香、承漿、頰車、下關、合谷等穴位也有護牙功效。操作方法1.用雙手拇指或食指分別按揉面部迎香、承漿、頰車、下關穴,以及雙手虎口處合谷穴,每次約30秒,可促進循環。2.我們不妨按按腳底的湧泉穴以及足內踝處太溪穴,每天按摩一兩次,每次十分鐘,這樣能夠起到補益腎精,強身固齒的作用。
  • 怎樣做才能促進肝臟排毒之按摩身體穴位
    而且肝臟是我們身體很重要的排毒器官,我們不僅應該通過食療養肝護肝,經常按摩身體的某些穴位,對於肝臟的養護也是很有效果的!按摩大敦穴,可清肝明目、神清氣爽大敦穴位於大腳趾內側的趾甲縫旁邊,當屬肝經的第一個穴位。當我們心情不順暢、沒有胃口時,按一按,可起到較好的疏幹理氣的功效,經常按摩,不僅清肝明目,更能讓我們神清氣爽,頭腦清晰,精神抖擻。
  • 冬季體寒怕冷,多按這幾個穴位生發陽氣
    中醫專家介紹說,補充陽氣並不難,其實人自身就有7個生成陽氣的重要節點。刺激這些生陽點,猶如給人體加油,能源源不斷地生成陽氣,改善身體循環。  百會生頭陽:頭陽虧虛常表現為頭痛、眩暈、精神不振、多夢易醒等症狀。治療應生陽氣。醒頭目,揉百會效果甚好。
  • 常按頭部這5個穴位,健腦安神,趕走疼痛,身體向你說謝謝
    在頭部有很多穴位,有五臟六腑反射區,對頭部按摩可達到聰耳明目和健腦安神效果,而且能改善大腦血液循環,提高大腦攝氧量,不妨來看看頭部的穴位按摩方法和功效。頭部穴位有哪些?1、印堂穴印堂穴在額頭部,兩眉頭之間,對此穴位按摩能輔助治療失眠多夢,鼻塞,流鼻涕,頭痛頭暈,小兒驚風,鼻子出血和目痛,可輔助治療鼻塞、高血壓和神經性頭痛。2、魚腰穴首先要端正坐好,在額頭部,眼睛正上方,眉頭尖部。對此穴位按摩能輔助治療目赤腫痛,眼瞼蠕動,三叉神經痛,以及眶上神經痛等,可輔助治療面神經麻痺、近視眼和急性結膜炎。
  • 如何通過按幾個重要的穴位,改善、增強胃腸功能
    在胃經上,主要養生穴位是:足三裡穴、內庭穴。在大小腸經上,主要養生穴位是:合谷穴、後溪穴。     足三裡穴的位置,是在腿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足三裡穴對大腦皮層功能有調節的作用,有利於加強胃腸的蠕動,以及對於內分泌功能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內庭穴是在第二個腳趾和第三個腳趾之間。
  • 八大穴位之肩井穴
    【人體穴位配伍】配足三裡穴、陽陵泉穴治腳氣酸痛;治療乳腺炎特效穴。【刺灸法】直刺0.5~0.8寸,深部正當肺尖,慎不可深刺;可灸。【附註】足少陽、陽維之會。【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涼溼水氣及地部經水。【運行規律】天部之氣化雨冷降,地部經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體內,二是滲入穴內的脾土之中,三是溢流穴外。
  • 人體穴位的基本常識,特效穴位+ 實用穴位!
    一、人體穴位的基本常識 穴位、經絡是經典的傳統文化之一,許多具有道醫情結和武術情結的人對它都有極深的印象和好感人體有340個穴位,穴位與神經系統有著密切的關係,穴位按摩早已融入人們的生活。 但是,普通百姓真正了解穴位的並不太多。在自我健康意識越來越凸顯的今天,進行自我穴位按摩或給家人保健按摩非常有必要,也是一個健康好習慣的形成。
  • 合谷穴,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相交接,按摩,中醫穴位,經絡
    這個穴位,稱它為天下第一穴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幾乎所有的病都可以用這一個穴直接或間接的幫助治療,但是如果用按摩或針灸的方法錯誤是會大打折扣的。【保健養生】常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此穴,每次1~3分鐘。早中晚各3次。多按效果更佳。或是以木製或牛角制按摩棒按摩效果亦佳。禁忌:懷孕忌按此穴,以防子宮強力收縮流產。
  • 感覺身體有些疲勞按揉什麼穴位幫助緩解?
    那麼你知道按揉哪些穴位有利於放鬆自己疲勞肌肉嗎?現在咱們就來具體介紹下,有好的身體才能應對各種困難。第一、按揉太陽穴這個穴位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它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凹陷部位。將食指以合適力度按壓兩側的太陽穴位置。先順時針方向按揉幾分鐘,在逆時針按揉幾分鐘。
  • 男人常按這幾個穴位,堅持一段時間,或能消除炎症,保護好前列腺
    同時,前列腺炎也是男性比較常見的毛病,在以前這種症狀多見於老年人,但因為現在生活壓力的加大,再加上由於工作比較忙,這也就導致了很多男性在飲食方面異常隨意,因此就加大了年輕人患上了前列腺的毛病。實際上,日常生活中如果注意保養,就可以幫助男性減少前列腺疾病發生的機率。通過按摩身體上的穴位來達到保養的效果,就是非常不錯的方法。
  • 總是胃脹氣可以按按這四個穴
    有些人腸胃不好,吃得稍微不對,就脹氣,除了吃健胃消食的藥,平時不妨多做些自我按摩來養胃。   太白穴:   如果吃飯的時候總覺得剛吃一點就胃脹,甚至還不斷打嗝,有想嘔吐的感覺,不妨在平時多按太白穴。   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對調理脾氣虛弱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