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按頭部這5個穴位,健腦安神,趕走疼痛,身體向你說謝謝

2021-01-09 家庭醫生在線網

在頭部有很多穴位,有五臟六腑反射區,對頭部按摩可達到聰耳明目和健腦安神效果,而且能改善大腦血液循環,提高大腦攝氧量,不妨來看看頭部的穴位按摩方法和功效。

頭部穴位有哪些?

1、印堂穴

印堂穴在額頭部,兩眉頭之間,對此穴位按摩能輔助治療失眠多夢,鼻塞,流鼻涕,頭痛頭暈,小兒驚風,鼻子出血和目痛,可輔助治療鼻塞、高血壓和神經性頭痛。

2、魚腰穴

首先要端正坐好,在額頭部,眼睛正上方,眉頭尖部。對此穴位按摩能輔助治療目赤腫痛,眼瞼蠕動,三叉神經痛,以及眶上神經痛等,可輔助治療面神經麻痺、近視眼和急性結膜炎。

3、風池穴和安眠穴

用雙手拇指螺紋面對雙側風池穴按揉,順時針按摩旋轉32圈。安眠穴在風池穴和翳風穴連線中點,用手按壓時凹陷且敏感,對此穴位按摩能輔助治療後頭痛、頸部疼痛和失眠。

4、太陽穴

太陽穴在眉梢和眼睛外眥之間,向後約一橫指凹陷部位,左右各一個。對此穴位按摩能輔助治療口眼歪斜、頭痛頭暈,眼睛疼痛和流鼻涕等,而且可減輕眼睛疲勞感,促進淋巴和血液循環,達到美容養顏護膚效果。

5、百會穴

百會穴在頭頂中中央,用左手掌緊緊貼著此穴位旋轉,每次按摩32圈,能降低血壓,達到寧神清腦的功效。

如何按摩頭部?

1、撓撓頭

在頭皮有很多重要穴位,如百會穴、玉枕穴和腦後穴等,經常對此穴位按摩或針灸能防止多種疾病。按摩面積大需注意動作輕柔,可達到通經活絡效果,防治頭痛頭暈,失眠多夢,健忘,老年痴呆症以及神經衰弱。

2、對頭皮按摩

經常對頭皮按摩,能讓毛細血管擴張變粗,促進血液循環,為大腦組織提供更多氧氣和養料,有利於頭發生長發育,防止頭髮變白或脫落,同時也能延年益壽。對頭皮按摩方法簡單又便捷,隨時都可以進行。具體的方法是把5個手指伸開手指頭放在頭皮上進行按摩,前後左右方向依次按摩,最後再轉圈按摩,每次按摩5~10分鐘。

溫馨提示

對頭部按摩的時間儘量安排在早晨和晚上,按摩時需注意力度,力度太輕的話起不到按摩效果,太重的話會傷害局部皮膚。

相關焦點

  • 【養生文化】穴位按摩可預防腫瘤,這五個穴位記得多按按!
    這一數據不禁令人感到震撼,越來越多的案例在警示我們癌症患病的年輕化、普遍化。那麼,面對令人望而生畏的腫瘤,中醫又是如何認知的,可以預防嗎? 中醫認為,腫瘤是在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正氣虛弱的基礎上,外邪入侵、熱毒積聚、痰凝溼阻等外因長期在身體積聚而成。腫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現,主要體現為臟腑功能的廢用及身體狀況的急劇惡化,給人們帶來極大的痛苦。
  • 按對身體的這幾個穴位,保證一覺到天明
    相信這是不少人的心聲,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幾種不吃藥助睡眠的好方法。神門穴其實神門穴根據它的字面意思就可以知道其實是安定心神的門戶,常按會對人的精神有所幫助。那麼神門穴的位置具體在哪呢?神門穴位於人體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 按壓穴位會感到疼痛?需要重視,可能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
    事實上,從小我們就跟穴位有接觸了,上小學時,學校就會讓我們做眼部操,實際上就是通過按揉穴位來幫助緩解眼睛疲勞,預防近視。小時候不懂事,總是偷偷睜眼,再加上用眼不衛生,導致現在近視了非常後悔。不得不說,穴位真的是太神奇了!
  • 感覺身體有些疲勞按揉什麼穴位幫助緩解?
    上班族一直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下班後總感覺腰酸背痛的,身體很疲勞。那麼你知道按揉哪些穴位有利於放鬆自己疲勞肌肉嗎?現在咱們就來具體介紹下,有好的身體才能應對各種困難。第一、按揉太陽穴這個穴位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它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凹陷部位。將食指以合適力度按壓兩側的太陽穴位置。先順時針方向按揉幾分鐘,在逆時針按揉幾分鐘。有助於緩解輕微的緊張性頭痛。放鬆大腦疲勞等。注意調整好呼吸頻率。
  • 巧按穴位讓你身體快速升溫
    每當到了冬季,起床就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很多人一離開被窩,身體就會發冷,手腳就會出現冰涼的現象。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主治中醫師羅權介紹,中醫將人的體質主要分為九種,陽虛體質就是其中一種,畏寒肢冷是其常見現象。
  • 總是胃脹氣可以按按這四個穴
    太白穴:   如果吃飯的時候總覺得剛吃一點就胃脹,甚至還不斷打嗝,有想嘔吐的感覺,不妨在平時多按太白穴。   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對調理脾氣虛弱有好處。它在足內側緣,第1蹠骨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另外,常按太白穴還能緩解運動後肌肉酸痛感。
  • 最強大腦就是你! ——磁鐵俠之磁健腦康儀上市
    10塊2500高斯的磁鐵, 根據人體頭部和眼部穴位定點磁療,磁力達致頭顱! 模擬易筋洗髓術的頭部和眼部按摩手法,對頭部眼部進行通經活絡,活躍氣血,點按穴位!讓頭部更舒適,更清晰!雙功能二合一,值得擁有!頭療目療頭目療!
  • 常按這些穴位,既對身體好,又能治病!
    羶中穴他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運用比較多的一個重要的穴位,因為它具有理氣活血通絡、調節神經功能和消化系統功能等功效。中,是指穴位位於胸腔的中央,羶中穴為心包之所在,喻為心主之宮城,故名羶中。羶中穴位於人體的胸部正中,為八會穴之一,為氣之所會,宗氣之所聚處,是人體穴位當中的理氣要穴,具有寬胸理氣、止咳平喘、宣肺化痰、通陽化濁、開鬱散結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胸痺心痛、咳嗽、氣喘等症狀。羶中穴是心包經的募穴,心包為心之外衛,心主神明,所以刺激羶中穴還具有安神定驚、清心除煩的作用,用於治療心悸、心煩等病症。
  • 從頭部按摩到腳部,降血壓的12大穴位!
    1.按揉百會 ( 耳尖直上頭頂正中),。百會穴位位置標準定位:百會穴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屬人體督脈。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穴,醫學研究價值很高。主治頭痛,昏厥,耳鳴,鼻塞,眩暈,癲狂,陰挺,脫肛,痔瘡,中風失語等。
  • 做這三個動作,按這五個穴位!
    位於腿部中央的膝關節是人體最大、最複雜的關節,它僅靠一個狹小的接觸面支撐著我們整個身體的重量。 作為身體的勞模,膝關節的磨損不可避免、無法逆轉,在過勞狀態下更可能因傷病而提前「退役」。 一、你的膝關節還好嗎?
  • 身體若有6種表現,十有八九是「脾溼」,不妨灸透5個穴位
    若用中醫理論來解釋的話太過複雜,我們可以從平日身體的表現來對號入座,看看你是否中招? 不過比較好的辦法還是艾灸,因為艾草是純陽之草,可以說是「溼氣」的天敵,因為脾溼的根源還是在於我們的內部環境,如果我們從祛溼化痰、通經活絡入手,就能從根源上去解決問題,脾胃功能變強大了,經絡通了,百病自然也就遠離了。下面我們來說說,在日常養生中比較常用的5個祛除「脾溼」的穴位,供大家學習參考。
  • 每天這樣梳梳頭,幫你改善腦供血、緩解疲勞,大腦健康睡得香
    常按神門穴有益心氣、安神的作用。睡前用拇指指甲掐按神門穴,左右手各按36次即可,有助於改善睡眠質量。    2、神道穴  神道穴位於第5胸椎平齊的水平線上,很多失眠、胸悶的患者在神道穴這個地方,都會有明顯的壓痛點。
  • 身體穴位那麼多,經常按這幾個穴位,可以幫助身體「除溼」
    因此,經常提醒大家在對待溼氣的時候,應該先從自己的身體找原因,比如說一些分布在身體各處的穴位,也是我們解決溼氣的突破口。那麼,有哪些穴位是對身體「除溼」有效果的呢?經常去按一下,還真的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1.曲池穴有的人吃東西過後,會覺得脹氣,或者覺得自己腸胃總是不通暢,有些食物集於一處,造成了每頓飯都吃的不開心,更多的時候,這樣瘀滯會帶來溼氣過重的現象。
  • 試試按這個穴位
    呼吸肌痙攣,刺激其中的痛覺感受器而產生疼痛。人體最主要的呼吸肌是肋間肌和膈肌,當其中的肋間肌痙攣時,胸部兩側就會疼痛。當膈肌痙攣時,疼痛就會發生在左右肋下。   預防跑步出現岔氣的情況,要注意以下幾點:   跑步前兩個小時內避免進食大量的食物和水,減少胃腸道的負擔。   跑步前做好充分的熱身。
  • 睡前按著三個穴位,每晚讓你深度睡眠,跟失眠說拜拜
    因此,只要找準這些穴位並對其進行按摩,便能很好的起到調節失眠的目的,輕鬆的將失去的睡眠「抓回來」。  這裡按一按,輕鬆和失眠說拜拜!  如果你是由於心火較大,在晚上總會莫名其妙的亂想一通,因為心煩意亂而導致的失眠,那麼對然谷穴進行按摩,便能很好的起到緩解失眠的症狀。  按摩的時候,首先找準然谷穴的位置,然後手部對其進行輕柔的按壓,以此穴位有酸脹的感覺為準。每次按摩的時間保持在3分鐘左右便可以了,按摩完之後,你會發現煩躁的情緒得到了有效的紓解,對於促進睡眠發揮著重要的效果。
  • 最齊全的「穴位拍打操」,治療百病!自己就是最好的醫生!
    人體的經絡就像線路,臟腑就像燈泡,穴位就是連接線路與燈泡的開關,它影響著身體的氣血運行與能量流通。如果我們能夠長期正確刺激穴位,就能輕鬆地防治一些慢性病。穴位就是「中藥」,經絡就是大藥庫,經常拍打穴位。儘量用人體大藥庫自己的「藥」 ,減少對藥的依賴,使人體陰陽平衡。
  • 這3個穴位,每天按一按,好處多多
    穴位就是中藥,經絡就是大藥房。經絡對人體的健康很重要,在人體的預防、治療、保健的時候,儘量用人體這座大藥房中的藥來保護自己,健康自己,從而減少對藥物的依賴。今天小編就教給大家通過按摩身上的相關穴位,以達到預防和緩解高血壓的小方法~拍打穴位降血壓!
  • 天然「安眠藥」被找到,常吃養心安神,晚上易入睡
    白天的時候感覺身體被掏空,特別疲憊,但是一到晚上,無論如何都睡不著。很多人其實也不想這樣,誰不想擁有正常的睡眠呢?但是晚上就是睡不著該怎麼辦呢?這可是失眠的症狀哦。穩住,不要慌,要相信你自己,可以擺脫失眠這個磨人的小妖精。天然「安眠藥」被找到,常吃養心安神,晚上易入睡。這種「天然安眠藥」說的其實就是黃花菜炒腐竹了。黃花菜有個非常詩意的名字,叫做忘憂草。
  • 冬季體寒怕冷,多按這幾個穴位生發陽氣
    中醫專家介紹說,補充陽氣並不難,其實人自身就有7個生成陽氣的重要節點。刺激這些生陽點,猶如給人體加油,能源源不斷地生成陽氣,改善身體循環。  百會生頭陽:頭陽虧虛常表現為頭痛、眩暈、精神不振、多夢易醒等症狀。治療應生陽氣。醒頭目,揉百會效果甚好。
  • 就是將這12個穴位用到「極致」
    大眾微健康的中醫專家告訴我們,經絡養生就是這12個穴位用到「極致」,快來看看吧!1、太淵穴太淵穴是肺經的原穴,屬手太陰肺經,位掌後腕橫紋橈側端,橈動脈側凹陷處。而肺又調節一身之氣,它的原穴必定氣血充足。現代醫學也發現,太淵穴可以使肺的呼吸機能加強,改善肺的通氣量,降低氣道阻力。最有效的還屬心律不齊,通過學習太淵穴能夠很好地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