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就是中藥,經絡就是大藥房。經絡對人體的健康很重要,在人體的預防、治療、保健的時候,儘量用人體這座大藥房中的藥來保護自己,健康自己,從而減少對藥物的依賴。
今天小編就教給大家通過按摩身上的相關穴位,以達到預防和緩解高血壓的小方法~
拍打穴位降血壓!
穴位一:曲池穴
「曲」,彎彎曲曲,是隱秘的意思,代表不太容易察覺的地方;「池」,水池的意思,水的合圍之處,水的匯聚之所。
曲池的本意就是告訴我們這個穴位的氣血為從手三裡穴降下來的「之雨」。「地之雨,氣化而來」,曲池穴位置處於地之上部,屬於溼濁、滯重的地方,像山谷中霧氣昭昭的小溪水,彎彎曲曲的隱秘之水,故而得名「曲池」。
曲池穴可以治療內裡的風溼。
什麼叫內裡的風溼?
我們人體的氣體一共有三層,臟腑之氣叫臟腑真氣;肌肉和骨頭之間的氣叫營氣;皮膚與肌肉之間的氣叫衛氣。
如果身體的營衛不足,就容易被外面的風溼、風寒等外邪侵襲,侵襲進來在皮膚和肌肉之間遊走的時候,就是西醫中稱為風溼的病症,在中醫裡叫做痺症。
痺症有兩種,一種是寒痺、冷痺,另一種叫做熱痺。
曲池穴可以調和營衛,預防和治療痺症。
拍打按揉曲池穴就可以起到降逆、活絡,緩解外感發熱、咳嗽、氣喘、溼疹、痤瘡、手臂腫痛、半身不遂、白癜風等等病症。
曲池穴位置:將手臂橫過來,橫紋盡處即是曲池穴。
穴位二:太溪穴
太溪穴是足少陰原穴。
位置:其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太」,大的意思,「溪」就是溪流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指腎經水液在此形成較大的溪水,本穴的物質為然谷穴傳來的冷降之水。
太溪穴取名形容水流在此處汩汩而流,濡潤人的身體。
太溪穴主要治療的疾病有耳聾、耳鳴、失眠、健忘、消渴症(糖尿病),小便頻數、腰酸、腿軟、脊背疼痛等病症。
穴位三:太衝穴
位置:位於足背第1、第2蹠骨間,蹠骨結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觸及動脈搏動處。
太衝穴是足厥陰肝經的原穴,可以治療肝氣鬱結,肝氣不舒,肋脅脹痛,心情不暢,鬱鬱寡歡,失眠多夢等疾病。
太衝穴在臨床上大多用於治療肝陰不足,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或者高血壓所導致的頭暈頭痛等疾病。
操作方法
做這一套方法的時候,依次按揉和拍打曲池、太溪、太衝,先左側後右側。建議先揉,揉完了再拍打,共計200下(可自行掌握揉和拍的數量)。
希望有高血壓的朋友一定試試,生活中再配合 合理的飲食和運動、生活習慣和良好的心態,慢慢能夠逐漸降壓並平穩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