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頭部按摩到腳部,降血壓的12大穴位!

2020-11-22 百年養生

中醫認為高血壓的成因,與情緒過激,內傷虛損以及飲食失調有關。這些因素導致機體陰陽失衡,氣血不調。主要影響肝臟和腎臟,加上體內的風、火、痰、瘀等引起各種自覺症狀,如頭暈、頭痛、心慌、胸悶等。中醫推拿尤其適宜慢性進展型高血壓,對緩解自覺症狀有明顯效果。平日堅持推拿 練習,刺激神經反射及體液調節,增強大腦調節機制,使小動脈的張力減低,從而降壓。

1.按揉百會 ( 耳尖直上頭頂正中),。

百會穴位位置

標準定位:百會穴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屬人體督脈。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穴,醫學研究價值很高。

主治頭痛,昏厥,耳鳴,鼻塞,眩暈,癲狂,陰挺,脫肛,痔瘡,中風失語等。

百會穴主治頭面五官、神志及氣虛下陷等疾患:如頭風、頭痛目眩、耳聾、耳鳴、目不能視、鼻塞、鼻衄、口噤不開、角弓反張、小兒驚癇、脫肛、洩瀉、痔疾等。

現代多用百會穴治療中風昏迷、精神分裂症、神經衰弱、胃下垂、子宮脫垂、高血壓、低血壓,神經性頭痛,美尼爾綜合症,老年性痴呆,內臟下垂,精神分裂症,腦供血不足,休克,中風後偏癱、不語。頭痛、頭重腳輕、痔瘡、高血壓、低血壓、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

2. 按揉印堂 ( 兩 眉頭中間),。

印堂是人體腧穴之一,出自《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屬於經外奇穴。此腧穴位於人體額部,在兩眉頭的中間。有明目通鼻、寧心安神的作用,臨床上主要用於配合治療失眠、頭痛、鼻淵等病症。

主治病證

頭痛,眩暈,失眠,結膜炎,瞼緣炎,鼻炎,額竇炎,鼻出血,面神經麻痺,三叉神經痛,子癇,高血壓、小兒驚風等。

3. 按揉太陽 。

太陽穴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太陽穴在中醫經絡學上被稱為「經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術拳譜列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

太陽穴是人頭部的重要穴位,《達摩秘方》中將按揉此穴列為「回春法」,認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腦的青春常在,返老還童。當人們長時間連續用腦後,太陽穴往往會出現重壓或脹痛的感覺,這就是大腦疲勞的信號。這時施以按摩效果會非常顯著。 按摩太陽穴可以給大腦以良性刺激,能夠解除疲勞、振奮精神、止痛醒腦,並且能繼續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4. 按揉腦後風池 ( 枕骨之下)。

風池穴是人體的穴位,別稱熱府穴,在頭額後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所屬經絡為足少陽膽經。其穴義是膽經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陽熱風氣。

風池最早見於《靈樞·熱病》篇,在《談談穴位的命名》中這樣說:「風為陽邪,其性輕揚,頭頂之上,惟風可到,風池穴在顳顬後髮際線者中,足少陽、陽維之會,主中風偏枯,少陽頭痛,乃風邪蓄積之所,故名風池。」

主治:頭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頸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頭痛,眩暈,頸項強痛,目赤痛,目淚出,鼻淵,鼻炎,鼻出血,耳聾,氣閉,中風,高血壓,精神病,口眼歪斜,瘧疾,熱病,感冒,癭氣,落枕,蕁麻疹。

5. 太衝穴可以降血壓

太衝穴從腳拇趾與旁邊的第二趾之間,沿著足背推上去,兩個骨骼相接稍微隆高之處就是太衝的位置。太衝穴是人體的一個穴位,穴義為肝經的水溼風氣由此向上衝行。其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有關太衝穴的治病療法有增強性能力的指壓法等。

使用指頭壓迫,會感覺到脈動。太衝穴可以疏肝理氣,平肝降逆,不讓肝氣升發太過,是肝經上最負責任,最任勞任怨的。

太衝穴現代常用於治療腦血管病、高血壓、青光眼、面神經麻痺、癲癇、肋間神經痛、月經不調、下肢癱瘓等。配合谷稱為四關穴主治頭痛、眩暈、小兒驚風、口喎等。

6、太溪穴可以降血壓

腎經上的太溪穴,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間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太溪穴是補腎陰的要穴。補腎陰就是給「樹」澆水;大腸經上的曲池穴,屈肘成直角時,在肘橫紋的外側頭凹陷處即是此穴。其雙側對稱,也就是兩個。如《九針十二原》說:「腎也,其原出於太溪穴,太溪二。」

7、曲池穴可以降血壓

曲池是人體腧穴之一,屬於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出自《靈樞·本輸》。此腧穴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有清熱解表、疏經通絡的作用;此穴用來撲滅火氣,降壓效果最好。臨床上主要用於配合治療手臂痺痛、上肢不遂,熱病,高血壓,癲狂;腹痛、吐瀉,咽喉腫痛、齒痛、目赤腫痛,癮疹、溼疹、瘰癧等病症。

8、耳背溝可以降血壓

中醫發現,經常按壓耳背溝有助於降血壓。因此,這道溝又有「降壓溝」之稱。降壓溝是耳朵上的降壓反應點,按摩降壓溝可以間接地刺激脊神經,對臟腑有一定的調理作用,經常按摩不僅能降壓,也能對人體產生良性刺激。降壓溝對應於耳廓前面的凸起(耳輪),在中醫耳穴療法中將其比喻為「人體的脊椎」。平時若感覺血壓偏高有所不適,可以按揉此穴。如果想持久見效,也可以請醫生採取外用療法。即,取王不留行籽一粒,用醫用膠布包埋在耳廓背面,由內上方斜向下方行走的凹溝處。平時常按壓王不留行籽。此法降壓效果較明顯。

9、湧泉穴可以降血壓

湧泉穴現代常用於治療休克、高血壓、失眠、癔病、癲癇、小兒驚風、神經性頭痛、遺尿、尿瀦留等,為急救穴之一。湧泉藥物敷貼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

腳被稱為人體第二心臟。腳上有諸多穴位同臟腑相連。高血壓患者,常對足部進行按摩,另外結合中藥材泡腳,也能達到控制血壓的目的。

按摩重點放在湧泉穴(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按摩時還要著重尋找壓痛點。這是因為當人體臟腑發生病理改變的時候,便會在雙足對應的反射區產生壓痛。按摩後30分鐘內需飲溫開水,以利於血液循環,有助排毒。

10. 按揉內關 ( 掌腕橫紋上 2 寸)。

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於《靈樞·經脈》,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11. 按揉足三裡 。

足三裡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層有脛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肝炎、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絞痛、風溼熱、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腎絞痛、膀脹炎、陽痿、遺精、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12. 按揉三陰交 ( 小腿足內踝尖上 3 寸)。

三陰交穴是身體的一個穴位。三陰,足三陰經也。交,交會也。三陰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條陰經中氣血物質在本穴交會。本穴物質有脾經提供的溼熱之氣,有肝經提供的水溼風氣,有腎經提供的寒冷之氣,三條陰經氣血交會於此,故名三陰交穴。

按摩功能: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腹瀉,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閉經,子宮脫垂,難產,產後血暈,惡露不盡,遺精,陽痿,陰莖中痛,水腫,小便不利,遺尿,膝腳痺痛,腳氣,失眠,溼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高血壓病等

相關焦點

  • 人體3大穴位降血壓:太溪、太衝、曲池,每天敲一敲,平穩降血壓
    降壓歌高血壓病不可怕,三個穴位搞定它;太溪太衝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堅持按摩兩月餘,血壓平穩樂逍遙。若添杞菊地黃丸,降壓明目祛肝火。濁水氣,穩血壓——曲池穴曲池穴治療肩肘關節疼痛、高血壓、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急性胃腸炎等,作用很多,但最方便的用途是降血壓。當血壓驟升時,可通過按曲池穴來放鬆神經系統,使呼吸逐漸均勻,心氣平和,血壓便可逐漸恢復正常。平時也可通過按壓此穴來平穩血壓,達到預防高血壓的效果。
  • 按摩腳底這個穴位功效大,養腎、緩解疲勞,經常按的人都說好
    中醫作為中華瑰寶,在治病、防病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運用中醫治病是比較好的方式,其中穴位按摩更是中醫所強調的,通過按摩能更好的促進保健。身體穴位多,共有720個,這些穴位關乎著全身保健,會養生的人,是不會錯過穴位按摩的。
  • 常按頭部這5個穴位,健腦安神,趕走疼痛,身體向你說謝謝
    在頭部有很多穴位,有五臟六腑反射區,對頭部按摩可達到聰耳明目和健腦安神效果,而且能改善大腦血液循環,提高大腦攝氧量,不妨來看看頭部的穴位按摩方法和功效。頭部穴位有哪些?1、印堂穴印堂穴在額頭部,兩眉頭之間,對此穴位按摩能輔助治療失眠多夢,鼻塞,流鼻涕,頭痛頭暈,小兒驚風,鼻子出血和目痛,可輔助治療鼻塞、高血壓和神經性頭痛。2、魚腰穴首先要端正坐好,在額頭部,眼睛正上方,眉頭尖部。對此穴位按摩能輔助治療目赤腫痛,眼瞼蠕動,三叉神經痛,以及眶上神經痛等,可輔助治療面神經麻痺、近視眼和急性結膜炎。
  • 如何預防手腳冰涼 可以按摩穴位
    如果在泡腳的時候適當的做一些腳部按摩效果會更好哦。2、堅持按摩穴位有時間時搓搓手掌心,按摩一下穴位,有利於改善末端血管的微循環狀況,並具有手腳溫暖的效果。平時可揉搓湧泉穴(位於腳心部)、揉搓勞宮穴(手心部)、按揉氣衝穴(大腿根裡側)、按揉、拍打腎俞穴(位於兩邊腰眼)。
  • 如何按摩腳部 緩解一天的疲勞
    健康的按摩腳部健康,這是大家都需啊喲的,現如今,足療是常見的紓壓方法,不過有很多人對怎麼足療還是不夠了解,那麼怎麼足療才更舒服呢。健康的護理方法你都知道嗎,不知道的朋友也不要著急,下面就來好好的了解一下了。今天就來給大家盤點7種足療方法。1、觸摸法:是最先用的一種手法。通過觸摸來察覺施按摩手法的部位的組織結構的狀況。
  • 經常按摩頭部,原來對人體有6大好處!
    為了養生自然會通過各種方式做對身體有幫助的舉動,比如說現在有些人就經常按摩自己的頭部,認為經常按摩頭部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健康,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按摩頭部有什麼好處。既然要經常按摩頭部,有沒有一種產品可以代替手的按摩,還能達到按摩的效果呢?最近入手了一款有趣實用的產品--DOC0頭部指壓按摩儀,從外觀看,似仿手設計。
  • 胃火按摩什麼穴位 有胃火長按這裡
    主要是由於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等引起的,在中醫學上,胃火是可以通過按摩穴位來解決的。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胃火按摩什麼穴位、胃火什麼原因引起的以及有胃火怎麼辦。胃火按摩什麼穴位1、按摩內庭穴治療胃火旺中醫認為,內庭穴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可以祛胃火。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揉內庭穴,它的祛熱、祛胃火效果非常好。
  • 人體奧秘:身體6大穴位能救命
    高血壓按摩橋弓穴 高血壓患者,有時候因為生氣或者其他情緒不穩,血壓會突然升高。這時候,穴位按摩能起到快速緩解作用。這個穴叫橋弓穴,位於人體頸動脈竇的部位,推拿這個穴位,能夠使人的心率減慢、血管擴張,血壓下降。
  • 合谷穴,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相交接,按摩,中醫穴位,經絡
    這個穴位,稱它為天下第一穴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幾乎所有的病都可以用這一個穴直接或間接的幫助治療,但是如果用按摩或針灸的方法錯誤是會大打折扣的。6大功效1、止痛大穴合谷經氣旺盛,止痛效果好,是我們身體上的「止痛片」,幾乎一切痛症都可以找合谷穴來解決,艾灸或者用大拇指掐按這個穴位來止痛。
  • 血壓一高,危害無窮!這3個穴位,每天按一按,好處多多
    穴位就是中藥,經絡就是大藥房。經絡對人體的健康很重要,在人體的預防、治療、保健的時候,儘量用人體這座大藥房中的藥來保護自己,健康自己,從而減少對藥物的依賴。今天小編就教給大家通過按摩身上的相關穴位,以達到預防和緩解高血壓的小方法~拍打穴位降血壓!
  • 穴位按摩好處雖多,但這三個部位都是「禁區」,再舒服也不能亂按
    而按摩最重要的就是找準穴位,其實我們身體上遍布著大量的穴位,這些穴位跟身體內部的各個器官都有著密切的關聯,所以平時經常按摩,能夠給身體帶來不少好處。,其實保護心腦血管最好的辦法就是按摩,通過對身體表面穴位的刺激,導致身體表面溫度升高,毛細血管擴張,自然能夠有效促進血液循環。
  • 老中醫:「安利」人體6個重要穴位,其中2個是長壽大穴,拿走不謝
    穴位按摩,是我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祖國醫學理論為指導,以經絡腧穴學說為基礎,以按摩為主要施治,用來防病治病的一種手段。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體特定的穴位,激發人的經絡之氣,以達到通經活絡、調整人的機能、祛邪扶正的目的。
  • 【養生文化】穴位按摩可預防腫瘤,這五個穴位記得多按按!
    我國歷代醫者都非常重視經絡穴位對人體的預防保健作用,穴位按摩作為中醫獨有的一種特色療法,不僅僅是治療已發生的疾病,更重要的是通過保健來預防疾病的發生,將中醫治未病的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當中,故穴位按摩是老百姓生活中預防腫瘤疾病的合適選擇。
  • 血壓高的人,若少吃「1黃2白」,多做3事,血壓穩或會慢慢降下來
    自己出現了視力快速下降,而且視力非常模糊的情況,那就意味著自己體內的血壓增高,已經壓迫到自己的視網膜。三、想要遠離併發症,多做3事,血壓穩或會慢慢降下來1、常用保健動作來控制血壓雖然血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人體當中卻有非常多的穴位,可以幫助有效的控制血壓
  • 怎樣做才能促進肝臟排毒之按摩身體穴位
    而且肝臟是我們身體很重要的排毒器官,我們不僅應該通過食療養肝護肝,經常按摩身體的某些穴位,對於肝臟的養護也是很有效果的!按摩大敦穴,可清肝明目、神清氣爽大敦穴位於大腳趾內側的趾甲縫旁邊,當屬肝經的第一個穴位。當我們心情不順暢、沒有胃口時,按一按,可起到較好的疏幹理氣的功效,經常按摩,不僅清肝明目,更能讓我們神清氣爽,頭腦清晰,精神抖擻。
  • 中老年牙齒脫落 按摩這些穴位堅固牙齒
    3.手指併攏,用緩慢的速度在唇部揉搓,在圍繞唇部按摩的過程中當出現唇部有溫熱感為宜,這樣做可以保護牙齦健康。除此之外,我們每天早上和晚上可以做叩齒,這對于堅固牙齒也是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的。中醫教你如何保護牙齒健康我國民間有這樣一句諺語 :「清晨叩齒三十六 ,到老牙齒不會落」,告訴我們只要方法得當,步入老年後仍然可以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
  • 不同年齡血壓標準不同,各年齡段血壓正常值一覽表,快來看看吧!
    結果測量一出來,估計大爺自己都被嚇到了,喊了句:喔!高壓有158?高血壓了……隨後,旁邊的醫護人員建議休息後再作測量。很多人,體檢查出血壓高非常疑惑,自己也沒有不舒服的情況發生呀?其實不同年齡的血壓標準不同,很可能對於您來說,那個血壓是正常的!
  • 身體有幾個降壓穴,經常按摩穴位,不為高血壓發愁
    圖解:高血壓損害「血管內膜」過程1、正常血壓2、血壓增高衝擊血管3、血壓越高對血管衝擊越大,使其變形異常4、高血壓長期作用使血管內膜受損,瘢痕樣增生導致血栓形成5手部按摩:1、合谷穴:拇指、食指捏拿合谷穴3-5分鐘,以感覺酸脹為宜。適當刺激合谷穴有助於改善冠狀動脈血液循環,對血壓有雙向調節作用,可達到活血降壓的目的。
  • 經常按摩腰眼和耳朵穴位補腎抗衰老
    中醫按摩是中醫保健的一種方式,中醫專家介紹說經常按摩腰眼和耳朵上的穴位,是有助預防疾病和保健養生的,下面是具體的介紹:經常按摩腰眼穴位補腎腰眼穴位於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處。中醫認為,腰眼穴位於「帶脈」(環繞腰部的經脈)之中,為腎臟所在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