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人譽為「非洲之角」的索馬利亞半島,自古以來以盛產優質乳香和沒藥著稱於世。索馬利亞的乳香和沒藥不僅以它絢麗的色彩,純淨的質量,奇異的品種以及特殊用途在古代和近代的商業貿易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而且還因為它含有特殊的芳香和較高的經濟價值被各國人民所珍愛。
在索馬利亞北部戈裡斯這條高度不過200多米,綿延七百公裡,東西走向的山系中,坡坡嶺
領滿是一望無際,種類各異的乳香樹和沒藥樹,那種根部像碩大胎盤,緊緊吸附在巖石上,樹幹比碗口粗,樹皮灰白色葉片稀疏,喜歡在溫熱山坡地帶生長的,名叫貝奧乳香樹,另一種枝幹略高,沒有根須,性喜陰涼,多生長在海拔1500米以上峰巒地帶的是弗裡爾氏乳香樹。
索馬人種植乳香和沒藥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世界上出產乳香、沒藥最多最著名的首推索馬利亞。
乳香又名「齒葉乳香」,是一種矮小只有一人高的珍貴野生灌木樹種。索馬利亞的貝奧乳香和弗裡爾氏乳香中,後者是提取乳香的主要來源。乳香樹的葉子小且很薄,邊緣有點圓,開花時花朵很小,由白逐漸變成淡紅色。從莖皮滲出來的芳香樹脂凝固後,便是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乳香。
當地人從每年3月底或4月初開始採集乳香樹脂,直到9月。他們收穫乳香的方法是:在樹皮兩邊各劃開一條狹窄的裂痕,樹脂便會流出。每15天至20天採集一次。時間長了,乳香樹脂在樹幹上就會風乾,變成松香塊一樣的物質,然後用刀刮下來,收集在一起,經過深加工就成為馳名於世的香料了。
沒藥一詞源於阿拉伯語murr 「木拉」,意思是苦的,西班牙Migra 由此而來。同乳香一樣,沒藥樹的樹脂是白色液體。同外觀上看,沒藥樹和乳香樹區別不大,但沒藥樹比乳香樹矮,樹脂從樹幹流出來後便凝固,經過加工可製成香料和名貴藥材。
沒藥樹是披針形小喬木。在索馬利亞,沒藥分兩種:一種是膠質沒藥,另一種是採集時不需要割心的天然沒藥。沒藥枝條交錯,長滿刺,夏天開白色的花,由於這種樹木採割困難,樹脂較少,所以不到一定高度不予修剪。
中醫學上入藥(沒藥),功能和乳香的藥用價值及其療效相同,在世界萬千種藥用植物中,可與乳香媲美。
據索馬利亞歷史文獻記載,早在公元兩三千年前,每逢乳香和沒藥收穫的季節,索馬利亞的貿易集市就非常繁榮。一隻只單峰駱駝首尾相隨,背馱著山民們辛辛苦苦一年來的勞動果實到集市拍賣。乘船慕名而來的腓尼基商人,絡繹不絕,按乳香和沒藥的成色、質量、色澤及純淨度分三個等級,按質論價。
在古代埃及,乳香被用於宗教祭祀,沒藥用做木乃伊的防腐劑。大量的乳香、沒藥樹苗還被當作埃及法老宮殿的裝飾物。到了公元十二世紀和十三世紀,處於繁華興盛時期的摩加迪沙,不僅是世界上象牙和皮革的貿易中心之一,而且還是世界上第一個乳香、沒藥市場。
中國同索馬利亞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大約始於唐宋時代。至今中國和索馬利亞民間還流傳著「乳香極品,用生命換芬芳(入藥)」的說法。《新唐書》和《酉陽雜俎》中都有我國從索馬利亞進口乳香的詳細記載。明朝永樂年間,鄭和的船隊曾兩次遠航到達木古都東(即今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
乳香、沒藥傳入我國後,經我國中藥學家精心研製,洋為中用,將它製成一劑名貴中草藥,用以活血、鎮痛、行氣,又因為它性溫,味辛苦,用來治療胸絞痛、痛經、跌打損傷、癰腫等病症,因而成為馳名於世的硬膏混劑。此外,它可溶解於酒精或松節油中,可以製成假漆,進而成為我國工業、醫學上的重要原料。這種索馬利亞藥用植物而為我所用的範例,被兩國人民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