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一句「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幹」拉開了2017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序幕。
歲末將至,再度翻開2017年的日曆,哪些中國經濟的大事件值得深深回味,哪些事件又將在被歷史銘記?
值此年末,FX168特別盤點2017年中國十大經濟事件,回望今朝,期許未來。
1
雄安新區定位「千年大計」
4月1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包含河北省雄縣、容城縣、安新縣3縣及周邊部分區域。這是繼深圳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後又一國家級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雄安新區將在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的布局和調整、優化京津冀空間結構中起到關鍵作用。通過建設雄安新區,中國將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新模式。
2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5月14日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吸引了29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多位國際組織負責人,130多個國家的約1500名各界貴賓到訪。
「一帶一路」倡議是面向未來的全球經濟治理新模式,是中國經濟外交的重要成果。「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四年來,逐漸從願景轉變為現實,在許多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並贏得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人民的認可,已成為引領全球化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途徑。
3
人民幣中間價引入逆周期因子
5月末
中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匯率工作組宣布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適度對衝市場情緒的順周期波動,緩解外匯市場可能存在的「羊群效應」。
2015年「811」匯改後,央行讓渡了人民幣中間價的主導權,而逆周期因子讓央行又重新獲得了定價主導權,人民幣空頭迅速後撤,人民幣匯率迎來一波小幅升值。不過,人民幣國際化是大勢所趨,匯率走向清潔浮動也是大勢所趨,現在所有穩定匯率的措施都是臨時性的,更多地是在給大家適應匯率波動爭取時間。
4
中央首提對地方債實行終身問責
7月
五年一度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中央首次提出對地方債實行終身問責並倒查責任。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部委年內出臺多項措施「圍剿」違規融資擔保,打擊PPP變相舉債等行為。
無論是禁止地方政府違規擔保,還是嚴控PPP,這些措施都是旨在實現地方財政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負債率高意味著國家治理成本超出公眾當期承受力,並把風險向後代過度轉移,在中國這樣一個地方政府債務規模超過中央政府債務規模的國家尤其如此。
5
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變化
10月18日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主要矛盾的變化反映的是由較低層級供需矛盾向中高層級供需矛盾的轉變,從「數量短缺型」供需矛盾向「優質不足型」的供需矛盾轉變。在滿足基本物質文化「硬」需求的基礎上,人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和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6
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設立
11月8日
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正式成立並召開首次會議。十八大以來,中央反覆強調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今年更是採取多項措施加強金融監管,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金穩委的名稱中既有「穩定」又有「發展」,在加強金融監管的過程中,「穩定」和「發展」不可偏廢。穩定是底線,發展是目標。
7
中國放開外資金融機構持股比例
11月10日
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宣布,中國決定取消對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單一持股不超過20%、合計持股不超過25%的持股比例限制,實施內外一致的銀行業股權投資比例規則。
外國投資者直接或間接投資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比例限制將放寬到51%,三年後,投資比例將不受限制。三年後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投資設立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的投資比例放寬至51%,五年後投資比例不受限制。
中國金融業將進入深度開放時期,而各個行業開放路線圖和時間表的明確也向外資機構釋放了十分積極的信號。短期內可能進一步加劇行業競爭,但長期來看,金融業開放符合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需要,也將助推金融業的轉型。
8
大資管新政出臺
11月17日
中國人民銀行聯合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管局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標誌著對橫跨銀行、信託、證券、基金、期貨、保險等的大資管業務正式吹響統一監管的集結號。
縱觀整個文件的框架思路,主要圍繞推動大資管行業回歸「代客理財」本源,打破剛性兌付,避免資管業務淪為變相的信貸業務,減少影子銀行風險。資管業務將迎來穿透式監管,雖然短期可能造成市場波動加劇、業務規模增速下降,但長期將有利於資管行業的健康發展。
9
國資劃撥社保「落地」
11月18日
國務院《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正式亮相。方案將中央和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金融機構納入劃轉範圍,劃轉比例統一為企業國有股權的10%。
把屬於全民的國有資產收益注入社保基金中,符合社會保障既要公平也要可持續的要義。同時,國資劃轉社保,有利於實現國有股權多元化,推動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促進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
10
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6.8%
12月20日
北京發布的2018年《經濟藍皮書》估計,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6.8%左右,增速比上年小幅回升,中國經濟延續回穩向好態勢,國民經濟呈現運行平穩、結構優化、動能轉換、質量效益提升的態勢。
對於2018年中國經濟形勢,藍皮書認為,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良好支撐基礎和許多有利條件,居民收入將穩步增長,消費者預期穩定,消費新業態高速發展,消費質量不斷提升。
並根據中國宏觀經濟季度模型預測,2018年中國GDP增長率為6.7%,就業、物價保持基本穩定,不會發生「硬著陸」。
除舊迎新,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祝願世界和平,國家昌盛,屏幕前的各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接下來2018又是一個好年。
願在這個好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