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打字成現實,國產「腦語者」晶片獲突破

2020-12-06 電子工程世界網

在天津大學的實驗室裡,實驗員用「意念」進行「隔空打字」


在天津大學某實驗室內,一塊布滿字符和符號的屏幕上,黑色方塊頻繁閃爍。一名男生佩戴著布滿靈敏電極的黑色腦電極帽,緊盯屏幕,在無需雙手操作的情況下,通過「意念」「隔空打字」,將字符輸入指定區域。


實驗室外,「隔空打字」的速度角逐,已在賽場上演。2019年8月,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神經工程與康復實驗室研究生魏斯文,在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的「BCI腦控機器人大賽暨第三屆中國腦機接口比賽」中,以最高每分鐘691比特的腦控打字解碼速度,奪得桂冠。


普通人用手在觸屏手機上打字的速度,約為每分鐘600比特。魏斯文在不用手、不用鍵盤的情況下,用「意念」每分鐘解碼輸出69個漢字,已超過普通人用觸屏手機打字的速度。


「意念」打字,利用的正是腦-機接口技術(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


腦-機接口技術被譽為人腦與外界溝通交流的「信息高速公路」,是在人腦和計算機或其他電子設備之間,建立不依賴於常規大腦信息輸出通路的全新技術。


「我們大腦的想法,通常是通過神經外周組織或者肌肉組織表達出來」,天津大學醫學工程與轉化醫學研究院副教授許敏鵬說,「腦-機接口技術則是繞過這樣的正常通路,在大腦和計算機之間直接建立聯繫」。


目前,腦-機接口技術已廣泛應用於醫療康復、軍事、航天等領域。隨著技術發展,腦-機交互將是未來人機通信交互的最高形態。


目前還存技術瓶頸


專家表示,腦-機接口技術將經歷腦-機接口、腦-機交互和腦-機融合這三個發展階段。「當前,腦-機接口技術正由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發展過渡」,這位專家介紹,目前還存在四點技術瓶頸:傳感精度低、集成計算效率差、編解碼能力弱、互適應手段缺。


面對這些問題,天津大學的專家介紹,要在基礎原理與關鍵技術、系統集成與重大應用等方面實現突破。


具體而言,要促進腦-機傳感、腦-機編解碼、腦-機互適應等關鍵技術環節的理論創新與技術突破。


「要發展更穩定更便攜的檢測電極,更高精度的傳感方式,還需要發展更深層次、更全方位、更高精度的讀腦技術。」天津大學的專家介紹。


他補充說,需要加強對腦-機接口專用計算晶片的研發投入,實現高集成度、便攜化、簡易化的腦-機接口系統。


穿上安全「防護服」


未來腦-機接口技術,將從目前腦-機單向接口,進化為腦-機雙向「交互」,最終實現腦-機完全智能「融合」。


在此基礎上,將發展出更先進的人-機混合智能技術,並組建由人腦與人腦及與智能機器之間,交互連接構成的新型人機智能網絡。


「這將徹底改變現有人類與智能機器之間的關係,為人類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智能時代新生活。」天津大學的專家說。


然而在腦-機深度交互下,一些對於技術發展的擔憂也在慢慢出現。


「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是否會由於植入電極造成腦部傷害?


「腦控」期間,是否會因為信息導入或者輸出錯誤,給腦部帶來傷害?


對於「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腦電波收集信息的無序管理和泛濫使用,是否涉及對個人隱私的侵犯?


「使用腦-機接口技術應首先遵循知情同意原則」,專家建議,「這項技術的使用必須是對人是有利的,不允許對他人、社會造成傷害」。


另外,在使用過程中還要遵循自主性原則。


以腦-機技術應用於治療為例,在任何治療過程中均應尊重患者的自主性,由患者決定是否治療、採取何種治療措施以及何時終止治療。


「應明確限定』讀腦『的內容、時間,且』讀腦『必須是以治療為目的。」天津大學的專家告訴記者。


「控腦」是為恢復大腦的功能、刺激大腦的發育而採取的治療措施,「只允許『控腦』用於明確的臨床用途,且治療時間、內容、方法需有嚴格限制。」專家補充。


來源:新華社

相關焦點

  • 我國「腦語者」晶片突破:「意念」隔空打字成現實
    一名男生佩戴著布滿靈敏電極的黑色腦電極帽,緊盯屏幕,在無需雙手操作的情況下,通過「意念」「隔空打字」,將字符輸入指定區域。實驗室外,「隔空打字」的速度角逐,已在賽場上演。2019年8月,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神經工程與康復實驗室研究生魏斯文,在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的「BCI腦控機器人大賽暨第三屆中國腦機接口比賽」中,以最高每分鐘691比特的腦控打字解碼速度,奪得桂冠。
  • 意念操控不再是夢:我國腦語者晶片新突破,用意念打字成現實
    用意念操控事物,相信這點不少人在玄幻小說中都曾見過。也有不少人幻想過自己可以用意念操控事物。如今這將不再是夢,近日天津大學傳出好消息:實驗人員可成功用意念來進行打字。而這一切就是一位帶著電極帽的實驗人員在用意念操控電腦打字,他無需使用自己的雙手,通過自己的意念就可以將字符輸入到指定的區域中。而在實驗室之外,這樣的隔空打字比賽已經開始在賽場角逐。早在今年的8月份,來自天津大學的一位研究生魏斯文,就在中國腦機接口比賽中,以691比特/分鐘的打字速度成功奪得冠軍。
  • 人工眼球之後,又有一項技術獲突破!"意念打字"不再是夢?
    因為,我國在"意念打字"這一技術上有了新的突破。;意念打字"這樣科幻的畫面只能存在於電影中時,"意念打字"已經成為了現實。所以可想而知,"意念打字"這樣的概念也並不是第一次被提出。早在這次的聯合研發之前,FaceBook也推出過"意念打字"技術。彼時是2018年,Facebook在F8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兩項驚豔全球的黑科技,其中一項就是"意念打字"。
  • 腦語者:腦科學時代正在走來—新聞—科學網
    全球首款腦機接口專用晶片「腦語者」研發團隊領導者、天津大學醫學工程與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明東介紹:「大腦是宇宙中最複雜的系統之一,不但有極為複雜的神經網絡結構,還有千變萬化的動態信息。每說一句話,大腦裡都可能有上億個神經細胞在不斷發放電脈衝。一臺高速運轉的電腦正在將大腦的信號接收下來、解讀出來。利用腦-機接口技術實現的醫療康復,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
  • 用意念打字?天台這位80後率團隊研發腦
    使用者只需頭戴腦電帽,雙眼盯著電腦屏幕,就能用意念打字。此項技術的研發團隊負責人天津腦科學中心主任助理、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許敏鵬副教授(天台鄉賢)介紹,實現意念打字的核心技術就是腦-機接口。依託以上關鍵技術的突破,「哪吒」機器人系統破譯「執筆者」的腦電密碼,將腦控筆畫拓撲的9*12視圖像素指令映射轉化為智能機械臂的6D空間坐標,實現了腦機接口信息輸出方式由一維到二維,由離散指令到平面像素,由「拼」到「寫」的一系列重大變革。
  • 重磅,浙大發布類腦計算機,可意念打字
    浙大發布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8月29日馬斯克推出了他的腦機接口設備,人類的意念可以通過腦機接口設備反饋到現實生活中來。在此之中,包含著 792 顆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 2 代」類腦晶片。而脈衝神經網絡類腦晶片「達爾文 2 代」於 2019 年 8 月發布,是由我國科技人員自主研發的,擁有自己智慧財產權的類腦晶片。「達爾文 2 代」的研發工作由浙江大學牽頭,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與華為中央研究院分別參與了晶片研製與算法和應用場景研究。
  • 神經元類腦計算機是怎麼實現意念打字的?
    據悉,作為當前全球範圍內神經元規模最大的類腦計算機,這臺由浙江大學、之江實驗室共同研製的類腦計算機含 792 顆「達爾文 2 代」類腦晶片、1.2 億脈衝神經元和近千億的神經突觸,堪比小鼠大腦神經元的規模,典型運行功耗僅 350-500 瓦。這是我國首臺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類腦晶片的類腦計算機。
  • 黑科技來了,我國發布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成功實現意念打字
    使用神經元計算機,人類就可以通過「意念」來操控物體。據了解,在進行神經元計算機測試的時候,研究人員擺擺手臂,窗簾就可能自動關閉,通過語音發號指令,玩具坦克就能左右前進……,就像科幻電影裡面的一樣,人類通過神經元計算機,便可以使用「意念」來操控物體。
  • 能指揮機器人抗洪 還可以用意念打字
    該計算機名為Darwin Mouse,使用了792顆由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晶片,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於小鼠大腦。研究人員介紹,目前該類腦計算機已經實現了多種智能任務,例如將類腦計算機作為智能中樞,實現抗洪搶險場景下多個機器人協同工作;模擬不同腦區建立神經模型,為科學研究提供更快更大規模的仿真工具;實現「意念打字」,對腦電信號進行實時解碼等。
  • 意念也能幹大事了!中國腦控打字冠軍:意念一分鐘就能打出69個字
    不用手、不用鍵盤,靠意念打字的方式你見過沒有?像這樣直接通過大腦和外界環境、機器甚至是替身進行交互的場景現在可不是只能在科幻小說和電影裡出現了。在第三屆中國腦機接口比賽中,這種官方名稱為「腦機接口技術」的打字方式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來自天津大學精密儀器學院的學生魏斯文,她腦控打字速度達到每分鐘691.55比特或69個漢字,打破了中國利用腦機接口技術打字的紀錄,可以說是超越了大多數普通人的打字速度。靠意念打字,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 「意念打字」亮相,未來或許真能靠「想」搞定一切
    使用者只需頭戴腦電帽,雙眼盯著電腦屏幕,就能用意念打字。此項技術的研發團隊負責人天津腦科學中心主任助理、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許敏鵬副教授介紹,實現意念打字的核心技術就是腦意念打字靠啥技術?「腦-機接口,顧名思義,就是大腦與計算機之間的一個接口。通過這個接口,大腦能夠與計算機實現信息的直接交流。
  • 浙大重磅發布億級神經元類腦計算機:基於 792 顆自研「達爾文 2 代」晶片,可「意念」打字
    「達爾文 2 代」支持的神經元數量達 15 萬個,相當於果蠅的神經元數目,是目前我國單晶片神經元規模最大的脈衝神經網絡類腦晶片。就應用而言,該類腦計算機已助力實現了:抗洪搶險場景下多個機器人的協同工作;丘腦外側膝狀核的神經網絡模型建立;學習-記憶融合模型的建立;腦電信號的穩態視覺誘發電位實時解碼(比如可「意念」打字)。
  • 神奇腦部晶片前途無量
    其實早在馬斯克之前,就有許多這種植入式硬體來採集宿主腦電波,不過與之前不同的是,這種大腦晶片在功能和大小上都有很大的進步。 圖為英國少女Tilly據說這種設備已經得到了FDA人腦實驗批准,未來除了主要幫助殘疾人靈活控制義肢之外,也能用來對抗癲癇、重度抑鬱和帕金森症候群等神經疾病。
  • 記者體驗」意念打字「新技術敲鍵盤全靠眼神(組圖)
    原標題:記者體驗」意念打字「新技術敲鍵盤全靠眼神   體驗者通過意念打字。團隊研發的「動態窗穩態視覺誘發電位腦機接口系統」,隻需用戶將注意力集中於屏幕中的模擬鍵盤,系統就可以將其腦電信號翻譯成對應文字。具有無創傷,無訓練,精度高,速度快,適用範圍廣等優點,並且可以與微信等外部系統相連接,未來在醫療康復、遊戲應用、系統導航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 單晶氮化硼技術獲重大突破!1nm晶片或成為現實!
    關注我不迷路近日,臺積電聯合國交於nature發布了一篇論文,展示了最新的研發成果,全球最薄、厚度只有0.7納米的超薄二維半導體材料絕緣體,這預示著1nm晶片或將成為現實1nm,使1nm晶片計劃正式開始。
  • 國產晶片又獲新突破:7nm ArF光刻膠技術,打破日本、美國壟斷
    光刻,是晶片製造中難度最大、耗時最久的工藝,成本超過整個晶片生產成本的30%,它也是我國高端晶片製造急需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因為尚未完全掌握14nm以下晶片製造的核心技術,晶片加工只能依靠代工(光刻設備和光刻材料一直是被國外壟斷的)。
  • 國產晶片製造水平大曝光!這項晶片技術全球領先:成「國產芯」遮羞布
    」,但實際上沙子要變成晶片,實際上還有一個非常複雜且非常巨頭技術含量的過程,這也是目前國產晶片製造技術被「卡脖子」主要原因;那麼沙子是如何變成晶片的呢?第二步便是晶片光刻,這一步主要需要用到光刻機設備,直接將製作好的矽晶圓片放到燒爐上,然後矽晶圓片表面會形成一層均勻的氧化膜,然後在塗上光刻膠,再通過光刻機將整個晶片設計電路圖投射在矽晶圓上,形成相關的晶片電路圖;而目前國產晶片製造最大的難點也就在於光刻這一步驟,因為國內晶片代工巨頭無法獲得ASML最先進的光刻機,而國內光刻機水平又較為落後,所以整個最為關鍵的晶片製造工藝上被「卡脖子」,
  • 溫籍科學家領銜 成功研製類腦計算機 可「意念」打字輸入
    此次成功研製的類腦計算機,是將792顆由浙江大學研製的達爾文2代類腦計算晶片集成在3臺1.6米高的標準伺服器機箱中,形成了一臺強大的機架式類腦計算機,其支持1.2億脈衝神經元、近千億神經突觸,與小鼠大腦神經元數量規模相當,典型運行功耗只需要350~500瓦。
  • 半導體技術獲巨大突破,晶片受制將成歷史
    大家都知道,這些高科技電子產品之所以如此受歡迎,其內置的晶片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而這些晶片對技術要求過高,一直以來都被外國所壟斷,不過近日,我國傳來好消息。大圖模式眾所周知,製造高效能晶片離不開半導體材料,世界上許多國家製造半導體一般都會用矽作為原材料,而如今我國成功攻破碳基半導體製備技術,這意味著我國將擁有自主生產晶片的能力。
  • 又一晶片技術迎來突破!國產晶圓倒片機問世,可用於14nm晶片製造
    因此在晶片等尖端技術應用領域,我國出現了被「卡脖子」的局面。為了緩解晶片製造產業鏈上的僵局,前段時間中科院也對外界宣布,將會布局光刻機等尖端技術的科研工作。而在近日,我國又在晶片技術上迎來了新的突破,國產晶圓倒片機成功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