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手、不用鍵盤,靠意念打字的方式你見過沒有?像這樣直接通過大腦和外界環境、機器甚至是替身進行交互的場景現在可不是只能在科幻小說和電影裡出現了。
在第三屆中國腦機接口比賽中,這種官方名稱為「腦機接口技術」的打字方式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來自天津大學精密儀器學院的學生魏斯文,她腦控打字速度達到每分鐘691.55比特或69個漢字,打破了中國利用腦機接口技術打字的紀錄,可以說是超越了大多數普通人的打字速度。靠意念打字,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據了解,參賽選手通過佩戴「腦電帽」這種腦機接口設備,在這種範式下,屏幕上出現的字符都以不同頻率進行編碼,選手頭戴腦電帽去看屏幕上閃爍的字符時,不同頻率給視覺帶來不同刺激,從而產生不同腦電波信號。腦機接口設備捕捉到腦電波信號並進行識別後,就會將目標字符輸出到屏幕上。
聽起來很複雜?其實,簡而言之就是這種算法可以採集某種腦電信號,翻譯成動作指令。我們的腦電波信號都是有一定特徵的,只不過信號非常混亂,人類只能獲取非常局部的微觀尺度的信號。好在現有的科學技術已經有了一些進展,比如通過重複動作捕捉到相應的一些腦電波信號,尋找其中的規律,從而與運動相匹配。
而這項技術的前景是十分巨大的,一旦成熟,意味著科幻小說中的那些場景就可以在現實中實現,甚至會有更大的突破。比如,我們不用移動滑鼠、敲打鍵盤,就能在電腦上移動光標,輸入字數,還能用「意念」給電視換臺;太空人在太空飛船中可能需要同時進行多種操作,利用腦電波下指令,就能騰出雙手執行其他操作;對殘疾人士來說,也無疑是個好消息,用「意念」控制外部設備,他們就能像正常人一樣不必完全依賴他人的照顧而生活。
對於這項前沿技術,矽谷「鋼鐵俠」馬斯克也盯準了這一領域,兩年前馬斯克就創辦了一家名為 Neuralink 的創業公司,與八位聯合創始人研發超高帶寬的腦機接口系統,一同實現人腦與 AI 技術之間共存的目標。
而這家公司在不久前提出了一種變革性的腦機接口技術,也就是一款類似「縫紉機」的探針設備,位於頭部之外,使用雷射束形成小孔刺穿頭骨,在大腦中植入一個無線接收信息模塊。這項技術可以幫助已經癱瘓在床的病人,控制手機或計算機等電子設備,此外還有助於幫助抑鬱症、帕金森和癲癇等患者。
不過,任何一項前沿技術都是有風險的。由於這種腦機接口技術不可避免的與人體產生聯繫,所以在倫理上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因為當腦機接口技術進展到一定地步時,除了能幫助困難人士解決生活難題,也能用來改變正常人的一些腦功能和個性。這無疑是非常可怕的,但問題是需要這項技術的和反對這項技術的以及研究這項技術的並不是同一群人,未來腦機接口會發展成什麼樣還未可知,你期待麼?
註:本文由今日商訊獨家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