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醫科大學校長、啟東人沈洪兵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20-11-28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臺

  紮根江蘇沃土,潛心腫瘤科研

  作為一名江蘇人,1999年從上海醫科大學流行病學專業博士畢業後,沈洪兵決定回到江蘇,選擇在母校南京醫科大學繼續從事研究工作。這一待,就是二十年。

  在這二十年裡,他的頭銜一直在變化,從南京醫科大學的一名普通助教、講師,到副教授、教授,再到如今的南京醫科大學校長,而始終不變的,是他對待醫學研究一如既往的赤子之心。

  作為江蘇省惡性腫瘤標誌物與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沈洪兵多年來致力於腫瘤研究,尤其是對腫瘤分子的基因組學研究。

  近年來我國居民的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明顯提高,惡性腫瘤已經超過心腦血管疾病,成為我國居民的頭號殺手。

  中國排名前十的腫瘤病種發病率、死亡率總體情況

  正如沈洪兵所說:「我國的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以江蘇為例,每四個死亡病例中,就有一個是惡性腫瘤。」

  腫瘤的發生是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方面是遺傳因素,這是先天的。另一方面是環境因素,比如大氣、室內環境、水體、食物汙染等。此外,個人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抽菸、喝酒也會影響腫瘤的發生和發展。」  

  不僅在中國,惡性腫瘤在世界各國都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腫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30%,遠遠落後於美國和日本的60%,可見中國腫瘤防治態勢之嚴峻。

  面對環境汙染所引發的腫瘤高發病率,沈洪兵提醒,解決日益惡化的環境已迫在眉睫。「政府要帶頭保護環境,所謂青山綠水,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同時,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比如戒菸、限酒,定期的體育鍛鍊,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等,這些對預防腫瘤、降低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都非常有益。」

 

       瞄準「靶向基因」,專注「精準醫療」

  關於腫瘤的治療,沈洪兵表示,近年來建立在基因組學研究(基因大數據)基礎上的「精準醫療」發展迅速。簡言之,即通過基因修復的靶向藥物進行治療,從而增加疾病診斷的準確性、治療的最大有效性和副作用的最小化。

  由於靶向抗腫瘤藥抗腫瘤效果好,副作用低,在歐美國家這已成為腫瘤的主要治療藥物,化療藥物正逐步被替代和淘汰。「實際上,靶向藥物的研發已經成為全球腫瘤藥物的發展趨勢。」

  以肺癌為例,他談到:「在肺癌的研究中,我們發現了很多的靶向基因。根據這些基因,我們研發了相應的靶向藥物。這幾年,靶向藥物研製發展得很快,肺癌的5年生存率有了明顯提高。」

  值得關注的是,在腫瘤治療過程中,醫生往往會通過化療或透析幫助病人延續生命,而這實際上會對患者的腎臟等器官造成嚴重損傷。在此次論壇上,這些醫學界大咖就如何在腫瘤治療過程中,避免毒副作用對腎臟的損傷,展開集中討論。「在這一方面,我們的研究還比較欠缺,所以這次把國內外的專家學者聚到一起,圍繞這個主題展開討論,是非常有價值和有必要的。」

       完成全國首個肺癌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助力建設「健康江蘇」

  幾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換來的是讓世界矚目的研究成果。這些年,沈洪兵領銜的研究團隊在對8000餘名肺癌患者和9000餘名健康人的基因組進行分析比較後,成功篩查出6個肺癌風險基因位點,其中4個位點是首次報導的中國人群肺癌易感位點。據介紹,該研究是第一個中國人群的肺癌全基因組關聯研究。

  「全基因組關聯研究是目前研究常見的複雜疾病遺傳易感性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這項研究成果不但填補了肺癌全基因組關聯研究中中國人群數據的空白,而且對深入研究肺癌發生的分子機理、對肺癌高危人群的篩查、早期診斷和治療等具有重要價值。這些腫瘤易感基因的發現,有助於確定哪些是高危人群。」沈洪兵談到,根據人體攜帶的易感基因,可將人群劃分為是高、中、低三類危險人群。「劃分後,我們可以有針對性篩查高危人群,進行早期診斷和幹預。」

  多年來,沈洪兵不忘初心,一直牢記自己作為一名醫學研究工作者的使命,致力於推動江蘇醫療發展。身為本土的腫瘤研究專家,他表示,近年來,江蘇的醫療健康事業發展勢頭很好,在人均期望壽命、傳染病控制、慢性病預防和控制等多個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當然也要看到,我們還面臨著很多艱巨的任務,肩上的擔子還是很重的。」他表示,《健康江蘇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理念,仍然需要政府部門和民眾的共同努力。
  (來源:啟東日報 編輯/蘇月)

相關焦點

  • 理性分析浙江工業大學、南京醫科大學進入雙一流的概率!
    據香蕉整理數據發現,光南京市境內就有諸如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等12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包括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大學建設高校),而浙江杭州卻只有浙江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兩所「雙一流」建設高校。雖然浙江「雙一流」高校只有三所,但是,其省屬大學的綜合實力是非常優秀的。今天,香蕉要跟大家說的是浙江工業大學和南京醫科大學誰更有可能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
  • 5年引進了5名全職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徐祖信全職加盟南京大學
    」小編按,11月9日,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環境與健康學科平臺特聘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徐祖信聘任儀式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舉行。「TOP大學來了」小編按,11月9日,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環境與健康學科平臺特聘教授徐祖信院士聘任儀式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舉行。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中國科學院院士、校長呂建,黨委常務副書記楊忠,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學院院長任洪強等出席聘任儀式。儀式由黨委副書記薛海林主持。
  • 高校278人入圍!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候選名單公布
    日前,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據了解,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候選人提名工作已於3月31日結束。經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審定,最終確定的有效候選人共531名,其中,來自高校的有效候選人有278名,佔候選總人數的52.35%。201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名額為不超過75名,最終當選名單預計將在今年12月份公布。
  • 兩院新增院士揭榜 新當選的兩院院士你了解多少?
    院士最多的高校:北京大學     本次,北京大學7人入選,入選人數為全國高校第一。至此,北京大學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8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8人。北京大學院士學部分布情況如下:中科院院士主要集中在數學物理學部,其次是地學部,人數最少的是技術科學部。工程院院士主要集中在醫藥衛生學部,其次分別是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和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 中外大學校長圓桌會舉行 共話構建全球教育共同體
    照片由溫州醫科大學提供  溫州網訊 科技創新是經濟進步、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高等教育是新思想、新知識和新技術的重要發源地。深化教育與科研合作,打造高質量的協同創新平臺,共同助力科技創新與未來教育有機融合成為大學的主要發展方向。
  • 2019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增選院士名單公布!最小年齡42歲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今天剛剛公布增選當選院士名單:共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和75位中國工程院院士、29位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當選。年05月江南大學陳文興1964年12月浙江理工大學任發政1962年08月中國農業大學任洪強1964年05月南京大學王 橋1957年08月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徐祖信(女)1956年04月同濟大學張小曳1963年06月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農業學部(7人)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單位胡培松1964年05月中國水稻研究所李培武1961年11月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劉少軍1962
  • 首屆全國神經內分泌腫瘤高峰論壇南京召開 大咖連講十小時
    中國江蘇網11月8日南京訊(記者華誠)11月7日,首屆全國神經內分泌腫瘤高峰論壇在南京召開,近百名醫學大咖及業界翹楚共同探討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規範化治療。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臟移植中心主任王學浩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醫科大學校長沈洪兵教授,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陳旻湖教授,復旦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醫學部主任、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湯其群教授等,以及諸多來自英美等國家的世界頂尖學府的專家教授出席本次大會。
  • 中國工程院院士新增81人 - 南方網:title
    南方網訊  中國工程院今天在北京宣布,經過歷時一年的增選,於本水、王子才、幹勇等81名工程科技領域的傑出專家從733名有效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其中工程管理學部首次增選了5位院士。至此,工程院院士總數已達616人。
  • 中國最好的十所醫科大學,第一名當之無愧!重慶醫科大學排第10
    著名泌尿外科專家、兩院院士,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吳階平教授為首任校長和終身名譽校長。在教育部最新發布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該校的臨床醫學、護理學等2個一級學科評估為A-。北京三、南京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簡稱南醫大,
  • 孫彤校友入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哈工大報訊(記宣/文)9月22日,英國皇家工程院(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公布2020年新選院士名單,新當選的50位院士和3位外籍院士中有7位華人學者,其中唯一的女性是哈工大校友、英國倫敦大學城市學院孫彤教授。校長周玉為孫彤校友發去賀信。
  • 2019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各高校入選人數排名」,浙大第3
    在我國的人才體系當中,院士是最頂尖的科研人才。現在,我國的院士分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側重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而中國工程院院士側重工程技術。毫無疑問,擁有多少位院士是評價一所高校科研水平高低的重要參考標準。
  • 2019美國工程院院士名單出爐!兩位華人學者入選
    美國國家工程院(NAE)公布2019年新當選院士、外籍院士名單,共增選86名新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有兩位華人學者入選:美國西北大學機械工程系終身教授陳衛當選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曲久輝當選外籍院士。
  • 首發丨沈洪兵院士團隊最新成果:臨床診斷標準實施和全城拉網式大排查對武漢COVID-19疫情防控的效果評價
    本文選自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網絡首發文章作者:魏永越,魏良敏,姜玥,沈思鵬,趙楊,郝元濤,杜志成,唐金陵,張志傑,姜慶五,李立明,陳峰,沈洪兵來源: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Universal Symptom Survey
  • 哈工大鄧宗全譚久彬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哈工大鄧宗全譚久彬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nbsp&nbsp&nbsp&nbsp27日,中國工程院正式公布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
  • 初中輟學的他,卻當上3所重點大學校長,還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日前,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正式揭曉了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中國工程院院士、長安大學原校長周緒紅獲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科技突出貢獻獎。中國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結構工程師學會會士,曾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萊斯大學、密西根大學、耶魯大學短期培訓,並先後任湖南大學副校長、長安大學校長、蘭州大學校長、重慶大學校長,現任重慶大學鋼結構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還受邀擔任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名譽會長、《中國建築金屬結構》雜誌特邀編委
  • 如何看待在趙繼校長卸任後,馮夏庭院士出任東北大學校長?
    近年來,東北大學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成績斐然。其中引進的原武漢巖土所的校友馮夏庭教授,更是神來之筆。2019年馮夏庭教授和唐立新教授雙雙入選工程院院士,成為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工作的標誌性成果。此外,東北大學還湧現出張化光教授,姜周華教授和王昭東教授等多位極具競爭力的院士候選人。東北大學近年來發展勢頭不錯,綜合排名穩步上升。
  • 南開大學校長論文造假?中國工程院回應
    近日,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論文造假一事在網上熱傳,引發社會廣泛關注。18日,曹雪濤和中國工程院兩方分別對此事作出回應。曹雪濤表示,自己仍然對這些論文中得出的科學結論的有效性、牢靠性以及研究的可重複性,充滿信心。中國工程院則表示,會針對網絡反映曹雪濤院士的有關問題展開調查。
  • 李飛飛、鄧中翰入選美國工程院院士,多位華人上榜
    在本次的入選名單中,包括我們非常熟悉的機器學習研究者、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始人和董事長鄧中翰。李飛飛教授因提出 ImageNet 以及在機器學習、視覺理解等領域的貢獻而被我們所知。
  • 這位院士曾立志娶個老婆煎雞蛋,卻逆襲成為985大學最成功校長?
    不過他卻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相繼成為中國煤炭部最年輕的司長,中國礦業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四川大學最成功的校長。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教授。此外他主持的科研項目先後取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和自然獎,並於2001年成功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是當年最年輕的院士之一。至今,國際上一提起巖石的損傷力學和巖石力學的分形研究,都知道是謝和平做的。
  • 中國工程院院士聶祚仁獲任北京工業大學校長
    經研究決定,聶祚仁同志任北京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免去柳貢慧同志北京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常委、委員、校長職務,調市人大常委會工作。柳貢慧同志、聶祚仁同志、謝輝同志隨後作表態發言。柳貢慧同志表示,完全擁護、遵守組織的決定,對聶祚仁同志任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表示全力支持和熱烈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