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東京8月28日電(記者 藍建中)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報告說,他們開發出了通過檢測血液中某些成分來快速「讀取」人體生物鐘時間的方法。這項成果有望用於診治由生物鐘紊亂導致的各類疾病。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等機構研究人員說,他們通過確定人體血液中以24小時周期增減的物質,製作出「分子時刻表」,採集血樣與「分子時刻表」對照,就可以弄清由於時差等原因導致的生物鐘紊亂。
研究人員讓3名20多歲的年輕人在溫度、光線恆定的室內坐36小時,其間每2小時採集一次血樣,經分析其中各種代謝物的水平,最終確定了血液中含有的胺基酸和類脂體等58種分子含量以24小時為周期增減。研究小組對照這些物質的增減狀況,製作出了可以知道生物鐘「時刻」的「分子時刻表」。
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網絡版上介紹,採集血樣後,將其中的代謝物水平與「分子時刻表」相對照,就可以知道生物鐘是否紊亂。此前,為了檢查生物鐘,需要長時間檢查血液中特定物質含量和體溫等,而新方法的採血量只有不到1毫升,與傳統方法相比並沒有明顯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