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什麼組成的?我們究竟是什麼?我們了解自己嗎?

2020-12-05 思想者王建平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綱要》(30)

《人是由什麼組成的》

這是一個非常為難人的問題,不僅僅是為難到生理學家,還為難到所有研究人的哲學家與思想家,因為直到現在,我們也不能給人下一個確切的定義,更別說複雜的人是由哪些複雜的因素組成。但是,分解人的組成部分很有必要的,因為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對自己至深的誤解,或者說我們竟然對自己如此無知。

人是由什麼組成的?絕不是簡單的物理材料的組合,組成一個活生生的人,不但需要精密得分毫不差的肉體結構,還需要生命力在體內博動,還需要一個適宜生命存在的空間,還需要維持生命運轉、符合身體需要的各種條件:空氣、水和食物……等等。有這些條件就可以組成人了嗎?否,組成的僅僅是物理意義的活著的人,作為完全的人,還需要生活的往復運轉,還需要人際交往,還需要社會關係,還需要精神空間,還需要情感交流……也就是說,除了血肉之軀,我們還得要有精神意識,要有認識、有實踐經驗、有經歷與記憶、有思維與概念、有思想與觀念、有主張與立場……只有這些還遠遠不夠,我們還需要人間情感,需要喜怒哀樂、愛恨情愁、親疏遠近、恩怨分明。

組成一個人,重要的部分還不是簡單又千篇一律的身體設備,而是人體裡裝下的不同的感知內容,也就是說,人體裡運行著什麼軟體,人就是什麼性質的人;你感知到什麼生活內容,你就是有什麼內容的人;你不是你的身體決定的,你是你感知到的內容決定的。看來,人的組成不是看人的身體有什麼,最重要的是人處於什麼感知環境,人所處的外部狀態才是人的主要內容,人的感知處境才是決定人的主要因素。人處於平安、和諧、美好的環境中比人自己長成什麼模樣更重要,人所遭遇的他人是什麼存在狀態比自己是什麼狀態更重要,人感知到的存在比自己現在的存在更重要。這就是說,人面對的存在對象比存在的本體更重要,因為本體只是形式,對象存在才是內容,內容才是實質,內容才是最終的存在。

為什麼我們難以給人下定義?是我們難以給人感知的內容下定義,人是內容的人,不是形式的人,人擁有什麼內容才是人存在的意義。組成一個人是容易的,但要組成一個內容豐富、幸福愉悅的人就難了,難就難在他的處境,他的感知對象,他身邊的他人,這些條件,就很難辦到了。

人是什麼組成的?人不但是由自己,而是由他所處的世界,特別是他遭遇的他人來組成的,每個人都是所有存在部分的歸納與綜合。組成人的這一切因素,不可或缺,缺一不可。知道這一點,人就明白自己的存在是些什麼成分了。(接下)

註:本文節選自:京東電子書:《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

相關焦點

  • 普通人並不了解,科學對於我們生存的重要性,究竟什麼是科學呢?
    如今我國各個領域的發展都是比較快速的,就是由於科學促進了人類的進步,但是人類進步的特別快,並不是特別好的一件事情,會讓人的心中出現更多的疑惑。那麼究竟科學創造的目標是什麼呢?是為了地球變得更好嗎?其實地球本身就完好無缺,只有地球上面的一些物種,經常會受到毀滅。
  • 普通人並不了解,科學對於我們生存的重要性,究竟什麼是科學呢?
    如今我國各個領域的發展都是比較快速的,就是由於科學促進了人類的進步,但是人類進步的特別快,並不是特別好的一件事情,會讓人的心中出現更多的疑惑。那麼究竟科學創造的目標是什麼呢?是為了地球變得更好嗎?如今我們生活在大千世界的每一個人都能夠享受歷史的科學家為我們研發出來的一些東西,可能在那個年代他們根本享受不到,但是我們如今的生活卻越來越優越。不過也有可能科學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多種多樣的危害,那也是由於人類本身的問題,那麼究竟科學是什麼呢?科學的發展都有哪些弊端?首先第1點就是人身安全沒有保障。
  • 黑洞究竟是什麼?也許我們都錯了
    黑洞究竟是什麼?也許我們都錯了文/袁玉剛 圖/來自網際網路2019年4月10日,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發布。找不到黑洞能說明黑洞不存在嗎?二十世紀七〇年代,英國的科學家史蒂芬·霍金指出:「任何吸進黑洞的東西都會在奇點處毀滅,只有其質量的引力效應能夠繼續在外面被感覺到。」之後又提出霍金輻射:黑洞不僅能夠吸收黑洞外的物質,同樣也能以熱輻射的方式向外「吐出」物質,自己推翻了自己的理論。
  • 《GTA罪惡都市》的「panzer」究竟是什麼?我們都錯了!
    導語:《GTA罪惡都市》的「panzer」究竟是什麼?我們都錯了!PANER秘籍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難道真的是坦克的意思嗎?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吧。這個載具的名字叫什麼呢?我想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後者吧,畢竟裝甲車在坦克的眼中也算是一碟小菜了吧,不過罪惡都市中的裝甲車也是異常的堅硬,所以要想擊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在到了現在的GTA5電磁坦克更是厲害,那就真的不用說了,至於秘籍的話,GTA5還沒有坦克秘籍哦。本期的分享就到這裡結束了,如果您對此有什麼看法或者意見,請參與下方評論告訴小編!
  • 「你」究竟是什麼?又是由什麼組成的?
    你的肉體是由數萬億個細胞組成的,至少是銀河中存在的星星的十倍。一顆細胞是一個活物,就像是一個由五萬種不同的蛋白質組成的機器,它沒有自我意識,思想,目的,僅僅存在而已。但是它依然算是一個個體,你的細胞會結合成巨大的結構以便完成像準備食物,聚合資源,運送物資,檢測體內環境等等工作。
  • ​中國人叫外國人「老外」,外國人叫我們什麼?了解一下
    中國人叫外國人「老外」,外國人叫我們什麼?了解一下文|小何論點 在我們中國境內對一些國外來的有人,我們通常會把他們稱作是老外。但是大家知道我們在國外,國外的人,又是怎麼稱呼我們的嗎?其實在不同的年代,外國人對於我們的稱呼也有所不同,畢竟歷史是一直向前發展的,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中國人叫外國人「老外」,外國人叫我們什麼?大家都知道我國的文明源遠流長,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從古至今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我國都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 我們吃的僅僅是食物嗎?吃究竟意味著什麼?
    那在當下各種眼花繚亂的食物亂象中,我們是不是可以說「不經反思的食物不值得一吃」呢? 「我們都是「食人族」嗎」 這個聳人聽聞的標題不是為了博人眼球而生搬硬套出來的,而是人類學家列維·史特勞斯數年前出版的著作。
  • 宇宙之外到底是什麼?我們人類真的了解宇宙嗎?
    有的人認為是星系範圍的空間,同時分部到更遠的星系也許有同樣的銀河系與地球,因此多個宇宙的想法產生了,對嗎?有的人認為空間是宇宙,不管有多少銀河系還是宇宙空間。我理解的宇宙同下,宇宙空間是無邊無際的,空是無沒界沒上中下沒方向更沒重量什麼也沒有,它只是一個能容納物質沒有限度的空間,如果有限,那限外是什麼?
  • 搖滾是什麼?搖滾就是我們自己
    什麼是搖滾?這個問題可有點寬泛,我一時也不好回答。玩搖滾的朋友說,搖滾就是折騰,就是燥。老搖滾侯牧人說,搖滾就是活著。《波米西亞狂想曲》告訴我們,搖滾就是我們自己。他大概不止一次的問過自己:「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弗雷迪認清了自己是誰,但他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辦。他開始厭惡自己,濫交、吸毒,叛逆自己的本性,變得越來越歇斯底裡,與隊友的關係也跌至冰點。搖滾是什麼?是弗雷迪對自己的叛逆和抗爭嗎?
  • 平潭藍眼淚在哪個海灘 你了解它的本體究竟是什麼嗎
    平潭藍眼淚在哪個海灘 你了解它的本體究竟是什麼嗎時間:2019-05-03 21:06   來源:未知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平潭藍眼淚在哪個海灘 你了解它的本體究竟是什麼嗎 近日,福建平潭澳前、流水、龍王頭等海域又出現了藍眼淚的身影,這也是平潭今年的第一波藍眼淚!
  • 《別讓我走》:複製人究竟有沒有靈魂?我們從中又能學到什麼?
    這段給人的衝擊很大,究竟是絕望到什麼程度,才會親手了結自己戀人的生命,並輕車熟路地送他進了焚化爐?我們傳統的思維和套路便是:如果有困難,便要奮起反抗、鬥爭,即便粉身碎骨,最終也會迎來勝利的曙光。讓我們清醒這個劇雖說是科幻背景,但是和我們真實的世界並無不同。只不過對於無法改變命運的事情可換成當前社會千千萬萬的其他事情。如果你仔細留意,你總能在這部劇裡看到自己的影子。這個劇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即便這些複製人意識到了哪裡不對,也有過一些小反抗,但最終都是乖乖地躺回到了手術臺。細思極恐。
  • 朱諾號探測器讓我們明白木星之下究竟發生了什麼
    自2016年以來,「朱諾號」探測器一直繞木星軌道運行,為我們提供了關於木星大量的信息。《自然》雜誌的四篇文章描述了「朱諾」對木星的兩極和木星表面下的新發現,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究竟有什麼新發現。從表面開始,《自然》雜誌的一篇文章描述了木星兩極的一些特殊活動。
  • 我們不只是由肌肉和組織組成的,我們是由星塵組成的
    另一方面,我認為科幻小說很吸引人,作為一個機器人,我應該會很適合。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幻想被成年的顯示生活代替。不過我驚訝的了解到人類,是由星塵組成的。後來我們打消了這個想法,然後回到了同樣的「陳詞濫調」,一個神話被發現是事實。看總的看來,人類與恆星的關係更大,約97%的元素相同。2016年9月2日,天文學家喬納森·伯德博士以「你去過哪裡?導遊將帶領你尋找自己在宇宙歷史中的位置」組織了一次講座。討論了證明我們是由恆星組成的科學結果,正如我們所想的那樣。
  • 宇宙究竟是什麼?宇宙有沒有可能是個生命體,我們的都是小細胞!
    千百年來,人們對於宇宙的探索一直處於一個未知的水平,對於宇宙究竟是什麼一直以來都沒能有科學家給出一個完整的可信服的依據。也許會有人反駁青魚,宇宙大爆炸理論是科學界不爭的事實,那麼青魚就想問,如果宇宙大爆炸理論是正確的,那麼這個爆炸的奇點又在哪裡呢?
  • 村上春樹究竟想通過《挪威的森林》告訴我們什麼?
    那麼,《挪威的森林》這本書,究竟告訴了我們什麼?總的來說,挪威的森林講述的是本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群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在面對生活和愛情時彷徨,苦悶、迷茫和他們對待生活、生命態度的差異,最終決定了他們人生結局的不同走向。文章以第一人稱「我」為敘事對象,講述了「我」的愛情和身邊發生的一切事情。
  • 在華日本人:是什麼讓我們留在了中國
    有一天,我媽給我準備了黑木耳炒蛋,我的日本同學看了就問:這黑色的是什麼?是炒塑膠袋嗎?還有一整條的清蒸魚,連頭帶尾的,上面還放著蔥姜,這些都是日本同學沒有見過的。所以,每天一到中午,我打開便當,班級裡的同學都會圍過來看,嘴裡還說:今天你又帶了什麼奇怪的便當來?這成了我們班級的一個常規節目。
  • 心理學:究竟什麼是愛情?我們要從人類進化史中尋找答案
    作者:心理盧先生文/原創今天寫一篇番外篇,我們大家來探討一下,究竟什麼是愛情?雖然這個話題很俗套,但這卻是一個最難回答的話題,如果嚴格來說,關於什麼是愛情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有確信的答案。究竟什麼是愛情,這是一個很深奧的哲學問題,在眾人心中,愛情是甜蜜中的憂傷,上升到人類發展史上,有些人則認為,愛情就是人類在進化當中所演化的一種產物。也有愛情至上者認為,愛情就是人生的美好體驗,是精彩的神聖的,決定了人們戲劇的人生,給人們帶來了幸福,也給很多人帶來煩惱。那麼究竟什麼是愛情。
  • 質子究竟是由什麼組成的?夸克也許不是唯一
    質子究竟是由什麼組成的?夸克也許不是唯一文/袁玉剛 圖/來自網際網路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的。質子究竟是由什麼組成的?質子還能再分嗎?在《莊子》內篇的《天下篇》中,莊子說:「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30年代,物理學家實驗發現質子磁矩為5.6個單位核磁子,中子磁矩是-3.82個單位核磁子。說明質子和中子都是旋轉的可分割的粒子。
  • 究竟是誰在保護我們?
    究竟是誰在保護我們?在講之前,首先問你們一個問題,你覺得最快毀滅世界的方法是什麼?是核武器嗎?我們跟世界末日。擦肩而過。而這次的墜落事件僅僅造成了附近約7000座建築物受損,1500多人受傷,但大部分都是輕微的皮外傷。相比成功墜落的代價,這點損失。簡直微不足道。究竟是什麼導致了隕石突然爆炸?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讓我們通過量子糾纏的現象,來探索靈魂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對於這些網友,我建議你去了解一個人,因為我並不認為你知道這麼個人,這個人的名字是哥白尼,你要重點了解一下他是怎麼死的......人和神的距離,在於能否創造出一個細胞?程式語言可以向計算機發出指令,計算機發出什麼指令,都源於程式語言如何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