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將公布「震驚全人類消息」或系媒體誤讀

2021-01-07 環球網

環球網記者李宗澤11月15日報導,美宇航局11月10日在其官網發布消息稱,將於當地時間11月15日12點30分(北京時間16日凌晨1點30分)在其華盛頓總部電視演播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就該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在太空發現的異常物體進行實時轉播解說。

美宇航局在其官網表示,媒體代表將有幸參加此次新聞發布會,並通過電話連線的方式進行現場提問。不過要想參加,代表們需提前將所屬單位及個人信息發往美宇航局以備審核。此外,科研人員也將出席新聞發布會並就相關問題予以作答。

針對這則即將宣布的消息,有媒體大肆宣稱美國宇航局的發現「足以震驚全人類」。不過從美宇航局官網的原話來看,只是在原文提及在宇宙空間內發現「exceptional object」,中文翻譯過來為「異常物體」,並沒談及這一發現的「震撼性」和「影響力」。

據了解,美國宇航局下屬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Chandra X-ray Observatory,縮寫為CXO)是美國宇航局於1999年發射的一顆X射線天文衛星,是大型軌道天文臺計劃的第三顆衛星,目的是觀測天體的X射線輻射。其特點是兼具極高的空間解析度和譜解析度,被認為是X射線天文學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空間望遠鏡,標誌著X射線天文學從測光時代進入了光譜時代。

附英文全文:

NASA Announces Televised Chandra News Conference

WASHINGTON -- NASA will hold a news conference at 12:30 p.m. EST on Monday, Nov. 15, to discuss the Chandra X-ray Observatory's discovery of an exceptional object in our cosmic neighborhood.

The news conference will originate from NASA Headquarters' television studio, 300 E St. SW in Washington and carried live on NASA TV.

Media representatives may attend the conference, join by phone or ask questions from participating NASA locations. To RSVP or obtain dial-in information, journalists must send their name, affiliation and telephone number to Trent Perrotto at: trent.j.perrotto@nasa.gov by 10 a.m. EST on Nov. 15. Reporters wishing to attend the conference in-person must have a valid press credential for access. Non-U.S. media also must bring passports.

Scientists involved in the research will be available to answer questions. Panelists providing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include:

- Jon Morse, director, Astrophysics Division, NASA Headquarters in Washington

- Kimberly Weaver, astrophysicist, NASA's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Greenbelt, Md.

- Alex Filippenko, astrophysicis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責任編輯:李禾

相關焦點

  • 另一地球可能發現 NASA已經不止一次發現震驚全人類的「新地球」
    據NASA最新消息,他們可能發現了「另一個地球」,並將在北京時間明天凌晨宣布這項發現的詳細情況。另一地球可能發現,多麼激動人心的消息!然而,「可能」一詞意味深長。那年11月,NASA宣布了一項「震驚全人類」的發現——找到外星人了!然而隨後發布了詳情:我們沒有發現外星人,只是一個年輕的黑洞。當然這個發現也很了不起,但是和外星人比起來…… 作為美國官方權威科研機構,NASA居然是個標題黨!這種事不應該是小編我該幹的嘛,NASA求給條活路啊啊啊!
  • NASA將直播公布Mars 2020火星漫遊車的正式名字
    Credits: NASA北京時間3月6日凌晨2時30分,NASA將直播公布Mars 2020火星漫遊車的正式名字,隨後在北京時間凌晨
  • 恩格爾係數反彈系媒體誤讀
    澄清人:統計局  時間:2010年10月25日  原由:在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公布之際,有媒體發表題為《恩格爾係數反彈 人們生活富裕程度下降》的報導稱,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表示,目前我國的恩格爾係數在40%左右(之前基本維持在37%左右)。
  • 科學網—劍橋闢謠稱霍金預言千年內地球將毀系誤讀
    「未來一千年內,地球會因某場大災難而毀滅,人類未來將移民火星……」近日,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說,著名物理學家、劍橋大學教授史蒂芬
  • 新冠病毒已突變系誤讀 研究表明其可能分為兩種類型
    行業媒體BioArt團隊分析相關科研團隊研究後表示,有媒體所稱的「新冠病毒已突變」系誤讀。BioArt團隊指出,前述被「誤讀」科研成果的正確理解應為,新冠病毒可根據基因組不同的突變位點分為L、S兩個類型,但這兩個突變型在病毒爆發的早期可能就已存在,並非近期突變而成。
  • NASA 公布下一代太空衣
    來源:NASA video北京時間今日凌晨2時,NASA局長吉姆·布萊恩斯汀(Jim Bridenstine)在華盛頓總部公布了下一代阿爾特彌斯太空衣
  • NASA拍下你生日那天的星空,是屬於你的浪漫,更是全人類的
    我們只需登錄NASA官網,找到「哈勃在你生日的時候看到了什麼」的專題頁面:https://www.nasa.gov/content/goddard/what-did-hubble-see-on-your-birthday 選擇你的生日日期(月+日),就能看到你某一年生日的當天,哈勃為你拍下的宇宙圖像。
  • 別慌,看看NASA是如何應對的
    別擔心,這幾乎百分之百都是因為媒體的不專業導致的盲目誇張,並不懂得小行星的初步軌道計算結果還不能當真。20多年前的人們其實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1998年3月11日,全世界研究小行星的天文學家們收到了一則不詳的預警:不久前新發現的一顆小行星1997 XF11有一定的概率在2028年撞上地球[1]。
  • 中科院5nm雷射光刻加工方法被誤讀
    近日,《財經》雜誌發文澄清了一個關於中科院光刻技術突破ASML的誤讀傳言。事情可以追溯至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官網上發布了一則研究進展相關消息,中科院蘇州所聯合國家納米中心在《納米快報》(Nano Letters)上發表了一篇題為《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製備5納米間隙電極和陣列》(5 nm Nano gap Electrodes and Arrays by a Super-resolution Laser Lithography)的研究論文,介紹了該團隊研發的「
  • 外交部:中方將本著為全人類謀福利的精神促進外空探索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磊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時冉):針對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多國表示祝賀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日表示,中方將繼續本著為全人類謀福利的精神,以開放包容姿態推進國際合作,促進外空探索。
  • 5月20日晚上,NASA將直播重大新聞發布會
    公告將透露一些關於WFIRST太空望遠鏡的內容,很可能是關於即將執行的任務的新細節,隨後將與從事該項目工作的成員進行直播流聊天。這已經不是NASA第一次宣布打算舉行特別直播會議,詳細介紹其任務中的一個發現或發生的事情。
  • 2020年十大語文差錯公布:「新冠病毒」常被誤讀
    著名語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5日發布「2020年度十大語文差錯」,其中,「新冠病毒」常被誤讀,「螺螄粉」則常被寫錯。  這十大語文差錯分別是:  一、「新冠」的「冠」誤讀為guàn。「新冠」是「新型冠狀病毒」的簡稱,其「冠」字是取「王冠」之義,為名詞,應讀guān而不讀guàn。
  • NASA公布最高清太空照 大小麥哲倫星雲照
    NASA公布最高清太空照 大小麥哲倫星雲照  【科技訊】6月7日消息,據外國媒體報導,NASA在日前召開的美國天文學會第222次會議上,公布了雨燕天文衛星所拍攝的大麥哲倫星雲(LMC)和小麥哲倫星雲(SMC)的最新照片,這是NASA有史以來公開過的最高清太空照。
  • NASA公布12億光年外的宇宙奇觀
    近日,美國宇航局NASA公布了一張非凡宇宙圖,揭示了宇宙深處一個名為Abell 2384的龐大系統的驚人面貌。據介紹,Abell 2384距離地球約12億光年,由緊密相鄰的兩個星系團構成,總質量高達太陽260萬億倍,完全是超乎想像的存在。
  • "首個""獨家"等詞將在廣告中絕跡?誤讀!
    【新民晚報·新民網】網傳信息所謂的「新廣告法違禁詞和極限用詞,一旦使用,20萬元起罰」等內容,是對新《廣告法》的誤讀。9月1日起施行的新《廣告法》,補充完善了廣告發布標準並加重了對虛假違法廣告的處罰力度,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近日,部分網絡媒體傳播的「注意了!9月1日,廣告裡再有這些詞,罰款20萬起!」
  • 再說抹香鯨,莫要再「誤讀」
    突然造訪的抹香鯨給深圳各路媒體,來了一場海洋知識大考驗。各路媒體在直播過程中有過這樣或那樣的誤讀,使我們突然明白:作為深圳人,我們可能並不了解身邊的那抹「藍」——也就是使深圳以「濱海城市」命名的另一個「深圳」。 直播結束後,深圳商報讀創團隊特邀海洋環境講師大象爸爸,為讀創後臺小夥伴們上了一堂課:抹香鯨報導的媒體誤讀大匯總。
  • NASA為何總能把宇宙探索變成大眾話題:炒作
    直播完成後,NASA終於公布了自己在火星上發現液態水痕跡的消息。然而這一切還沒有結束,為了更好地達到造勢的目的,NASA開通了Twitter問答環節,只要用戶們使用#ASKNASA標籤,就能向NASA提出有關火星的疑問。從問題來看,可不是所有人都懷抱著科學探索的心態的。「我要去火星了,NASA帶我飛嗎?」一位叫Kathe McEvans的用戶提問道。
  • NASA證實木衛二蒸汽噴射可能來自冰層下的海洋,生命探測難度或將大大降低
    北京時間2016年9月27日凌晨2點,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舉辦了一個電話會議,公布了一些
  • 完全是個騙局 韓國首爾大學公布黃禹錫事件調查報告
    並非單純失誤而是刻意造假  黃禹錫的項目合作夥伴盧聖一此前曾披露說,黃禹錫研究小組培育出的11個胚胎幹細胞系中有9個是偽造的,其餘2個的真實性也無法確定。23日公布的報告證實了盧聖一的說法。調查委員會發現,黃禹錫研究小組2005年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存在造假行為,文中引用的11個胚胎幹細胞系實驗數據實際僅出自2個胚胎幹細胞系。
  • 別再誤讀「華為石墨烯基電池」 過度宣傳將變「捧殺」
    公眾號和科技媒體誤讀只為「蹭熱度」?  華為官方公布的視頻中明確指出,華為此次是在「鋰離子電池的耐高溫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並非一些公眾號和科技媒體大肆宣傳的「華為正式發布石墨烯電池」、「華為開啟石墨烯商用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