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鼓樓高校國家大學科技園創辦於2000年6月,由南京大學和鼓樓區人民政府共同發起,並聯合河海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等8所地處鼓樓區的高校共同組建,是集科研、開發、孵化、技術貿易和科研成果產業化於一體的、開放型的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6年來,科技園發展迅速――
只有25平方公裡的南京市鼓樓區,區域內科技力量高度集聚:南京大學等20所高校扎堆,58家科研院所密布;兩院院士41名;科技人員10多萬人,65萬人口中,大專以上學歷佔1/3……
然而,很長時間,它們被有形無形的層層「圍牆」阻隔,老死不相往來,鼓樓區的科技優勢並沒有成為經濟優勢。
可是,最近數年,鼓樓區持續高速發展,區財政收入從1996年的8000萬元,躍升到去年的25個億,連續穩坐全省城區第一把交椅。
秘訣是什麼?鼓樓區委書記鮑永安說,區內各股力量正日益匯成強大的創新洪流,能量估不透!這其中,南京大學――鼓樓高校國家大學科技園就是促使科技能量快速裂變為現實生產力的「反應堆」。
科技園:無法廓清,無所不在
筆者在鼓樓區尋找南大――鼓樓科技園,可除了在廣州路上的易發大廈看到了管委會的牌子和在二樓的辦公室,卻無法廓清這個科技園的物理位置,只覺眼前熱氣騰騰:
模範馬路:由破產的洗衣機廠改造而成的「世界之窗軟體園」,包括500強美國「艾默生」、中國軟體16強「聯創」在內的50多家軟體企業駐紮在內。沿街6大企業和大學的軟體園都已初具規模:MG羅孚汽車自主研發項目已經進駐16層的南汽商務大樓;南京工業大學8萬平方米的科技園主樓已經封頂;長江科技園二期工程3.7萬平方米研發大樓即將投入使用……
佔地1500畝的「江東軟體城」:信息產業部已經做出總體規劃設計,將按照國際商務園的理念進行開發,重點吸引IT類產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總部和研發中心、銷售中心入駐。日前,鼓樓區和河海大學、三峽總公司已正式籤約,成立全國唯一的「水資源高效利用與工程安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艾志工業集團等一批高科技項目已準備入駐江東軟體城……
鼓樓區區長徐蘇寧說,科技園在鼓樓區已經無所不在。以機制為紐帶,政府和越來越多的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以及企業,資源共享,成為利益共同體;幾乎所有商務樓宇,都有科技園的企業。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把整個鼓樓區都打造成科技園區、創新園區。
談起組建科技園的動因,任鼓樓區發改局局長、科技園管委會辦公室主任多年的徐麗說,如何整合區內科技資源,一直是歷屆區委區政府竭力思考的問題。做簡單的產權交易、技術交易市場嗎?想來想去,認為不成。因為科技創新需要持續,每一種產品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一個創新的東西賣給你,教授、科研人員不跟進,它的工藝創新、後期的深度開發等,也就無法跟進,那麼這個產品就不會有多長的生命力,企業覺得風險大,就不願意買,科研與生產的關係就仍然是水和油的關係。
政府是整合資源的關鍵力量。政府的作用在哪裡?鼓樓區委區政府認為,政府整合社會資源的能力和院校整合社會資源的能力是不同的。政府本身資源豐富,擁有很多土地處置權和很多空間整合權,擁有很多政策制定權和利益調控權。政府還可把很多外來的要素資源引進來,比如民間資本、國際資本、國際化平臺等等。
於是,鼓樓區政府和南京大學等區域內九所高校共同發起成立科技園。人家的大學科技園是「一校一府」或「兩校合作」,鼓樓大學科技園是「九校一府」,在全國大學科技園中「板凳」最長,並在全國創造了自己獨特的運作模式:政府規劃、引導、服務,院校科技支撐,企業市場化運作。
政府規劃,是整合資源最有力的手
整合資源,首先靠規劃。南大――鼓樓科技園依據政府規劃,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之路。按照發改局有關領導的話說,這叫根據自己的資源特點做產業模型,做產業鏈。
科技園目前已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體的產業發展方向。園區530多家高科技企業中,電子信息類企業近400家。去年軟體銷售額47億元,同比增長70%,佔全市總量的四分之一強,成為鼓樓區新的強勁的經濟增長點。通訊軟體、電力軟體等行業軟體已形成集聚優勢,領先全國,先後產生兩位全國軟體行業十大領軍人物。目前已吸引了朗訊、艾默生、阿爾卡特、印度蒙納什等國際知名軟體企業入駐。
成績面前,鼓樓區頭腦清醒。在南京五大基地乃至全省、全國都在大力發展軟體的競爭態勢面前,鼓樓區政府引導南大――鼓樓科技園細分資源,尋求差異化發展,模範馬路江蘇工業設計園應運而生。
區發改局領導解釋,工業設計不是簡單的外觀造型設計,而是指產品的創造和創新,即從產品的原始設計開始,通過與現代製造技術相結合,產生出具有創意性和創新性的產品。通過工業設計提升產品附加值,實現產品和產業的升級換代,而做工業設計模範馬路最有條件。
鼓樓區政府分析,模範馬路上6所高校設置了近百個工程應用類專業,同時聚集了包括國電南京自動化研究院在內的十四所全國一流的科研院所,以及南瑞、南自、長江機器集團等全國著名企業,街區內有科技人員2萬多名,副教授級以上專家近3000名,兩院院士10名,有10多個博士後流動站和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數十個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和研發中心。模範馬路是江蘇最大、全國少有的科技資源、智力資源密集區。
建設「立足南京、服務全省、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工業設計成果轉化和輻射中心,模範馬路的新定位發動了沿街所有單位的發展引擎,紛紛走進南大――鼓樓科技園隊伍,原來準備做一般房地產開發的閒置廠房全部拿出來吸引科技力量入住,建設專業設計中心。
根據規劃,模範馬路沿線要建設9個具有專業特色的設計中心,十一五期間,建成100萬平方米研發設計及配套用房,擁有500至1000家具有一定規模的設計公司,優秀研發設計人員超過5000名。
江蘇工業設計園」、「江蘇汽車工業設計中心」已經在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的南京汽車集團商務大樓正式掛牌;江蘇電子工業設計中心在長江科技園2.4萬平方米的基礎上,二期工程3.7萬平方米即將投入使用,三期工程9萬平方米計劃在今年內開工建設,最終將建成20萬平方米的研發、設計用房;江蘇建築及交通設計中心首期5000平方米用房已經完成置換,正在改造裝修,年內即可招商;江蘇生物化工及新材料設計中心8萬平方米大樓已經封頂;江蘇電力自動化設計中心已經上報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