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點燃裂變發展反應堆

2020-12-06 浙江在線

2017-11-28 15:10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周益

10個項目,總投資達38億元!11月27日上午,路橋區舉行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暨浙江和合環境資源有限公司資源綜合利用一體化示範項目開工儀式,這也是路橋區今年第六次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區委書記潘建華宣布開工,區委副書記、區長葉幫銳講話,蔣臨、楊劍、陳慶中、王侃、林濤、羅華迪、陳國誼等區領導出席開工儀式。

項目是裂變發展的反應堆,抓項目就是抓發展。今年以來,路橋區大手筆謀劃、大力度推進,組織了5次開工儀式,篩選了47個投資總額大、社會影響廣、群眾期盼高的項目進行集中開工,持續掀起項目投資熱潮,帶動了全區各項工作一路高歌、快速推進。參加此次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的有10個項目,分別是浙江和合環境資源有限公司資源綜合利用一體化示範項目、朱家安置小區、飛龍湖2號小區二期(共和)項目、亞歐小區二期建設項目、台州國際遊艇港碼頭航道疏浚工程、白沙客貨碼頭至大陳航道西門口段航道疏浚工程、台州智倫機電有限公司年產10萬臺壓縮機建設項目、浙江大農實業有限公司年產2萬臺超高壓泵5千臺超高壓清洗機項目、路橋老小商品批發市場西交易區改造項目、中央山公園四期工程。這些項目既突出投資拉動、基礎先行,又體現產業支撐、民生改善,對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高群眾幸福指數,必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在開工儀式上,葉幫銳指出,舉行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是繼續深化落實全市「大抓項目年」活動的戰略部署,是吹響衝刺四季度、決勝全年紅的戰鬥號角。全區上下要以此次集中開工為契機,進一步增強裂變發展、趕超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全力全速、決戰決勝,衝刺四季度,確保「全年紅」,為全市推進「三大歷史任務」、實現裂變趕超作出路橋新的貢獻。要強化「店小二」意識,下大力氣、花大功夫、用大智慧,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項目業主單位、施工單位要科學壓縮工期、優化施工工藝、打造品質工程,確保項目早竣工、早達產、早見效。

作為浙江和合環境資源有限公司資源綜合利用一體化示範項目的主管部門,台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路橋分區管委會主任蔣新才表示,他們將牢牢把握市、區「大抓項目年」的統一部署,堅決打贏四季度的發展攻堅戰。在項目的開工建設上,緊緊圍繞「優質、高效、便捷」的原則,為企業提供堅實的要素保障,整合優質的發展資源,創造良好的施工條件。

「我們決心奮戰400天,完成100萬噸填沙量和10萬平方米廠房建設,與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共同努力,做到堅持不懈抓工程質量,堅定不移抓工程進度,毫不動搖抓工程安全,確保順利完成各項工程預定的目標,力爭2018年年底建成投產。」浙江和合環境資源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國培表態道。

1511853048000

相關焦點

  • ...空水公鐵」多式聯運—— 重大項目點燃裂變式發展「反應堆」
    除此之外,隧道的建設還將極大程度地緩解城市交通壓力,進一步拓展城市發展空間,促進黃河北快速形成「一體兩翼」的空間結構,推動北跨攜河發展進入新時代。  「市民都在呼籲濟南『黃河時代』早日到來。我們也知道,這次要建設的絕不是一條普普通通的黃河隧道,它承載著濟南人幾十年來北跨的夢想,能有幸參與建設,為濟南實現跨越式發展貢獻力量,吃多少苦都值了。」
  • 我國掌握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核心技術
    記者4月9日從位於合肥科學島上的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獲悉,該所先進核能研究團隊在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堆芯核心技術上取得重要突破,研發出新型燃料組件及包殼材料,解決了鉛基堆堆芯高份額燃料、高密度冷卻劑、耐高溫耐腐蝕結構材料等關鍵技術難題。這一成果打破了國外相關技術壟斷,標誌著我國已成功掌握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核心技術。
  • 【新華社】我國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核「芯」技術獲得重要突破
    【新華社】我國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核「芯」技術獲得重要突破 2016-04-07 新華社 蔡敏 這一成果打破了國外相關技術壟斷,實現了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核心技術自主掌握。  鉛基堆被「第四代核能系統國際論壇(GIF)」組織評定為有望首個實現工業示範和商業應用的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
  • 我國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核「芯」技術獲重要突破—新聞—科學網
    據新華社合肥4月6日電 (記者蔡敏)記者6日從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了解到:該所先進核能研究團隊在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堆芯核心技術上取得重要突破,研發出新型燃料組件及包殼材料
  • 地內小太陽的釋能產熱機制:科學家發現的天然鈾核裂變反應堆!
    當自持性鏈式反應開始時,反應堆溫度升高(大多數研究者認為反應堆的溫度應當在200-400℃之間),水被汽化,熱中子的數量下降使核反應速度下降。於是反應堆溫度降低,水蒸氣又凝結為液態水,熱中子的數量上升,再次引發自持性鏈式反應。就這樣,水作為核反應的緩衝劑,以穩定的自我調節方式,使核連鎖反應斷斷續續的間歇進行了近100萬年。
  • 乾貨| 一文了解空間應用的小型模塊化裂變反應堆
    StephenHerringa等研究人員發表了一篇題為「空間應用的小型模塊化裂變反應堆(SMFR)」的文章。文章主要介紹了SMFR 的研發背景、技術成熟度狀況、低濃鈾選擇、初步研究結果以及後續研究工作五個方面內容。
  • 中國大力發展的熔鹽反應堆有何神奇之處
    熔鹽堆並非新概念熔鹽堆是6種第四代反應堆之一,在固有安全性、經濟性、核資源可持續發展,以及防核擴散等方面具有其它反應堆無法比擬的優點。雖然熔鹽堆是第四代反應堆,但它並非是新鮮事物,早在幾十年前,國際上就已經有相關研究了。
  • 世界最大核聚變反應堆進入組裝,堪稱「小太陽」比核裂變電站先進
    據雅虎新聞網7月29日消息,位於法國南部卡達拉舍的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縮寫:ITER)目前已經進入組裝階段,標誌著由歐盟、印度、日本、我國、俄羅斯、韓國和美國等七國斥巨資投入研發的項目,即將進入衝刺期
  • 核能:從裂變邁向聚變
    原標題:核能:從裂變邁向聚變  日前,第三屆核安全峰會在荷蘭海牙舉行,峰會主題是,如何加強核設施和核材料的保護,防止出現核事故。迄今,核裂變能一直存在三大問題:能否安全運轉;原料能否保障供應;核廢料如何安全儲存。目前,幾個大國在加強國際合作的同時都在積極研究從核裂變邁向核聚變。
  • 促使科技能量快速裂變的「反應堆」
    6年來,科技園發展迅速―― 只有25平方公裡的南京市鼓樓區,區域內科技力量高度集聚:南京大學等20所高校扎堆,58家科研院所密布;兩院院士41名;科技人員10多萬人,65萬人口中,大專以上學歷佔1/3…… 然而,很長時間,它們被有形無形的層層「圍牆」阻隔,老死不相往來,鼓樓區的科技優勢並沒有成為經濟優勢。
  • 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反應堆終於開建
    經過35年的艱苦準備和無數次拖延,科學家們終於通過在聖保羅萊迪朗斯(Saint-Paul-les-Durance)啟動了世界上最大的聚變反應堆大規模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ITER)的為期五年的組裝階段。最初,由於美國和前蘇聯具有發展核武器的潛力,因此它們是最早進行聚變研究的國家。因此,直到1958年在日內瓦召開的原子與和平會議之前,聚變技術一直處於保密狀態。得益於蘇聯託卡馬克的突破,融合研究在1970年代成為「大科學」。但是,由於高昂的成本和所涉及裝置的複雜性,實際的核聚變只能通過國際合作才能取得預期的進展。
  • 港媒:中國擬建聚變裂變混合核反應堆 技術超前
    華龍一號效果圖【環球軍事報導】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17日援引《科技日報》的報導說,中國將在2030年前建設一座能在一個地方實現核聚變和裂變的混合反應堆。該項目正在一個軍事研究設施展開。最近,設在四川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完成了相關概念設計。該院負責研製中國的核武器。
  • 港媒:中國擬建聚變裂變混合核反應堆 被稱太超前
    參考消息網7月21日報導 港媒稱,中國將在2030年前建設一座能在一個地方實現核聚變和裂變的混合反應堆。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17日援引《科技日報》的報導說,該項目正在一個軍事研究設施展開。最近,設在四川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完成了相關概念設計。
  • 首座核聚變反應堆即將亮相,2025年運營
    ,有著足夠的能源供給才能夠給予國家正常的發展進程,如果一旦可用資源殆盡那麼我們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會停滯不前甚至是分崩離析,所以世界各國都在可利用資源方面下了非常大的功夫。  我們現在需要的未來能源不僅需要性價比非常高而且還要是清潔能源不能影響大自然的環境,那麼這樣高要求的未來資源只有核聚變反應堆才能夠滿足,而我們世界上擁有的基本上都是核裂變反應堆,雖然這個反應堆較與之前的不可再生能源相比有著很多的好處
  • 反應堆「穿上」新材料,越輻射反而越堅挺
    輻射可以說是核能發展的攔路虎冷卻系統是反應堆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役反應堆多用水作為冷卻劑。但為了實現更高的能量效率和經濟效益,新一代反應堆的溫度提升了很多。因此相較於水,更理想的冷卻劑是液態金屬,例如液態鈉與液態鉛(金屬有更好的導熱性)。
  • 科技:核裂變和核反應堆的簡單介紹
    【科技:核裂變和核反應堆的簡單介紹】導語:在核反應堆中,鈾和慢化劑以這樣的方式布置:在調節裝置的幫助下,維持連續的分裂過程,並且因此控制的核能作為熱量釋放。兩種鈾同位素235和238的比例是一個關鍵因素。
  • 中國啟用「人造太陽」核聚變反應堆,最高溫度可達1.5億℃
    據媒體報導,中國首次成功啟動了「人造太陽」核聚變反應堆,這標誌著中國核電研究能力的一大進步。HL-2M託卡馬克反應堆是中國最大、最先進的核聚變實驗研究設備,科學家們希望該設備能夠釋放出一種強大的清潔能源。據《人民日報》報導,它使用強大的磁場來融合熱等離子體,可以達到1.5億攝氏度以上的溫度——大約是太陽核心溫度的10倍。
  • 聚變裂變一體式,科學家提出了混合式核反應堆,安全性更高
    計劃的混合反應堆與當今的核反應堆的區別在於功率適中,尺寸相對緊湊,操作安全性高且放射性廢物含量低。 「在初始階段,我們使用特殊的等離子槍獲得相對較冷的等離子體。我們通過注入氘氣來保持一定的等離子量。
  • 揭開日本核武器假象,重水反應堆為什麼是製造原子彈的必備條件?
    (重水結成的冰由於密度較大,會沉入水中)不過由於水中的氫原子能夠對中子進行散射慢化,減少裂變反應劇烈程度,所以重水和輕水雖然不盡相同,但是都常被用於核反應堆的堆芯慢化劑。如果說生產原子彈為什麼要使用重水,其實這和核反應堆有著莫大的關係,而這一切都得從原子彈的構成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