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國最遠的南徵——爪哇島!

2021-01-08 蜀山筆俠

13世紀的蒙古人,他們永遠沒有停下徵服的腳步,凡是他們所能到達的地方,他們勢必將這裡納入他們的版圖。直到有一天,他們走不動了,累了,手裡的武器也拿不動了,他們才歇下腳來,等待著別人的反撲。蒙古帝國就是這樣,只要不繼續擴大,就會不斷縮小,這就是他們的生存法則。

元世祖忽必烈

元世祖忽必烈在攻滅南宋後,對東方的日本和南方的安南發動了徵服之戰。可是這兩個小國並沒有給忽必烈面子,他們先後5次(日本2次,安南3次)擊敗了元軍的進攻。如果說日本是因為海戰具有偶然性,那么元軍從陸路對安南的進攻為什麼沒有取得像南宋那樣的滅國大勝呢(脫歡可是率領的50萬大軍啊)?

今天我們不說安南,我們來說比安南更遠的爪哇。爪哇就是今天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從地圖上看,它比安南的緯度低得多,位於赤道附近,離澳大利亞已經不遠了,如圖:

印度尼西亞群島圖

在蒙古草原長大的蒙古人居然跨越了這麼大的緯度來徵服這個島國,真不知蒙古人的徵服欲望有多強烈。

在南海諸國中,忽必烈之所以要徵服爪哇,是因為這裡是宋朝貿易最為頻繁的地方,經濟相對繁榮,而此時爪哇旁邊離中原更接近的加裡曼丹島還處於很落後的奴隸社會時期。

忽必烈還是採用一貫的先禮後兵套路(其實一方面是去打探情報),派使者前去爪哇國招降。結果使者被爪哇國王刺面遣返,忽必烈大怒,派猛將史弼為主帥,亦黑迷失、高興為副帥,率兵20000,戰船千艘,從泉州後渚港起航,途徑七洲洋(今西沙群島),萬裡石塘(今南沙群島),安南(今越南),佔城(今越南),過橄欖嶼、假裡馬答、勾欄等島嶼,最終駛抵爪哇島。

當時的爪哇島上本來有三個國家,一個是三佛齊國,一個是信訶沙裡國,還有一個是滿者伯夷國。先是信訶沙裡國擊敗三佛齊國,將其趕出了爪哇島;結果後來信訶沙裡國國王克塔納伽拉被叛將賈亞卡特望發動叛亂殺害並篡權。克塔納伽拉的女婿克塔拉亞薩於是建立滿者伯夷國以討伐賈亞卡特望,結果沒有取勝。

印尼土著人

這時,忽必烈的元軍剛好來了。本來元軍討伐的對象是克塔納伽拉,可是倒黴的賈亞卡特望接替了他的位子,所以賈亞卡特望成了元軍討伐的對象。克塔拉亞薩趁勢投降元軍,兩軍聯合共同攻打賈亞卡特望。

聯軍很快擊敗了賈亞卡特望,滅亡了信訶沙裡國,眼看徵服爪哇的目的已經達到。可是這時克塔拉亞薩卻趁元軍不注意,殺死元軍的將領擔只不丁和甘州不花,反過來突襲元軍。元軍猝不及防,被克塔拉亞薩一直趕到了海邊,最後乘舟逃跑,回到了泉州。克塔拉亞薩由此建立了印度尼西亞群島上的一個大帝國(相對而言),一直持續了200餘年。如圖:

滿者伯夷國

可惜忽必烈的野心卻為他人做了嫁衣。

作者本人申明:該文章獨家發布於百家號平臺,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蒙古帝國三次西徵,最遠打到哪裡?
    實事求是地說,在蒙古帝國之前,應該沒有哪個勢力或國家,將控制範圍擴張到那樣的地步。蒙古人的馬隊從蒙古高原出發一路向西,鋼刀摩擦骨頭的聲音響徹歐亞,使得德意志、匈牙利和波蘭等中歐大國寢食難安。在建立如此遼闊版圖的過程中,蒙古帝國的三次西徵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那麼這三次西徵的前因後果如何?最遠又分別打到哪裡呢?第一次蒙古西徵由成吉思汗親自主導,其實也是被動進行的。當時中國的北方尚存在金國和西夏兩個國家,按照鐵木真原本的打算,在消滅金和西夏之後再騰出手來向西用兵,然而花剌子模的無禮和傲慢提前招來了蒙古大軍的討伐。
  • 印尼有17000多個島嶼,為何一半人口和主要大城市都在爪哇島
    當然有時某個島上興起一個較為強大的政權就會把自己的勢力覆蓋到其他島嶼上。荷蘭殖民者到來之前印尼群島所誕生的封建王國中最強大的莫過於崛起於蘇門答臘島的三佛齊和崛起於爪哇島的滿者伯夷。三佛齊在其國力最鼎盛時期不僅控制了整個蘇門答臘島,還一度將馬來半島和巽他群島的大部分地區囊括到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公元1397年(相當於我國明洪武三十年)三佛齊王國被滿者伯夷所滅。
  • 爪哇、高棉能登陸《帝國時代2》,憑什麼?
    馬來:加查·馬達的野望  在吳哥窟隔海相望的地方,坐落著《帝國時代2:HD》DLC中另一個勢力的起源地。這個勢力雖然名為「馬來」,但實際位於今天的印尼境內,而它的中心則位於今天的爪哇島,從公元8世紀以來,這裡便建立了強有力的王朝,由於缺乏記載,這些王朝的興衰沉浮早已成了神話,直到13世紀之後,這片土地的線索才逐漸走向清晰。  而這一轉折與一個王國有關,它名叫滿者伯夷(Majapahit)。
  • 印尼國土面積190萬平方公裡,為何首都和大城市都在爪哇島上
    然而,擁有如此廣袤的陸地面積,和廣闊的海洋面積,其人口有一半以上,選擇居住在小小的爪哇島上。,爪哇島也有著重要地位。東南亞最大的本土王朝——滿者伯夷帝國,就是以爪哇島東北部、港口泗水及以上流域,作為主要核心區域發展起來的,其後才陸陸續續向外擴張。 而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印尼地區,最先徵服和發展的地方也是爪哇島。就這樣,時間車輪不斷向前,印尼的許多重要資源,都在源源不斷的向爪哇島集中,島上的人口也進一步增加。
  • 他號稱是成吉思汗的繼承者,打敗了大半個亞洲,卻輸給了大明帝國
    明太祖朱元璋把蒙古統治者趕回草原,確立了對中國大部分地區的統治,並建立了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明帝國也成為世界頭號人口大國。奧斯曼國家在小亞細亞站穩之後,向巴爾幹半島擴張,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國成長為地跨歐亞的大國。在印度,德裡蘇丹國在圖格魯克王朝統治下達到全盛,版圖擴張至南印度,穩居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之位。中亞歷史上最有名的徵服者帖木兒。帖木兒出生於中亞的一個蒙古貴族家庭。
  • 蒙古帝國發動了三次西徵,為何在最強大的時候,卻不再西徵了
    但實際上,他們當時其實是蒙古帝國最強大的時候。蒙古帝國的第三代已經完全崛起,拔都及其繼任者建立了金帳汗國,旭烈兀建立了伊爾汗國,察合臺的子孫們建立了察合臺汗國,窩闊臺的子孫們建立了窩闊臺汗國。再加上忽必烈的元朝,可以說,蒙古帝國已經成為了整個歐亞大陸的主宰。其強大程度,顯然是超過了成吉思汗及窩闊臺統治時期的。
  • 印度尼西亞為何計劃將首都從爪哇島遷往加裡曼丹島?
    但是,具體遷到加裡曼丹島的什麼位置,還沒有正式確定,需要進一步的考察。印尼要完成遷都可能需要耗時長達10年的時間,耗資可能高達330億美元。那麼,印尼為何將首都從爪哇島的雅加達遷都到加裡曼丹島,而不是其他島嶼呢?在銘蘇先生看來,主要有以下原因:一、雅加達面臨諸多城市發展問題,難以支撐城市規模的繼續膨脹。
  • 元朝對印尼爪哇島的徵討與元朝常勝將軍高興的瓜葛
    揭秘常勝將軍高興的傳奇一生(「元史高興傳」解讀之七)────元朝對印尼爪哇島的徵討與元朝常勝將軍高興的瓜葛吳斌前文介紹了高興將軍在至元二十一年(1284)到至元二十八年(1291)間的情況。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發生了印尼爪哇國王將元朝使臣孟琪的臉上刺字並塗墨侮辱後送回的事件,因此,元朝廷決定對印尼爪哇島進行徵討,在福建駐軍的高興將軍自然難辭此行,我們接著看《元史高興傳》的有關記載:二十九年,復立福建行省,拜右丞。爪哇黥使者孟琪,詔興為平章政事,與史弼、亦黑迷失帥師徵之,賜玉帶、錦衣、甲冑、弓矢、大都良田千畝。三十年春,浮海抵爪哇。
  • 印尼有很多大島,為何人口集中第五大的爪哇島?
    不過,印度尼西亞最東部有個伊裡安島(紐幾內亞島),這個島的西部屬印度尼西亞,東部屬於大洋洲國家巴布亞紐幾內亞。不過,整個伊裡安島在地理上都屬於大洋洲,印度尼西亞實際上橫跨亞洲與大洋洲。 第二奇,印度尼西亞的島嶼都特別大。比如世界上面積第六大的島嶼——蘇門答臘島,面積47.3萬平方公裡,為印度尼西亞獨有。
  • 印度尼西亞有很多大島,為何人口集中第五大的爪哇島?
    不過,印度尼西亞最東部有個伊裡安島(紐幾內亞島),這個島的西部屬印度尼西亞,東部屬於大洋洲國家巴布亞紐幾內亞。不過,整個伊裡安島在地理上都屬於大洋洲,印度尼西亞實際上橫跨亞洲與大洋洲。 第二奇,印度尼西亞的島嶼都特別大。比如世界上面積第六大的島嶼——蘇門答臘島,面積47.3萬平方公裡,為印度尼西亞獨有。
  • 印尼爪哇島人口過密 總統決定遷都並透露意向選址
    資料圖:印尼總統佐科(圖源:新華社)中國南海新聞網4月30日電 據印尼《國際日報》30日頭版頭條消息,印尼總統佐科於周一(29日)在總統府表示,該國首都也許會遷移到爪哇島外或加裡曼丹省,主要原因是爪哇島的人口已過度擁擠,而加裡曼丹省的人口還是非常稀少。
  • 蒙古帝國三次西徵,打下了多麼遼闊的領土?
    蒙古帝國的疆域到底有多麼遼闊?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族各部落,建立了蒙古帝國,可以說為今後蒙古帝國,瘋狂的擴張,也就是蒙古帝國的三次西徵,奠定了基礎。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以後,對蒙古帝國的各項制度進行了創立。成吉思汗,真的是在遊牧民族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了一個完善的帝國制度。當然,最關鍵的是,成吉思汗對於蒙古騎兵的制度,進行了改革,使蒙古騎兵的戰鬥力大大的增強。而且,成吉思汗可不是「只識彎弓射大雕」。
  • 帝國的暮光:蒙古帝國治下的東北亞
    撰文:魯大維翻譯:李梅花《東方歷史評論》微信公號:ohistory蒙古帝國的興起構成了全球史的一隅,14世紀中期帝國的衰落同樣在歷史長河中影響深遠。東北亞作為蒙古帝國重要的一部分,理解其發展進程對於我們認識蒙古帝國的性質和14世紀中期新出現的「後帝國」時代大有裨益。全書介紹了東亞大陸上的勢力版圖,如東部的高麗王朝、中南部的南宋、金、西夏、大理國的聯動,特別是蒙古大軍如颶風般橫掃東亞之後,揮師東進朝鮮半島的歷史。《帝國的暮光:蒙古帝國治下的東北亞》重構了14世紀國際秩序中開京、遼東和大都之間錯綜複雜的政治關係。
  • 爪哇虎在爪哇島重現?很遺憾,那是一種比東北虎還瀕危的大貓
    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曾是一個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的島嶼,其中生活著多種貓科動物,如雲豹、爪哇虎、漁貓等。然而,由於各種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雲豹早已在爪哇島上消失,爪哇虎也於20世紀末滅絕。但是,近幾十年來,爪哇島上卻多次傳出了疑似「爪哇虎重現」的消息。這是怎麼回事呢?
  • 印尼疆域廣闊,為何首都及一半人口,擠在火山頻發的爪哇島上
    在印尼諸島中,既有世界上面積第三大的加裡曼丹島,也有第六大的蘇門答臘島,更有僅次於格陵蘭島面積達78.57平方公裡的伊裡安島,可為何印尼的大城市和首都,多集中在只有13.8萬平方公裡的爪哇島上呢?
  • 爪哇島出現一巨獸洗泥浴,頭部長獨角,皮膚如盔甲,全球僅剩72頭
    四面環海的爪哇島,終年高溫多雨,不分寒暑。位於爪哇島西端的烏戎庫隆國家公園,有大面積的沼澤與紅樹林,隨處可見棕櫚樹。這裡低地雨林環境正適合巨獸爪哇犀牛生存,可惜的是,爪哇犀牛瀕臨滅絕,據專家估算,全球僅存約72頭!都藏在密林中,不讓人發現。
  • 蒙古帝國為何迅速衰落?鼠疫被帶回草原,城市一個接一個消失
    導語:縱觀世界歷史,蒙古帝國可謂是僅屈於大英帝國之下,是統治範圍排行第二的帝國。從太平洋到黑海、自北冰洋至南海,蒙古國的鐵騎狂風驟雨般踏遍了亞歐大陸的大部分地區。蒙古國以昂揚的姿態盤踞於世界舞臺中央數百年之久,其餘韻也影響至今。能讓如此強悍的蒙古帝國從輝煌到衰落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呢?
  • 世界氣候「雷極」: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平均年雷雨日數超過220天
    世界雷極爪哇島從驚蟄開始至夏季,我國南方地區的雷雨數量不斷增多,到了盛夏時節最盛,由此我們可以得知雷雨的產生和氣溫有很大的關聯。雷雨的發生多出現在高溫時節,太陽輻射強烈的增溫,使得地面水分強烈蒸發,做上升運動,空氣越往高空冷卻凝結,形成積雨雲,一般到了午後,當積雨雲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打雷下雨。
  • 蒙古三次西徵造就歷史上版圖最大的帝國
    唐朝之後,蒙古各部移居到蒙古高原。公元10世紀到12世紀,蒙古高原先後臣服於遼朝和金朝。至公元1200年左右,蒙古勢力逐漸強盛。公元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大會,即蒙古大汗位,號「成吉思汗」,國號「大蒙古國」。
  • 爪哇虎在爪哇島重現?別幻想了,那只是一種比東北虎還瀕危的大貓
    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曾是一個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的島嶼,其中生活著多種貓科動物,如雲豹、爪哇虎、漁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