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菜」是什麼?

2021-01-19 騰訊網

在江西井岡山,當地人喜歡用某種野菜招待客人,常稱其為「紅軍菜」。據說當年紅軍在井岡山,由於糧食匱乏常上山挖這種野菜充飢,所以叫「紅軍菜」。詢問當地服務員人員和居民,這種野菜到底是何種植物,往往得不到確切答案。

網上查考,有說「紅軍菜」為紫背天葵。可是,叫「紫背天葵」的植物至少有3種,分別屬於秋海棠科、毛茛科和菊科,都是葉片一面翠綠,一面鮮紅。

紫背天葵

秋海棠科秋海棠屬的紫背天葵別稱「天葵秋海棠」「散血子」「龍虎葉」。它是我國特有的物種,主要生長於山坡、溝谷溼潤的石壁上。廣東肇慶鼎湖景區、惠州羅浮山等崖壁上也可以找到,但量很少。

圖片源自網絡

紫背天葵的葉子味微酸,民間採做涼茶原料。烘乾後用開水泡飲,色澤鮮紅,加糖後酸甜爽口,有助於消暑、解酒、助消化。用它做菜不太可能,可以排除它是「紅軍菜」。

天葵

毛茛科天葵俗稱「老鼠屎」「雷丸草」「夏無蹤」「小烏頭」「旱銅錢草」等。我國南北各地都有,主要在長江流域。因葉背紫紅,也被稱作「紫背天葵」。葉子小小的不出彩,也不可能是「紅軍菜」。

紅鳳菜

菊科菊三七屬的一種以嫩莖葉供食用的蔬菜學名為「紅鳳菜」,別稱「觀音菜」「觀音莧」「血皮菜」「葉下紅」等。它的葉面正面是綠色,背面紫紅,因而也叫「紫背菜」,亦被人稱「紫背天葵」。它原產於印度尼西亞,什麼時候來中國的不詳。

紅鳳菜的營養價值較高,嫩莖葉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和鈣、鉀等礦物質,及鐵、錳、鋅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又有黃酮類、多糖、生物鹼等活性成分,並且含有果膠等大量膳食纖維,能潤滑腸道,加快腸道蠕動,縮短排便時間。

這種過去長在石頭縫裡的野菜,現在主要以「 觀音菜」的身份作為新特蔬菜在全國推廣。它具有較高的保健價值,又具有止血、抗病毒等藥用價值,是一種集營養保健與特殊風味於一體的高檔蔬菜,已廣為栽培。隨著人口、資源和環境關係的日益緊張,目前栽培方法已經發展到基質培、靜止水培、立體栽培等無土模式。尤其是立體基質栽培,是未來發展方向。

紅鳳菜不苦不澀,味道純正。南方一些地區更是把它叫「當歸菜」,給產後婦女食用,誤以為可以補血,其實紅色與鐵並無關係。因貨源充足,井岡山地區以此菜當作「紅軍菜」供應的可能性最大。

觀音菜煎餅

紅鳳菜近緣

白子菜

紅鳳菜還有個同屬兄弟正式中文名叫「白子菜」,又名「雞菜」「富貴菜」「大救駕」「土生地」等。白子菜在南亞是極為普遍的野生植物,30年前突然在中國起了個新名「明月草」,藉助保健宣傳火了起來。它的生命力極強,很多家庭會在院落或花盆裡栽種。

紅鳳菜(觀音菜)和白子菜(明月草)都屬於菊三七屬植物。這類植物普遍含有具肝毒性的吡咯裡西啶生物鹼,建議烹飪時要用大火熱炒將其破壞,不可涼拌吃。

化兒草

紅鳳菜(觀音菜)還有個山寨版——化兒草,正式中文名為「狗頭七」,也叫「見腫消」。

它是紅鳳菜的近親,葉子、根莖、顏色與紅鳳菜很相似,但因生物鹼含量高而毒性較強。顧名思義,化兒草在農村被視為打胎藥,誤食後會腹痛難忍,嘔吐。野外採集定要小心辨認,千萬不要誤食。化兒草的葉片要比紅鳳菜細長,葉子邊緣有卷齒狀,咀嚼苦澀味重。

我認為,所謂「紅軍菜」是現代人的杜撰。當年紅軍肯定不會專吃某一種野菜,「紅軍菜」可以是多種不同野菜的共同名稱。

相關焦點

  • 讓毛澤東叫絕的紅軍女歌手為何被紅軍家屬憎恨
    蕃薯婆一邊揪打,還一邊哭罵:「打死你去,打死你去,就是你,宣傳我的老公去當紅軍,弄得我現在當寡婦婆。弄得我的小孩沒有爸爸……」  本文摘自《紅軍留下的女人們》,作者:卜谷,出版社:大眾文藝出版社  1929年,紅軍從井岡山輾轉來到江西興國,聽到田壟山野間,時時飄蕩出此起彼伏的山歌,頗覺得新奇。
  • 四星望月,郭沫若稱其為天下第一菜,堪稱最有牌面的菜了
    四星望月,郭沫若稱其為天下第一菜,堪稱最有牌面的菜了贛南山區是我國紅色文化的起源地,也是紅色文化的傳承地。當然了,這裡傳承的不只有歷史文化,也不只有精神文化,還有美食文化。在贛州市興國縣有一種美食,叫做興國粉籠床。
  • 小葉丹:與紅軍歃血為盟的彝族英雄
    這裡有光榮的歷史——1935年5月22日,長徵中的紅軍與彝族家支首領小葉丹在彝海畔歃血為盟,成為長徵途中的傳奇一幕。小葉丹,生於1894年,是四川冕寧彝族果基家支有聲望、有影響的首領。1935年5月,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擺脫了優勢敵軍的追堵攔截。為粉碎蔣介石圍殲紅軍於大渡河以南的企圖,中共中央決定繼續北上,通過彝族區,搶渡大渡河。
  • 紅軍將士的死傷與救治
    【目前關於蘇區衛生的研究有:葉宗寶:《土地革命時期蘇區醫療衛生防疫體系的初步構建》,《中州學刊》2014年第12期;唐國平:《中央蘇區紅軍衛生防疫工作的經驗》,《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這些研究多屬於介紹性質,對於紅軍的衛生情況缺乏深入分析。】  根據地穩固後,紅軍開始建立醫院,收容傷兵。毫無疑問,這一過程相當艱難。物資匱乏、醫藥短缺等自不必說。
  • 明星·天使:長徵中的女紅軍
    參加紅軍長徵的婦女,以紅四方面軍最多,有2000多名,曾編成婦女獨立師。參加紅25軍長徵的有周東屏、戴覺敏等7名女性,人們稱之為「七仙女」。長徵途中,物質極度匱乏,甚至連基本的生存條件都不具備,女紅軍以常人無法想像的意志和毅力,不僅克服了種種艱難險阻,還在籌糧、宣傳、擴紅、照顧傷病員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蔣介石至死不明的真相:紅軍長徵為何不中埋伏?從未破譯紅軍密碼
    原標題:蔣介石至死不明的真相:紅軍長徵為何不中埋伏?從未破譯紅軍密碼   原標題:紅軍長徵為何不中埋伏?蔣介石至死不明真相   國民黨軍從未破譯紅軍密碼   在長徵中進行無線電偵破的無名英雄,除了軍委二局局長曾希聖,還有紅一方面軍的電臺臺長王錚,紅四方面軍的宋侃夫、王子綱等人。紅四方面軍密碼破譯專家蔡威在長徵中帶病工作,被擔架抬出草地時病逝。總司令部的領導人非常傷感地說:「我們失去了一雙寶貴的眼睛。」
  • 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
    (2)許多黨員不在黨內批評而在黨外批評,這是因為沒有建設黨的組織的政治意義於一般黨員觀念之中,因此不懂得黨的組織(會議等)的重要,以為批評在組織內組織外沒有什麼分別的原故。這種結果,亦足引導黨走上毀壞的道路。糾正的方法,就是建設黨的組織的政沿意義子一般黨員觀念之中,這樣方能從根本上肅清一切不負責任的給群眾以壞影響的非組織的批評。
  • 紅軍如何渡過烏江:冒充蔣介石給國軍發調兵電報
    蔣介石或許沒想到,自己部隊電臺發出的電文其實大多數都被紅軍截獲破譯,在長徵途中,曾希聖帶領軍委二局(負責情報偵查工作)人員全天候監聽敵軍的電波信號,破譯了國民黨800多種不同電文密碼版本,被紅軍領導人稱是認識「天書」的人。日前,曾希聖的女兒曾小紅、《曾希聖傳》編纂委員會的研究成員陸德生,向記者講述了曾希聖不為人知的情報工作歷程。
  • 一唱起《映山紅》,就覺得紅軍來了!
    尤其《映山紅》這首歌,那優美的旋律,那深情的歌詞,不僅唱出了生活在黑暗之中的蘇區人民渴盼紅軍歸來的強烈心聲,更是唱出了與黑暗勢力殊死搏鬥的革命意志,今天唱來仍有特殊的意義。《映山紅》歌詞夜半三更喲盼天明寒冬臘月喲盼春風若要盼得喲紅軍來嶺上開遍喲映山紅若要盼得喲紅軍來嶺上開遍喲映山紅映山紅喲映山紅英雄兒女喲血染成火映紅星喲星更亮血染紅旗喲旗更紅
  • 重走長徵路:蒼溪「紅軍渡」憶強渡嘉陵江
    重走長徵路:蒼溪「紅軍渡」憶強渡嘉陵江 採訪團到進入四方面軍長徵出發地紀念館採訪  四川新聞網劍閣6月21日訊(記者 黃強)滔滔嘉陵江水,仿佛還在訴說著紅軍強渡嘉陵江的悲壯故事21日下午,「重走長徵路」採訪團第四小組從廣元市區出發來到蒼溪,在嘉陵江邊追憶紅軍強渡嘉陵江一戰,站在高處望向嘉陵江邊的塔山灣渡口,似乎還能看見紅軍強渡嘉陵江的戰鬥畫面。  「嘉陵江戰役」為中央紅軍北上,四渡赤水、突破烏江,巧渡金沙江、大渡河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紅一、四方面軍兩支主力紅軍部隊會合奠定了基礎。
  • 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半床被子」的魚水深情
    作品標題紀念紅軍長徵勝利編 品過 簡程 介︶    2016年10月21日上午,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時,深情回顧了發生在郴州汝城縣沙洲村紅軍長徵時期「半床被子」的故事,這也是講話中唯一一個被提及的紅軍長徵故事。
  • 一個珍藏了85年的「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祖傳三輩珍藏品
    也正因為如此,在戰爭年代,不少老百姓都將自己的全部積蓄,都拿出來支持紅軍。當然,紅軍不會白拿,所以就出現了這樣的一則振奮人心,感人肺腑的真人真事!在2015年的時候,一位老人來自湖北。拿出了一張當年紅軍留下的欠條。在85年之前,有這樣的一位紅軍向他的祖父,借了400大洋。
  • 紅軍八一劇團化妝鏡背後的故事
    這個以「八一」冠名的單位的成立時間,比「八一」紅軍成立紀念日還早一年。雖然在1932年6月,中共中央就提出了「紅色八一反帝戰爭日」的概念,但這時並沒有把8月1日這天與紅軍成立聯繫起來。1933年6月,在《中央關於「八一反帝戰爭日」的決議》中才明確提到:今年『八一反戰日』適為紅軍成立紀念。
  • FIFAONLINE4「紅軍」利物浦隊套推薦
    FIFAONLINE4「紅軍」利物浦隊套推薦 2019-11-09 10:27  FIFA球迷圈兒
  • 如何翻譯「紅軍不怕遠徵難」?
    《長徵》——毛澤東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這麼有名的詩,用英語怎麼翻譯比較好呢?有位Snow先生已經給出了英文版本。注意!
  • 中央紅軍站穩腳跟 直羅鎮戰役震動張學良
    糾正錯誤「肅反」與陝北紅軍擰成一股繩黨中央為了西北根據地更穩固,帶來了兩份「大禮」。一份禮物是對內「平冤獄」。前一時期陝甘蘇區剛剛進行了錯誤的「肅反」,根據地創始人和紅軍高級將領劉志丹、高崗、習仲勳、馬文瑞等人被關押,危在旦夕。
  • 三次改變,映射紅軍偉大曆程
    當時的"長徵"與普通的名詞沒有什麼具體的區別,只是因其比其他名詞能夠更恰當的形容我黨的戰鬥情況,而被廣泛使用在各種場合中。如果翻看當時的信件、電報、通知等文件,都可以看到"長徵"的身影。
  • 紅軍長徵中未能解開的謎團,故事很感人,我們寧願永遠不知道謎底
    他們都是共和國的基石,無論是什麼情況,我們都不應該忘記。在中國革命史上,對於優秀人才的損失,最大的恐怕還是紅軍長徵期間,當然也包括在江西瑞金「第五次反圍剿」了。而在此期間,所謂的「失蹤」人員也是居多。有在戰鬥中失蹤的,最後是生不見人、死不見屍;也有在長徵途中掉隊後,從此杳無音訊、下落不明的。如此甚多,即使在建國後也在尋找,最終都成為了謎。
  • 80年來外國學者筆下的紅軍長徵
    勃沙特在書中描述了他隨紅軍行軍的見聞,表達了他對紅軍和長徵的看法。他在「自序」中寫道:「許多報導,因抓我們這些人的舉動,而將紅軍稱為『匪徒』或『強盜』。實際上,紅軍的領導人是堅信共產主義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信徒,並在實踐著其原理」。
  • 75歲老人每日抱百歲紅軍老母親散步
    75歲的溫厚勝每天抱紅軍老母親羅自鏞散步一公裡多路,4000多天,早晚兩趟,在這顫巍巍的一個多小時裡,他為母親唱革命老歌、講革命故事…… 「母親出生於1919年,17歲時參加紅軍,現在紅軍紀念章都還擺在家裡最顯眼的位置。她曾在淮海戰役、太原戰役中從事醫療救護和後勤保障工作。」溫厚勝表示,那段歲月,是母親最難忘、最深刻的年輕時光。因此,她喜歡聽他唱革命歌曲,而他就一遍遍的為她唱。 據了解,羅自鏞隨著年歲增長,各項身體機能退化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