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毛澤東叫絕的紅軍女歌手為何被紅軍家屬憎恨

2021-01-18 搜狐網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核心提示:原來,此人就是蕃薯婆,她的小老公被曾子貞唱歌擴了紅。

  蕃薯婆一邊揪打,還一邊哭罵:「打死你去,打死你去,就是你,宣傳我的老公去當紅軍,弄得我現在當寡婦婆。弄得我的小孩沒有爸爸……」

  本文摘自《紅軍留下的女人們》,作者:卜谷,出版社:大眾文藝出版社

  1929年,紅軍從井岡山輾轉來到江西興國,聽到田壟山野間,時時飄蕩出此起彼伏的山歌,頗覺得新奇。時間久了,紅軍不但愛聽,而且愛唱興國山歌,與興國山歌難捨難分。歡迎唱,歡送唱,駐紮唱,行軍也唱,唱遍了中央蘇區,興國山歌成為了紅軍歌。1934年紅軍長徵,山歌隊在路邊唱山歌歡送,唱了三天三夜。《長徵組歌》、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長徵》電視劇中《十送紅軍》的劇情,就是對當時真實情景的描述。若問當年山歌唱得最好者,人們一致公認是紅軍山歌隊隊長、首席紅軍女歌手曾子貞。

  「天上星星數不清,興國山歌唱不完。」

  興國縣素稱山歌之鄉,山歌源遠流長,馳名中外。自古以來,山歌在興國人民生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是:人人唱山歌,家家練鬥歌,許多人從小唱到老,一生唱山歌。

  戰爭間隙,紅軍閒著沒事時,官兵們也常常受邀聽民間的歌會,心連心的意思。縣、省以及中央蘇維埃政府來的同志,都經常去參加歌會,紅軍將領陳毅特別愛熱鬧,亦是歌會上的常客。

  萬人賽歌會上,陳毅說「你這個妹子蠻唱得,真是個山歌大王」

  唱山歌唱山歌,一個人唱也沒有什麼味道,唱山歌要過得硬見真功夫就要對歌。一問一答,一唱一和,最激烈最有味道的還是鬥歌,互相譏笑,互相刺激,有時還含沙射影互相辱罵兩句。當然,高手過招,還是綿裡藏針的多。真正會唱山歌,靠唱山歌唱出名氣來的人,都是在對歌、鬥歌中打天下的。

  那時,縣裡每年都有幾次賽歌大會,賽歌大會一般是逢圩日,賽歌場上人山人海。

  這麼大的場面,嘴巴上沒有功夫,肚子裡沒有貨的人肯定會膽怯,根本不敢上臺對歌、更不敢鬥歌。有幾次,曾子貞就是在臺上鬥歌時,把對手鬥得結結巴巴,一時連口都開不了。大家就拼命地為她鼓掌、叫好。

  陳毅很喜歡聽山歌,見曾子貞唱歌又唱贏了,就跑到後臺來,說:「你這個妹子蠻唱得,真是個『山歌大王』!」

  曾子貞趕忙低下頭,臉色通紅通紅,像搽了胭脂。曾子貞「山歌大王」的名氣,從此叫開。

  「山歌唔(不)唱漚肚中,金子唔帶變成銅;

  年少唔做風流事,老哩唔值半釐銅。」

(責任編輯:久黑必白)

相關焦點

  • 蔣介石至死不明的真相:紅軍長徵為何不中埋伏?從未破譯紅軍密碼
    原標題:蔣介石至死不明的真相:紅軍長徵為何不中埋伏?從未破譯紅軍密碼   原標題:紅軍長徵為何不中埋伏?蔣介石至死不明真相   國民黨軍從未破譯紅軍密碼   在長徵中進行無線電偵破的無名英雄,除了軍委二局局長曾希聖,還有紅一方面軍的電臺臺長王錚,紅四方面軍的宋侃夫、王子綱等人。紅四方面軍密碼破譯專家蔡威在長徵中帶病工作,被擔架抬出草地時病逝。總司令部的領導人非常傷感地說:「我們失去了一雙寶貴的眼睛。」
  • 揭秘:中央紅軍長徵為何最終落腳延安?
    1935年9月,長徵途中,在甘肅省哈達鋪鎮郵政代辦所一份兩個月前的大公報上,毛澤東發現了這樣一條消息:陝北「赤匪」劉志丹,正規紅軍五萬人。農婦點了點頭,將一行人請進了家,這個帶頭的人正是毛澤東。農婦將家中僅剩不多的羊肉和蕎面,為毛澤東做了一碗剁蕎面。
  • 紅軍軍服為何是灰藍色?陳毅「詩意」概括
    此時,就連紅軍指戰員也只能穿著繳獲的國民黨士兵的軍裝和打土豪得到的衣服,雖然有過改進,要麼打補丁、要麼改顏色,但著裝卻五花八門、各式各樣。  1929年3月,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從贛南進入閩西,解放長汀縣城,取得了入閩第一仗的勝利。長汀,頗有傳奇色彩,被稱為「紅軍故鄉」。1929年,第一套「紅軍制式軍裝」就是在這裡誕生。
  • 紅軍將士的死傷與救治
    改編過程中,毛澤東開始關注傷兵安置工作。當時組建了一個衛生隊,何長工任黨代表,專門負責收容傷兵。10月3日,古城會議討論「安家」事宜,傷兵問題被重點提及。毛澤東後來與袁文才、王佐達成合作協議,在他們的幫助下安置了部分傷員,紅軍同時在茅坪設立後方留守處和醫院。【《毛澤東年譜》上,第221頁。】井岡山根據地的第一個醫院設在茅坪攀龍書院。
  • 中央紅軍站穩腳跟 直羅鎮戰役震動張學良
    毛澤東提出「刀下留人」,黨中央專門成立了中央黨務委員會,由老成持重的董必武等人主持,並於11月5日派王首道等人星夜趕赴瓦窯堡,代表中央接管了「肅反」的執行機構———中共西北保衛局,當日下午便釋放了被錯誤關押的陝北紅軍將領。另一份禮物就是打破蔣介石的軍事「圍剿」。
  • 小葉丹:與紅軍歃血為盟的彝族英雄
    這裡有光榮的歷史——1935年5月22日,長徵中的紅軍與彝族家支首領小葉丹在彝海畔歃血為盟,成為長徵途中的傳奇一幕。小葉丹,生於1894年,是四川冕寧彝族果基家支有聲望、有影響的首領。1935年5月,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擺脫了優勢敵軍的追堵攔截。為粉碎蔣介石圍殲紅軍於大渡河以南的企圖,中共中央決定繼續北上,通過彝族區,搶渡大渡河。
  • 80年來外國學者筆下的紅軍長徵
    繼埃德加·斯諾到陝北蘇區採訪之後,斯諾的妻子海倫(右一)於1937年5月至9月在延安進行了歷時四個月的訪問,採訪了毛澤東等64位紅軍將領和指戰員。 紅軍長徵是人類歷史上的空前壯舉,是20世紀的偉大傳奇。
  • 如何翻譯「紅軍不怕遠徵難」?
    說起長徵,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毛澤東的長徵詩。他的詩不但記下了長徵中的重要事件,也讓我們感受到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風採。《長徵》——毛澤東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 紅軍巧渡金沙江敵有「功」:繳獲高清地形圖
    核心提示:紅軍前鋒先後逼進貴陽和昆明,嚇得正在貴陽督戰的蔣介石和蹲守昆明的龍雲心驚肉跳,急令部隊火速馳援,中了調虎離山之計,為紅軍北渡金沙江創造了有利條件。
  • 【四史學習教育】紅軍的建設和作戰原則的基本形成(二十七)
    在紅軍反「圍剿」期間,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逐步認識到「圍剿」和反「圍剿」鬥爭不斷反覆的規律,及時實行由以遊擊戰為主向以運動戰為主的轉變,並實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原則。紅軍反「圍剿」的勝利,是人民戰爭戰略戰術思想的勝利。這種戰略戰術思想,是在總結中國革命戰爭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地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 70周年 | 紅軍後人挺進高海拔重走長徵路,關心革命老區發展
    紅軍西路軍後代登上六盤山30多位紅軍後代克服高原反應,重走長徵路5月22日上午,紅軍西路軍研究工作委員會30多位紅軍後代從蘭州出發來到了定西市隴西縣安家山紅軍長徵事跡遺物展館、岷州會議紀念館、二郎山等地憑弔革命先烈。有些人年近七旬,他們克服高山缺氧,高原反應等困難,一步步登上了二郎山頂。在烈士紀念碑下,他們向長眠在這裡的1000多名紅軍烈士敬獻花籃。
  • 明星·天使:長徵中的女紅軍
    參加紅軍長徵的婦女,以紅四方面軍最多,有2000多名,曾編成婦女獨立師。參加紅25軍長徵的有周東屏、戴覺敏等7名女性,人們稱之為「七仙女」。長徵途中,物質極度匱乏,甚至連基本的生存條件都不具備,女紅軍以常人無法想像的意志和毅力,不僅克服了種種艱難險阻,還在籌糧、宣傳、擴紅、照顧傷病員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紅軍菜」是什麼?
    在江西井岡山,當地人喜歡用某種野菜招待客人,常稱其為「紅軍菜」。據說當年紅軍在井岡山,由於糧食匱乏常上山挖這種野菜充飢,所以叫「紅軍菜」。詢問當地服務員人員和居民,這種野菜到底是何種植物,往往得不到確切答案。 網上查考,有說「紅軍菜」為紫背天葵。
  • 長徵路上,紅軍的糧草加油站,物資豐厚,取之不盡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毛澤東《七律·長徵》當年的革命先祖經歷過一段極其漫長的抗戰歲月,其中紅軍長徵一直被傳為佳話,老紅軍們經歷的長徵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其中的艱難和辛苦,是我們現代人無法去體會的。
  • 岷山腳下,毛澤東與回族阿訇談經論道
    毛澤東笑了:「老人家過獎了。我們共產黨的軍隊是工農大眾組織起來的隊伍,對窮苦農民的苦難是最了解的,所以我們不允許任何一個人搶劫群眾的財物,我們有三大紀律約束紅軍的行為。可是就是這樣的隊伍,蔣介石卻要帶著數十萬軍隊來『圍剿』,真是天理難容啊!」 丁振邦也呵呵地笑了:「蔣介石『圍剿』紅軍那是自討苦吃,到時候一定會失敗的。」
  • 毛澤東與紅中社
    它的誕生與紅軍無線電事業的最初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毛澤東作為當時紅一方面軍的最高領導人,對紅軍無線電事業的創立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關注。在他的領導、幫助和關懷下,紅中社才得以創建與發展。它的誕生與紅軍無線電事業的最初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毛澤東作為紅一方面軍的最高領導人,對紅軍無線電事業的創立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關注。1930年12月30日,紅軍在第一次反「圍剿」鬥爭的龍崗戰役中殲滅了國民黨張輝瓚部。幾天後,剛剛從國民黨部隊加入紅軍的原電臺人員王諍、劉寅等,受到了毛澤東、朱德等紅軍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 毛澤東為何寫下「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
    ,使紅軍境況轉危為安。1933年,毛澤東同志再次來到大柏地,撫今追昔寫下了詞作《菩薩蠻·大柏地》,詞中「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一句便是回憶當時激烈的戰鬥,在村前牆壁上留下很多彈洞。1929年2月8日,紅四軍軍部抵達瑞金黃柏圩,通過翻閱搜集來的報紙,毛澤東同志確定尾追而來的敵人系劉士毅旅兩個團。他們近一個月來一直緊跟在紅軍後面,在幾次「交手」中均佔了「便宜」,兵驕將傲、武斷自大,早已不把紅軍放在眼裡。朱德軍長親自偵察地形,發現大柏地麻子坳一帶植被茂密、兩山夾一谷,中間只有一條小道縱貫南北,認為這裡利於伏擊。
  • 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
    (2)擴大紅軍的組織路線,不走由擴大地方赤衛隊地方紅軍以至於擴大非地方紅軍的路線,而要走「招軍買馬」「招降納叛」去擴大紅軍的路線。(3)不耐煩和群眾在一塊作艱苦的鬥爭,只希望跑到大城市去大吃大喝。凡此一切流寇主義的表現,妨害革命加於紅軍巨大任務之執行非常之厲害,故肅清流寇思想,實為紅軍和黨內思想鬥爭的一個重要目標。
  • 閃光的記憶——連城溫坊紅軍隨營幹部學校感懷
    它紮根在這塊厚實的土地上,陣陣松濤,不就是當年紅軍戰士、革命先烈的吼聲!穿過村莊那條清澈的小溪,那股滿懷眷戀的清泉緩緩流淌,不急不慢穿過村莊。向來人訴說一個鮮為人知的動人故事——溫坊紅軍隨營幹部學校昔日的輝煌。「八一」南昌起義,我軍剛剛創立,根基未穩,連年遭國民黨反動軍隊圍追堵截,敵強我弱,紅軍疲於戰事,根本來不及培養政治、軍事幹部。
  • 洋記者眼中的紅軍長徵和新長徵
    攝影:四川在線 華小峰中國日報網9月29日電(劉靜、金丹)在紅軍長徵勝利80年後的今天,這一悲壯史詩依然可以撥動全球數百萬人的心弦。對於紅軍長徵,一些外國友人依然有著如我們一樣特別的情懷,讓我們共同來感受他們眼中的紅軍長徵以及新時代扶貧攻堅的「新長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