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珍藏了85年的「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祖傳三輩珍藏品

2021-01-13 奇聞趣事的世間

回顧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在近代史中,真的是有一段屈辱史,尤其是進入清末時期。

在這段時期裡,推翻封建主義,打到侵略過中國的帝國主義,一直是一個很艱巨的任務。

發展的過程當中,有很多武裝起義,不同的勢力,但真正走到最後的只有一支武裝力量。

這支武裝力量,在開始初期的發展過程中,有著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需要錢,需要武器,這些都是極其缺少的,但在每個人的不斷努力下,和人民光大群眾的幫助下,同心協力最終獲得了很好的發展,這支武裝力量就是——紅軍!

孟子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無論何時,在全世界的歷史發展中,可以說這都是正確的道路。只有取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紅軍從建立之初,缺錢缺搶,缺吃的,等等,但都沒有從老百姓手裡搶過一樣東西。

在最困難的時候,也不從老百姓手裡白拿任何東西,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為老百姓著想。

在那樣的有著戰爭的動亂時代裡,也只有這樣的一支隊伍,才能取得老百姓的信賴。

從落後發展成一支強大的隊伍。

經過太多太多的艱苦奮鬥,最終獲得了革命最後的勝利,建立了偉大的新中國。

也有了如今祖國的強大!

這些老紅軍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太多的貢獻,為新中國的成立更是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曾經是中國革命的脊梁,是面對任何困難都不畏,且勇往直前的精神,更是一種寶貴的財務,在所有中國人的心中都是永遠的豐碑!

也正因為如此,在戰爭年代,不少老百姓都將自己的全部積蓄,都拿出來支持紅軍。

當然,紅軍不會白拿,所以就出現了這樣的一則振奮人心,感人肺腑的真人真事!

在2015年的時候,一位老人來自湖北。拿出了一張當年紅軍留下的欠條。

在85年之前,有這樣的一位紅軍向他的祖父,借了400大洋。

要知道,現在400大洋,說多也不多,但是說少也不少,可以吃不少頓早餐。

在85年之前,那400更是一筆天大的數目。

那這背後的故事是什麼?按照如今的生活水平,又要給這位老爺爺換多少錢呢?

事情原委:

在2015年,湖北孝感市市政府,工作人員看到一位穿著樸素的老人來到,看著老人的臉龐,感覺這位老人似乎是有什麼重要的事,索性主動向前詢問起來。

老人因年紀大,手腳不是很方便,在沉思下後,隨著一雙顫抖的手從口袋裡拿出了一張破舊的小布包,然後慢慢打開。

一看是一張泛黃還有些舊的紙,再盯緊了看,甚至有些破爛。

看上去像是文物一樣,年代久遠。

仔細慢慢看來,這原來是曾經老紅軍向老百姓借400元後所寫下的一張借條。

據這位老人回憶後,說來:

這張欠條是85年之前的一張欠條。

當時在國共相互打仗的戰爭年代,有一支武裝力量來到這位老人家居住的村莊。

這支武裝力量就是紅軍,紀律嚴明,和村裡的老百姓生活在一起,會幫助老百姓一起幹農活。

彼此之間都把自己當自己人。

曾經自己的祖父楊長根,借給了紅軍400大洋。也就是這一張欠條。

隨著國共對峙,我們中國在毛主席的領導下,走向了武裝革命道路,提出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在這樣的情況下,更多的是需要依靠老百姓,這些戰爭年以來,受苦的都是老百姓。

所以要真正做到體貼老百姓,做到紀律嚴明,不拿群眾東西。

就這樣得到了無數老百姓的支持和擁護。

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剛剛建立起來,生活很艱苦,卻吃的缺衣服,基本上什麼都缺,老百姓知道有這樣的一支隊伍,知道這樣的情況,心裡也不舒服,甚至心痛。

有些老百姓就自發的給予紅軍支持:送吃的,送衣服。

但紅軍遵循著不白拿老百姓的東西。老百姓的生活也苦,也需要吃,需要保暖。

堅持不白拿老百姓的一針一線。所以用了,就立下字據,有條件後,必會歸還。

也因為這種精神,吸引了不少壯年的人自願加入到紅軍中,隊伍也慢慢壯大起來。

吃的和衣服可以通過老百姓來解決,但槍和炮,這類武器老百姓手裡可沒有。

那怎麼辦?

只有錢才可以解決問題。

其實老百姓也都願意出錢,願意全力支持紅軍,但紅軍不會白拿。

所以紅軍就寫了欠條。

2015年的時候,這位楊姓老人拿的欠條就是當年,他的祖父王長根借給了紅軍400大洋。

據說:

300是自家的,另外100是向外借來的,一共400元,借給了紅軍。

後續紅軍需要部隊轉移,之後再沒回來。

這欠條也就在楊家一直流傳,傳到現在的這位楊姓老人手中。

據湖北省孝感市市政府得知此事後,為確認欠條是不是真的。

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從黨的歷史記載中,和當地史志中找證據,從最全面的情況來看,這條欠條確實是真的!

在欠條是真的是同時,楊姓老人所說的紅軍在村莊居住也都是真的。

最終當地政府給楊姓老人兌付了4萬多萬。

這大概是按照當時1元,相當於現在100的購買力來算。

我個人覺得這不止4萬多元,因為有些事並不是金錢可以來衡量的,絕對是無價之寶。

事後楊姓老人對於政府表示感謝,說道:共產黨凡事都講誠信,是老百姓的幸福。

古語說道:「得民心者得天下」。

不知道你覺得這400多元的欠條價值多少呢?

相關焦點

  • 湖北農民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現在應給多少錢
    雖然紙張已經變得破爛,但是還能夠清晰地看到借款的緣由,以及借款人姓名和借款的金額。 因為這張欠條的特殊性,相關部門很快就注意到了。因為這是一張紅軍留下的欠條,並且距今已經85年之久了。根據楊明榮老人的描述,這張借條是他的祖父楊長銀傳下來的,而借條的出具方則是紅一軍第一師第七大隊孝感縣特務營第一分隊。
  • 湖北老農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應還多少錢
    對於現在的中國人來說,戰爭已經是一個非常遙遠的話題,我們只能通過歷史、影視作品等進行想像和認知。通常人們提起戰爭,最先想到的便是流血死亡、槍林彈雨等充滿悲觀色彩的場面,但其實我們也應該可以想到人們團結一致對抗外敵,在苦難的戰爭中贏取勝利。
  • 農民拿出85年前的「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能追回來嗎?
    欠條,是一種憑據,暫時不能歸還他人財物時,就需要寫下一張欠條。在湖北孝感縣的一個小村子,有一名老農名為楊明榮,他拿出了一張非常特別的欠條,這個欠條可以追溯到80多年前。楊明榮當時還未出生,他的爺爺楊長銀在家鄉與紅軍相遇了,紅軍也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是我國的人民軍隊。
  • 湖北老農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價值多少錢
    湖北老農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價值多少錢 推薦語:擁有高品質,高道德的人,就像清白的水一樣,為別人付出,為別人奉獻,既不爭名也不奪利。這樣的人無憂無慮,充滿了正能量,謙虛還很守信用。
  • 湖北老農翻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現在應還多少錢
    我們的部隊也沒有損害過群眾的利益,「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這句話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更是所有的工農紅軍用真實行為而做出的一個保證。但是戰爭的進行是必須有資金支持的,所以有些時候,部隊也不得不向群眾求助。對於群眾來說,紅軍是幫助自己逃離戰火、獲得和平生活的英雄部隊。
  • 85年前,紅軍借了湖北老人400大洋,老人拿欠條討要時需要還多少?
    在湖北,就有一個老人拿出了在85年前,借給紅軍400大洋的欠條,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二、湖北老人家中,翻出塵封85年的借條 那是在2015年的時候,湖北有一位70多歲村民名叫楊明榮,他在自家翻出了一張泛黃的紙條,而仔細一看才發現,那竟然是楊明榮的爺爺楊長銀與紅軍在85年前籤定的一張借條。
  • 湖北老農翻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現在應還多少錢
    經過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新中國。不過在緬懷他們的同時,我們也要記住這樣一群人。戰爭年代為了共同生活的民族和國家,無償獻出自己的財產和生命。湖北就有這樣有一位農民,曾經借給紅軍400大洋,在85年前紅軍給他寫下這樣一張欠條,但他從來沒有向國家提出來過。最近自己在整理衣物時又翻出來了,這樣一張欠條放到如今值多少錢呢?
  • 85年前,紅軍借了湖北老人400大洋,老人拿欠條討要,應還多少?
    ,工作人員接過來一看,頓時有些驚愕,因為遞到他手中的紙是一張欠條,上面寫著紅一軍第一師第七大隊特務營今借楊長根老人400元大洋,再一看落款時間,已經是85年之前的事了! 工作人員不敢擅作主張,趕忙請老人坐下,然後去請示領導。
  • 85年前,紅軍借了湖北老人400大洋,老人拿欠條討要,如今應還多少
    ,工作人員接過來一看,頓時有些驚愕,因為遞到他手中的紙是一張欠條,上面寫著紅一軍第一師第七大隊特務營今借楊長根老人400元大洋,再一看落款時間,已經是85年之前的事了! 工作人員不敢擅作主張,趕忙請老人坐下,然後去請示領導。
  • 紅軍曾向農民借款400大洋,距今已有85年,如今該還多少?
    紅軍向農民借款400大洋,如今應還多少在2015年,湖北省孝昌縣的一位近70歲的老農民,拿出了一張有著紅軍留下的欠條。據農民回憶,這欠條是幾十年前紅軍向他的爺爺借錢時留下的字據,當時一共是借了400大洋。
  • 湖北老農拿出80多年前欠條,紅軍曾借款400大洋,如今需還多少錢
    仙2015年,有一位平凡的湖北老農拿出了一張80多年前的欠條,驚動了當地的民政部門,這是一張紅軍曾借款400大洋的欠條,經過多方的研究和審查,證明了這張借條的真實性,那麼,這麼一張80多年前的400大洋借條,如今需要還多少錢呢?
  • 85年了,當初農民借給紅軍400大洋,如今拿出「欠條」可以值多少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其實有的時候是很薄弱的,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騙子層出不窮,而且騙術不斷升級讓人防不勝防,古人的話其實是充滿了智慧的,就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所以大家心中都有戒備,但是在之前那個年代,那個特殊的時期,反倒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彼此之間的信任,就是85年前,當初農民借給了紅軍
  • 一農民拿出紅軍欠條,85年前資助400大洋,如今政府兌付多少?
    戰爭時期,革命組織不管條件多麼艱難,都不能損害老百姓的利益,這樣的行為跟國民政府比起來,可以說是形成了一個極其鮮明的對比,因為那個時候的國民政府簡直就像強盜一樣,他們每次缺乏物資的時候,都會跑到老百姓家裡肆意搶奪,有時候甚至連人都不放過,有很多無辜百姓被國民政府抓壯丁,被迫進入部隊服役
  • 湖北老農曾借給紅軍四百大洋,85年後拿出「欠條」,應還多少錢
    在艱苦的戰爭歲月裡,紅軍從小小的一支隊伍發展成浩浩蕩蕩的幾十萬人,不僅僅是他們所堅持的信仰帶走極強的感染力,更是背後老百姓的支持,紅軍和老百姓之間感人的故事那是說上好幾天好幾夜都說不完的,那今天小編我便選一例十分有趣的來講,這還得從一張小小的「欠條」說起~1930年的時候,彼時正逢中國工農紅軍的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在湖南會師
  • 湖北農民拿出紅軍欠條,85年前借出400大洋,今能換多少人民幣
    而紅軍這麼多年也始終堅持著一項基本原則,那就是無論條件多麼惡劣,都不會從百姓家中拿任何東西,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村民當時自發的向當地的紅軍贈送食物都被拒絕的原因。但是,長期的作戰卻也導致軍隊的日常開支過大,紅軍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也不會那麼死板,有過向當地百姓借錢借物的例子,並在日後一併歸還。今天要給大家講的,就是一張時隔85年的欠條。
  • 老農民拿出80多年前「借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還了多少?
    百姓向戰士提供援助,紅軍一一寫下欠條根據地的百姓們看到紅軍的難處,紛紛慷慨解囊,援助紅軍,有錢的拿錢、有糧的拿糧。但是我們知道紅軍的宗旨是不拿百姓的一針一線。但是由於戰事吃緊,於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拿了百姓的東西他們就會寫下欠條,承諾等有能力的時候再進行償還。
  • 85年前的「欠條」,老農借了紅軍400大洋,現在該還多少錢?
    當時,紅軍剛組建,缺糧食缺彈藥,處境很是困難。這一切老百姓都看在眼裡,為了支持紅軍的工作,各地老百姓紛紛將家中物資捐贈出來,要支援紅軍!紅軍有一個政策大家都知道,就是「絕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軍令如山,身為軍人就要執行命令,所以當時紅軍隊伍不能隨意接受老百姓捐贈的物資。
  • 老人拿出一張85年前的紅軍借條,欠老人400大洋,如今值多少錢?
    文/老人拿出一張85年前的紅軍借條,欠老人400大洋,如今值多少錢?大家好呀,今天小編又來為大家講解歷史啦,歡迎各位的觀看~紅軍在行軍過程中,行兩萬五千裡,紀律十分嚴明:如果吃了群眾的食物,用了群眾的物品,那他們就會付出高於當時的價錢;若是主人不在,那他們就會把錢放在主人的菜地裡或者房屋裡。
  • 湖北老農拿出幾十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現在值多少錢?
    紅軍時期,是我黨最艱難的時候,在那一段時間內,每一位革命戰士都面臨著艱巨的考驗。紅軍的艱難時刻土地革命時期,在南昌起義的時候,紅軍宣布成立,這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建軍節的由來。紅軍的隊伍,發展到最多的時候,人數大約是30萬人。而在那個時候,生活很是艱難,百姓經常都是吃不飽的情況。而軍隊,也是需要的百姓的支持。就像在古代,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 湖北農民拿著欠條找政府,85年前借出400大洋,如今值多少錢?
    1927年十一月份的時候,黃麻起義正式爆發,也是在這個時候,湖北紅安的大門上,吳蘭陔寫了一副對聯,由於痛恨綠林兵,所以就有了「紅軍」這個詞,1928年的時候,工農革命軍正式統一改了名字,就叫紅軍,再後來的演化過程當中,成了老百姓心裡的解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