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在近代史中,真的是有一段屈辱史,尤其是進入清末時期。
在這段時期裡,推翻封建主義,打到侵略過中國的帝國主義,一直是一個很艱巨的任務。
發展的過程當中,有很多武裝起義,不同的勢力,但真正走到最後的只有一支武裝力量。
這支武裝力量,在開始初期的發展過程中,有著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需要錢,需要武器,這些都是極其缺少的,但在每個人的不斷努力下,和人民光大群眾的幫助下,同心協力最終獲得了很好的發展,這支武裝力量就是——紅軍!
孟子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無論何時,在全世界的歷史發展中,可以說這都是正確的道路。只有取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紅軍從建立之初,缺錢缺搶,缺吃的,等等,但都沒有從老百姓手裡搶過一樣東西。
在最困難的時候,也不從老百姓手裡白拿任何東西,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為老百姓著想。
在那樣的有著戰爭的動亂時代裡,也只有這樣的一支隊伍,才能取得老百姓的信賴。
從落後發展成一支強大的隊伍。
經過太多太多的艱苦奮鬥,最終獲得了革命最後的勝利,建立了偉大的新中國。
也有了如今祖國的強大!
這些老紅軍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太多的貢獻,為新中國的成立更是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曾經是中國革命的脊梁,是面對任何困難都不畏,且勇往直前的精神,更是一種寶貴的財務,在所有中國人的心中都是永遠的豐碑!
也正因為如此,在戰爭年代,不少老百姓都將自己的全部積蓄,都拿出來支持紅軍。
當然,紅軍不會白拿,所以就出現了這樣的一則振奮人心,感人肺腑的真人真事!
在2015年的時候,一位老人來自湖北。拿出了一張當年紅軍留下的欠條。
在85年之前,有這樣的一位紅軍向他的祖父,借了400大洋。
要知道,現在400大洋,說多也不多,但是說少也不少,可以吃不少頓早餐。
在85年之前,那400更是一筆天大的數目。
那這背後的故事是什麼?按照如今的生活水平,又要給這位老爺爺換多少錢呢?
事情原委:
在2015年,湖北孝感市市政府,工作人員看到一位穿著樸素的老人來到,看著老人的臉龐,感覺這位老人似乎是有什麼重要的事,索性主動向前詢問起來。
老人因年紀大,手腳不是很方便,在沉思下後,隨著一雙顫抖的手從口袋裡拿出了一張破舊的小布包,然後慢慢打開。
一看是一張泛黃還有些舊的紙,再盯緊了看,甚至有些破爛。
看上去像是文物一樣,年代久遠。
仔細慢慢看來,這原來是曾經老紅軍向老百姓借400元後所寫下的一張借條。
據這位老人回憶後,說來:
這張欠條是85年之前的一張欠條。
當時在國共相互打仗的戰爭年代,有一支武裝力量來到這位老人家居住的村莊。
這支武裝力量就是紅軍,紀律嚴明,和村裡的老百姓生活在一起,會幫助老百姓一起幹農活。
彼此之間都把自己當自己人。
曾經自己的祖父楊長根,借給了紅軍400大洋。也就是這一張欠條。
隨著國共對峙,我們中國在毛主席的領導下,走向了武裝革命道路,提出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在這樣的情況下,更多的是需要依靠老百姓,這些戰爭年以來,受苦的都是老百姓。
所以要真正做到體貼老百姓,做到紀律嚴明,不拿群眾東西。
就這樣得到了無數老百姓的支持和擁護。
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剛剛建立起來,生活很艱苦,卻吃的缺衣服,基本上什麼都缺,老百姓知道有這樣的一支隊伍,知道這樣的情況,心裡也不舒服,甚至心痛。
有些老百姓就自發的給予紅軍支持:送吃的,送衣服。
但紅軍遵循著不白拿老百姓的東西。老百姓的生活也苦,也需要吃,需要保暖。
堅持不白拿老百姓的一針一線。所以用了,就立下字據,有條件後,必會歸還。
也因為這種精神,吸引了不少壯年的人自願加入到紅軍中,隊伍也慢慢壯大起來。
吃的和衣服可以通過老百姓來解決,但槍和炮,這類武器老百姓手裡可沒有。
那怎麼辦?
只有錢才可以解決問題。
其實老百姓也都願意出錢,願意全力支持紅軍,但紅軍不會白拿。
所以紅軍就寫了欠條。
2015年的時候,這位楊姓老人拿的欠條就是當年,他的祖父王長根借給了紅軍400大洋。
據說:
300是自家的,另外100是向外借來的,一共400元,借給了紅軍。
後續紅軍需要部隊轉移,之後再沒回來。
這欠條也就在楊家一直流傳,傳到現在的這位楊姓老人手中。
據湖北省孝感市市政府得知此事後,為確認欠條是不是真的。
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從黨的歷史記載中,和當地史志中找證據,從最全面的情況來看,這條欠條確實是真的!
在欠條是真的是同時,楊姓老人所說的紅軍在村莊居住也都是真的。
最終當地政府給楊姓老人兌付了4萬多萬。
這大概是按照當時1元,相當於現在100的購買力來算。
我個人覺得這不止4萬多元,因為有些事並不是金錢可以來衡量的,絕對是無價之寶。
事後楊姓老人對於政府表示感謝,說道:共產黨凡事都講誠信,是老百姓的幸福。
古語說道:「得民心者得天下」。
不知道你覺得這400多元的欠條價值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