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前,紅軍借了湖北老人400大洋,老人拿欠條討要,如今應還多少

2020-12-05 騰訊網

「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一家人。」——節選自《四渡赤水出奇兵》

我黨起於微末,於亂世之中逆勢而起,一路披荊斬棘,劈波斬浪,不斷發展壯大,最終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偉大的新中國,並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前進!

我黨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最直接的原因是我黨有一支紀律嚴明、信仰堅定、作戰勇猛、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人民軍隊!

我黨初建武裝力量時,取名紅軍,紅軍與舊軍閥的根本區別就在於紅軍是人民的軍隊,其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紅軍得以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下快速壯大!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人民群眾幫助紅軍的故事!

一、這得從一張欠條說起

2015年,湖北孝感市政府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做老農民打扮,一副風塵僕僕的樣子,看起來有些緊張拘謹,工作人員上前接待,詢問有什麼需要,老人沉默半晌,然後哆哆嗦嗦的從懷中抽出一個破舊的布包,一層一層打開後,裡面是一張腐朽發黃的紙,看起來很是有些年頭了。

老人展開那張紙,遞到工作人員面前,小心翼翼的問道「這個你們還認嗎?」,工作人員接過來一看,頓時有些驚愕,因為遞到他手中的紙是一張欠條,上面寫著紅一軍第一師第七大隊特務營今借楊長根老人400元大洋,再一看落款時間,已經是85年之前的事了!

工作人員不敢擅作主張,趕忙請老人坐下,然後去請示領導。

很快,工作人員帶著領導過來了,領導坐下後,詢問欠條的有關事宜,老人抿了抿嘴,略顯拘謹的說道,他姓楊,借條上的楊長根是他的爺爺。

大約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一支軍隊在他們村子附近活動,這支軍隊紀律嚴明,從來不擾民,還經常幫助老百姓幹活,時間一長,村裡的百姓和軍隊中的士兵都混熟了,也知道這支軍隊叫紅軍,是人民的軍隊。

紅軍戰士的生活極其艱苦,經常斷糧,老百姓心疼他們,經常送些食物,紅軍不肯佔老百姓的便宜,每次都要打下欠條,很快就還了。

一次,這支紅軍擴編,增加了很多生面孔,為了解決新兵的武器裝備,紅軍指戰員向老百姓借錢,老百姓紛紛慷慨解囊,其中楊長根最是大方,將多年積攢的四百塊大洋悉數借給紅軍,紅軍指戰員便給楊長根打下一張欠條,不久,這支紅軍接到緊急命令,需要立即轉移,從此之後,這支紅軍再也沒有回來,而那張欠條也從楊長根手中傳了下去!

楊老漢從小就知道欠條的存在,也聽父輩講過紅軍的故事,他的爺爺留下這張欠條並不為討債,只為留個紀念。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楊老漢也步入了晚年,如今他生活窘迫,無以為生,又想起了那張欠條,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到了孝感市政府!

得知事情的原委後,領導表示需要核實欠條的真實性,只要核實無誤,一定會歸還這筆錢!

由上可知,一張塵封85年的欠條重見天日,隨之而來的是一件發生在85年之前的往事,可想而知,欠條上涉及到的人都已不在人世,核實起來困難重重。

但我黨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應當滿足人民的需求,更何況這張欠條涉及到我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更是不可小覷,因此孝感政府立即組織專人進行核實!

二、欠條的真實性

欠條上的借款人為紅一軍第一師第七大隊特務營,據《黨史》所載,這個紅一軍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前身是1927年11月3日黃麻起義之後建立起來的農民武裝,1930年冬,紅一軍和紅十五軍合編為紅四方面軍,從此之後,紅一軍這個番號就不復存在了。

也就是說,紅一軍存在的時間很短,大概就是1927年到1930年之間,從這點來看,欠條上的借款人與借款時間相符合!

借款人與借款時間核實無誤後,須得核實借款人在借款時間內的活動範圍,而據史料所載,紅一軍是中國工農紅軍鄂豫皖蘇區主力部隊之一,主要就活躍在鄂豫皖根據地,這個鄂豫皖根據地中的「鄂」指的就是湖北。

緊接著,工作人員又在《孝感縣誌》中找到一條極其關鍵的信息「當時的鄂豫皖根據地,在陽平口戰役結束之後,部隊進行了大幅度的擴編。」

上下印證,我們可以還原出事情的真相: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紅一軍活躍在鄂豫皖根據地,其中第一師第七大隊特務營駐紮在孝感下面的一個小山村附近,這個小山村就是楊長根的家鄉,這支紅軍在參加陽平口戰役後大幅擴編軍隊,因而資金短缺,這才向村民借錢!

如此一來,楊老漢的敘述全都得到印證,欠條的真實性也得以證明!

核實欠條的真實性後,孝感市政府根據當時一塊大洋大概相當於現在一百元人民幣的「匯率」,向楊老漢償還了四萬元人民幣!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戰亂不斷,中國老百姓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四百大洋對一個山村的農民來說,很有可能是他一生的積蓄,甚至是幾代人的積蓄。

但他面對紅軍的求助時,竟然能夠毫不猶豫的全部借出,這是何等的信任啊,這也從側面證明紅軍確實做到了「為人民服務」,紅軍與老百姓互幫互助,最終呈現出了「軍民魚水一家人」的景象!

小結:

老百姓信賴紅軍,信賴我黨,我黨也要能夠對得起老百姓的信任,所以即使楊老漢的欠條已經塵封85年之久,即使欠條上的相關人已經不在人世,即使欠條的真實性核實起來困難重重,但孝感政府還是毅然而然的收下欠條,並最終償還了這筆債務,如此一來,方能對得起老百姓的信任!

我黨起於微末,之所以能夠一路發展壯大,並最終成為中國的執政黨,靠的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無論何時何地,「為人民服務」都是我黨永恆不變的宗旨!

參考資料:《孝感縣誌》《四渡赤水出奇兵》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85年前,紅軍借了湖北老人400大洋,老人拿欠條討要時需要還多少?
    在湖北,就有一個老人拿出了在85年前,借給紅軍400大洋的欠條,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二、湖北老人家中,翻出塵封85年的借條 那是在2015年的時候,湖北有一位70多歲村民名叫楊明榮,他在自家翻出了一張泛黃的紙條,而仔細一看才發現,那竟然是楊明榮的爺爺楊長銀與紅軍在85年前籤定的一張借條。
  • 85年前,紅軍借了湖北老人400大洋,老人拿欠條討要,應還多少?
    一、這得從一張欠條說起 2015年,湖北孝感市政府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做老農民打扮,一副風塵僕僕的樣子,看起來有些緊張拘謹,工作人員上前接待,詢問有什麼需要,老人沉默半晌,然後哆哆嗦嗦的從懷中抽出一個破舊的布包,一層一層打開後,裡面是一張腐朽發黃的紙,看起來很是有些年頭了。
  • 湖北老農翻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現在應還多少錢
    湖北就有這樣有一位農民,曾經借給紅軍400大洋,在85年前紅軍給他寫下這樣一張欠條,但他從來沒有向國家提出來過。最近自己在整理衣物時又翻出來了,這樣一張欠條放到如今值多少錢呢?欠條由來持這張欠條的是湖北孝昌縣金盆村賀家的一位老農,他叫楊明榮,這張欠條是自己的爺爺楊長銀傳下來的。
  • 湖北農民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現在應給多少錢
    楊長銀一聽說這筆資金是用來幫助紅軍的,立馬就拿出了自己家中的300大洋,隨後還和親戚朋友籌借了100大洋。最後,這400大洋被楊長銀小心翼翼地交給了塗杏,為的只是希望可以幫助紅軍,解他們一時之困。 塗杏拿到錢,也很快給了楊長銀一張欠條,而這張欠條,就是85年後楊明榮老人拿出來的欠條。
  • 1930年,紅軍借了一老人400大洋,85年後老人拿借條討要需還多少
    至於「紅軍」此稱呼的由來,還要提起一副對聯。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政變,同年11月13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湖北黃安縣、麻城縣的農民自衛軍攻佔了國民黨軍隊佔據的黃安縣城,這也就是著名的黃麻起義。戰士們謹遵黨的指示,從來不會拿百姓的一針一線,每次有百姓來捐錢,他們都會打好借條,並在後來都陸續歸還。時間飛逝,曾經的紅軍早已成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人民生活富足,國家安定。2015年,一位來自湖北孝感的老人走進了市政府,並將一張發黃的紙遞給了工作人員,並詢問他們還記得嗎。工作人員定睛一看,這張紙的年頭已經不小了,整個紙面都已經發黃,但上面的字還十分清晰。
  • 老人拿出一張85年前的紅軍借條,欠老人400大洋,如今值多少錢?
    文/老人拿出一張85年前的紅軍借條,欠老人400大洋,如今值多少錢?大家好呀,今天小編又來為大家講解歷史啦,歡迎各位的觀看~紅軍在行軍過程中,行兩萬五千裡,紀律十分嚴明:如果吃了群眾的食物,用了群眾的物品,那他們就會付出高於當時的價錢;若是主人不在,那他們就會把錢放在主人的菜地裡或者房屋裡。
  • 湖北農民拿出紅軍欠條,85年前借出400大洋,今能換多少人民幣
    而紅軍這麼多年也始終堅持著一項基本原則,那就是無論條件多麼惡劣,都不會從百姓家中拿任何東西,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村民當時自發的向當地的紅軍贈送食物都被拒絕的原因。但是,長期的作戰卻也導致軍隊的日常開支過大,紅軍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也不會那麼死板,有過向當地百姓借錢借物的例子,並在日後一併歸還。今天要給大家講的,就是一張時隔85年的欠條。
  • 湖北老農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價值多少錢
    湖北老農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價值多少錢 推薦語:擁有高品質,高道德的人,就像清白的水一樣,為別人付出,為別人奉獻,既不爭名也不奪利。這樣的人無憂無慮,充滿了正能量,謙虛還很守信用。
  • 湖北老農翻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現在應還多少錢
    面對部隊的需要,楊長銀立即決定拿出家裡所有的積蓄,湊了300大洋給了塗杏。之後,他還去跟親戚朋友借錢,又籌集了100大洋,共計400大洋借給了部隊。儘管楊長銀幾次提出不需要欠條,也不需要歸還,但是為了不佔群眾的便宜,也為了部隊能夠貫徹一直以來的方針政策,塗杏還是塞給了楊長銀一張400大洋的借條。
  • 湖北農民85年前借出去400大洋,如今拿欠條找政府,能換多少錢?
    解放軍的前身其實就是紅軍,當年紅軍的軍紀就非常嚴明,在毛主席的指導下,紅軍不拿人民一針一線,也正是這樣的軍隊,才可以取得最後的勝利,建立我們偉大的新中國。不過凡事都有例外,當我們紅軍遇到困難的時候,雖然不主動麻煩老百姓,但是也是有很多老百姓自發地送物資上前線。
  • 湖北老農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應還多少錢
    曾有湖北老農拿出一張85年前「欠條」,欠條內容為紅軍借款400大洋,人們紛紛好奇以如今的經濟狀況那要歸還多少錢才是合理的。其實湖北老農表述的這種情況在中國動亂時期可能時有發生,在那樣一個經濟生存環境惡劣的年代進行戰爭,軍人們為了保持長期的戰爭,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人們的幫助,有時也會手寫欠條借錢借糧,但是那時的中國人對於軍人是非常尊敬的,願意為他們分憂解難,盡力地幫助他們解決難題,這些客觀條件的幫助,人們是不會放在心上的。
  • 一農民拿出紅軍欠條,85年前資助400大洋,如今政府兌付多少?
    面對老百姓的好心資助,革命領導一般都會給出相應的誠意,每次從老百姓這裡領取物資的時候,都會寫下欠條,並且鄭重承諾說,一定會償還所有的債務,絕對不會拖欠老百姓的東西。曾經有一個湖北省的農民,他拿著紅軍時期寫下的欠條找到政府人員,這是85年前寫下的東西,當時他們一家人借出400塊大洋,支援給革命組織進行戰鬥。如今政府部門應該兌付多少錢給這個農民呢?
  • 農民拿出85年前的「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能追回來嗎?
    欠條,是一種憑據,暫時不能歸還他人財物時,就需要寫下一張欠條。在湖北孝感縣的一個小村子,有一名老農名為楊明榮,他拿出了一張非常特別的欠條,這個欠條可以追溯到80多年前。楊明榮當時還未出生,他的爺爺楊長銀在家鄉與紅軍相遇了,紅軍也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是我國的人民軍隊。
  • 湖北老農拿出80多年前欠條,紅軍曾借款400大洋,如今需還多少錢
    仙2015年,有一位平凡的湖北老農拿出了一張80多年前的欠條,驚動了當地的民政部門,這是一張紅軍曾借款400大洋的欠條,經過多方的研究和審查,證明了這張借條的真實性,那麼,這麼一張80多年前的400大洋借條,如今需要還多少錢呢?
  • 1930年老人借給紅軍400大洋,85年後後人拿欠條討還,該還多少?
    但是再大公無私也有需要幫助的一天,再怎麼援助人民也有需要支持的一天,紅軍也偶爾向百姓們借錢借物資。每次都是明明白白打好欠條,把這份有受著老百姓恩情的欠條上報,然後過不久再按時歸還——這也成了抗戰時期百姓習以為常的事情,因為紅軍向來就是紀律嚴明,賞罰分明,說一不二,從不欺瞞群眾。群眾和紅軍的力量,單個分開誰都是那麼弱小。但是這兩種力量合二為一的時候,就是新的政黨和新的力量。
  • 一個珍藏了85年的「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祖傳三輩珍藏品
    當然,紅軍不會白拿,所以就出現了這樣的一則振奮人心,感人肺腑的真人真事!在2015年的時候,一位老人來自湖北。拿出了一張當年紅軍留下的欠條。在85年之前,有這樣的一位紅軍向他的祖父,借了400大洋。要知道,現在400大洋,說多也不多,但是說少也不少,可以吃不少頓早餐。在85年之前,那400更是一筆天大的數目。
  • 紅軍曾向農民借款400大洋,距今已有85年,如今該還多少?
    紅軍向農民借款400大洋,如今應還多少在2015年,湖北省孝昌縣的一位近70歲的老農民,拿出了一張有著紅軍留下的欠條。據農民回憶,這欠條是幾十年前紅軍向他的爺爺借錢時留下的字據,當時一共是借了400大洋。
  • 湖北農民拿著欠條找政府,85年前借出400大洋,如今值多少錢?
    因此,紅軍為了能夠讓大家有足夠的糧草,所以只能是和當地的老百姓多借點錢和糧食,那麼大家都知道,我國的紅軍是從來不會白拿老百姓的一針一線的,所以在借完後都要給老百姓留下來借條,哪怕老百姓不要,紅軍也會給的,而且也是有借有還說話算話的,但可能因為一些特殊情況,導致有的欠條沒有能被兌換成功。
  • 85年了,當初農民借給紅軍400大洋,如今拿出「欠條」可以值多少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其實有的時候是很薄弱的,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騙子層出不窮,而且騙術不斷升級讓人防不勝防,古人的話其實是充滿了智慧的,就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所以大家心中都有戒備,但是在之前那個年代,那個特殊的時期,反倒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彼此之間的信任,就是85年前,當初農民借給了紅軍
  • 85年前的「欠條」,老農借了紅軍400大洋,現在該還多少錢?
    到了1929年時,全國各地都建起了革命根據地,部隊也經過整改組成了黨的第一支「紅軍」隊伍。當時,紅軍剛組建,缺糧食缺彈藥,處境很是困難。這一切老百姓都看在眼裡,為了支持紅軍的工作,各地老百姓紛紛將家中物資捐贈出來,要支援紅軍!紅軍有一個政策大家都知道,就是「絕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軍令如山,身為軍人就要執行命令,所以當時紅軍隊伍不能隨意接受老百姓捐贈的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