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時期,革命組織不管條件多麼艱難,都不能損害老百姓的利益,這樣的行為跟國民政府比起來,可以說是形成了一個極其鮮明的對比,因為那個時候的國民政府簡直就像強盜一樣,他們每次缺乏物資的時候,都會跑到老百姓家裡肆意搶奪,有時候甚至連人都不放過,有很多無辜百姓被國民政府抓壯丁,被迫進入部隊服役,老百姓都知道,只有革命組織才是真正救國救民的好隊伍,所以他們也願意對組織提供幫助。面對老百姓的好心資助,革命領導一般都會給出相應的誠意,每次從老百姓這裡領取物資的時候,都會寫下欠條,並且鄭重承諾說,一定會償還所有的債務,絕對不會拖欠老百姓的東西。
曾經有一個湖北省的農民,他拿著紅軍時期寫下的欠條找到政府人員,這是85年前寫下的東西,當時他們一家人借出400塊大洋,支援給革命組織進行戰鬥。如今政府部門應該兌付多少錢給這個農民呢?
拿出這個欠條的農民名叫楊明榮,他的祖父名叫楊長銀,曾經是一個比較有錢的人,他在1930年的時候,為了資助紅軍隊伍,把家裡所有的大洋全部拿出來,而且還找親戚朋友借了一些錢,最後將400塊大洋全部借給紅軍戰士。這麼多年以來,楊長銀一家人一直保存著當年的欠條,直到2015年,楊明榮才因為家庭原因,拿出欠條找到政府部門,他本以為這張欠條已經過期,去了政府才發現,有關部門的領導,一直在堅持兌換紅軍時期的欠條。
按照曾經的購買力計算的話,一塊大洋相當於100塊錢人民幣,也就是說這400快大洋,可以兌換成4萬塊錢人民幣,楊明榮老人拿著欠條跟工作人員去銀行領取現金的時候非常開心,對他來說這筆錢也算是一個意外的財富,可以幫助他解決不少生活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