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老農翻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現在應還多少錢

2020-12-04 文史海洋FS

現代社會的我們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和平美好的生活,全都是因為在多年以前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他們或付出了金錢、汗水,甚至獻出了自己的性命,才換來了現在的美好生活。

特別是在抗日戰爭時期那個時候,中國外憂內患極為嚴重,各種裝備、資金都呈現出左支右絀的情況。但是,因為那個時候人們都有共同的目標和希望,所以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軍人都是一條心。而我們今天這個故事中的主角——一張欠條,便是這份情感的最好體現

一、一張欠條引出的故事

人們在進行財產交易的時候,總是會留下一些憑證,這並不是對他人的一種不信任,而是對自己財產的一種保護。但是我們故事中的這張欠條,並不是出借者想要保護自己的財產不被損失而立,反而是因為借款人要堅決保障對方的利益而寫下的。圍繞在這張欠條的兩方,便是1930年時的紅一軍第一師第七大隊孝感縣特務營第一分隊和湖北當地的一位名叫楊長銀的農民。

我們都知道,即便是在戰爭進行到最為艱難的時候。我們的部隊也沒有損害過群眾的利益,「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這句話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更是所有的工農紅軍用真實行為而做出的一個保證。

但是戰爭的進行是必須有資金支持的,所以有些時候,部隊也不得不向群眾求助。對於群眾來說,紅軍是幫助自己逃離戰火、獲得和平生活的英雄部隊。

所以在部隊有需要的時候,群眾們都會拼盡全力幫助部隊,這張欠條的來由便是如此。當時,紅一軍第一師第七大隊孝感縣特務營在參加戰鬥的時候,由於戰鬥的需要,做出了擴編的決定。

就當時的情況而言,部隊根本沒有這麼多的資金能夠供給擴編行動的。但是戰況緊急,擴編的需要迫在眉睫,在實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第一分隊的隊長塗杏在經過上級的批准之後,敲開了楊長銀的家門。

面對部隊的需要,楊長銀立即決定拿出家裡所有的積蓄,湊了300大洋給了塗杏。之後,他還去跟親戚朋友借錢,又籌集了100大洋,共計400大洋借給了部隊。儘管楊長銀幾次提出不需要欠條,也不需要歸還,但是為了不佔群眾的便宜,也為了部隊能夠貫徹一直以來的方針政策,塗杏還是塞給了楊長銀一張400大洋的借條。

二、85年前的欠條重見天日

自此以後,這張欠條就一直留在了楊長銀老人的手中。由於當時情況混亂,為了躲避戰亂、保證自己家庭的安穩生活,楊長銀老人也進行了幾次搬家,這就使得當時組織來還錢的時候沒有辦法找到楊長銀這位「債主」。

這張欠條就像傳家寶一樣一代一代地傳了下去,最後落在了楊昌銀老人的孫輩楊明榮手中。在一次整理舊物的時候,楊明榮發現了這張欠條。

看著這張已經泛黃的紙張,楊明榮感慨萬千,覺得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紀念品,於是想要上交給有關部門。

這張年代久遠的欠條一經面世,就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相關部門也非常重視這件事情,畢竟這是部隊組織向群眾借錢的一個憑證。儘管楊明榮拿出這張欠條並沒有向國家索取報酬的意思,但是相關部門也不能放任著這樣一筆借款而不去還給民眾。向群眾借錢是一件比較重大的事情,所以相關部門先進行了調查核實,確認了這件事情是真實存在的,之後便開始商計應該如何將這筆欠款歸還給楊明榮一家。

三、昔日的400大洋如今值多少

在楊明榮拿出來的這張欠條之上,部隊欠楊成銀老人的欠款是400大洋。但是在現代社會,大洋已經不是日常所通用的貨幣了,那麼這400大洋折合成現在的貨幣應該是多少人民幣呢?針對這個問題,相關部門進行了商討和對比。在查閱了很多相關文獻並且詢問專家之後,相關部門得出了準確的回覆。

在這張欠條寫下的那一年,正是1930年。根據記載和精確的換算,那時候的1塊大洋應該能夠等於如今的100元人民幣。因此,楊長銀所借出的那400塊大洋大概就等於如今的4萬元人民幣。在核實清楚事情的真相和欠款數量之後,政府在2015年如數歸還了這400塊大洋的欠款,名正言順地拿回了這張已經擁有85年歷史的欠條。這張欠條雖然已經失去了它的借款證明作用,但仍然作為群眾和政府之間魚水情誼的憑證而被人們所牢記。

四、相互付出才有相互理解

即便是到了今天,4萬塊錢仍然不是一筆小數目。

如果有人能夠不帶絲毫猶豫的掏出4萬塊錢借給別人,並且還是那種許諾不需要歸還的情況,都可以說這個人是非常富有的。

而放在85年之前,這筆錢又何止用「巨款」兩字就能形容的呢?楊長銀能夠一次性拿出400大洋,可以說是直接拿出了他的全部家當。這說明楊長銀是一位非常有魄力,並且全心全意信任組織和部隊的人。

反之,如果我們的部隊在當時沒有全心全意地為人民去付出、去奮鬥,為群眾的和平自由生活而努力,群眾又怎麼能夠把全部的信任交付給他們呢?付出和理解是相互的,如果當時的部隊沒有做到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沒有全心全意地為群眾付出,想必當塗星隊長敲開楊長銀的家門之時,肯定是沒有辦法借到這400大洋來緩解當時部隊的燃眉之急的。

一張看似普普通通的欠條,卻記錄著85年前的一段感人故事。很多時候,人們會說所有的一切都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改變。但是,我們國家政府和人民之間的深厚情誼,是沒有辦法被時間所消磨的。就比如說楊長銀一家當作傳家寶一樣保存著的欠條,以及85年後政府不顧楊明榮的拒絕而歸還的4萬塊錢。只有相互付出,才有相互的理解,才能讓我們的社會越來越美好。

相關焦點

  • 湖北老農翻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現在應還多少錢
    湖北就有這樣有一位農民,曾經借給紅軍400大洋,在85年前紅軍給他寫下這樣一張欠條,但他從來沒有向國家提出來過。最近自己在整理衣物時又翻出來了,這樣一張欠條放到如今值多少錢呢?欠條由來持這張欠條的是湖北孝昌縣金盆村賀家的一位老農,他叫楊明榮,這張欠條是自己的爺爺楊長銀傳下來的。
  • 湖北農民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現在應給多少錢
    雖然紙張已經變得破爛,但是還能夠清晰地看到借款的緣由,以及借款人姓名和借款的金額。 因為這張欠條的特殊性,相關部門很快就注意到了。因為這是一張紅軍留下的欠條,並且距今已經85年之久了。根據楊明榮老人的描述,這張借條是他的祖父楊長銀傳下來的,而借條的出具方則是紅一軍第一師第七大隊孝感縣特務營第一分隊。
  • 湖北老農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價值多少錢
    湖北老農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價值多少錢 推薦語:擁有高品質,高道德的人,就像清白的水一樣,為別人付出,為別人奉獻,既不爭名也不奪利。這樣的人無憂無慮,充滿了正能量,謙虛還很守信用。
  • 湖北老農拿出85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應還多少錢
    對於現在的中國人來說,戰爭已經是一個非常遙遠的話題,我們只能通過歷史、影視作品等進行想像和認知。通常人們提起戰爭,最先想到的便是流血死亡、槍林彈雨等充滿悲觀色彩的場面,但其實我們也應該可以想到人們團結一致對抗外敵,在苦難的戰爭中贏取勝利。
  • 85年前,紅軍借了湖北老人400大洋,老人拿欠條討要,應還多少?
    老人展開那張紙,遞到工作人員面前,小心翼翼的問道「這個你們還認嗎?」,工作人員接過來一看,頓時有些驚愕,因為遞到他手中的紙是一張欠條,上面寫著紅一軍第一師第七大隊特務營今借楊長根老人400元大洋,再一看落款時間,已經是85年之前的事了! 工作人員不敢擅作主張,趕忙請老人坐下,然後去請示領導。
  • 湖北老農拿出80多年前欠條,紅軍曾借款400大洋,如今需還多少錢
    仙2015年,有一位平凡的湖北老農拿出了一張80多年前的欠條,驚動了當地的民政部門,這是一張紅軍曾借款400大洋的欠條,經過多方的研究和審查,證明了這張借條的真實性,那麼,這麼一張80多年前的400大洋借條,如今需要還多少錢呢?
  • 85年前,紅軍借了湖北老人400大洋,老人拿欠條討要時需要還多少?
    在湖北,就有一個老人拿出了在85年前,借給紅軍400大洋的欠條,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二、湖北老人家中,翻出塵封85年的借條 那是在2015年的時候,湖北有一位70多歲村民名叫楊明榮,他在自家翻出了一張泛黃的紙條,而仔細一看才發現,那竟然是楊明榮的爺爺楊長銀與紅軍在85年前籤定的一張借條。
  • 85年前,紅軍借了湖北老人400大洋,老人拿欠條討要,如今應還多少
    老人展開那張紙,遞到工作人員面前,小心翼翼的問道「這個你們還認嗎?」,工作人員接過來一看,頓時有些驚愕,因為遞到他手中的紙是一張欠條,上面寫著紅一軍第一師第七大隊特務營今借楊長根老人400元大洋,再一看落款時間,已經是85年之前的事了! 工作人員不敢擅作主張,趕忙請老人坐下,然後去請示領導。
  • 農民拿出85年前的「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能追回來嗎?
    欠條,是一種憑據,暫時不能歸還他人財物時,就需要寫下一張欠條。在湖北孝感縣的一個小村子,有一名老農名為楊明榮,他拿出了一張非常特別的欠條,這個欠條可以追溯到80多年前。楊明榮當時還未出生,他的爺爺楊長銀在家鄉與紅軍相遇了,紅軍也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是我國的人民軍隊。
  • 湖北老農拿出幾十年前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現在值多少錢?
    從清朝的滅亡,到新中國的成立,這中間的一段時間,有多少戰士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紅軍時期,是我黨最艱難的時候,在那一段時間內,每一位革命戰士都面臨著艱巨的考驗。紅軍的艱難時刻土地革命時期,在南昌起義的時候,紅軍宣布成立,這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建軍節的由來。紅軍的隊伍,發展到最多的時候,人數大約是30萬人。
  • 湖北農民拿著欠條找政府,85年前借出400大洋,如今值多少錢?
    因此,紅軍為了能夠讓大家有足夠的糧草,所以只能是和當地的老百姓多借點錢和糧食,那麼大家都知道,我國的紅軍是從來不會白拿老百姓的一針一線的,所以在借完後都要給老百姓留下來借條,哪怕老百姓不要,紅軍也會給的,而且也是有借有還說話算話的,但可能因為一些特殊情況,導致有的欠條沒有能被兌換成功。
  • 85年前的「欠條」,老農借了紅軍400大洋,現在該還多少錢?
    到了1929年時,全國各地都建起了革命根據地,部隊也經過整改組成了黨的第一支「紅軍」隊伍。當時,紅軍剛組建,缺糧食缺彈藥,處境很是困難。這一切老百姓都看在眼裡,為了支持紅軍的工作,各地老百姓紛紛將家中物資捐贈出來,要支援紅軍!紅軍有一個政策大家都知道,就是「絕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軍令如山,身為軍人就要執行命令,所以當時紅軍隊伍不能隨意接受老百姓捐贈的物資。
  • 一個珍藏了85年的「欠條」紅軍借款400大洋,祖傳三輩珍藏品
    也正因為如此,在戰爭年代,不少老百姓都將自己的全部積蓄,都拿出來支持紅軍。當然,紅軍不會白拿,所以就出現了這樣的一則振奮人心,感人肺腑的真人真事!在2015年的時候,一位老人來自湖北。拿出了一張當年紅軍留下的欠條。在85年之前,有這樣的一位紅軍向他的祖父,借了400大洋。
  • 湖北農民拿出紅軍欠條,85年前借出400大洋,今能換多少人民幣
    而紅軍這麼多年也始終堅持著一項基本原則,那就是無論條件多麼惡劣,都不會從百姓家中拿任何東西,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村民當時自發的向當地的紅軍贈送食物都被拒絕的原因。但是,長期的作戰卻也導致軍隊的日常開支過大,紅軍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也不會那麼死板,有過向當地百姓借錢借物的例子,並在日後一併歸還。今天要給大家講的,就是一張時隔85年的欠條。
  • 湖北農民拿出70年前借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價值多少錢?
    說到紅軍大家一定都會對他們肅然起敬,紅軍對抗戰勝利做出了很多貢獻。紅軍的表現十分的優秀,說到紅軍肯定就不能不說到紅一軍。紅一軍是在1931年建於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紅軍。在戰場上他們大部分的戰士都血灑疆場,為國捐軀。表現得非常英勇,是我們國家的英雄。
  • 一農民拿出紅軍欠條,85年前資助400大洋,如今政府兌付多少?
    面對老百姓的好心資助,革命領導一般都會給出相應的誠意,每次從老百姓這裡領取物資的時候,都會寫下欠條,並且鄭重承諾說,一定會償還所有的債務,絕對不會拖欠老百姓的東西。曾經有一個湖北省的農民,他拿著紅軍時期寫下的欠條找到政府人員,這是85年前寫下的東西,當時他們一家人借出400塊大洋,支援給革命組織進行戰鬥。如今政府部門應該兌付多少錢給這個農民呢?
  • 紅軍曾向農民借款400大洋,距今已有85年,如今該還多少?
    紅軍向農民借款400大洋,如今應還多少在2015年,湖北省孝昌縣的一位近70歲的老農民,拿出了一張有著紅軍留下的欠條。據農民回憶,這欠條是幾十年前紅軍向他的爺爺借錢時留下的字據,當時一共是借了400大洋。
  • 湖北老農曾借給紅軍四百大洋,85年後拿出「欠條」,應還多少錢
    其中有而這三條記錄有一項很重要的就是不能平白無故的那老百姓的東西,借了錢必須要打欠條,損壞東西要賠償。」後來,這「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成為人民軍隊的鐵律,也提現了紅軍對於老百姓的尊重。當時的艱苦歲月,紅軍裡面無論是將士還是師長,都很珍惜自己與老百姓之前的關係,他們的尊重也贏得了老百姓對他們能力的肯定,這也是為什麼在老百姓心裡紅軍威望一直很高的原因所在。
  • 老農民拿出80多年前「借條」,紅軍借款400大洋,如今還了多少?
    百姓向戰士提供援助,紅軍一一寫下欠條根據地的百姓們看到紅軍的難處,紛紛慷慨解囊,援助紅軍,有錢的拿錢、有糧的拿糧。但是我們知道紅軍的宗旨是不拿百姓的一針一線。但是由於戰事吃緊,於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拿了百姓的東西他們就會寫下欠條,承諾等有能力的時候再進行償還。
  • 老人拿出一張85年前的紅軍借條,欠老人400大洋,如今值多少錢?
    文/老人拿出一張85年前的紅軍借條,欠老人400大洋,如今值多少錢?大家好呀,今天小編又來為大家講解歷史啦,歡迎各位的觀看~紅軍在行軍過程中,行兩萬五千裡,紀律十分嚴明:如果吃了群眾的食物,用了群眾的物品,那他們就會付出高於當時的價錢;若是主人不在,那他們就會把錢放在主人的菜地裡或者房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