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在9800米高空風擋玻璃爆裂,機組人員在面臨失壓、高噪音、極低溫、大氣流,儀表失靈、操作難度極大的情況下,在20分鐘後安全降落。可能出現在電影中的情節,真實上演了。
「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空客A319執行重慶至拉薩3U8633航班任務,在成都區域巡航階段,駕駛艙右座前風擋玻璃突然爆裂並脫落,造成飛機客艙失壓。機組克服高速、低溫、缺氧等困難,實施緊急備降。在民航各保障單位密切配合下,機組正確處置,飛機於7點46分緊急迫降成都雙流機場,所有乘客平安落地,有序下機並得到妥善安排」。這是中國民用航空西南地區管理局在事發當天發布的通報。
事件發生後,中國民用航空局立即成立調查組,調查工作已於14日上午啟動。據悉,該飛機為法國空客公司製造,機號A319/B-6419,於2011年7月26日新機加入川航機隊。法國空客公司回應,目前空客公司已經指派專門的技術團隊,為法國民航安全調查分析局(BEA)和負責此次事件調查的中國民用航空局(CAAC)提供相應技術支持。
風擋玻璃爆裂的多種可能
5月15日凌晨3點,川航就3U8633航班情況進行了通報,介紹了事發情況,除了對本次航班旅客表達歉意外,主要對外界給予川航冷靜安全處置的點讚表示了感謝。川航方面還表示,目前機組成員狀態良好,不過對於外界關心的事發原因,川航沒有最新披露。
事發原因即事件的焦點——飛機的風擋玻璃是如何破裂的?引起了大眾的關切和關心。中國政法大學航空與空間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藍鵬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張起淮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說,飛機的風擋玻璃是按照耐強壓的標準設計和製造的,正常情況下不會出現破裂的情況,所以首先要看飛機的維護和維修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公開信息顯示,該飛機2011年出廠,已經飛行了7年,飛行1萬多個循環(一個起飛和落地的過程)。據川航介紹,脫落的右側風擋玻璃為該機原裝件,投入運營至事發前,未有任何故障記錄,也未進行過任何維修和更換工作。
「如果飛機的防結冰系統出現故障,或者受到外來物體的衝擊,比如飛鳥,也會造成風擋玻璃破裂。」張起淮說,3萬英尺以上遭受外來物撞擊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基本可以排除這種可能性。
盈科律所全國航空法律專委會副主任、成都中心主任肖登國認為,風擋玻璃可能存在老化的情況,在對飛機檢修和保養的時候,需要航空公司每個部門的配合和銜接,所以可能存在不到位的情形。
肖登國特別強調,川航3U8633次航班是從重慶飛往西藏,飛機遇到大溫差、高海拔等「小氣候」因素,也是造成風擋玻璃破裂的原因之一。
據此次航班機長劉傳健描述,這條航路是非常複雜的,被業內形容為「飛行禁區」。從成都到拉薩是高原飛行,整個都是在山區間飛行。不同於在平原飛,即使發生了客艙失壓,也好處置,可以最快速度下降到1萬英尺高度,到這個高度後,溫度、速度以及缺氧程度都可以緩解,這時候能從容操縱飛機,但是此次這種條件既不能下降高度,更不能下降到安全高度,所以操縱起來非常困難。
目前不存在法律糾紛和擔責
最終讓全機人員沒有重大傷亡安全降落,航班機組人員得到了高度評價。機長劉傳健和副機長徐瑞辰等機組人員臨危不亂、果斷應對、正確處置,避免了一次重大災難的發生,反映出高超的技術水平和職業素養,成為全國人民心中的英雄。
據四川航空官方微博消息,目前3U8633航班機長身體狀況一切正常,正在休息。副駕駛皮膚擦傷。一名乘務員腰部受傷,正接受治療。其餘27名就診旅客未見明顯異常。川航已安排專人全程陪護旅客就診。
張起淮說,由於機械故障造成飛機備降,如果機組處置不當,出現突發事件或者嚴重後果的話,機組要承擔後果。顯然,此次川航事件不存在此種情況。
談到此次事件的法律關係,肖登國說,按照航空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一旦乘客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乘客可以依法追究航空公司的責任;如果是飛機質量的原因,航空公司可以找飛機製造商索賠;如果是航空公司內部的管理問題,要給乘客補償。
「飛機在使用和運營時,要按照小時計算進行維修和保養,按照日檢、日常維護、定檢和大修進行不同的維護級別。」張起淮告訴記者,飛行前的質量和安全系統都有崗位職責,在任何一個環節、崗位上沒有盡到責任,突發事件就有可能發生。
對於乘客來說,感到萬幸的同時,對機組人員表達了萬分感激。對此,張起淮認為,機組人員應該受到相應的獎勵。
飛機降落後,所有乘客沉浸在劫後餘生的喜悅中,有人偷偷拍下了機長的手。這雙手在這次飛行後,已經被凍得青紫。川航表示,後續要給機長進行全面體檢。
「如果經過傷殘鑑定,構成工傷事故,機長和航空公司之間會出現賠償的法律關係。」張起淮說,具體情況需要以診斷結果為準。
高度責任感和定期培訓不可或缺
在3萬英尺的高空飛行,擋風玻璃破裂,機組面臨怎樣的極限?駕駛艙壓力突然釋放,人耳的鼓膜幾乎不可能承受;每秒250米的直面風,足以刮翻控制臺的風力,直接作用在兩個機長的身上,痛苦可想而知。不僅如此,駕駛艙內當時的溫度是零下40攝氏度。專業人員說,這樣的溫度還要執行高難度的操作,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普通人根本撐不住。
如何防止此類事件不再發生?肖登國告訴記者,航空公司作為第一責任人,在購買或者租賃飛機時,產品要通過國際和國內的標準認證;其次,飛行員技術要達標,要有相關的資質認證和高度的責任心;為了保障乘客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飛行員要定期培訓,機場和航空公司要積極配合,將安全把控好。
「飛行員不但要有豐富的經驗,而且身心都要健康。」肖登國說,每個行業都要把責任心放在首位,兢兢業業,盡心盡責,敬業且專業,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
機長劉傳健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飛行員幾乎在每年的復訓中都會穿插科目訓練,模擬的可能是空中炸彈把艙門炸開了,把機身炸了洞,或者增壓系統增壓失效導致這種情況等,但是處置方法幾乎都是一樣的。首先要戴好氧氣面罩,因為一旦失壓面臨的不是極寒天氣,而是缺氧的問題,駕駛員只有在正常供氧情況下,才能有清醒的頭腦進行後面的操作。
「加強訓練和培訓,在飛行時集中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張起淮認為,加強飛機的維護維修和定檢,機組人員的高度責任心和整體配合,都是缺一不可的。
張起淮提醒乘客,當飛機出現特情處置和緊急著陸時,一定要保持鎮定,聽從機組人員的指揮。
文章來源 法制日報 (記者 楊傲多 梁士斌)
本期編輯 于澄 劉青 陳睿哲 宋勝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