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病毒不會讓它們原來的宿主生病?

2021-01-16 生物谷

2020年4月7日訊 /

生物谷

BIOON /——大多數專家認為,導致全球70000多人死亡、130多萬人患病的冠狀病毒很可能起源於蝙蝠。病毒從蝙蝠"跳"到了另一個物種,比如穿山甲,然後又"跳"到了人類。為什麼這種病毒沒有讓蝙蝠或穿山甲生病?事實證明,病毒是複雜的,有時還是致命的。


1、這種新病毒與其他冠狀病毒有何不同?


冠狀病毒科包含大約39種不同的冠狀病毒。在這些病毒中,只有7種冠狀病毒被報導會感染人類並導致疾病。四種冠狀病毒引起與普通感冒相似的輕微症狀,但三種冠狀病毒會引起嚴重和可能致命的感染: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和現在的SARS-CoV-2,它是目前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罪魁禍首。

圖片來源:https://cn.bing.com


SARS-CoV-2是引起SARS的冠狀病毒的近親,在基因組成上有79%的相似性。這兩種病毒雖然相似,但並不相同,其疾病表現也不同。SARS於2003年2月底在中國得到確認。全球共有8098人感染非典型肺炎,774人死亡,死亡率為10%。


MERS-CoV最早於2012年9月在沙烏地阿拉伯被發現。全球MERS-CoV共導致2494例MERS病例和858例死亡,死亡率為37%。


現在的SARS-CoV-2的流行以及感染率和死亡率似乎與SARS-CoV和MERS-CoV不同。截至3月20日,美國共有14250例COVID-19病例,其中205例死亡。看起來SARS-CoV2比其他兩種冠狀病毒的致死率要低,但是它的傳染性更強。


2、COVID-19大流行是什麼意思?


像"非典"這樣的侵襲性疾病會引發流行病--在一個地區新發病例的數量會迅速增加。有效的、以證據為基礎的公共衛生措施減少了新感染患者的數量,直到這些侵襲性疾病得到控制。而地方性疾病則是在一定的地理區域內不斷發生的。地方性疾病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是瘧疾,它經常出現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熱帶地區。


有效的監測方法和以證據為基礎的當地公共衛生措施相結合,控制了2003年的非典疫情。國際監測系統提醒當局注意一種新疾病的出現,幫助為旅客、航空公司和機組人員提供指導。它還啟動了一項防止疾病傳播的全球應對措施,並幫助當地公共衛生部門識別和隔離受感染的人。這種綜合反應有效地防止了SARS的流行。到2003年7月,即疫情爆發4個月後,SARS的人際傳播已停止。


3、這些病毒是如何傳染給人類的?


大多數影響人類的新疾病都是人畜共患的,這意味著它們起源於野生動物(主要是哺乳動物),然後傳播給人類。在哺乳動物中,蝙蝠有更多的人畜共患病毒。這些病毒可能在蝙蝠中引起輕微症狀或無症狀。人和動物與蝙蝠(或它們的尿液、糞便或唾液)相互作用可能會感染這些人畜共患病毒,然後傳播給其他動物或人。


捕獲野生動物作為寵物、食物或醫療用途,會使像蝙蝠這樣的野生動物與其他動物和人密切接觸。這就是前兩次冠狀病毒爆發的情況。在2003年的爆發中,SARS冠狀病毒從蝙蝠傳播到作為食品在市場上出售的果子狸身上,然後又從果子狸傳播到人身上。在MERS疫情中,MERS冠狀病毒從蝙蝠傳染給駱駝,再從駱駝傳染給人類。

圖片來源:https://cn.bing.com


4、為什麼蝙蝠不會因為病毒而生病?


蝙蝠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動物。它們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科學家們將與飛行相關的基因變化與蝙蝠免疫系統的有益改變聯繫起來。例如,蝙蝠的免疫系統可以對抗病毒感染,但不會對病毒做出過度反應,從而防止蝙蝠因攜帶大量病毒而生病。


5、有機體如何與病毒達成"休戰"?


病毒感染動物的後果取決於兩個一般因素:第一是病毒株的強度或毒性;第二是受感染動物免疫防禦的有效性。最初,病毒對動物可能是高度致命的。迅速殺死宿主對病毒沒有好處,因為它限制了病毒向其他動物傳播的能力。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病毒的毒性會減弱。另一方面,對病毒敏感的動物很快死亡,而對病毒有

遺傳

抗性的動物存活下來,並將這種抗性傳給後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些事件的組合導致了一種平衡,動物的免疫系統能夠控制病毒感染而不完全根除它。在人類皰疹感染的疾病中,就能觀察到這種平衡。(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相關焦點

  • 病毒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讓人生病?
    2020年2月26日訊 /生物谷BIOON /--你可能有時會覺得自己"染上了病毒",意思是你因為接觸了可能是病毒的東西而生病了。事實上,你每時每刻都在接觸病毒。有些病毒會導致普通感冒,有些則對人類生存至關重要。新的病毒也會出現,當它們最近從另一個物種轉移到人類時,通常會給人類帶來疾病。
  • 病毒需要藉助宿主才能生存,可為什麼病毒要殺死宿主?
    既然病毒需要寄生在宿主細胞裡,為什麼病毒還要把宿主殺死呢? 病毒為什麼要殺死宿主? 首先,我們要看病毒是怎麼殺死宿主的。 變異速度快 我們知道,生物體內有免疫細胞,這些免疫細胞時時刻刻監視者入侵者以及病變的細胞,將其消滅或吞噬,所以即使有些病毒能夠入侵人體,也不會引起生物生病。雖然免疫系統足夠強大,但是病毒的求生欲是超乎我們的想像的。
  • 蝙蝠攜帶多種病毒,卻不會生病?科學家:蝙蝠有「超級免疫力」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致命病毒會導致人類或其他動物生病,為什麼作為自然宿主的蝙蝠卻安然無恙呢?此前,有中國科學家認為,蝙蝠自身不會因感染致命病毒而生病是因為病毒體內的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此前發表在美國學術期刊《細胞·宿主與微生物》上的一項研究指出,蝙蝠體內一個被稱為「幹擾素基因刺激蛋白——幹擾素」的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使蝙蝠剛好能夠抵禦疾病,卻不引發強烈的免疫反應。
  • 病毒為什麼會殺死宿主?這不符合它們的生存進化啊?
    而對於病毒來說,它們甚至沒有這方面的思慮,因為它們是沒有思維方式的,嚴格意義上來講病毒甚至算不上生命體,因為沒有完整的細胞結構,生存繁殖都需要依靠於宿主細胞,它們不斷的藉助於細胞複製自己的遺傳物質和蛋白質外殼,從而導致細胞被破壞宿主生病,並且病毒在適應變異的過程中還會出現向外傳播的情況。
  • 為什麼蝙蝠感染冠狀病毒後不會生病
    為什麼蝙蝠感染冠狀病毒後不會生病 2020-05-08 08:56:53 來源: ■一旦暴露於病毒之下,蝙蝠的「超級」免疫系統就會維持自然的抗病毒反應■與此同時,MERS冠狀病毒本身也迅速進行特定基因突變,從而適應蝙蝠細胞
  • 科普:為什麼蝙蝠感染冠狀病毒後不會生病
    科普:為什麼蝙蝠感染冠狀病毒後不會生病新華社北京5月7日電(記者彭茜)從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冠狀病毒,再到如今的新冠病毒,蝙蝠被認為可能是多種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為何蝙蝠長期攜帶冠狀病毒而不生病呢?近日,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其中「奧秘」。
  • 宿主死了,病毒也會死,為什麼病毒還要殺死宿主?
    大多數的病毒都會造成傳染病,有些病毒比較溫和,對人的傷害不是很大,就比如常見的流感病毒,但是有些病毒卻不是好惹的,它們不僅僅會讓感染者非常痛苦,甚至會殺死感染者,比如說愛滋病病毒,以及現在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病毒等等。
  • 病毒為什麼要弄死宿主?宿主死後病毒也得死,它的目的是什麼?
    病毒在進化中,都學會了以退為進,宿主的免疫系統也懂得了減輕免疫反應,你不惹我,我就不惹你,大家各退一步,都有活路。 若不是毒力太強,或者免疫反應過於強烈,宿主與病毒玉石俱焚,那就不會存在能夠和病毒平共存的宿主了。
  • 既然有些病毒要依賴宿主,為什麼還要讓宿主死亡?
    人類和病毒抗爭是一段血淚史,有些病毒已經被我們徵服並載入史冊,有些病毒我們至今還拿它們沒辦法。縱觀人類傳染性疾病,我們會發現有些病毒十分溫和,比如普通的流感病毒,有些病毒則來勢洶洶,最嚴重的會殺死宿主,比如伊波拉病毒。
  • 病毒為什麼要殺死宿主?這樣不是更不利於生存嗎?
    當然,大多數寄生生物都是體外寄生的,它們依託於寄主,只會消耗寄主,而不會殺死寄主的。但是,為什麼病毒是個例外呢?我簡單地談一下我的看法。雖然病毒寄生與其他生命體和非生命體的細胞中,但是它們也具有傳播性,當然病毒沒有生命形態,因此,它的傳播就需要藉助外力,比如人類的咳嗽、吸取植物汁液的昆蟲等等。病毒是通過複製來繁殖的,一旦病毒進入機體,機體的免疫系統最先開始工作,如果病毒躲過了機體的免疫系統開始複製,那麼就會對宿主的器官造成傷害。
  • 蝙蝠攜帶了那麼多超級病毒,為什麼自己卻不會生病?
    蝙蝠攜帶了多種病毒,還是狂犬病毒、伊波拉病毒、SARS的原型病毒、MERS冠狀病毒等眾多病毒的源頭,而在2019年1月24日北京大學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朱懷球團隊發表的研究文章認為,蝙蝠和水貂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兩個潛在宿主
  • 穿山甲體內病毒與新冠病毒相似度達99%,它會是潛在中間宿主嗎?
    據華南農業大學發布的最新研究成果報導,穿山甲或為此次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那為什麼他們會有這樣的結果呢?具體來說是這樣的,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團隊先是進行了宏基因組檢測對比,他們就驚訝地發現穿山甲的可能性是要更高一些的。於是,研究團隊就把之前穿山甲的樣本進行更進一步的檢測,就發現了和這次新型冠狀病毒高度相似的病毒。
  • 病毒的終極目的,究竟是為了殺死宿主,還是和宿主共生?
    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它們的個頭非常渺小,只有藉助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得到。它們的結構非常簡單,僅由內部的DNA或者RNA的遺傳片段和蛋白質外殼兩部分構成,有的病毒的表面還有包膜和突刺結構。病毒不能獨立生存和繁衍,不吃飯不排洩,沒有新陳代謝,必須要寄生在宿主的活細胞內,才具有生命力。而在宿主體內一心只做一件事,就是複製繁殖。
  • 研究發現蝙蝠為什麼在不生病的情況下成為病毒的載體
    蝙蝠是許多人畜共患病病毒的宿主,包括SARS-CoV、MERS-CoV、伊波拉病毒,以及--很可能--SARS-CoV-2,這是本次大流行背後的病原體。然而,蝙蝠耐受致病病毒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現在,來自新加坡杜克-努斯醫學院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分子機制,可以讓蝙蝠在不生病的情況下耐受人畜共患病病毒
  • 病毒離開宿主細胞無法存活,為什麼病毒不能與人類共生?
    對於病毒來說,病毒和人類共生是最好的結果,因為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它沒有代謝機構,離開了宿主也無法生存下去。病毒的複製、轉錄、轉譯都需要在活的宿主細胞中完成,只有依靠細胞內的物質和能量,病毒才可以繁衍。
  • 冷知識:蝙蝠身上存在很多的病毒,但為什麼自己沒事?
    蝙蝠身上存在很多病毒,但為什麼沒事呢?蝙蝠為了不給人類帶來困擾,調整了時差,還長得不像食材的模樣,但在今年蝙蝠還是上熱門了,聽傳言說是因為一月份的時候有蝙蝠被人抓去給燉了然後人類就感染了病毒。嗯...只是傳言而已。
  • 病毒終極目標是殺死宿主,或與宿主共生共存?病毒:我無腦
    看到很多人都「義正辭嚴」地批判「病毒終極目標是殺死宿主」的說法,而誨人不倦地指出「病毒終極目標是與宿主共生」,或者「就是為了生存」。這是真的嗎?自然不是。那麼,病毒存在真正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呢?四個字:漫無目的。
  • 經過數十億年的進化,病毒為什麼不知道殺死宿主就是自殺呢?
    ~人類與病毒的鬥爭是一部血淚史。有些病毒已經被我們徵服並記錄在歷史上,有些甚至下不了決心。在人類的傳染病中,我們會發現有些病毒非常溫和,比如普通流感病毒,有些更兇猛,最嚴重的會殺死宿主,比如伊波拉。現在的問題是,既然病毒是在宿主身上生存的,那麼在幾十億年的進化之後,它們怎麼能繼續殺死它們呢?每年都有流行性感冒,但伊波拉並不常見。從這個角度看,流感病毒似乎更多的是成功而不是伊波拉。
  • 需要寄生在宿主體內才可以生存的病毒,為何會選擇「反殺」宿主?
    對於病毒來說,最美好的環境,便是宿主體內的細胞,病毒雖然肉眼看不見,不過它們卻是地球上最好的「偽裝者」,當它們進入到體內,就會將自己偽裝成無害的DNA,然後攻克宿主體內的免疫系統,將生物細胞變成自己的後代加工廠。在地球上,病毒可以說無處不在,而且基本上鮮少有生物會對病毒免疫,當然,蝙蝠這種異類除外。
  • 從《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看病毒為什麼要殺死宿主?
    全書實際上討論的是世界上各個文明為什麼發展如此有差異。在作者的書中,認為文明差異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書中提到了農業文明對於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因為農業社會給予了人類更多的裹腹的可能,讓更多的閒人出現,去進而從事上層建築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