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蝙蝠為什麼在不生病的情況下成為病毒的載體

2020-11-10 上海卡替生物技術

蝙蝠是許多人畜共患病病毒的宿主,包括SARS-CoV、MERS-CoV、伊波拉病毒,以及--很可能--SARS-CoV-2,這是本次大流行背後的病原體。然而,蝙蝠耐受致病病毒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


現在,來自新加坡杜克-努斯醫學院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分子機制,可以讓蝙蝠在不生病的情況下耐受人畜共患病病毒。本周發表在《國家科學院會議記錄》的這項研究表明,蝙蝠採取獨特的策略來防止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從而保護它們免受由人畜共患病病毒引起的疾病。

研究小組研究了三種蝙蝠--黑果蝙蝠(Pteropus Alecto)、洞穴花蜜蝙蝠(Eonycteris Spelaea)和戴維鼠耳蝠(David『s Myotis bat)--並確定了平衡關鍵蛋白質活性的機制,這些蛋白質在哺乳動物的免疫和炎症反應中起主要作用。這些機制使蝙蝠能夠窩藏和傳播人畜共患病病原體,而不會引起免疫激活的有害後果。

蝙蝠使用的機制之一是降低caspase-1的水平,caspase-1是一種觸發關鍵炎症細胞因子蛋白白介素-1β(IL-1β)的蛋白質。另一個機構他們的使用阻礙了IL-1β細胞因子的成熟,這是通過在caspase-1和IL-1β之間進行微調平衡來實現的。

「抑制過度活動炎症反應提高壽命,防止與年齡相關的人類衰退。我們的發現可能為開發能夠控制新型人類傳染病的治療策略提供潛在的洞察力。」杜克-NUS新型傳染病(EID)項目的資深和相應作者王林發(音譯)教授說。

王教授的研究在新冠肺炎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他的研究有助於更好地理解科學基礎知識的發展。人畜共患病疾病在自然界中持續存在,並有可能幫助新的方法來管理未來的疫情,「杜克-NUS醫學院研究高級副院長PatrickCasey教授說。


更多信息:Geraldine Goh el al., "Complementary regulation of caspase-1 and IL-1β reveals additional mechanisms of dampened inflammation in bats," PNAS (2020). www.pnas.org/cgi/doi/10.1073/pnas.2003352117

相關焦點

  • 蝙蝠攜帶多種病毒,卻不會生病?科學家:蝙蝠有「超級免疫力」
    最近引發全球大流行的COVID-19冠狀病毒,就被懷疑可能來自於蝙蝠,雖然沒有得到證實,但蝙蝠一夜之間成為了人們望而生畏的「毒王」。那麼問題來了,這些致命病毒會導致人類或其他動物生病,為什麼作為自然宿主的蝙蝠卻安然無恙呢?此前,有中國科學家認為,蝙蝠自身不會因感染致命病毒而生病是因為病毒體內的抗病毒免疫通道受到抑制。
  • 為什麼蝙蝠感染冠狀病毒後不會生病
    為什麼蝙蝠感染冠狀病毒後不會生病 2020-05-08 08:56:53 來源: ■一旦暴露於病毒之下,蝙蝠的「超級」免疫系統就會維持自然的抗病毒反應■與此同時,MERS冠狀病毒本身也迅速進行特定基因突變,從而適應蝙蝠細胞
  • 科普:為什麼蝙蝠感染冠狀病毒後不會生病
    科普:為什麼蝙蝠感染冠狀病毒後不會生病新華社北京5月7日電(記者彭茜)從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冠狀病毒,再到如今的新冠病毒,蝙蝠被認為可能是多種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為何蝙蝠長期攜帶冠狀病毒而不生病呢?近日,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其中「奧秘」。
  • 科學家發現蝙蝠攜帶大量病毒卻不會生病的原因!
    蝙蝠自古以來在人們的印象中就是一種帶有一點邪惡的神秘生物,事實上人類的整個文明中都有蝙蝠的痕跡,因為蝙蝠是自然界中攜帶病毒最多的動物,包括冠狀病毒在內,還有破壞力更強的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都來自蝙蝠的傳播,科學家從全世界200種蝙蝠身上發現了4100種不同的病毒,其中各種冠狀病毒就超過500
  • 蝙蝠攜帶了那麼多超級病毒,為什麼自己卻不會生病?
    蝙蝠攜帶了多種病毒,還是狂犬病毒、伊波拉病毒、SARS的原型病毒、MERS冠狀病毒等眾多病毒的源頭,而在2019年1月24日北京大學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朱懷球團隊發表的研究文章認為,蝙蝠和水貂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兩個潛在宿主
  • 研究發現吸血蝙蝠生病時也會主動「社交隔離」
    研究顯示,當吸血蝙蝠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它們仍然會做出親社會的行為,比如與非近親的同類分享食物。但他們會減少與近親以外的同類的梳毛行為。吸血蝙蝠群體中的聯繫較為緊密,它們會互相梳毛,還會進行食物共享。如果某隻蝙蝠沒能獲取到食物,另外一隻甚至幾隻已經吃飽的蝙蝠會吐出血來餵給飢餓的同類。這種行為互惠在在親屬群體和「朋友」中發生的概率更高。此前,有研究發現,陌生的吸血蝙蝠通常是從互相梳理毛髮開始,逐漸發展為成本更高的食物共享關係。
  • 為什麼病毒不會讓它們原來的宿主生病?
    2020年4月7日訊 /生物谷BIOON /——大多數專家認為,導致全球70000多人死亡、130多萬人患病的冠狀病毒很可能起源於蝙蝠。病毒從蝙蝠"跳"到了另一個物種,比如穿山甲,然後又"跳"到了人類。為什麼這種病毒沒有讓蝙蝠或穿山甲生病?事實證明,病毒是複雜的,有時還是致命的。
  • 研究稱「生病」的吸血蝙蝠會與同伴「保持社交距離」
    據外媒報導,在COVID-19大流行出現之前,蝙蝠長期以來就「名聲不佳」。這些生活在群居地的高流動性生物是眾所周知的病毒庫,包括冠狀病毒,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這些病毒可以蔓延到人類身上。但這些無辜的動物卻被不公平地對待。它們是重要的傳粉者和害蟲控制者。
  • 美國研究發現,吸血蝙蝠生病時會保持社交距離
    據英國LADbible網10月31日報導,美國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當其中一隻吸血蝙蝠生病時,吸血蝙蝠之間會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可能是為了防止傳染病的傳播。,患病的蝙蝠與群體內的同伴基本不交流,與其他蝙蝠相處的時間較少,與健康群體的社交聯繫也較少。
  • 神奇的大自然:為什麼蝙蝠身上有這麼多病毒還能活蹦亂跳?
    在2019新型冠狀病毒開始擴散時,很多科學家早已紛紛投入研究找救命方法。剛開始傳出病毒帶原者是竹鼠之類的生物,目前更進一步研究發現最初的病毒帶原者可能是「蝙蝠」,但目前還在研究確切的傳染給人類的途經為何。巧合的是,2003年SARS肆虐全球,病毒帶原者也剛好是蝙蝠!
  • 病毒從何而來?蝙蝠為何不受病毒侵擾?
    你不認識它們,你看不到它們,但他們就在我們周圍,竊竊私語。/ 01 /病毒從何而來?在世界上的某個角落,我們可以發現幾萬、幾億年前的化石或生物留下來的「足跡」,但我們不能發現在任何一個巖石中存在病毒「化石」。傳統意義來講,病毒沒有化石記錄,他們太小太脆弱了,無法被保存在巖石當中。
  • 冷知識:蝙蝠身上存在很多的病毒,但為什麼自己沒事?
    蝙蝠身上存在很多病毒,但為什麼沒事呢?蝙蝠為了不給人類帶來困擾,調整了時差,還長得不像食材的模樣,但在今年蝙蝠還是上熱門了,聽傳言說是因為一月份的時候有蝙蝠被人抓去給燉了然後人類就感染了病毒。嗯...只是傳言而已。
  • 為什麼每次傳播病毒的都是蝙蝠?因為蝙蝠體內有一個火熱毒蠱!
    無疑蝙蝠是最成功的哺乳動物,因為它是唯一能飛的哺乳動物!但它幾乎也是掃把星的代名詞,無論是在狂犬病毒還是伊波拉病毒,或者薩斯病毒,甚至現在的新型冠狀病毒,蝙蝠都是它們的源頭,似乎它是潘多拉魔盒中釋放出來的疾病代名詞,為什麼蝙蝠會那麼毒?而且自己那麼毒居然還沒事?
  • 蝙蝠身上有許多病毒,為什麼蝙蝠不會死亡?
    1、蝙蝠具有抑制炎症的能力 根據發表在《自然微生物學》(Nature Microbiology)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由杜克大學醫學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確認了讓蝙蝠擁有致命病毒,卻不死的分子和遺傳機制。
  • 為何蝙蝠具有攜帶傳播傳染病毒的能力?自身卻不被病毒傷害|科學
    根據科學家研究,世界上所有傳染病病毒都都能夠從蝙蝠身上提取到,例如:SARS、伊波拉、尼帕、HENDRA、馬爾堡等等,他們都是世界上最毒的傳染病病毒。要想了解病毒如何被傳播,就得先了解蝙蝠的生活習性、日常作息以及飲食習慣。經過觀察發現蝙蝠也是群居性哺乳動物,不同種類的蝙蝠能夠和諧共居一穴。
  • 關於蝙蝠的知識:為啥蝙蝠攜帶病毒卻沒事,雷達和蝙蝠有關?
    飛行是需要非常大的能量消耗,所以會產生大量的胞質DNA,胞質DNA在普通哺乳動物中不會大量存在,所以就會被哺乳動物的免疫系統當做病毒來攻擊。為了飛行,蝙蝠不得不進化出不一樣的免疫系統。蝙蝠的STING蛋白缺少了一個絲氨酸,所以病毒才能夠在蝙蝠的體內「共存」,但是病毒的含量是很少,這一機制的最奇特的就是病毒並不損害蝙蝠的健康。所以,除了利用滅活的「冠毒」來研究疫苗,從蝙蝠的身上的奇特機理也可能找到突破口。病毒沒有完整的細胞結構,其在入侵宿主細胞後會脫掉蛋白質外衣,藉助宿主細胞來複製,同時產生胞質DNA,所以關鍵就在於蝙蝠細胞為什麼會破壞病毒的複製,實現與病毒「共生」。
  • 為什麼蝙蝠病毒如此致命?原來練就了「百毒不侵」
    2月10,據外媒報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表在《eLife》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蝙蝠對病毒的快速免疫反應可能會促使病毒更快地複製,當它接近不具有快速反應免疫系統的哺乳動物時(如人類),病毒將會造成致命的損害。
  • 毒王蝙蝠:體內又發現6種高危冠狀病毒,人類恐面臨新的威脅!
    這是一項官方資助的PREDICT的計劃中的一部分,目的是識別有可能從動物傳播到人類的病毒,而毒王蝙蝠顯然是科學家最「喜歡」的研究對象,因為它們體內的環境,非常適合成為病毒的病毒的宿主!目前認為蝙蝠身上可能攜帶了上千種未知病毒。
  • 宿主可能是蝙蝠?武漢病毒所研究發現……
    導讀:引發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可能仍然是蝙蝠。但目前不明確其間是否還有中間宿主。該論文顯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nCoV-2019的序列與一種蝙蝠中的冠狀病毒序列一致性高達96%,也就是說,引發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可能仍然是蝙蝠。但目前不明確其間是否還有中間宿主。石正麗團隊在文章中指出,自18年前SARS爆發以來,大量與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相關的冠狀病毒(SARSr-CoV)在它們的天然宿主蝙蝠中被發現。
  • 蝙蝠感染病毒,為什麼還能飛行?
    經研究發現,蝙蝠身上攜帶100多種病毒,其中包括尼帕、亨德拉、馬爾堡,伊波拉、SARS,前三個你可能沒聽過,但伊波拉、SARS你肯定知道。由此可見,蝙蝠是個名副其實的「超級毒王」。感染的人有生命危險,但蝙蝠為什麼安然無恙呢?而且這個種族還生存了幾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