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是許多人畜共患病病毒的宿主,包括SARS-CoV、MERS-CoV、伊波拉病毒,以及--很可能--SARS-CoV-2,這是本次大流行背後的病原體。然而,蝙蝠耐受致病病毒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
現在,來自新加坡杜克-努斯醫學院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分子機制,可以讓蝙蝠在不生病的情況下耐受人畜共患病病毒。本周發表在《國家科學院會議記錄》的這項研究表明,蝙蝠採取獨特的策略來防止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從而保護它們免受由人畜共患病病毒引起的疾病。
研究小組研究了三種蝙蝠--黑果蝙蝠(Pteropus Alecto)、洞穴花蜜蝙蝠(Eonycteris Spelaea)和戴維鼠耳蝠(David『s Myotis bat)--並確定了平衡關鍵蛋白質活性的機制,這些蛋白質在哺乳動物的免疫和炎症反應中起主要作用。這些機制使蝙蝠能夠窩藏和傳播人畜共患病病原體,而不會引起免疫激活的有害後果。
蝙蝠使用的機制之一是降低caspase-1的水平,caspase-1是一種觸發關鍵炎症細胞因子蛋白白介素-1β(IL-1β)的蛋白質。另一個機構他們的使用阻礙了IL-1β細胞因子的成熟,這是通過在caspase-1和IL-1β之間進行微調平衡來實現的。
「抑制過度活動炎症反應提高壽命,防止與年齡相關的人類衰退。我們的發現可能為開發能夠控制新型人類傳染病的治療策略提供潛在的洞察力。」杜克-NUS新型傳染病(EID)項目的資深和相應作者王林發(音譯)教授說。
王教授的研究在新冠肺炎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他的研究有助於更好地理解科學基礎知識的發展。人畜共患病疾病在自然界中持續存在,並有可能幫助新的方法來管理未來的疫情,「杜克-NUS醫學院研究高級副院長PatrickCasey教授說。
更多信息:Geraldine Goh el al., "Complementary regulation of caspase-1 and IL-1β reveals additional mechanisms of dampened inflammation in bats," PNAS (2020). www.pnas.org/cgi/doi/10.1073/pnas.200335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