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科學》
氣候變化對珊瑚來說是個大問題,這種形成集落的動物為約25%的海洋生物提供了家園。由於海洋會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而導致的海洋酸化,這對石珊瑚造成的影響尤其嚴峻,它使得這些動物更難讓由碳酸鈣(在針對胃灼熱和消化不良的抗酸藥中可發現同樣的分子)構成的骨骼被沉澱下來。
現在,科學家表示,珊瑚對其骨骼生長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主動控制能力,從而保護其免受海洋酸化的最嚴重破壞。為了了解珊瑚如何建造它們的「骨骼」,科學家利用超高解析度顯微成像觀察了常見的石珊瑚——萼形柱珊瑚構建其輪廓。
圖像表明,珊瑚能夠分泌一種形成碳酸鈣——由周圍水中的鈣離子和碳離子形成——的酸性蛋白質模板,從而合生成礦物晶體,形成珊瑚「骨骼」的核心。這對支撐生物學控制的珊瑚骨骼生長提供了最強大的證據,該團隊在6月1日發表於《科學》的文章中報告了這一成果。
由於這種酸蛋白質能夠比預期在更廣泛的範圍內發揮作用,科學家表示,因此海洋即便在酸化,珊瑚也能夠繼續形成珊瑚礁。
但這並不意味著珊瑚礁會不受阻礙地生長。首先,它們仍然需要構成其生物家園的碳酸鈣構建模塊,而這在酸性較強的海洋中會更少。其次,它們仍處於會導致珊瑚白化和死亡的溫暖海水和藻華的巨大威脅之下。(晉楠)
更多閱讀
《科學》相關報導(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