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某些珊瑚自身可抵抗海洋酸化損害

2020-12-03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雪梨5月2日電(何嘉悅)澳大利亞一項新研究顯示,某些品種的珊瑚能夠根據海水酸度來調節自身的鈣含量,以抵抗海洋酸化的損害,提高存活率。

「海洋酸化指由於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氣體被海水吸收,海水pH值下降。」領導研究的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珊瑚礁研究項目中心研究員託馬斯·德卡洛2日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說。

pH值越低說明酸性越強。珊瑚骨骼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鈣,隨著海水酸度增加,海水中的化學成分也發生變化,可對珊瑚骨骼的鈣含量造成影響,使其無法正常生長。「要麼珊瑚的骨骼變小,要麼在骨骼生長的過程中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德卡洛說。

在最新研究中,德卡洛及其團隊將兩種不同種類的珊瑚置於3種pH值的水中,並用一種新的雷射技術照射珊瑚的骨骼,以分析其化學構成,這可以幫助科研人員判定珊瑚骨骼的鈣含量。

「我們發現,細枝鹿角珊瑚在pH值較低的水中可以增加自身的鈣含量,從而抵消酸度上升帶來的負面影響,其骨骼生長速度與在酸度較低的水中相同。但楊氏軸孔珊瑚無法增加自身的鈣含量,在酸度較高的水中骨骼生長速度較慢。」德卡洛說。

實驗結果表明,細枝鹿角珊瑚等一些珊瑚種類具有內在鈣含量調節機制,可以幫助它們抵抗海水酸化,以在惡化的生存環境中存活。

儘管實驗結果為珊瑚抵抗環境變化帶來了一線曙光,但研究人員也有擔憂,因為這種變化的代價還不得而知,尤其是珊瑚對溫度上升等環境變化因素的抵抗力是否會下降。

相關論文已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分會學報》上。

相關焦點

  • 海洋酸化引發珊瑚收藏熱 專家九成紅珊瑚是假的
    原標題:海洋酸化引發珊瑚收藏熱 專家九成紅珊瑚是假的   原標題:海洋酸化引發珊瑚收藏熱 專家:九成紅珊瑚是假的    這些年人們對「海洋酸化」的關注不亞於溫室效應,不少商家則從中嗅到了商機。珊瑚千嬌百媚、光澤豔麗、晶瑩剔透、溫潤可人,在西方它與珍珠、琥珀並列為三大有機寶石,在東方佛典中珊瑚又被列為七寶之一,自古即被視為富貴祥瑞之物。    珊瑚是海洋對人類的饋贈,可人類造成的汙染卻時刻威脅著珊瑚的生存,比如「海洋酸化」。海水會吸收、釋放大氣中過量二氧化碳,導致其逐漸變酸。近年來,這種情況愈發嚴重,原本依賴於海洋化學環境穩定性而生存的珊瑚處境堪憂。
  • 研究:海洋酸化致珊瑚骨骼密度大幅下降 對環境更加敏感
    導讀研究顯示,1950年以來,海洋酸化導致大堡礁上的濱珊瑚骨骼密度下降了13±3%。中國南海的濱珊瑚骨骼密度下降也很明顯,1901年至2000年下降了20%。近日,一篇題為《海洋酸化對大堡礁珊瑚生長的影響》的研究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Research Letters)上。研究指出,海洋酸化降低了海水中碳酸根離子的濃度,影響石珊瑚生成碳酸鈣骨架。
  • 假如海洋裡沒有珊瑚(科技大觀)
    然而,科學家們多年研究認為,到本世紀末,人類可能將面對一片沒有珊瑚的海洋。與此同時,數萬種以珊瑚礁為家的海洋生物也將一同消失。這一預測並非危言聳聽。近日,對澳大利亞大堡礁的研究發現,新生珊瑚數量比歷史同期下降了89%。
  • 海洋酸化研究,未來之路
    在IUCN專家完成的最新報告中,這一問題已被全球頂尖科學家列為優先研究領域之一。相關研究表明,溶解性二氧化碳的升高導致海洋酸化,這將危害多種海洋生物,然而更嚴重的威脅還未可知。在海洋酸化的影響下,世界同時面臨例如汙染問題、溫室效應、過度捕撈等威脅,哪些區域將最受影響?各類生物能否迅速適應相應變化?生態系統如何應對這些威脅?
  • 珊瑚礁是海洋特別是熱帶地區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假如海洋...
    珊瑚礁是海洋特別是熱帶地區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珊瑚蟲通過分泌碳酸鈣,在身體四周築造了一間「小房子」,而珊瑚礁就是一代代珊瑚蟲留下的「空房子」。神奇的珊瑚礁還為眾多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家園,堪稱「海中熱帶雨林」。然而,科學家們多年研究認為,到本世紀末,人類可能將面對一片沒有珊瑚的海洋。
  • 海洋酸化威脅大堡礁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如果不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澳大利亞大堡礁會因海洋酸化受到嚴重損害。研究人員在14日出版的《自然》雜誌發表論文,報告他們在大堡礁南部一個名為「獨樹島」的小珊瑚島做實驗,在流過珊瑚礁群落的海水中加入二氧化碳,增加海水酸度,發現珊瑚「鈣化進程」即碳酸鈣堆積減緩34%。他們兩年前做過相反實驗,在海水中加入抗酸劑後,珊瑚會加速「鈣化進程」。海水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
  • 海洋酸化的原因及危害
    2、氣候變暖 通過減少生物源含硫化合物的產生的方式,海洋酸化具有潛在可能導致氣候變暖加劇。《自然—氣候變化》上的一項研究稱,海水pH值的降低導致了二甲基硫化物濃度的下降。 海洋生物排放是大氣硫元素的最大天然來源——大氣中的硫元素能夠增強大氣對輻射的反射率,從而降低地球表面溫度。
  • 海洋酸化 日益加劇的環境危機
    威脅珊瑚生長   日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莫納羅亞氣象臺的傳感器監測到一個驚人數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已經超過415 ppm,即二氧化碳質量超過整個大氣質量的萬分之4.15,創造了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 海洋科普(1301)| 海洋酸化會帶來哪些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稱,海洋酸化導致貝類正以超過珊瑚再生能力的速度消失。但是太平洋鯡魚幼苗不僅未死亡,而且生存率比通常更高。這可能是海水中溶入的二氧化碳增加,使浮遊生物增多,太平洋鯡魚的餌料也隨之增加。另外,太平洋鯡魚喜歡在海底二氧化碳濃度高的地方附近產卵。也就是說,太平洋鯡魚比喜歡在水面產卵的鱈魚等魚種更適應酸性環境。
  • 增強風化策略可減輕大氣CO2和海洋酸化
    12月14日《自然·氣候變化》刊載「穩定氣候和避免海洋酸化的增強風化戰略」(Enhanced weathering strategies for stabilizing climate and averting ocean acidification)一文,研究人員指出,在不到三分之一的熱帶陸地上,理想的、增強型風化情景到2100年可顯著降低大氣CO2,並減輕海洋酸化。
  • 溫暖、酸化的海洋與珊瑚滅絕
    根據一組科學家的研究,海洋溫度的變化對珊瑚和海葵的多樣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項新的研究,發表於8月31日的雜誌上。新的遺傳分析表明,珊瑚和海葵,已經在這個星球上存在了7.7億年。經歷了氣候的巨大變化、海洋化學環境的波動和幾次大規模生物滅絕。
  • 臺灣科學家研究氣候變化會否造成珊瑚滅絕
    臺灣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海水酸化、溫度上升會影響珊瑚生長,但某些珊瑚依然能夠適應變化存活下來。目前,全世界超過三分之一的珊瑚礁嚴重退化。海水溫度升高、海洋酸化、海水汙染、紫外線輻照增加、破壞性漁業和海上工程騷擾等,都是珊瑚礁退化的肇因。曾有科學家預言珊瑚將在50年內從地球消失,引發整個海洋生態系統崩潰。
  • 海洋酸化帶來的生物影響有多嚴重?
    金斯敦大學微生物學家Jonkers和同事們表示,在1872年探險初期採集的樣品中,對現代氣候變化的認識非常寶貴:海洋酸性日益變薄。科學家多年來已經知道,海洋酸化(大氣中過量二氧化碳溶解於海水時p H值下降)對大多數海洋生物都帶來了壞消息。酸性水域會消耗蟹以及珊瑚等生物的骨骼,從而使它們更難建立這種結構。科學家迄今尚未能夠研究開闊海洋酸化的長期影響。
  • 外殼標本揭示海洋酸化影響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門戶網站
    並非所有人都認為150年前的浮遊生物標本是有研究潛力的寶藏。但這正是Lyndsey Fox在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發現一批有孔蟲時的想法。多年來,科學家已經知道海洋酸化(大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導致pH值下降)給大多數海洋生物帶來了壞消息。酸性的海水會侵蝕從螃蟹到珊瑚等生物的碳酸鈣外殼和外骨骼。但大多數證據都來自持續不超過幾年的實驗室實驗。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無法研究海洋酸化的長期影響。
  • 二氧化碳的另類問題——海洋酸化
    【核心提示】海水溫度的升高讓珊瑚褪去了華美的外衣,變成白色;但如果海溫回復到正常水平,蟲黃藻可能重新回到珊瑚體內,珊瑚礁將重新絢爛。然而,如果人類排放二氧化碳所引起的海洋酸化問題,珊瑚將面臨比白化更為可怕的命運。
  • 美國發布《海洋、沿海及大湖區酸化研究計劃2020—2029》
    新計劃從美國國家層面和區域層面對美國海洋酸化的未來研究方向進行了規劃。2009年,美國政府籤署《聯邦海洋酸化研究與監測法案》(FOARAM)。研究目標2.6:海洋酸化對高度遷徙物種的研究影響。研究目標2.7:評估海洋酸化對生物群落的直接和間接影響。
  • 美國發布《海洋、沿海及大湖區酸化研究計劃2020-2029》
    研究目標2.6:海洋酸化對高度遷徙物種的研究影響。研究目標2.7:評估海洋酸化對生物群落的直接和間接影響。3 阿拉斯加地區研究目標3.1:描述海洋酸化的季節性循環和區域脆弱性。研究目標3.2:在局部到區域空間尺度上表徵未來的海洋酸化發展軌跡。
  • 骨骼受影響的加勒比海珊瑚有望能在未來地球的酸性海洋中存活
    根據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三種加勒比海珊瑚物種足以抵禦預計在下個世紀發生的海洋酸化水平的上升。然而,雖然珊瑚能夠在異常惡劣的環境中生存和生長,但它們的骨骼受到嚴重影響,使它們容易受到侵蝕。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開始研究長期暴露於高海洋酸度可能對加勒比原產的三種珊瑚物種產生的影響。研究人員將墨西哥樣本移植到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沿岸的地方,海底泉水釋放的水降低了周圍海水的pH值。根據該團隊的說法,泉水周圍不尋常的環境比2100年的地球海洋更加酸性。
  • 挽救海裡的珊瑚 科學家卻在天上做文章
    為了與大規模白化作鬥爭,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首次進行了一項雲彩增亮試驗,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看看反射部分太陽輻射(光)是否有助於減輕海洋變暖對脆弱的珊瑚造成的損害。  雲彩增亮技術是什麼原理,它是如何對珊瑚實施保護的?這個技術操作起來有什麼難度,會不會造成環境汙染?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 全球變暖導致海洋酸化 珊瑚礁或於下個世紀消失
    中國網2月26日訊 據英國媒體《衛報》報導,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導致海洋酸化,造成天然珊瑚礁生長減緩的現象,如若不及時採取行動,珊瑚礁或許將無法存活到下個世紀。科學家首次進行了一項有關於天然珊瑚礁的實驗,該項實驗改變了海水中的化學物質,模擬出大氣層中過量的二氧化碳所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