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緩「鈣化進程」!海洋酸化威脅大堡礁

2020-12-03 新華網客戶端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如果不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群澳大利亞大堡礁會因海洋酸化受到嚴重損害。

研究人員在14日出版的《自然》雜誌發表論文,報告他們在大堡礁南部一個名為「獨樹島」的小珊瑚島做實驗,在流過珊瑚礁群落的海水中加入二氧化碳,增加海水酸度,發現珊瑚「鈣化進程」即碳酸鈣堆積減緩34%。他們兩年前做過相反實驗,在海水中加入抗酸劑後,珊瑚會加速「鈣化進程」。

海水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碳酸會腐蝕珊瑚礁、水生有殼動物和一些其他海洋生物,對珊瑚礁損害尤其大,因為珊瑚礁經由「鈣化進程」而形成。

卡內基科學學會的肯·卡爾代拉說:「上次,我們降低海水酸度,模擬100年前的水平。這次,我們在水中加入二氧化碳,增加酸度,模擬100年後的樣子。」

論文第一作者麗貝卡·奧爾布萊特說:「我們的發現提供強有力證據,證明二氧化碳排放會嚴重減緩珊瑚礁生長,除非我們迅速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先前涉及海水酸化對珊瑚礁影響的研究關注個別珊瑚物種,這次研究則以珊瑚礁群落反應為觀察對象。(歐颯)【新華社微特稿】

相關焦點

  • 熱帶珊瑚礁的鈣化支架正面臨酸化風險
    一項新的國際研究發現,由於世界海洋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將熱帶珊瑚礁固定在一起的支架正面臨酸化的危險對澳大利亞大堡礁化石記錄的廣泛取樣表明,隨著pH值的下降,有助於穩定和結合其結構的鈣化支架變得越來越薄,越來越弱。研究表明,這是一個全球性的過程,影響著世界各地的珊瑚礁。
  • 全球變暖導致海洋酸化 珊瑚礁或於下個世紀消失
    中國網2月26日訊 據英國媒體《衛報》報導,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導致海洋酸化,造成天然珊瑚礁生長減緩的現象,如若不及時採取行動,珊瑚礁或許將無法存活到下個世紀。科學家首次進行了一項有關於天然珊瑚礁的實驗,該項實驗改變了海水中的化學物質,模擬出大氣層中過量的二氧化碳所造成的影響。
  • 研究:海洋酸化致珊瑚骨骼密度大幅下降 對環境更加敏感
    導讀研究顯示,1950年以來,海洋酸化導致大堡礁上的濱珊瑚骨骼密度下降了13±3%。中國南海的濱珊瑚骨骼密度下降也很明顯,1901年至2000年下降了20%。圖/視覺中國文丨實習記者 梅婷氣候變化導致的海洋酸化對海洋珊瑚生態系統造成重大威脅。
  • 海洋酸化 日益加劇的環境危機
    威脅珊瑚生長   日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莫納羅亞氣象臺的傳感器監測到一個驚人數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已經超過415 ppm,即二氧化碳質量超過整個大氣質量的萬分之4.15,創造了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 海洋酸化加劇全球變暖
    海洋浮遊生物向空氣中釋放的硫化物有助於減緩全球變暖,但海洋酸化卻可能阻礙這一進程。圖片來源:Wim van Egmond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隨著對大氣中二氧化碳氣體的吸收,海洋酸性緩慢而無情的增加,除了能夠對氣候產生影響外,還會加劇全球變暖。酸化能夠導致某些海洋生物減少硫化物的釋放,而之前的研究表明,這些硫化物能夠促進雲團的形成,從而給全球降溫。 大氣中的硫大部分來自於海洋,它們可謂是減緩全球變暖的一個「狙擊手」。
  • 日本氣象廳:太平洋酸化加劇 海洋生態或遭威脅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讀賣新聞》11月27日報導,日本氣象廳發布消息稱,目前給生態系統帶來威脅的海洋酸化正在日益加劇,或將擴展到整個太平洋。而海水吸收了過度排放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被認為是其酸化的主要原因。報導稱,日本氣象廳與國際機構進行合作,將太平洋分為四大海域,分析了1990年以來的太平洋海水監測數據。
  • 北冰洋海水持續酸化,科學家發出警告,或威脅整個地球生態系統!
    海洋的生態系統是獨立的,如果遭到人類的破壞,它們就會面臨失衡。比如大家所熟知的珊瑚和甲殼類的動物,它們都要依靠著海洋來進行生存。在北冰洋中也生存著大量的海洋生物,如果海水持續酸化,這些生物只能死亡腐爛,大量的微生物在海洋深處聚集,加速了北冰洋的酸化程度。對於北冰洋,科學家也利用了最先進的技術來預測它的發展趨勢。
  • 海洋酸化,浮出水面的危機
    海水酸化在地球南北兩極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與之連通的各大洋及近岸海域所面臨的形勢同樣不容樂觀,海洋酸化帶來的影響已經打破地理邊界呈交互疊加和時空蔓延之勢。研究表明,隨著海洋吸收二氧化碳量的增加,海洋酸化最終會引起海洋系統內一系列化學變化,從而影響到大多數海洋生物的生理、生長、繁殖、代謝與生存。「這將給海洋生物的生存帶來極大挑戰。」
  • 海洋酸化研究,未來之路
    相關研究表明,溶解性二氧化碳的升高導致海洋酸化,這將危害多種海洋生物,然而更嚴重的威脅還未可知。在海洋酸化的影響下,世界同時面臨例如汙染問題、溫室效應、過度捕撈等威脅,哪些區域將最受影響?各類生物能否迅速適應相應變化?生態系統如何應對這些威脅?這些問題都是《海洋酸化研究-未來之路》報告所列出的研究前沿領域。
  • 環境 | 北冰洋為啥成為全球海洋酸化的「領頭羊」?
    海全球海洋酸化正以史前未有的速度在擴展著……工業化前的5500萬年全球平均海水pH值從8.3變到8.2,而從剛工業化(1840年)的8.2下降到2010年的8.1則只用了170年時間。預測今後每下降0.1個pH單位只需要20年時間,到本世紀末將會再下降0.3-0.4pH單位,即全球海水的平均pH值將突破8而掉到7.7,全球海洋酸化每變化一個0.1pH單位,正以億年級到百年級再到本世紀的十年級的速度狂奔著。
  • 為什麼澳大利亞大堡礁20年後會消失,美麗的珊瑚大量死亡的原因
    澳大利亞大堡礁位於澳大利亞東北海岸外的大堡礁,分布面積達35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2009年,幾十位珊瑚礁及氣候變化方面的專家發出警告,日益變暖的氣候和日漸酸化的海水將對珊瑚礁的生存產生嚴重威脅,珊瑚礁的生長將逐漸停止直至「毀滅」。科學家們預言,在短短20年時間內,全球變暖將讓大堡礁這一世界自然遺產蕩然無存。
  • 海洋酸化程度千萬年罕見!這些影響超出你的想像……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產養殖國,海水酸化將不可避免地對全球及區域貝類產量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急需開展相關科學研究,從生物、物理化學及古海洋領域等不同層面揭示海洋酸化效應,掌控我國近海水體酸化的趨勢。「近海與遠洋水體酸化的過程與機制存在較大差異。」
  • 棘冠海星暴發嚴重威脅大堡礁生態
    原標題:棘冠海星暴發嚴重威脅大堡礁生態  環球短訊  據新華社雪梨11月7日電 (記者趙小娜)澳大利亞科學家近日發現,位於該國東海岸的世界自然遺產大堡礁正面臨嚴重的生態威脅,有「珊瑚殺手」之稱的棘冠海星正在大堡礁泛濫生長,並有愈演愈烈之勢。
  • 全球海洋酸化加劇氣候變暖中美兩大國責任重大
    全球海洋酸化加劇氣候變暖 聯合國稱中美責任重大  綜合國外媒體報導,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近日發布了第四份全球氣候評估報告,首次在報告中指出全球海洋酸化對全球氣候變化所造成的影響,呼籲世界各國重視氣候變化並採取行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表示,在抗擊全球變暖的過程中,中國和美國應發揮建設性作用。
  • 棘冠海星暴發嚴重威脅大堡礁生態—新聞—科學網
    澳大利亞科學家近日發現,位於該國東海岸的世界自然遺產大堡礁正面臨嚴重的生態威脅,有「珊瑚殺手」之稱的棘冠海星正在大堡礁泛濫生長,並有愈演愈烈之勢。
  • 大堡礁正遭遇嚴重危機——不過,還沒死
    雖然這則訃告有很明顯的開玩笑性質,包括英國《太陽報》和美國《紐約時報》在內的各大新聞媒體以及社交媒體用戶都忙不迭地哀悼了大堡礁——臨近澳大利亞東海岸的生態系統,全球最大生命體——的所謂逝去。它是臨近澳大利亞東海岸的生態系統,也是全球最大的生命體。
  • 人類已經把海洋推到「ICU」門口了
    海洋酸化現象海洋與大氣在不斷進行著氣體交換,受海風的影響,大氣成分最先溶入海洋表層,在隨後的數個世紀中,這些成分會逐漸擴散到海洋的各個深度層。海洋酸化即海水由於吸收了空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導致pH值降低的現象。(全球海洋約每小時可以吸收一百萬噸的CO2)當大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進入海洋中時,海洋就會酸化。
  • 美國發布《海洋、沿海及大湖區酸化研究計劃2020-2029》
    研究目標3.3:建立一個分布式的社區級沿海海洋酸化監測網絡。研究目標3.4:表徵關鍵資源物種對海洋酸化和其他壓力源的敏感性和適應潛力。研究目標3.5:檢查重要的低營養水平「瓶頸」物種對海洋酸化的敏感性。研究目標3.6:識別海洋酸化對整個生態系統的影響。研究目標3.7:提升海洋酸化對依賴漁業的社區的社會經濟影響的評估。
  • 美國發布《海洋、沿海及大湖區酸化研究計劃2020—2029》
    新計劃從美國國家層面和區域層面對美國海洋酸化的未來研究方向進行了規劃。2009年,美國政府籤署《聯邦海洋酸化研究與監測法案》(FOARAM)。依據該法案,2010年,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出臺《海洋和大湖地區酸化研究計劃》(Ocean and Great Lakes Acidification Research Plan),以確定海洋酸化對海洋生物和生態系統的潛在影響,評估海洋酸化對區域和全國生態系統以及社會經濟的影響,確定保護海洋生態系統的策略和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