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功能是調整人體水、電解質平衡的至關重要器官,其基礎功能是產生小便,排放人體的代謝物和一些廢棄物、有害物質,與此同時保存人體對水分和其餘有用物質的經重吸收功能,如葡萄糖、蛋白質、胺基酸等。而且腎功能受損時,第一反應就是尿的情況。小便次數增多,特別是夜尿次數增多,尿味、色澤等,腎濾過功能損傷等現象,與此同時也使蛋白排洩增多,比較嚴重的話,可引起人體積水
因此 ,除開限定蛋白飲食搭配之外,每天喝水量應不應該限定呢?
在人類生活中,幾乎所有的活動都涉及到水,在正常情況下,成人每日大概要飲水1500-1700ml,才可以保持人體的正常運行,只有約7-8杯一次性紙杯。
可是對腎功能有問題的人來說,在腎臟功能損傷的初期,人體並沒有發生水腫的症狀,可是腎臟功能濃縮工作能力降低,尿量便會成倍增加,這時,不但不能節制飲水,而且要適當多喝水,防止脫水,並將代謝廢棄物排放體外。
可是當腎功能受損到中後期較比較嚴重時,便會發生浮腫,及其尿少或不尿的情況,這時,多喝水會帶來麻煩,過多的水會積聚在人體,難以排放,會加劇水腫的症狀,還會繼續提升高血壓的風險,因此 ,限定水的攝入量是儘量的選擇。
通常情況下,當腎臟功能比較嚴重損傷時,一定遵循大夫的提示,或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根據前一天的排尿量和治療情況,及其人體的其他條件,決定第二天的每天喝水量。適當的每天喝水量應該是主動的,少量的,多次的,儘量半小時一次,每一次不可以過多,50-100毫升就可以了,不可以等到口乾的情況下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