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人能用意識「講話」?科學新發現挑戰醫學倫理

2020-12-06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網消息:綜合英國媒體2月4日報導,英國和比利時科學家日前聯合公布了一項重大研究成果——一些大腦嚴重受損而處於深度昏迷的植物人依然會保留部分意識,醫生甚至能通過分析病人的腦部核磁共振掃描結果來解讀病人的話語,達到與其「交談」的目的。據估計,這一研究結果將大大推動對植物人的診斷和護理工作。此外有評論稱,今後在給那些昏迷多年的植物人撤除維持生命系統時其家人和醫生都要三思,因為病人很有可能在通過自己的意識大聲喊「不」。

    植物人是指病人的大腦皮層功能嚴重受損,處於不可逆轉的深度昏迷狀態,喪失意識活動。在試驗中,研究人員選取23名植物人,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掃描他們的大腦,試圖尋找受損大腦中的意識活動。

    研究人員首先讓深陷昏迷的病人想像兩種場景,一種是在網球場接發球的場景,另一種是在家中或熟悉的街區閒逛的情景,這兩種場景分別代表「是」和「否」。

    研究人員隨後對這些病人的大腦進行掃描。結果發現,有4名植物人的大腦會因想像不同的場景而產生不同的活動,並且這些活動與正常人的大腦活動完全相同。

    其中一名29歲的年輕病人甚至能通過想像不同場景來回答一些例如「你父親的名字是亞歷山大嗎」等簡單問題。掃描結果顯示,在6個問題中,他共答對了5個。

    這項研究的主要負責人、英國劍橋大學的腦科學家馬丁•蒙蒂表示:「看到這一結果時,我們都震驚了。這實在太不可思議了,這個病人處於植物人狀態已經有5年之久。」

    另一位研究人員阿迪裡安•歐文稱,在未來10年內,科學家和醫學家有望每天同所有深陷昏迷的植物人進行交流。

    不過歐文也坦承,這項研究恐怕會帶來一系列倫理問題。如果病人通過這種技術表達出想要安樂死的意願時該怎麼辦?如果他們不想被拔掉餵食管又怎麼辦?他們在深度昏迷的情況下表達出的願望是不是可取?

    雖然面臨這樣的醫學倫理難題,但是歐文認為,這一研究結果對於病人的家屬來說可以算得上是莫大的安慰。「遇到這種事情,親屬們最關心的就是他們所愛的人能不能知曉自己的話語,能不能度過這個難關,」歐文說道。

    此外,醫學界也普遍讚賞這一發現。有評論稱,大腦還在運轉而身體卻絲毫不受自己控制,這種情況可以算得上是最糟糕的一種經歷,因此關愛那些陷入昏迷的植物人是非常必要的。據悉,這一研究結果已於3日發布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網絡版上。

    (來源:中國日報網 梁杉 編輯:劉純萍)

相關焦點

  • 植物人用意識講話新發現挑戰舊倫理
    本報綜合報導據英國媒體2月4日報導,英國和比利時科學家日前聯合公布了一項重大研究成果——一些大腦嚴重受損而處於深度昏迷的植物人依然會保留部分意識,醫生甚至能通過分析病人的腦部核磁共振掃描結果來解讀病人的話語,達到與其「交談」的目的。
  • 植物人或能用意識「講話」
    英國和比利時科學家日前聯合公布了一項重大研究成果——一些大腦嚴重受損而處於深度昏迷的植物人,依然會保留部分意識,醫生甚至能通過分析病人的腦部核磁共振掃描結果來解讀病人的話語,達到與其「交談」的目的。據估計,這一研究結果將大大推動對植物人的診斷和護理工作。
  • 植物人有意識嗎?如何與植物人對話?
    現代醫學在可以維持植物人的呼吸心跳的同時,給醫學、倫理出了難題。其實,如何確定植物人有無意識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英國劍橋大學的歐文等於2006年在《科學》雜誌發表一篇短文,用fMRI探尋植物人的意識是否存在。
  • 27年的植物人突然甦醒,已能進行交流,這無疑是醫學史上的奇蹟
    往前一步是奇蹟,退後一步是倫理 植物人狀態的患者通常有三類。要麼是完全沒有意識,眼睛緊閉,對環境完全沒有反應;要麼是眼睛睜開,但沒有意識反應;還有一類則是微弱的意識反應,如果受到刺激可能會移動手指。
  • 探秘植物人的意識:40%的植物人神志清醒
    然而,20多年後,醫生才發現,原來他的完全神志清醒,只是身體無法動彈,不能表達自己的意識。現在,經過多重治療,他已經能夠使用特殊鍵盤打字,與他人交流了。專家們稱,在被診斷為植物人的病人中,有多達40%的患者事實上神志是完全清醒的。今年46歲的比利時人羅姆-霍本,在眾人眼裡原本已經死了。起初,醫生偶爾會彎腰在他眼前揮舞手指,然而,他的目光對此始終沒有反應,醫生最終放棄了。護理人員守候在他身邊,希望能發現眼睛轉動或抬手指的跡象,但過了一段時間後,他們也放棄了。最後的診斷結論是:已經沒有意義再在他身上做努力了。
  • 探秘植物人的意識:40%的植物人神志清醒(二)
    圖6:安德烈-馮-赫爾登博士警告稱,許多被誤診為植物人的病人實際上是能感覺到疼痛的,但是他們往往得不到所需的止痛藥,因為他們別當成了無痛覺的植物人看待。臨床實驗證明,這些方法是有效的,大多數情況下,能讓患者心率穩定,緩解肌肉緊繃。只要照顧得當,即使是植物人也可以存活幾十年。不過,他們的命運是未知的,只有5%的植物人在一年照料後病情得到改善。但另一方面,對於處於最小意識狀態的病人來說,恢復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了。比如美國患者特瑞-沃利斯(Terry Wallis),連續19年無反應,突然有一天對母親張口叫「媽媽」。
  • 植物人,執著地活著還是有尊嚴地離去?
    植物人的恢復有三個影響因素,何江弘介紹到,第一年齡,年齡越小,恢復得越好。第二時間,得病時間越短,恢復機會越大。第三病因,外傷要遠遠好於非外傷,非外傷包括腦出血、腦梗塞、麻醉意外、呼吸驟停等。「通常患者昏迷1-2年後,恢復的能力就會明顯下降。但我們給這位昏迷4年的患者做了詳細的檢查和評估發現他符合手術的條件,具有恢復意識的潛力,結果正如我們的預期他醒了,效果還不錯。」
  • 植物人|身體在這裡,意識卻不在這個世界……
    植物人,在公眾視野裡,更多是作為10年、20年親情、愛情創造奇蹟的配角而存在。媒體鮮少深入植物人整個群體背後的故事,因為離公眾太遙遠嗎?事實也並非完全如此,植物人其實就在您身邊。70%的植物人由外傷造成,車禍這一現代文明的產物,是最大的外傷原因,年輕人又是車禍最大的受害人群。同時搶救、急救水平的提高,手術臺上原本會死亡的病人被搶救回來,卻又因為醫療水平還不夠高,搶救回來的病人成了植物人,醫學與文明的發展都充滿著悖論。
  • 植物人群體:意識出走後,何處安身?
    臨床中,外傷、卒中、缺氧性腦病是導致植物人的三大主要原因。據統計,約七成植物人是由外傷造成,其中,車禍又是最常見的外傷原因。「植物人」的醫學術語叫做「慢性意識障礙」。不同於腦死亡,腦電圖上,腦死亡患者顯示為一條直線,而「慢性意識障礙」患者可能還會帶有小波幅,正常人的波幅則更為明顯。
  • 神經刺激「喚醒」昏迷15年「植物人」 英媒:挑戰醫學觀念
    參考消息網9月27日報導英媒稱,一名35歲的法國男子由於車禍大腦受到大面積損傷後,處於醫學上所稱的昏迷狀態,即俗稱的「植物人」。但在長達15年之後,經過新的刺激療法,他已經「甦醒過來」。《泰晤士報》的報導說,這是首次用刺激療法而非腦部外科手術的手段使長期昏迷的病人從「植物狀態」中甦醒過來。因此,專家們對此結果表示興奮。報導稱,一般來講,醫學界認為如果一個人進入這種「植物人」狀態12個月之後,就基本上被「判了死刑」。但這個病例似乎給許許多多的「植物人」帶來了一線希望。
  • 中國年增10萬植物人 專家稱植物狀態並非不可逆
    隨著現代急救醫學的發展,危重病人死亡率明顯降低,臨床上可以見到越來越多的意識障礙患者,因而帶來了新的醫學和社會倫理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因各種原因新增加植物人患者近10萬人。患者完全失去對自身及周圍環境的認知,有睡眠—覺醒周期,下丘腦及腦幹的自主功能完全或部分保存。此類患者死亡率高,致殘嚴重且缺乏有效治療,給社會及家庭帶來沉重負擔。
  • 研究發現:對「植物人」的診斷40%是誤診
    一名植物人可通過腦電波與醫生溝通。有研究稱,對植物人診斷40%是誤診——是非難斷植物人?  據英國媒體4日報導,英國劍橋大學腦科學博士亞德裡安·歐文帶領的腦科學研究小組發現,通過核磁共振掃描技術,一名車禍後昏迷長達5年的比利時男子,竟然可以通過腦電波與醫生進行簡單溝通,並且回答「是」或「不是」。
  • 人文學院與生命科學學院聯合舉辦生命科學與醫學倫理論壇
    面對21世紀生命科學和醫學蓬勃發展的新形勢,值此中國科大60周年校慶及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成立之際,1月28日,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和生命科學學院聯合邀請國內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多學科領域的專家來到中國科大,就生命科學與醫學倫理相關問題進行學術交流。
  • 困於大腦:未被醫學完全解鎖的「植物人」
    這是一個因一氧化碳中毒缺氧而深度昏迷的病人,他是個植物人。患者的大腦影像報告圖源:受訪者供圖醫生翻過一張張病理報告,試圖用「不再發電」「出現萎縮」等詞彙,描述一個至今未被醫學完全解鎖的世界。醫學診斷中,並沒有「植物人」這類通俗表達,專業的說法是「慢性意識障礙」。嚴重的顱腦創傷,大腦缺血缺氧都會導致植物人的出現。目前,我國植物人的總數沒有權威統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主任何江弘根據國外發病率推算,這一數字可能將近 50 萬。近年來,總數還在以每年 7 到 10 萬的速度增長。「大家都建議,首先摸清家底」他表示。
  • 科學家研究腦機接口:可用於「植物人」意識檢測
    在完成腦控電視、腦控電燈的實驗後,李遠清團隊目前正在做腦控空調,並計劃將多種家用電器的控制集成到一起,用大腦來遙控,讓殘障人士在家裡能實現最大程度的自理。  幫醫生檢測「植物人」是否有意識  腦機接口技術在醫療上的一個運用方向,是幫助醫生辨別真正的「植物人」。
  • 促醒植物人
    臨床中,通常醫生會對患者下達指令,能夠跟隨指令做出相應動作的即不是植物人,不能做出動作的就判定為植物人。然而研究發現,有些患者雖然不能按照指令做動作,但並非沒有意識。為此,醫學界利用磁共振技術,對患者大腦進行追蹤、評估,結果發現,部分患者存在微弱的意識,也稱為「微意識」,甚至有些患者大腦中存在接近正常的意識活動。由此,對於植物人的判定標準有了新的定義。
  • 科學網—植物人也有意識
    新華社電 由於植物人大腦皮層受損,處於深度昏迷狀態,人們通常認為無法與之交流。
  • 婆婆照顧植物人兒媳5年,出現「奇蹟」,植物人如何恢復意識?
    2014年湖南一位女性不幸遭遇車禍,變成了植物人,當所有人都勸說病人家屬放棄的時候,她的婆婆抗下了照顧病人的重任。五年以來,經過婆婆的悉心照料,這位兒媳終於被成功喚醒。如今的她不僅能自己洗臉、吃飯,還能還能開口叫「媽媽」。可以說也正是有了婆婆的這份堅守,才得以讓「奇蹟」出現。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研人員探索新方法 判斷「植物人」殘存的意識...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研人員探索新方法 判斷「植物人」殘存的意識水平 2020-05-27 中國新聞網 鄭瑩瑩 李姝徵 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 供圖  中國科研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把語言加工能力作為指標,結合相關神經表徵與機器學習方法,來判斷「植物人」殘存的意識水平,為患者的臨床診療提供新參考。
  • 神經刺激部分喚醒植物人 為腦損傷後意識恢復鋪路
    他們的大腦通常具有可識別的睡眠—甦醒周期,他們能夠睜開眼睛,並且在進食時可以吞咽,許多人自發地呻吟、哭泣、微笑,並表現出具有部分意識的其他跡象。然而,大多數專家認為,任何超過12個月的植物人狀態都是永久性的。   然而這一假設並沒有讓Angela Sirigu感到滿意,她是法國裡昂市馬克·讓納羅認知科學研究所的認知神經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