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能夠激活核酶

2021-01-08 科學網
《生物化學》2008年47卷13期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能夠激活核酶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是一種重要的對基因治療有針對性的抗生素。它們能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結晶學在研究細菌和其古亞基時,詳細描述了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行為方式,並且解釋出為抵抗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效用,細菌的某些 rRNA發生了基因突變。

 

希臘Patras大學Denis Drainas及其同事研究了螺旋黴素(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對大腸桿菌的核酶RNase P和M1 RNA的影響。核糖核酸酶P(RNase P )是一類具有催化活性的核酶,可以促使5'端tRNA分子的成熟。螺旋黴素能激活大腸桿菌的RNase P 和M1 RNA切割tRNA前體分子 。核酶RNase P 和M1 RNA的動力學常數Ks 和Vmax在螺旋黴素存在和不存在的兩種情況下,分別以核酶的一級和二級動力學圖譜表示出來,由圖譜得到,核酶RNase p和M1 RNA的活性在螺旋黴素存在的情況下分別提高了18倍和12倍。引物延伸分析結果顯示,螺旋黴素誘導了M1 RNA上p10/11結構的改變,影響到酶的識別。結果表明,螺旋黴素不發生反應,卻大大提高了RNase p和M1RNA 的活性。

 

原文連結:http://pubs.acs.org/cgi-bin/abstract.cgi/bichaw/2008/47/i13/abs/bi701488q.html(李素君/編譯)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真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生物合成中的自抗性機制
    研究揭示真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生物合成中的自抗性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6 16:14:16 中國醫學科學院胡友財等研究人員揭示真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生物合成中的自抗性機制
  • 選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防「藍」,這些知識必須清楚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被證實在應對藍耳病、喘氣病等多種疾病的過程中療效顯著,但這些防控知識你真的清楚嗎?泰萬菌素等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被證實在應對藍耳病、喘氣病等多種疾病的過程中療效顯著,目前已被越來越多的大小養殖戶採用。 當然豬場管理、營養和動保方案,三個方面在豬群疫病防控中缺一不可。本文主要探討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作為動保產品方案,在防控藍耳病等疾病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 Nature:突破性新方法合成出上百種新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2016年5月2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合成新型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一類被用來抵抗細菌感染的藥物---的方法。多年來,用於治療各種細菌感染的首選藥物一直是大環內酯類藥物,它們是通過改變一種天然形式的紅黴素而產生的---但是最近幾年,細菌已對這些藥物的很多種產生耐藥性。因為 發現改變紅黴素的新方法存在困難,這也就意味著研發成本一直在上升,所以新的大環內酯類藥物較慢地來臨。
  • 獸用大環內酯類抗菌素臨床使用需注意的一些技術點!
    所以,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下獸用大環內酯類抗菌素。、消除半衰期短、吸收不規則、胃腸道刺激、抗菌譜窄,以及其它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與其的交叉耐藥性等,限制了紅黴素在疫病防控臨床的更廣的使用,造成了當前其尷尬的市場地位。
  • 大環內酯類藥物愛樂新體外抑制歐洲型和北美型藍耳病毒的複製
    愛樂新是一種大環內酯類的抗生素,學名叫萬樂黴素。以前發表的文獻(Stuart et al.,2007)表明萬樂黴素進入細胞並在胞內蓄積的速度比替米考星更快。泰樂菌素是另一種大環內酯類,它的胞內蓄積效果很差。本實驗的目的就是研究這三種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在體外抗PRRSV的效果。1材料與方法1.1細胞系由英國的吉米·格雷博士贈送的MAl04細胞。
  • Structure:科學家或有望開發抵禦超級耐藥細菌傳播的新一代抗生素
    ,2014年英國首相牽頭的一項研究就預測道,如果抗生素耐藥性問題沒有被有效遏制的話,在不到35年的時間裡將會有更多人死於抗生素耐藥性的菌株感染,而這要比癌症死亡更可怕,因此對於研究人員而言,開發新型抗生素來阻斷耐藥菌株的感染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 :江西師大趙軍鋒課題組實現炔醯胺介導的大環內酯化
    但是,α,β-不飽和開環羥基酸的Z/E異構化以及α-手性中心外消旋化等問題懸而未決,因此大環內酯化依然別具挑戰,特別是對於含α,β-不飽和羧酸和α-手性中心的開環羥基酸底物。鑑於大環內酯類化合物的重要性及其所面臨的問題,溫和、高效的大環內酯化策略一直是有機合成化學家所迫切需要的。
  • 不宜和抗生素同用的五類中藥
    抗生素是生活中經常用到的一類藥物,抗生素的最大特點就是抗菌消炎,身體出現炎症時很多人都會自行購買一些抗生素,這也就導致了抗生素的濫用。同時中醫提醒,有些中藥是不能和抗生素同用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 不宜和抗生素同用的5類中藥
    生活中我們一般不會把中藥和西藥合用,但是生病的時候也總是難免,可謂是「生病亂求醫」,中藥也吃,西藥也喝,但是要牢記的是下面的這些中藥是不宜和抗生素一塊吃的。含有鞣質的中藥含有鞣質的中藥不宜與很多種抗生素同服,如羥氨苄青黴素、紅黴素、氯黴素、林可黴素。
  • 當抗生素變成毒藥—新聞—科學網
    病人有時會出現精神和生理問題,甚至是中樞神經等方面的問題,在停藥後這些症狀依然不會消失。他們通常把這些副作用稱為「氟毒」。 數十年來,監管機構以及醫療專家一直很懷疑短期的抗生素治療是否真會產生如此嚴重的長期毒副作用。在患者的不懈努力下,2008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首次發出警告,提醒醫生和患者氟喹諾酮類藥物可能有肌腱斷裂以及不可逆的神經損傷等毒副作用。
  • 抗生素的種類有哪些
    3、氨基糖苷類:本類抗生素性質穩定,抗菌普廣,在有氧情況下,對敏感細菌起殺滅作用。其治療指數(治療劑量/中毒劑量)較其它抗生素為低,不良反應最常見的是耳毒性。常用的有:鏈黴素、慶大黴素、黴卡那素、丁胺卡那黴素等。
  • 新型抗生素的開發距離我們到底有多遠?
    之後,他們從這類細菌中提純了一種叫做「路鄧素」的物質,這是一類完全新型的抗生素。這群來自德國蒂賓根大學的研究者們利用該種抗生素去殺傷「MRSA」(一種已知的寄生於小鼠體內的超級細菌),發現了它強大的殺傷能力。這說明這種抗生素能夠有效應用於臨床治療,儘管再此之前需要較長時間的優化。
  • 史上最全,臨床常用抗生素用法用量大匯總!|抗生素|濾過率|用量|...
    1.本文內容也以說明書為主,但部分患者用的抗生素特殊,或者生產廠家不同,請以具體藥物的說明書為主。2.只針對肺部感染常見細菌,特殊細菌不做介紹。3.少數特殊細菌不單獨介紹,現在統一說明:支原體、衣原體、軍團菌,一般只有大環內酯類(例如阿奇黴素)和喹諾酮類(例如左氧氟沙星)有效。
  • 抗生素也能消炎,為什麼不是消炎藥?
    專家:胡揚 副主任藥師北京協和醫院副主任藥師抗生素也能消炎,為什麼不是消炎藥?抗生素並不能直接緩解和消除炎症,而是通過「治本」的方式,通過對於細菌繁殖各階段的幹擾,抑制或殺滅引起感染的細菌,從而緩解和消除細菌所導致的炎症反應。因此,抗生素只能對細菌入侵產生的炎症發揮作用,對身體損傷引起的非細菌性炎症則完全無效。
  • 抗生素≠消炎藥,抗生素的這些錯誤使用方法,你是不是也犯了?
    阿莫西林是抗生素,可有些媽媽一直把它當作消炎藥來用。 那到底什麼才是消炎藥? 消炎藥是指能夠抑制致炎物質產生或釋放的藥物,主要包括兩個類別:甾體類和非甾體類。
  • 上海有機所在硫肽類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機制研究方面獲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劉文課題組和金屬有機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郭寅龍課題組合作,以硫肽類抗生素的典型代表硫鏈絲菌素(Thiostrepton,TSR)為研究對象,報導了一例黃素依賴的加氧酶通過底物的立體專一性氧化來促進吲哚五元環的擴環重排,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種喹啉單元形成的酶學新機制。相關成果在線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
  • 林可胺類抗生素,咋用最好?(有兩條,特重要)
    一、林可胺類抗生素,咋用最好?①、與TMP等抗菌增效劑聯用,可增強其抗菌效力,提高療效。還有最佳科學配比是4:1(即4份林可胺類抗生素配1份TMP)②、林可胺類抗生素與喹諾酮類藥物雖可聯用,會產生協同作用,同時也可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但不能同時混飲,想聯用兩藥至少
  • 《Gut中文版》HP特刊第二期精彩放送:在臺灣實施約束抗生素應用政策後幽門螺桿菌原發耐藥以及其與毒力因子的關係
    約束抗生素使用確實是延緩抗生素耐藥率上升的策略之一,目前臺灣地區Hp對克拉黴素和甲硝唑的耐藥率仍較低就歸因於這一策略,值得我們借鑑。目的:自2001年以來,臺灣政府頒布政策以約束抗生素應用。本研究的目的是評估該政策實施後抗生素的應用和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原發性耐藥的變化,以及毒力因子對耐藥性的影響。
  • 細菌的天敵抗生素,如何用好這把救命的雙刃劍?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現在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抗生素之一,在兒童和成人中使用。許多患者由於慢性傳染病而長期服用大環內酯類藥物。一項涉及142名芬蘭兒童的研究顯示,兒童食用大環內酯類藥物會導致腸道微生物的改變,從而減少放線菌,增加擬桿菌和變形菌。
  • 脂肽類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長生團隊在脂肽糖苷類抗生素Totopotensamides(TPMs)研究中取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