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林志濱 通訊員 張保平
近日,聊城市樹市花市鳥正式確定,其中,市樹為國槐(聊紅槐),市花為荷花、月季,市鳥為喜鵲。
至此,歷經兩年的徵集評選落幕。這標誌著聊城的名片家族又增加了新成員。
國槐(聊紅槐),荷花、月季,喜鵲為何能在最後勝出?這背後歷經了一輪輪的篩選,聊城市創森辦參考了公眾投票,聽取了專家評審意見,徵詢了相關部門及領導的意見。其中,市樹評選一度難以取捨,是哪個樹種在和國槐競爭?市鳥評選中,喜鵲也遭遇強大的對手戴勝,戴勝為何最終落選?
市樹評選 國槐擊敗「毛白楊」
為何要開展「市樹、市花、市鳥」評選活動?
記者從聊城市創森辦獲悉,這是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和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地域特點、人文特色的濃縮象徵和現代城市形象的重要標誌。
先說聊城市樹評選的過程吧。
第一步是確定候選樹種。在廣泛調研和徵求意見的基礎上,聊城市林業局對「市樹、市花、市鳥」候選品種進行了選定,每類分別確定了10個候選品種。其中,市樹的候選品種有:白蠟、國槐(聊紅槐)、毛白楊、法桐、垂柳、銀杏、欒樹、梓樹、合歡、皂莢等10種。
第二步接受公眾投票。這10種市樹候選品種,經媒體發布公告後,公眾通過信函、網絡、微信等不同方式進行了投票,甚至有部分熱心的市民還專門將選票送到市林業局。經統計,前4名的市樹候選種類分別為:毛白楊、國槐(聊紅槐)、白蠟、垂柳。
第三步專家評審。今年3月28日,聊城市創森辦邀請有關專家召開「市樹、市花、市鳥」專家評審會議,對聊城市「市樹、市花、市鳥」候選品種進行了評審。
據悉,專家評審委員會,由市人大和市政協推薦的代表、市內有關行業(林業、園林、文化、教育、環保)專家代表共17人組成。
在前期群眾投票的基礎上,評委會對包括市樹在內的每類得票前4名候選品種進行了討論,採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對候選品種進行初選(每類最多可推選兩種)。評委會對初選結果再次進行討論醞釀,充分徵求意見,最後一致同意推薦:候選「市樹」為國槐(聊紅槐)。
正如公眾投票顯示的那樣,作為在聊城廣泛種植的樹種,毛白楊獲得了最多的投票。專家評審時,在國槐和毛白楊之間究竟選誰,也一度難以取捨。毛白楊認知度高,種植廣泛,有「群眾基礎」,但其缺點也相當明顯:飛絮非常擾民,受自身生長局限,毛白楊中罕有古樹,難以形成歷史文化底蘊。
而在面向全市在職和離退休的市級領導徵求意見時,國槐也取得了壓倒性優勢:總計53份徵求意見函,國槐(聊紅槐)得了40票。
最終,經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國槐(聊紅槐)擊敗毛白楊,當選聊城市樹。其當選的理由非常充足:根深葉茂,冠蓋如雲,適應性強,在聊城有悠久、廣泛的群眾栽培歷史,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千年以上樹齡的古槐全市有12棵,100-1000年樹齡的古槐全市有200餘棵,是見證聊城歷史變遷的活文物,是我國著名的文化樹種、吉祥樹種,代表堅韌不屈的民族精神。其中,聊城獨有的「聊紅槐」這一國槐新品種的培育,寓意著聊城在新舊動能轉換中不斷改革創新和發展。
市鳥評選 機警的「戴勝」,輸在了「知名度低」
聊城市樹、市花、市鳥的候選品種,均要求在聊城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適應性強,生態、經濟、文化價值高,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聊城特色。
在市鳥評選中,最終當選的喜鵲顯然具備以上這些要求。看似當選市鳥無懸念的喜鵲也遇到了一個強大的對手——戴勝。喜鵲最終是如何勝出的呢?
首先,在公布的10個市鳥候選品種中,喜鵲有9個對手:戴勝、白鷺、震旦鴉雀、環頸雉、大斑啄木鳥、赤麻鴨、翠鳥、紅尾伯勞、燕子。在公眾投票中,前4名的市鳥候選種類分別為:喜鵲、燕子、戴勝、白鷺。戴勝的得票居於第三,也有較好的支持度。
而專家評審委員會經過討論醞釀、無記名投票、充分徵求意見等程序,最後一致同意推薦戴勝為候選「市鳥」。在這個環節,戴勝實現了逆轉。據悉,當時評審專家認為,戴勝有一身漂亮的羽毛,名字的寓意吉祥,其性格機警。
而市政協召開座談會進行專門研究後建議,將喜鵲作為「市鳥」候選品種,理由是:喜鵲是公眾喜聞樂見的鳥種,名字喜慶,同時也是中國民間吉祥的象徵,是運氣與福氣的象徵;東阿縣是聊城市的喜鵲之鄉,把喜鵲作為聊城的「市鳥」有助於提高聊城的知名度。而戴勝雖然優點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公眾對該名字不熟悉,也即「知名度低」。
對市政協的意見建議,專家評審委員會高度重視,及時召開會議討論研究,最後同意市政協的意見建議,將喜鵲、戴勝一起作為「市鳥」的候選品種,提交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
而在面向全市在職和離退休的市級領導徵求意見時,在總計收回的53份徵求意見函中,喜鵲得了42票。
最終,經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喜鵲當選聊城市鳥。
市花評選
最沒懸念 荷花、月季攜手當選
聊城市花的評選,和市樹評選的程序一樣,首先公布候選品種,然後接受公眾投票、專家評審,面向相關部門、市領導徵詢意見等。在市樹市花市鳥評選確定的過程中,聊城市花的評選最沒有懸念,也沒有大的爭議。
其中,最初市花的10個候選種類為:月季、紫薇、迎春、荷花、海棠、紫荊、臘梅、丁香、白玉蘭、菊花。在市政務網、聊城林業網、聊城頭條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公布後,公眾投票前4名的候選種類為:荷花、月季、海棠、菊花。
隨後,17人組成的專家評審委員會對市花的4個候選品種進行了討論醞釀,採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進行了初選,後對初選結果再次進行討論醞釀,充分徵求意見,最後一致同意推薦:荷花和月季。
專家評審會議後,按照程序,聊城市創森辦向市政協提報了徵求意見報告。市政協召開座談會進行了專門研究,對市花的兩個候選品種——荷花和月季,也沒有提出異議。
至此,公眾投票、專家評審、市政協座談研究,對市花的評選對象取得了高度的一致。
今年7月中旬,在面向全市在職和離退休的市級領導徵求意見時,總計收回53份徵求意見函,荷花得了34票、月季得了17票,其他均在10票以下。這顯示,荷花和月季的支持率也是旗鼓相當。
此後,聊城市創森辦又將材料報至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提議市花為荷花、月季。最終,經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荷花、月季攜手當選聊城市花。
據介紹,荷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全身皆寶。荷離不開水,水又讓人馬上聯想到荷,與聊城作為「江北水城」的水城文化聯繫密切,群眾認可度高,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更為世人稱頌。
而月季,被稱為花中皇后,適應性強,易栽培繁育,深受廣大市民喜愛,其品種豐富的特點象徵著聊城的興旺繁榮,花期長的特點代表著聊城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