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區:建「流動婦女微家」 打通聯繫服務群眾 「最後一納米」

2021-01-14 瀟湘晨報

2020年,東營市各級婦聯組織按照全國、省婦聯關於深化婦聯組織建設改革「破難行動」的工作要求,瞄準覆蓋盲區,加強油田移交社區、「兩新」組織等婦女組織建設,不斷延伸基層婦聯組織覆蓋範圍。建立執委履職「閉環」管理模式,豐富執委履職形式,促執委長效履職。豐富婦女工作陣地設立模式,活躍婦女微家、執委工作站等新型婦女工作陣地氛圍,全市婦聯組織凝聚力、向心力、影響力不斷增強。

東營區婦聯堅持重心下移、突出問題導向,立足「小組織、大服務」,打造服務婦女群眾新陣地,創新「小兵團作戰」,在新領域、新業態、新階層、新群體中普遍建立「婦女微家」,靈活、機動地開展個性化、精細化服務,實現與群眾需求的精準對接。

首創「流動婦女微家」及「線上婦女微家」,構建線上線下「橫到邊、縱到底」的微家網絡,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立體化、網格化婦聯組織體系。全區已建成婦女微家53個,流動婦女微家220個,線上婦女微家287個,覆蓋婦女兒童48000餘人。

依託「指尖上的婦女微家」小程序,靈活流動婦女微家設置方式,實現線上「一鍵發布微家、展播微家、分享微家、加入微家」,與線下「婦女微家」緊密銜接,形成協同聯動工作機制。

在農村,著力打造「執委微家」「美麗庭院微家」「幫婦助殘微家」「創業微家」「好婆婆微家」等品牌微家,為婦女兒童提供優質服務,引領婦女有序參與基層治理。在城區,形成微志願、微創業、微法律、微課堂、微服務的「五微建家模式」。遍地開花的婦女微家將婦聯的服務與關懷延伸到「最後一納米」,成為了創新基層治理模式的有效抓手。

供稿:東營區婦聯

編輯:組宣部

【來源:東營女性】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競跑者】縣婦聯「五聯」機制打通服務群眾 「最後一納米」
    【競跑者】縣婦聯「五聯」機制打通服務群眾 「最後一納米」 2020-12-17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養老服務深入群眾「最後一納米」,華數數字健康服務平臺開啟建德智...
    華數數字健康服務平臺通過遠程視頻診療、動態監測記錄,方便醫療養老服務機構和組織向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醫等服務,老年人坐在家裡打開電視就能和醫生面對面交流,讓養老服務深入群眾「最後一納米」。在建德大同鎮祁雪花的家裡,她正在與大同衛生院護士就婆婆的病情進行交流。
  • 濰坊市奎文區打造家門口「黨群微家」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
    ,全面激發小區黨建內在活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百米」。健全以小區黨支部牽頭抓總,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參與的「多位一體」小區「黨群微家」議事構架,把黨的領導嵌入社會治理各環節、全過程,營造了濃厚的黨建氛圍。截至目前,全區已建家門口「黨群微家」170餘處。其中,北苑街道金都社區利用原虞河生活城售樓處打造成虞河生活城「黨群微家」,設置黨員驛站、百姓食堂、紅色議事廳等六大服務功能區,得到小區居民一致好評。
  • 打通服務企業「最後一納米」,青島海關助力防疫物資擴大出口
    青島海關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主動作為,打通服務企業「最後一納米」,助力防疫物資擴大出口。青島海關主動與商務部門聯繫,由商務門協調各轄區出口企業,建立交流平臺,青島海關及時將國外通報、退運原因進行講解,指導企業規避風險。「如果我們企業自己一點一點去研究國外技術法規和標準,費時費力,還不夠準確。」海氏海諾集團進出口公司總經理王城表示,海關的培訓指導全都是乾貨,為企業解決了出口難題。
  • 縱向聯戶 橫向聯責 立體聯動 朔城區全力打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
    縱向聯戶 橫向聯責 立體聯動  朔城區完善黨員幹部全方位聯繫服務群眾網絡,推動幹部紮根基層、服務一線,把幹部的成長進步與群眾工作緊密聯繫在一起,全力打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截至目前,全區600餘名包村幹部共徵集、查找問題4826個,已辦理2720個,未辦結事項,均已制訂整改方案或已向群眾作出解釋說明。
  • 晉安鼓山「婦女微家」:點點繁星照亮「半邊天」
    「樂學·婦女微家」開展農村婦女培訓公益活動。(受訪者供圖)福州日報記者 朱榕 實習生 黃佳敏她是溫馨港灣,溫暖又可親可近;她是滿天繁星,微小卻充滿力量;她是婦女群眾身邊的又一個「娘家」——婦女微家。2019年,在省、市婦聯指導下,晉安區鼓山鎮黨委充分發揮基層治理「半邊天」力量,在轄區挖掘、創建、成立了5個「婦女微家」。
  • 婦女之家概述 -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新聞
    2010年,全國婦聯貫徹落實黨群共建創先活動要求,大力推動婦聯基層組織創新發展,全面部署農村、社區「婦女之家」建設。各地婦聯依託村級組織和社區活動場所建「家」,進入商務樓宇、非公企業、科技園區以及流動婦女、信教婦女集中地建「家」。
  • 「小區黨建」打通 治理服務「神經末梢」
    「十三五」期間,合肥市蜀山區西園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把小區作為城市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的基本單元,積極推行「居民小區黨建」,打通治理服務的「神經末梢」,唱響和諧協奏曲。小區成立網格黨組織「拆除後不僅小區敞亮了,我睡覺也感覺踏實多了。」居民方子奎對自家旁一處違法建築拆除表示非常滿意。
  • 東營區龍居鎮文藝輕騎兵再出發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唐夢琳 李乃馨 東營報導29日上午,東營區龍居鎮在西史村舉行會上,東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副主任李冬梅、龍居鎮黨委副書記張建波共同為龍居鎮西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新址揭牌,並為8支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輕騎兵隊伍代表授旗。
  • 小驛站大平臺 服務群眾「零距離」
    鄧卓海近年來,湖北省襄陽高新區黨工委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新時代黨建引領城市基層社會治理,在城市社區探索建設「紅色驛站」,立足「做足黨味、做暖家味、做濃情味」,將服務觸角向居民身邊延伸,打造「家門口」的社區服務新平臺,打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百米
  • 【楓橋湖影】打通管控服務雙通道 流動人口管理更精準
    2020年,湖裡公安分局緊密結合不斷發展變化的基層社會治理形勢和任務需要,堅持以信息化採集為支撐,推行網上網下相結合、服務管理同步走,實現了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工作精準化、  這是根據「廈門百姓App」「警務通」系統智能提示轄區人員變更的信息,社區民警劉大助結合「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開展入住人員信息核實,並進行防詐騙宣傳。
  • 瀏陽蕉溪揮動「黨建+微網格」四級聯動「魔法棒」 打通基層治理...
    >「村級吹哨、站所報到」機制,著力讓黨員幹部、基層站所等力量在一線聚合,條塊切割解決矛盾糾紛調處、為民事項諮詢代辦、公共設施建設維護、安全隱患排查處置、扶貧幫弱公益服務、幹部作風建設等六大類問題,打通基層社會治理「最後一公裡」,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 朱開國到東營區調研村「兩委」換屆工作
    原標題:朱開國到東營區調研村「兩委」換屆工作時強調  保證質量 把控節奏 提高群眾滿意度
  • 精準醫療服務護好群眾健康
    按照要求,周紅霞每月至少要帶隊到吳天鳳家隨訪一次,吳天鳳發現有什麼不舒服也可以隨時聯繫周紅霞。「鑑於吳天鳳的病情,醫院專門安排了經驗豐富的周紅霞作為她的家庭醫生。」新盛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秦煜瀚說。「真是麻煩你們喲,經常往我家裡跑。」這一切讓吳天鳳心懷感激。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無獨有偶。
  • 建好小家為大家,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潛網集團婦聯於2020年在交易中心檔口建立了「蝦嫂之家」婦女微家,以微宣傳、微議事、微服務、微活動、微公益等五微主題為載體,為在企業務工的蝦嫂們提供服務。李述永叮囑企業婦聯要發揮「聯」字作用,為企業主動分憂,為務工婦女提供關愛和幫助,讓更多的留守婦女在家門口就業創收。 後湖管理區木剅口社區婦女之家
  • 打通服務「最後一海裡」
    近年來,浙江省舟山市社保中心以深化落實「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契機,全面升級便民經辦服務體系,切實解決海島居民辦事「最後一海裡」難題,實現互通辦、不出島、零跑腿,不斷提升參保人員幸福獲得感,樹立了有溫度的社保經辦服務品牌形象。
  • 濱州市「三步走」打通未成年人關愛服務「最後一公裡」
    為切實做好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市民政部門在構建起「市級設平臺、縣級設中心、鄉鎮(街道)設基地、村(居)設聯絡員」四級體系的基礎上,又創新實施了「三步走」舉措——籤訂工作責任書、發放關愛服務卡、填寫入戶記錄表,以此來進一步暢通發現報告渠道,將未成年人關愛服務網絡的觸角延伸到了困境兒童及其監護人的身邊,徹底打通了未成年人關愛服務的「最後一公裡」。
  • 把實驗室建進工廠,打通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
    為了這個項目,於宏兵自籌科研經費200多萬元,把實驗室建到天津天鋼聯合特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特鋼)裡面,與企業需求無縫對接,研究成果可直接應用和轉化。通過技術不斷創新和改進,4年內企業實現新增收入60億元。
  • 豐都:助推全民閱讀 打通便民閱讀「最後一公裡」
    今年國慶節,重慶市豐都縣首個自助書苑--天湖書苑(豐都縣圖書館南天湖景區分館)建成並免費開放,遊客刷居民身份證隨時打卡進入,品書香,享公共文化服務。這也是近年來豐都圖書館建成的35個分館之一。   豐都縣圖書館在文旅遊融合背景下,用「連結」體驗別樣的閱讀,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 牟定公安:為群眾需求精準「號脈」
    近年來,牟定縣公安局鳳屯派出所探索推行「警情吹哨、部門報到」「民族團結融洽警務協作」「六微警務」「一村一警一助理」等工作機制,把警務工作搬到群眾「家門口」,把服務做到群眾「心坎上」,全鎮村村寨寨由「空心村」變成了 「暖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