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報告,在幾內亞、獅子山、賴比瑞亞三國,已經出現將近20000個伊波拉病毒感染病例,其中5000多人死亡。伊波拉病毒首次在1976年被發現,當年同時在非洲兩個國家爆發疫情,包括之前被稱為薩伊的剛果民主共和國,以及分裂前的蘇丹。病毒最早出現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伊波拉河附近一個村莊,所以病毒被稱為伊波拉病毒。
鳳凰衛視12月6日《皇牌大放送》,以下為文字實錄:
朱特(國際SOS區域醫療主任):病毒的宿主暫時還不清楚,但是病毒很可能寄生在蝙蝠身上,人們可能因為食用了帶病毒的蝙蝠而受到感染,也有可能是別的傳染源。
皮奧特(英國倫敦大學衛生及熱帶醫學院院長):這種疫病在非洲大爆發的原因,是當局沒有儘快做出反應,這本是可避免的,但卻這樣失去了控制。
拉梅爾(反世衛組織人士):我認為世界衛生組織沒有認真對待伊波拉問題,延誤了抗擊病毒的最佳時機。
馬漢武(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這些國家的每一個進來的人員,我們都有他的信息,就要對他們進行注意的追蹤,一旦出現健康的異常,我們都會準確的掌握這個信息。
潘潔蘭(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博士):我們認為伊波拉在中國大規模爆發的機會很低,因為中國的入境檢疫機制很嚴格。
解說:2014年10月15日,獅子山首都自由城一場緊急會議正在市中心舉行。
獅子山議會議員: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波傳染,如果有家人感染,請大家一定要上報。
解說:阿拉桑·圖雷是獅子山政府訓練並派往社區的醫護人員,他的主要工作說服人們不要隱藏家人被伊波拉病毒傳染身亡的事實,並妥善處理屍體。
阿拉桑·圖雷(獅子山社區醫護人員):我們召開緊急會議,是為了確定能有辦法制止伊波拉的蔓延,因為我們沒法檢測和追蹤每一個傳染個案。
解說:兩周後《時代周刊》引述非洲治理援助機構的研究稱,獅子山人感染伊波拉病毒的速度急速上升,9月底平均每天被發現的感染個案只有1個,到10月底,已經是每天12個。獅子山政府無力在境內建立防護和警示機制是伊波拉病毒大爆發的主要原因。
穆斯塔法·拉海(獅子山警長):現在我們想要建立一個防治機制,所以我們在嘗試採取方法,提高人們的認識與合作程度。那些疑伊波拉患者能接受檢查,以降低傳染的機率。
西非三國伊波拉疫情大爆發 死亡數遠超以往
解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報告,在幾內亞、獅子山、賴比瑞亞三國,已經出現將近20000個伊波拉病毒感染病例,其中5000多人死亡。伊波拉病毒首次在1976年被發現,當年同時在非洲兩個國家爆發疫情,包括之前被稱為薩伊的剛果民主共和國,以及分裂前的蘇丹。病毒最早出現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伊波拉河附近一個村莊,所以病毒被稱為伊波拉病毒。從那時起,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不時出現零星感染伊波拉病毒的個案,而這一次伊波拉疫情波及的三個西非國家,幾內亞、獅子山和賴比瑞亞都是首次爆發伊波拉疫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自發現伊波拉病毒以來的近40年中,曾多次出現過超過100人死亡的嚴重病情,包括1976年首次在蘇丹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爆發,造成431人死亡。在近20年後剛果民主共和國再次大爆發又造成254人死亡死。而在2000年,首次在烏幹達爆發時,有224人死亡,2003年在剛果的兩次爆發,共造成了157人死亡。到2007年剛果民主共和國與烏幹達同時爆發,再造成224人死亡。而這一次,是歷來最嚴重的一次疫情,除了人類外,其他靈長類動物也會感染。自1994年以來,在大猩猩和黑猩猩中,也曾伊波拉疫情。而菲律賓飼養的獼猴和從菲律賓進口到美國和義大利的猴子也曾引起過嚴重疫情。另外,自2008年以來,菲律賓和中國的豬群也被發現過攜帶伊波拉病毒,不過病毒接種實驗已經表明,病毒並不會在中國豬群中引起疾病。
朱特:病毒的宿主暫時還不清楚,但是病毒很可能寄生在蝙蝠身上,人們可能因為食用了帶病毒的蝙蝠而受到感染,也有可能是別的傳染源,比如被蝙蝠感染的猴子。當一個個體受到感染,病毒會隨著體內循環擴散,出現症狀包括嘔吐、腹瀉。
解說:1976年在非洲發現並命名伊波拉病毒的病理學家皮奧特也認為,主要是西非三國政府的反應遲鈍,防控系統不力才造成了伊波拉病毒的此次大爆發。
皮奧特:再重申一次,伊波拉病毒不是空氣傳播,親密接觸才會感染,我想一旦有伊波拉病患出現,有關當局一定會嚴密隔離,但在非洲有大規模的疫症爆發,是因為當局沒有做出反應。這本是可避免的,但卻這樣失去了控制。
解說:當世界衛生組織不斷籌集資金,抗擊伊波拉病毒的同時,一些組織和個人對世衛組織的有效職能和對伊波拉疫情的開銷監控提出了質疑。
世衛組織抗擊伊波拉的工作一再遭到各界批評,其中包括一些國際組織籌集抗擊伊波拉的資金問題。根據抗擊伊波拉路線圖分析,世衛組織至少還需要數十億美元的開銷。世衛稱只是一件伊波拉醫護人員的可拆脫隔離服裝,在不包含運輸費用的情況下就需要13美元。
左哈爾(瑞士醫學權威):我曾為他們工作,我明白在這種情況下的開支或許是需要控制,但許多基本需求是建立在科學數據的基礎上,我們不能在沒有依據的情況下做任何的聲明,你需要一些實物去證明你所說的話。
解說:而世界衛生組織稱,伊波拉疫情爆發的地區,與該地區的醫療條件有直接關係,越貧瘠的地區和國家發病的可能性越大。世衛的言論與應對的失誤引起了外界對世衛職能的批評和質疑。
拉梅爾(反世衛組織人士):我認為世衛組織沒有認真對待伊波拉問題,延誤了抗擊病毒的最佳時機,非常懷疑世衛的有效職能。
解說:2014年10月底,兩名曾接觸過非洲患者的美國醫生,先後被證實感染了伊波拉。
比爾·德布拉西奧(美國紐約市長):個案是一名醫生,曾與當局密切合作提供資訊,目前一項詳細的規程已經生效數周,其中的每一步都得到嚴格遵守,包括與患者的接觸,向貝爾尤維醫院的運送,醫院的的章程等,每一件事都嚴密遵行,評估也在進行中。
解說:儘管他們很快康復,但這還是加重了人們對伊波拉病毒是否會傳染到非洲以外地區的擔憂。同樣是在2014年10月底,一名在中國廣州參加廣交會的奈及利亞人,疑似感染了伊波拉病毒,一時間恐慌也迅速席捲了中國。
皮奧特(英國倫敦大學衛生及熱帶醫學院院長):我認為中國的風險在於有很多中國人生活在非洲,他們中的一個可能受到感染,再回到中國,然後風險就是如果醫院收留及治療這個人,而醫院的感染控制措施還不完善,比如沒洗乾淨的舊的防護工具等,醫護人員就存在風險。
解說:曾經在十幾年前經歷了那場SARS襲擊的中國人都在問,中國是否具備抵抗這些傳染病的能力。2003年的抗擊非典大戰教會了我們什麼,在這些來勢洶洶的致命病毒面前,中國政府到底準備好了嗎?
何劍鋒(廣東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建國以來,中國其實發生傳染病的這種大的流行也是不少,我所知道的比如說最早的時候就是鼠疫了,就是剛解放的時候,不過在廣東很快就得到控制。接下來的話包括鉤端螺旋體,包括流腦,尤其是大串聯的時候流行性腦炎在全國的大流行。
解說:1966年底開始到1967年,各級政府響應號召,協助紅衛兵大串聯,這一年年底的記錄顯示,流行性腦炎病例達到304萬,死亡人數達到16萬人以上,其中多數是青少年和兒童。而幾乎所有1980年前出生的中國人對於傳染病的記憶,都開始於臂膀上的這個疤痕,這是接種天花疫苗留下的。
在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初,中國進行了3次強制性全國種痘和兩次接種行動5億多人口共發放了18億劑牛痘疫苗。而在1963年之後,中國每隔6年仍然要普種一次天花疫苗,直到1981年。在全球撲滅天花委員會宣布已經徹底消滅天花的一年多之後,中國為了鞏固成果又連續種了三年。
畢英佐(華南晨業大學教授禽畜傳染病專家):人畜方面的傳染病很多,可以講有一兩百種有很密切關係的幾十種。最重要的這幾種狂犬病,發病率很高的,比全世界的禽流感死亡人數還要多。
非典爆發促中國傳染病防治工作發展
解說:中國在傳染病上的防治一度嚴重受制於經濟發展水平,在2003年以前,儘管北京市的疾控防疫水平在國內算較高的,但北京市防疫站在北京整個衛生系統的經費中,只佔5%到8%。2003年的非典流行,成為中國傳染病防治的轉折點。
何劍鋒:2003年之前,中國內地對新發傳染病的處理手法,跟2003年之後,是有很大的不一樣的地方,非典是一個裡程碑性的事件。
劉雙(北京安貞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這是十年前的事了,但是想起來還真是歷歷在目。那我們一開始的時候,其實是3月24日,我們醫院是第一例病人被確診。在三月二十幾號的時候,就一批一批的病人因為發熱到我們呼吸科和急診科來看病。當時因為廣東那邊的叫非典,已經到了北京所以警惕性是有了。高熱40多度,然後白血球才有一兩千,這樣的話就高度疑似,後來就是我們送到CDC去檢查以後明確診斷。從這以後很多陸陸續續的這些發熱的病人,當時疑似的就要留在醫院。一兩周的時間一下子就來了很多病人,然後都是發熱,而且當時很重視流行病學史,那我們追源就能追到他有的是到了相關的爆發的醫院去看病,也有的是因為鄰居,住在一起的大雜院,一起同時發病。還有的是像我們醫務人員,他接觸了這些病人發熱的病人給樹葉,然後就直接感染給他了。
解說:為未知的恐慌,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的速度要遠遠快於病毒。
劉雙:SARS的病人他得了以後,自己自身也很恐懼,所以有的人就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比如我們每天護士要進房間去查看他們,要給他們輸液,要給他們做監護,那這個時候有個別病人他想不開的時候,他就要往外衝,甚至抓我們護士的口罩,往我們護士臉上去吐吐沫。2002年以前幾乎從來沒有接觸過這麼兇險的呼吸道的傳染病。
解說:中國醫學界對於呼吸道傳染病的對應手段也相應比較單一。
劉雙:我們只有普通的呼吸科,有消化科有血液科有心臟科這種分工,但是對於這種專門給發熱的病人設立一個科室,那就是從SARS之後,所有醫院必須開設發熱門診,這是過去從來沒有的。因為像過去像我們這種三甲醫院,沒有傳染病科,首先第一步就有一個門檻來篩查這部分病人。然後之後我們才會把他收治到病房來,然後進一步做詳細的檢查。另外國家的體制也要求我們對於這些發熱的病人要及時的上報。
董小平(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當時國家CDC只成立幾個月,不到一年時間就碰到這個事情。那麼當時我們叫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整個的導向是以科研為主體,對於省、市甚至到縣,這些所謂的衛生防疫體系已經多年的欠帳,這種欠帳不是行外人或者不是局外人所能理解的,人員的欠帳、設備的欠帳、工資的欠帳,他們連基本工資都發不出來的這種一種狀態,你讓他做疫情的防控是不可能的。那麼決定了即便是作為一個基層的工作人員,你怎麼樣去獲得這種真正的疫情的數據,都是非常困難。不知道整個國家的情況,不知道全國的情況,交流也是非常受限的,因為有各種各樣的規定去放在那個地方。那麼這個肯定是造成SARS,從一個很小的事情迅速蔓延到了一個非常大的事情最核心的一點。
何劍鋒:在2003年2004年之前,傳染病的報告基本上是以月報告為主,就是說我這個發生傳染病了,然後我這個地區我這個意願每一個月報給當地的防疫站。縣防疫站收集完以後,報給市防疫站,市防疫站報給省防疫站,省防疫站就報給國家,一層層的這樣報告。你想以月來報告,所以等你發現的時候,等省裡面知道了早就是一個月以前的事情了,甚至可能是幾個月以前的事情了,嚴重的滯後。然後很多信息又不全,報個統計數給你。
董小平:現在從2003年之後,特別是SARS之後到2004年,我們建立了一個真是到各級衛生防疫站的網絡系統,這個網絡就是你可以通過登錄網絡直接上報,你所看到的你所懷疑的這個疾病,比方說你懷疑它是一種痢疾,你懷疑是一種乙型腦炎,那麼你就可以立即上報,而且他有規定的時間。所以這種信息的採集要比十年前快得多,國家衛生部或者國家CDC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也就是幾個小時之內,我就能夠看到疫情的問題。
何劍鋒:那麼在國家這個層面,我們現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一個可能是全世界覆蓋面最廣,然後延伸深度最普及的一個傳染病報告網絡,那麼這個網絡是基於網際網路的一個網絡,並且誰也都是,至少在廣東,每個鄉鎮每個鄉鎮的醫院,它都有這個義務去要報告,每個醫生發現了他都會及時報告。報告完他及時的輸入電腦,一步到位,不存在分級的問題。
解說: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很快意識到建立傳染病報告網只是建立一個最基本的資料庫,與海外頂尖傳染病防治中心合作,建立起中國自己的傳染病分析防疫和治療系統才是關鍵所在。不僅僅是中國,全世界的傳染病防控系統都已經脫胎換骨。
董小平:2003年以前,很多國家甚至很多專家都認為傳染病大概不會是威脅人類最重要的疾病,特別是對於發達國家而言。但是SARS的爆發使這種簡單的推論或者簡單的結論徹底的破滅,所以SARS改變了人類對傳染病的認識,不僅僅是中國。
H7N9禽流感來襲 中國積極與國際機構合作
解說:經過了非典的十年曆練,一個全新的中國傳染病防禦系統在2013年迎來了關鍵性的挑戰。
禽流感這個會讓許多中國人談虎色變的名字,全稱是鳥禽類流行性感冒,主要是指由禽類攜帶的病毒引起的動物傳染病。
畢英佐:貓科動物很敏感的,對這個H5N1。不但人會感染,而且動物如果易感的動物感染H5N1的引起百分之百的死亡,高死亡率。
解說:1997年禽流感病毒H5N1在香港傳染的時候,當地很多農場的雞受到感染後都很快死亡。也是在那一年香港首次報告了H5N1病毒感染人類的病例,一名幼兒園學生感染後死亡。一時間發現了感染病例的香港淘大花園淪為疫區,但實際上早在1992年中國專家就確認了在中國存在禽流感病毒。
畢英佐:1992年我們就是發表了一篇文章,我們通過對廣東省大雞場的血清學的調查,發現血清學有陽性,在《中國獸醫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是證實禽流感在我們國家的存在,結果引起了軒然大波。
廣州雞場雞販:影響最大的時候是剛過清明節的時候,清明節前兩天這個雞還賣的可以,突然後兩天基本上就一個雞都賣不出去了,說吃了會得禽流感,說雞不能吃不能吃,就有影響。
解說:不過,發表於1992年的這份報告,並沒有導致中國政府對家禽農場下達捕殺令。
畢英佐:我們發表文章是證實禽流感在中國存在,捕殺後來沒有執行,因為低致病性的沒有,高致病性情況下才捕殺。
廣州雞場雞販:開始一天的話,貨全部有的話一天賣500至600隻,現在最少的一天賣幾隻雞,有時候基本上我都忘記了,有時候基本上好像沒賣一樣,慢慢後來就好一點點了,後來影響慢慢少一點了。
解說:但1997年香港爆發禽流感後,直到2005年11月25日全世界已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132例人感染病例,其中68例死亡,死亡率超過50%。這些確診的報告病例全部發生在東南亞地區。
畢英佐:主要是東南亞的感染比較多,家禽從業人員感染相對比較少,H7N9差不多有百分之六十可以追溯到和家禽有接觸史。
掃描屏幕下方的二維碼關注鳳凰衛視官方微信平臺,更多精彩盡在鳳凰私享會!
點擊關注@鳳凰衛視官網,更多精彩內容實時掌握
《皇牌大放送》節目在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
首播時間:(周六)21:40-23:00
重播時間:(周日)06:00-07:30 16: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