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秦安股份炒期貨被奉為A股上市公司「期神」,但後來屢屢翻車「金盆洗手」,淨賺2.69億元倉惶離場。遠大控股旗下控股子公司遠大石化經營大宗商品貿易業務,熟悉大宗商品價格,董事長吳向東因涉嫌操縱期貨市場被罰繳7億元,公司落得資不抵債、擬破產清算的下場,而上市公司也面臨投資虧損、業績下滑的局面。
控股子公司申請破產清算
11月19日,遠大控股公告,全資子公司遠大物產控股70%的子公司遠大石化因嚴重資不抵債、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擬以債務人身份向人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考慮破產清算過程將要發生的清算費用及資產變現率等問題,公司全資子公司遠大物產及其全資子公司遠大國際對遠大石化的應收款項預計將無法收回,經初步測算預計將減少公司2020年度合併報表歸母淨利潤1.09億元。
據了解,2016年5月24日至8月31日,遠大石化董事長吳向東利用其實際控制的18個期貨帳戶,通過以市場價大量連續買入開倉的手法,將資金優勢轉化為持倉優勢,大量囤積聚丙烯現貨,製造聚丙烯需求旺盛氛圍,以反作用影響期貨市場,跨期貨、現貨市場操縱PP1609價格。
9月29日,遠大石化被判處罰款3億元,對吳向東判處有期徒刑五年、罰款500萬元;依法追繳遠大石化違法所得4.36億元,依法追繳吳向東違法所得487萬餘元;對涉案的其他11個帳戶中的違法所得繼續追繳。截至9月30日,遠大石化淨資產為-3.46億元。
除了期貨投資虧損巨大之外,遠大控股通過遠大物產及下屬子公司開展的衍生品投資業務也同樣面臨虧損。據遠大控股公告,2020年1月1日至4月13日期間,遠大物產的衍生品交易累計虧損約1360萬元。
從公司的資本動作上來看,遠大控股近一年以來投資意向卻較為活躍。
2019年12月18日,公司董事會通過參與中紡油脂破產重整招募投資人報價的議案,但因報價低於其他人,此項投資意向終止。
7月30日,遠大控股對全資子公司寧波遠大增資,註冊資本由1200萬元增加到5000萬元,遠大控股的全資子公司遠大物產持有90%股權,另一全資子公司浙江新景持有10%股權。
11月19日,公布遠大石化擬申請破產的同時,遠大控股宣稱,因經營發展需要,其全資子公司遠大物產以自有資金2480.46萬元收購上海生水持有的遠大生水15%股權。收購完成後,遠大物產對遠大生水的持股比例由70%增至85%。
今年以來,遠大控股還多次為子公司提供擔保。截至二季度末,遠大控股對子公司的擔保額度達到49.95億元,剩餘擔保額度為24.11億元。但是,遠大控股今年的業績再度由盈轉虧。
前三季度淨虧損5225萬元
三季報顯示,遠大控股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約398.29億元,同比下降20.66%;淨虧損約5225萬元,同比下降177.14%;基本每股收益-0.10元,同比下降177.58%。
繼2017年淨虧損1.93億元之後,遠大控股時隔三年再度出現虧損。雖然二、三季度業績有所上升,但公司全年利潤距離回正仍有距離。而值得一提的是,截至9月30日,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年內已累計獲得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共計2602萬元。
遠大控股以大宗商品貿易為主營業務,其核心經營主體實遠大物產。公司以大宗商品現貨為基礎,以期貨工具為手段,通過期現貨有效結合進行運營,獲取商業利潤。遠大控股的大宗商品貿易主要品類包括石油化工、能源化工、金屬、農產品、橡膠等,同時還開展大宗商品的倉儲物流業務,但在總營收中所佔比例極小,公司主要還是依靠大宗商品貿易業務的收入。
天眼查顯示,遠大控股目前擁有子公司11家,除遠大物產、遠大油脂、若樸供應鏈和寧波遠大等6家子公司以外,其它5家子公司均顯示「吊銷」狀態。至於遠大控股的股東,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前十大股東中,有九位股東將其所持公司股份進行質押套現,合計1.56億股。其中,控股股東遠大集團持股2.10億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的38.59%,質押7690萬股,質押率達36.61%。
近年來,監管層對資本市場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越來越大,尤其是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內幕交易及操縱市場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遠大控股雖然沒有直接參與,但控股子公司犯罪,自身也難辭其咎,由此不僅造成公司形象受損和業績下滑,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也受到侵犯。遠大石化申請破產清算,若能順利完成,遠大控股站在新的起點上,能否一挽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