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日江蘇水稻害蟲褐飛蝨可能再次大範圍暴發

2020-12-04 搜狐網

  預計我省本月10日前後 稻飛蝨有可能再次暴發

  本報訊 前幾天「肆虐」南京市區的褐飛蝨終於「消停」了,但是農村裡的「蟲蟲危機」又要暴發了。昨天,省氣象臺與省植保站聯合發布病蟲害監測與預警,預計本月10日前後,稻飛蝨將進入孵化高峰期,又一輪「人蟲大戰」可能再上演。

  一盞燈一天可逮數萬隻

  自從8月下旬以來,無數小飛蟲「登陸」南京。據植保系統監測,最近出現的飛蟲是被稱作「氣象蟲」的水稻害蟲——褐飛蝨。眼下不僅是南京,全省各地燈下普遍出現有史以來最大的褐飛蝨群,一盞燈一天就可以捕捉到1000隻以上的蟲子,其中沿江東部和沿海東部在30000隻以上,張家港更是高達79萬隻。昨天,江蘇省植保站和省氣象臺聯合發布病蟲害監測與預警,提請有關部門關注天氣預報,強化蟲情監測、制訂正確的防治對策、加強技術指導,全力防治褐飛蝨。

  暖秋助長蟲蟲氣焰

  據專家介紹,褐飛蝨是一種遷移能力很強、繁殖速度極快的水稻害蟲,每年都會從南嶺地帶及其以南地區依託暖溼氣流長距離遷飛。它主要聚集在水稻的基部靠近水面的地方,靠啃食水稻根部為生。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往往在水稻穗期暴發成災,致使水稻大幅減產。

  江蘇省氣象臺副臺長魏建蘇介紹說,褐飛蝨的最適宜溫度是22—28℃,相對溼度80%以上。暖秋、多雨溼潤是褐飛蝨種群繁殖和危害的有利條件。8月29日夜至8月30日,隨著北方弱冷空氣自北向南影響江蘇,使江蘇高空產生了弱下沉氣流,將遷移中的褐飛蝨在江蘇「登陸」。同時,8月中旬以來,全省平均氣溫為27.1—30.2℃,多雷陣雨天氣,大部分地區相對溼度在80%左右,對褐飛蝨的繁殖和發育十分有利。

  10日後會有一次大暴發

  據省氣象臺預報,9月份平均氣溫全省大部分地區偏高,本月的降水量全省大部分地區多為過程性降水,預計9月20日之前均為褐飛蝨發生危害的適宜溫度,對褐飛蝨產卵和繁殖十分有利,這次遷入的褐飛蝨成蟲將順利產卵,9月10日前後進入孵化高峰期,田間蟲卵量還將不斷增加,預計褐飛蝨有可能大暴發。(朱姝)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取得水稻害蟲褐飛蝨生物防治新突破
    注入沃爾巴克氏體細菌,既能令其後代不育,又能顯著抑制褐飛蝨所傳播的水稻齒葉矮縮病毒的傳播  新京報訊(記者 周懷宗)褐飛蝨是亞洲最主要的水稻害蟲,常年在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頻繁暴發,既能直接刺吸危害水稻植株、引起植株倒伏,又能傳播水稻病毒造成間接危害,嚴重影響作物生產。
  • 水稻害蟲褐飛蝨防治難? 共生菌讓其後代不育
    褐飛蝨,亞洲最主要的水稻害蟲,常年在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頻繁肆虐。南京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洪曉月教授團隊及其合作者多年研究發現,通過昆蟲胚胎顯微注射技術,向褐飛蝨卵內注入一種共生菌的特殊株系,可以導致褐飛蝨的後代不育。這項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當代生物學》雜誌。
  • 「任性」切換翅型,褐飛蝨有何「絕招」—新聞—科學網
    華中農大供圖 翅型發育關鍵因子在褐飛蝨暴發危害中的作用。華中農大供圖 褐飛蝨是一種會隨著水稻營養狀況變化而改變翅型的遷飛性害蟲。水稻好吃,它們長出短翅,不會飛行,繁殖力增強;水稻營養狀況不好,它們長出長翅,飛到別處覓食。褐飛蝨「任性」切換翅型的行為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絕招」?這引起了科學家的好奇。
  • 褐飛蝨大發生,預示著稻飛蝨有暴發成災的可能,科學用藥早防治
    今年水稻蟲害較往年發生要重,早稻稻縱卷葉螟部分地區大發生,現中晚稻稻飛蝨大發生。據最新全國農技中心發布的病蟲情報看,8月底至9月初南方大部稻區稻飛蝨蟲量基數比往年多,褐飛蝨比例高,上海、江西、湖南田間褐飛蝨比例分別達90%、85%、76%。
  • 「利奇馬」颱風來襲,水稻飛蝨恐爆發成災,農民如何防治才好?
    褐飛蝨:這是一季稻和晚稻為害最為嚴重的害蟲之一,褐飛蝨屬於遷飛性害蟲,颱風等都是其主要傳播媒介,「利奇馬」颱風來了更要小心,很能能帶動褐飛蝨的遷飛。農農老師也觀察到,水稻蟲害的發生與病害發生時協同的,一般水稻紋枯病發生嚴重的田塊,稻飛蝨也更容易發生,且不容易控制。三、稻飛蝨的防治難點對於稻飛蝨防治,其中最難防治的是褐飛蝨,其他白背飛蝨和灰飛蝨相對好控制,所以今天農農老師重點講講褐飛蝨的防治難點。
  • 南農大科研團隊在應用共生菌防控稻飛蝨機理上取得新突破
    褐飛蝨是亞洲最主要的水稻害蟲,常年在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頻繁暴發,既能直接刺吸危害水稻植株、引起植株倒伏,又能傳播水稻病毒造成間接危害,嚴重影響作物生產。長期以來,稻飛蝨的防控主要依賴化學防治,給水稻綠色安全生產和生態環境帶來較大的壓力。
  • 2020年水稻防治這些害蟲!防治方法看這裡!
    水稻種植過程中,容易受到一些蟲害侵擾,導致產量和質量下降;水稻蟲害防治一直也是種植者們關心的問題,以下歸納幾種常見水稻蟲害的防治方法,供參考:2020年水稻蟲害預測根據2020年病蟲害預測信息,今年我國水稻病蟲害總體呈偏重發生態勢,預計發生面積12億畝次。
  • 2011年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治技術方案
    我國水稻病蟲暴發頻繁,危害嚴重,防控壓力大,及時有效控制病蟲危害,對確保水稻生產和糧食生產安全意義重大。根據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專家會商預測,2011年水稻病蟲害繼續呈嚴重發生態勢,程度重於2010年,預計發生面積13.9億畝次。為做好2011年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最大限度減少病蟲危害損失,特制定本方案。
  • 中國在水稻抗飛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或將影響4億畝次水稻
    上遊新聞記者從科技部獲悉,近日,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何光存課題組在水稻抗褐飛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項研究從水稻農家品種中鑑定和定位了抗稻飛蝨基因Bph6,並應用圖位克隆法成功分離了該基因。研究發現Bph6編碼一種新的蛋白BPH6,該蛋白與胞泌複合體亞基Exo70E1相互作用,調控水稻細胞的分泌,Bph6能保持水稻細胞壁的穩定,阻礙褐飛蝨取食。Bph6還可以調控水稻的激素信號途徑,上調水稻體內防禦基因的表達,促使植保素含量升高,從而對稻飛蝨產生抗蟲性。研究還發現Bph6基因起源於野生稻,對稻飛蝨具有廣譜抗性,是一個顯性抗飛蝨基因,在雜交水稻育種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 江蘇省發布稻飛蝨害蟲預警 9月中旬可能再爆發
    我省發布氣象型害蟲預警,稻飛蝨可能再爆發  【南京日報報導】 (記者 顧雯 通訊員 曹穎 湯立一) 8月下旬以來,我市受到稻飛蝨的「襲擊」,不少人以為降雨之後蟲量將會減少。但近期江蘇省植保站和省氣象臺首次聯合發布了病蟲害監測與預警,9月稻飛蝨仍可能再次爆發。
  • 治蚜蟲、飛蝨、粉蝨最經典的配方,立刻擊倒害蟲,1天死亡98%以上
    蚜蟲、飛蝨、粉蝨是目前發生範圍最廣,繁殖速度最快,危害最嚴重,防治最困難的幾種刺吸式害蟲。嚴重威脅農業生產,每年都有許多地塊遭受嚴重減產。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防治蚜蟲、飛蝨、粉蝨等刺吸害蟲的經典配方,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長,價格便宜等特點,深受農民歡迎。
  • 研究揭示乙烯和茉莉酸信號途徑相互應答介導水稻響應刺吸式昆蟲的...
    8月12日,國際學術期刊New Phytologist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苗雪霞研究組的文章「Novel crosstalk between ethylene- and jasmonic acid-pathway responses to a piercing-sucking insect in rice」,該項研究揭示了水稻在響應刺吸式昆蟲的過程中所激發的乙烯和茉莉酸信號途徑的應答機制
  • 安徽省發布楊樹食葉害蟲警示通報
    中國園林網8月8日消息:近日,安徽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發布《全省楊樹食葉害蟲發生警示通報》,指出夏季全省以楊樹舟蛾類為主的食葉害蟲極有可能暴發危害,要求各地嚴密開展蟲情調查與監測,準確掌握蟲情動態,及時發出預警信息和組織開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