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視覺中國
《高維度思考法:職場問題解決篇》 (日)細谷功 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為什麼總有一些人能輕輕鬆鬆地實現目標而自己一直拼命努力卻無法獲得理想的業績?嚴格按照上司或客戶的要求工作,就一定能讓對方滿意嗎?如何才能讀懂趨勢,及時趕上下一個風口?
解決上面這些問題的關鍵,在於能否從更高維度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日本著名諮詢師細谷功 提出了「元思維」的概念,從深層次來解決那些令人苦惱的職場問題。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孫珺 (除署名外)
運用「元思維」實現高維度思考
細谷功,畢業於東京大學工學部。曾就職於東芝公司,後來進入商業諮詢領域,供職於安永等世界級諮詢公司,之後成為世界500強NTT電信集團旗下高端諮詢公司QUNIE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和高級顧問,提倡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高維度思考法。著有《地頭力:從結果出發解決問題》《高維度思考法:如何從解決問題進化到發現問題》等作品。
在《高維度思考法:職場問題解決篇》一書中,他通過大量職場問題的解決案例,提出了「元思維」的概念。元思維就是使自己的視點上升到更高水平,從而洞察到自己在思考時所受到的束縛。同時,他在書中詳細解析了運用「元思維」實現高維度思考的兩種方法:Why型思維和類推思維。Why型思維通過追問上層目的,幫助我們衝破思維定式和狹隘視野,洞察問題的本質;類推思維通過放眼大千世界,教我們如何從其他領域借鑑靈感,從而實現跳躍式創意。
認知升級時代,只靠默默努力還遠遠不夠
正如愛因斯坦曾經說的,本層次的問題,很難靠同層次的思考來解決。運用高維度思考法,發現合適的戰場,找到真正的對手,才能事半功倍,掌握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的核心能力。
為什麼需要元思維呢?因為元思維意味著擁有「從更高的視點思考問題」的全局觀。如果你正被繁重的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或者正因為創意陷入僵局而一籌莫展,那麼不妨按著本書的提示,開啟一段簡單高效的職場問題解決訓練吧。例如:
上司要求「調查無人機的情況匯報上來」,接下來應該怎麼做?
除了迴轉壽司以外,還有哪些「迴轉○○」?
傳統咖啡廳面臨著哪些競爭?
信號燈和特快列車停車站的共同點是什麼?
「 財務工作」和「體育競賽裁判」這兩種工作的共同點是什麼?
複印機和電梯的共同點是什麼?
計程車和土特產商店的共同點是什麼?
你會不會覺得上述問題腦洞大開?本書就是從思維出發訓練你看問題的高度,並加上大量練習。從雜務中抽離出來,拉長鏡頭看一看,你會發現嶄新的世界、不同的視角。
精彩書摘
尋找身邊的「自相矛盾」
最典型的「以自我為中心」,表現為言行上的「自相矛盾」。只有採用「元視點」看待問題,才能發現類似的「自相矛盾」。反過來說,善於運用元思維則可以隨時意識到自相矛盾的情況。
幾乎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會有「言」「行」不一致的情形。這是因為人們的「言」往往是「自己看見的世界」,而「行」則是「別人看見的世界」。也就是說,自己看見的世界與別人看見的世界通常會有很大的差距。
越是能夠從「脫離自己」的視點審視自己的人,言行之間的差距就會越小。不過仍有很多人完全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在這種狀態下看待自己,很難真正認清自己。
自相矛盾的例子有很多,例如:
批評別人「只會批評別人,提不出建設性意見」
在網上宣稱「不能原諒那些在網上詆毀別人的人」
提出反對意見:「不要只提反對意見卻拿不出替代方案!」
單方面要求對方「注意聽別人的話」
寫著「不要按說明書操作!」的使用說明書
認為「抽象化和一般化都沒有意義」的一般化結論
建議別人「不要照單全收地聽信別人的話」
一味強調「傾聽的重要性」的演講
抱怨「下屬自己沒能力卻歸罪於別人」的上司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年長者經常會說「現在的年輕人真是沒出息」,這種說法簡直可以稱作典型的「非元思維」。之所以說這些人「沒有客觀看待自己」,是因為以下幾點都可以證明他們不具備元思維(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成見)。
把自己年輕時的情況束之高閣
任何時代都存在同樣問題,卻認為只有「現在的年輕人」和自己的時代是特殊的
沒有意識到正是自己這一代人造就了現在的年輕人
以上這些最根本的問題在於,說話者自身並沒有意識到這當中存在問題。
你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嗎
我們首先需要確認自己的思維中存在哪些偏見或定式。
人們以為自己看到的是事實和真相,但其實在潛意識中卻常常以自己為中心,形成各種偏見。元思維可以幫助我們發現這些偏見並加以糾正,從而形成創造性思維。接下來就來確認一下自己心中的「有色眼鏡」(偏見)吧。
要知道,思維定式最大的問題是「本人無法察覺」。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特別是工作中常會遇見的很多情形,其關鍵問題都是當事人沒有洞察到自己的思維定式。
最典型的偏見是以自我為中心。我們不能總是從以自我為中心的視點來看待所有事物。
「有色眼鏡」的最大問題就在這裡。與自己所意識到的相比,人們以自我為中心的程度可能要嚴重數(百)倍,或者我們看待自己的視點與看待別人的視點之間也存在上百倍的差異,而人們對此卻往往全然不覺。
例如,您有下面這些情況嗎?
「借給別人的錢」會一直記得,「向別人借的錢」卻轉眼就忘(也可以把「借錢」換成「給予幫助」)
認為「現在的年輕人」不夠能幹
常常覺得「只有自己吃虧了」「只有別人賺到了」
看別人都是芸芸眾生,只有自己與眾不同
把別人的失敗歸結為「沒有能力的必然結果」,卻將自己的失敗解釋為「運氣不好」
要求別人「不能一知半解就誇誇其談」,而注意不到自己才是一知半解,卻正在對別人誇誇其談
……
我們自己或者周圍的人可能或多或少都存在類似問題吧。
上升到元視點,就是要消除自己的特殊性,從客觀認識自己開始。
以下幾類人不擅長元思維
憑感情行事的人
過於固執己見(而不自知)的人
總是追求具體細節、要求做到簡單易懂的人
(毫無根據地)滿懷自信的人
常認為「自己(所處的環境)與眾不同」的人
這些人經常處於未能實現元認知的狀態。不過他們的行動力往往很強,也有很多人憑藉行動力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並且地位也比較高,這就更容易導致他們堅信自己是對的。一旦陷入這種狀態,便不太可能指望他們用元思維去思考問題了。
「元視點」的應用訓練
正如前文對自相矛盾的介紹中所說的,用元視點思考,從更高的視點觀察,便能發現矛盾。下面的例題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加深理解。
【例題】
什麼職業「無法體會到顧客的感受」?
【解說】
小時候曾經聽過這樣一個小故事,是小學生之間的對話:
「我長大了想當水手,但是我不會遊泳……」
「沒關係,不用擔心,我爸爸是飛行員,他也不會飛。」
這個對話很好地從另一個側面展示了「自相矛盾」的結構。
還有一些情況雖然略有不同,不過在這個世界上,確實有一些職業「從結構上來說,無論如何都無法體會(或者無法經歷)顧客的感受」。
例如:婦產科的男醫生
為窮兇極惡的罪犯辯護的律師等
【練習題】
請嘗試列舉一些「無法體會到顧客的感受」的職業(正如前文介紹的,以疾病或者罪犯為工作對象的職業都比較符合這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