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凡看過好萊塢大作《勇敢的心》的朋友,想必將梅爾.吉布森飾演的威廉.華萊士視為「勇敢的心」這一稱號的擁有者。
其實這樣認為的話就真的錯了,「勇敢的心」指的並不是威廉.華萊士,倒是恰恰指的是電影中數次出賣過華萊士的蘇格蘭國王羅伯特.布魯斯。

需要說明的是,羅伯特.布魯斯出賣華萊士的情節是影片虛構的,並不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
事實上華萊士效忠羅伯特.布魯斯的主要政敵蘇格蘭巴利奧爾家族。而歷史上的羅伯特.布魯斯則是蘇格蘭真正意義上的民族英雄。
蘇格蘭在「長腳國王」愛德華一世的時代,所面臨的是被同化和吞併的命運,正是羅伯特.布魯斯帶領蘇格蘭人不斷與英格蘭進行著無數次戰鬥,並在班諾克本之戰中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

布魯斯作戰非常勇敢,經常身先士卒,衝入敵陣與敵廝殺,在班諾克本之戰中他就是衝到陣前,一斧頭劈死了敵將,致使對方群龍無首,直接將戰局扭轉。
在英國流傳著一個傳說:羅伯特.布魯斯晚年因深感自己曾為家族利益而反覆無常,排斥異己又利用盟友,同時曾在教堂中手染鮮血,於是決心發動十字軍以洗脫罪孽。

當他本人因為病重而無法隨軍遠徵之時,他囑咐忠誠的部下詹姆斯.道格拉斯代替自己領導隊伍繼續與英格蘭人死磕,並要求在死後將自己心臟取出,保存在銀盒子中與蘇格蘭人同行。
羅伯特死後,道格拉斯遵守了諾言,他在1330年早春離開蘇格蘭,脖子上戴著用鏈子綁住的銀質琉璃盒,裡面陳放的就是羅伯特.布魯斯的心臟,這顆心臟既所謂的「勇敢的心」。

此後道格拉斯在對抗格蘭納達的摩爾人戰役時中了埋伏。大軍被圍困在山坳之中,在危急關頭,道格拉斯將盒中的心臟高舉頭頂,放聲高喊:「向前衝吧,蘇格蘭的勇士們,勇敢的心就在這裡,就像以往曾經做的那樣,追隨勇敢的心直到奮勇戰死!
在他的激勵之下,蘇格蘭人拼出性命往外衝,但是密集的弓箭和標槍使得他們沒有辦法脫身,最終連同道格拉斯在內的所有蘇格蘭人全部戰死沙場。

「勇敢的心」之典故便是由此而來。好萊塢的同名電影《勇敢的心》源自此故事,但有較大的修改和偏離)
幸運的是,這顆「勇敢的心」並沒有被敵人拿走,也沒有腐爛在荒野,而是前來救援的戰友威廉凱思找到,並且帶回了蘇格蘭,安葬在梅爾羅斯修道院。
後來有很多吟遊詩人到處講述這個悲壯的故事,並且將詩名命名為「勇敢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