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譜衛星數據助力雄安新區農作物分類 精確度達90%以上

2020-12-07 北晚新視覺網

一組中國商業航天高光譜衛星數據圖片昨天在京亮相,高清晰度的畫面,不同光譜顏色區分地面山川、海洋、陸地等信息。記者了解到,高光譜衛星已經應用於貴州、新疆的玉米棉花種植面積統計,在雄安新區的農作物分類中也得到有效應用,精確度達90%以上。

衛星高光譜圖

當天商業航天高光譜衛星數據首發會主辦方、珠海歐比特總經理顏志宇表示,自2014年開始,「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星座項目啟動投資建設,實現了中國首次高光譜衛星組網。目前,該項目7顆衛星在軌運行正常,平均每5天就可以對全球覆蓋一遍,具備對植被、水體、土壤等地物進行精準定量分析的能力。

顏志宇表示,他們研製發射的高光譜衛星,其空間解析度達10米、幅寬達150公裡,已經成為我國商業遙感衛星家庭的重要成員。高光譜衛星數據具備對植被、水體、海洋等地物進行精準定量分析的能力,已經在自然資源監測、環保監測、海洋監測、農作物面積統計、應急管理、城市規劃、重大工程監測等領域得到了示範應用。例如,在貴州省玉米種植面積統計、新疆棉花種植面積統計、雄安新區農作物分類等應用中,精確度達到90%以上。

在當天院士專家論壇環節,多位院士表示,商業航天未來可期。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稱,高光譜衛星既可以達到拍攝地表平面信息的目的,又可以得到豐富精細化的光譜信息,大大提高了區域範圍內圖像信息採集能力,對遙感信息的定量分析和更精細化的地物識別有重大意義,可滿足政府、企業和社會大眾的多重需求。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張航

流程編輯:TF015

相關焦點

  • 中國商業航天高光譜衛星數據對外首發 對農作物分類精確度達90%以上
    光明網訊(記者宋雅娟)12月17日,中國商業航天高光譜衛星數據首次對外發布,這標誌著高光譜衛星大數據的產業化應用迎來標誌性進展,將開啟中國定量遙感應用的新時代。  商業遙感是商業航天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 「行業專題」高光譜遙感技術助力農作物精細分類
    遙感技術告訴你》,我們探討了如何利用高光譜遙感影像數據估算農作物面積。文中提到,高光譜遙感技術可以客觀、準確、及時地提供農作物生態環境和作物生長的各種信息,它是精確農業獲得田間數據的重要來源。本期案例,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如何利用高光譜遙感影像數據進行農作物精細分類。
  • 衛星說:雄安,你變了
    三年多來雄安新區走過了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當前雄安已進入大規模開發建設階段未來之城日新月異雄安畫卷徐徐展開今天,讓我們跟隨著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抓總研製的高分二號衛星一起去看看巨變中的雄安新區千年秀林「千年秀林」是雄安新區重要的生態工程
  • 葛洲壩水務:助力雄安生態建設,以紅色引領繪就新區熱土的藍綠底色
    藍、綠是「未來之城」雄安的底色,生活汙水及垃圾處理是民生問題,也是環保問題,更是重要的公共服務事業。有著紅色基因的葛洲壩水務主動作為、為民解難,以高度的責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服務新區熱土的生態建設,讓黑水進、清水出,讓垃圾清、環境淨,有效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以環境汙染治理的實效得到了屬地政府及人民的一致好評,為雄安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 地熱資源豐富、土壤質量優良 雄安新區部分地質「家底」公布
    一是雄安新區地熱資源豐富,儲量大、溫度高、水質好、易回灌,技術、經濟、環境可行條件下適宜規模化開發利用,可為打造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提供穩定安全的清潔能源供給。  調查成果顯示,雄安新區淺層地熱能廣泛分布於地下0-200米,適合地埋管地源熱泵的利用,可利用資源量折合標準煤400萬噸/年,能滿足約1億平方米建築物供暖、製冷需要。
  • ...部部長廉毅敏到雄安新區調研!第二十一期雄安創新大講堂開講……
    雄安新聞10月21日,河北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廉毅敏到雄安新區調研,實地考察新區規劃展示中心、商務服務中心、容東片區B1組團項目和容城縣白塔村,深入了解新區規劃建設和基層黨建工作。廉毅敏強調,要以高質量基層黨建為雄安新區建設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 比輻射計助力高光譜遙感技術發展
    高分五號衛星是世界首顆實現對大氣和陸地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是我國實現高光譜解析度對地觀測能力的重要標誌,將滿足環境綜合監測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對掌握高光譜遙感信息資源自主權、助力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意義。
  • 「智慧藍圖」輪廓漸明——河北雄安新區加快建設「未來之城」見聞
    在這片希望的熱土上,「未來之城」正在拔節生長……「未來之城」上演「速度與激情」起重機巨臂高擎、工程車輛穿梭忙碌、建設者埋頭奮戰……秩序井然的雄安新區建設工地上,在保障質量的同時,建設者們揮灑汗水、全力以赴,展現出新時代「未來之城」的「速度與激情」。
  • 央視新聞:雄安新區地質調查,地熱資源被畫重點
    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淺層地熱能滿足1億平建築物供暖、製冷,中深層地熱能可支撐供暖面積超過1億平方米。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11月21日,澎湃新聞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以下簡稱中國地調局)了解到,經調查,發現雄安新區地熱資源豐富,土壤、地下水環境質量較好。目前,雄安新區自然資源環境綜合監測網初步建成,可實現監測數據的在線集成和信息化服務。
  • 雄安新區地質調查亮出「家底」
    「雄安新區地熱資源豐富,土壤環境質量優良,地下水質量總體良好且穩定。」近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公布了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系列成果。經過將近四年的努力,雄安新區地下地質結構、地下水流系統以及地熱資源分布已基本查清。
  • 雄安新區起步區萬米多尺度地下空間三維結構初步構建
    地質調查工作團隊通過在雄安新區起步區建立地下200米深度範圍米級精度三維地質模型,評價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條件和工程建設適宜性,構建起步區萬米深度範圍地下含水層、地下熱儲層、深部探測層等多層次、多尺度地下空間三維結構框架,有效支撐雄安新區地下資源開發利用,助力「透明雄安」建設。
  • 雄安畫卷徐徐鋪展 「未來之城」蓄勢待發——雄安新區設立三周年...
    兩個多月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雄安新區1000多個基層黨組織聞令而動,1萬多名黨員投入到防疫一線。雄安新區常住人口120多萬人,至今仍保持「疑似病例為0,感染患者為0」。  在雄縣縣城東北10公裡處的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施工現場,幾十臺打樁機、吊車同時作業,起重機巨臂高擎、直指雲天。這是雄安新區的首個重大交通項目。按照計劃,雄安站將於今年底投入使用。
  • 柳工機械助力京雄高速開工,雄安新區對外骨幹路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柳工機械助力京雄高速開工,雄安新區對外骨幹路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2019-08-22 | 發布者:小編在線 | 來自工程機械在線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8月18日上午,北京到雄安新區高速公路――京雄高速河北段正式開工建設,榮烏高速新線、京德高速等幹線也將在9月底前陸續開工建設,雄安新區對外骨幹路網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 雄安新區地質情況已摸清
    本報北京電(記者常欽)近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了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系列成果,包括工程地質、土地質量、地下水與地面沉降、地熱清潔能源、白洋澱生態環境等內容。目前,初步建成雄安新區自然資源環境綜合監測網,實現監測數據的在線集成和信息化服務。
  • 汛期科技應用系列報導⑩:雄安首部X波段相控陣陣列天氣雷達助力防汛
    而作為今年7月剛剛加入雄安新區氣象監測網絡的新成員,X波段相控陣陣列天氣雷達為有效破題提供了強大助力。氣象監測裝備保障邁進一大步自2019年下半年開始,雄安新區開始進入「塔吊林立、熱火朝天」的大規模建設階段。進入今年汛期後,短時強對流天氣高發頻發。有效降低暴雨、雷電、大風、冰雹等災害性天氣對工地施工安全造成的不利影響,成為緊迫任務。
  • 我國首顆自主建造高光譜業務衛星在軌交付運行
    近日,5米光學業務衛星在軌交付儀式在京舉行,該衛星正式交付自然資源部,標誌著我國自主建造並成功運行的首顆高光譜業務衛星進入業務化運行階段。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凌月明出席儀式並講話。凌月明充分肯定了衛星工程在軌測試取得的高光譜精細分類應用等成就。他指出,5米光學業務衛星是我國衛星產品高質量發展支撐我國行政管理高質量發展的典範,後續自然資源部將聯合各有關部門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自然資源部將充分用好國產衛星遙感數據。
  • 我國首顆自主高光譜業務衛星投入業務化運行
    11月16日,5米光學業務衛星在軌交付儀式在京舉行。該衛星正式交付自然資源部,標誌著我國自主建造並成功運行的首顆高光譜業務衛星進入業務化運行階段。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凌月明出席儀式並講話。5米光學業務衛星於2019年9月12日成功發射,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會同衛星、測控、地面、應用等各系統建設單位,聯合自然資源省級衛星應用技術中心,在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林業和草原等領域開展了行業應用測試,順利完成全部在軌測試內容,為我國高光譜衛星業務化應用建立了基本衛星產品及指標體系。
  • 站在雄安看前沿|「天地澱」立體智慧監測助環境「清朗」
    「通過全國首創的環境監測採樣質控系統,結合物聯網、網際網路、區塊鏈等高科技手段,真正做到了採樣全過程質控,數據全程留痕和數據可溯性。在環境監測垂直管理改革過程中,將發揮重要的作用。」張冬生說。位於三樓的雄安生態環境指揮調度中心,「雄安新區智慧監測平臺」正在運行。軟體技術人員林坤堂在指揮臺刷新著新區水質監測網絡地圖,地圖的顏色根據每個月環境狀況而變換。
  • 雄安新區:先植綠、後建城 街道100%林蔭化
    進門左側是一座微型氣象站,可以監測氣溫、空氣品質等,數據共享傳到新區管委會一樓的顯示屏。  為節約空間,工作人員拆掉兩個小院中間的牆,舊磚直接幹鋪在院裡,不用水泥,便於滲水。廂房門口的地下是汙水處理設施。該公司雄安事業部的姚培說:「過去居民用旱廁,生活汙水排到自家挖的滲坑。現在汙水經過降解處理後,排入市政管網。」
  • 高光譜成像光譜儀簡介及其應用概述
    高光譜高光譜成像光譜儀–概述  高光譜高光譜成像光譜儀是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多光譜遙感成像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以高光譜解析度獲取景物或目標的高光譜圖像,在航空、太空飛行器上進行陸地、大氣、海洋等觀測中有廣泛的應用,高高光譜成像光譜儀可以應用在地物精確分類、地物識別、地物特徵信息的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