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海嘯殘骸形成長約百餘公裡垃圾島(組圖)
、汽車和各種殘骸捲入太平洋,形成「垃圾島」,正漂向美國西岸。 中新網4月11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11日報導,日本海嘯衝走的房屋、汽車與人體等殘骸正形成大片的垃圾島,長約111公裡,目前正在往美國西岸漂流,可能傷害海面船隻,引發太平洋航線混亂。
-
日本311海嘯廢棄物在海洋中漸成「垃圾島」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7月22日報導,隨著太平洋垃圾問題越來越嚴重,科學家最新發現,日本311大地震引發的海嘯送大量廢棄物進入海洋,恐將成為永久的「人工垃圾島」。研究人員在北太平洋環流(North Pacific Gyre)、也就是所謂的「太平洋垃圾帶」附近進行30天考察,並用無人機拍攝全景畫面。
-
日本地震形成的垃圾島如一"怪物"徘徊在美國海岸
中國網11月7日訊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11月6日報導,由於日本地震和海嘯形成的垃圾堆很快就會由德克薩斯州到達美國西海岸。據科學家一個非常粗略的估計,在德克薩斯州(700000平方公裡),有不少於1000000噸垃圾。現在這些垃圾位於夏威夷和加州之間,正緩緩飄向金州方向,距金州海岸線不到3千公裡。
-
日本有大地震和海嘯?今年全球已發生6級以上地震20次,最大7.7級
在地球上,日本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比較特殊,可以說完全是四面環海,同時日本也是世界地震相對較為活躍的國家之一,因為是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附近。按照日本調查委員會的公告顯示,初步預估千島海溝附近在30年以內,有7%-40%的概率發生芮氏8.8級以上的地震,所以這能有大地震發生的概率。
-
日本3·11大地震後海嘯成因被發現
日、法、美、英4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科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發現,伴隨日本2011年3月11日的大地震,日本東北地區太平洋海域地震震源區的地層應力大規模釋放
-
日本氣象廳的地震、海嘯、火山災害預警
為了能在地震發生後快速確定地震的震中、推算出震級,並儘快發布地震災害警報,日本建有完善的地震災害監測系統,日本氣象廳在全國設有約600個地震觀測點,24小時監測地震;還在日本海域水下2000米,安裝了約1000個地震儀,通過海上監測船將有關地震信息發射到人造衛星上,再利用全球定位系統,密切監視大陸架板塊的移動。
-
日本2500萬噸殘骸飄向太平洋將形成"垃圾島"
據英國媒體6月23日報導,法國某環保組織估計,日本3月11日發生的9級地震及其引發的海嘯造成2500萬噸殘骸湧入大海。幾年之內,這些殘骸會在太平洋東部和西部各形成一個「垃圾島」。 數百萬噸的殘骸從日本東北部湧入大海,包括漁船、汽車、貨櫃、冰箱、塑料製品、木材以及橡膠等;其中的船隻、汽車等交通工具還會漏油,工業用品容器中也會往外洩露農藥、化學製品和其他種類繁多的汙染物。 據悉,這些殘骸的移動速度大約是每天5至10英裡,穿過太平洋的時間約為12個月。殘骸不僅會對環境造成很大汙染,對海上船舶和野生動物也將構成較大威脅。
-
日本可能再次出現311級別大地震和海嘯
板塊壓力增大,要小心再次出現311級別大地震 2月13日的地震,依然心有餘悸,許多在日華僑華人表示嚇得不行
-
美國發生7.8級大地震,海嘯警報發出!連日本也要受影響?
據中國地震臺網消息,北京時間今天下午14:12分,美國阿拉斯加州的阿留申群島附近海域發生7.8級地震,震源深度僅為10公裡,美國地質調查局也定此次地震為7.8級,這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全球範圍內發生的最強地震。
-
地震一定會引發海嘯嗎?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太平洋海域發生9級地震,地震引發強烈海嘯,最高浪高達23米,巨大的海嘯混合著海底的物質和汙泥,橫掃日本東北部沿海城市,造成摧毀性的破壞。之後日本政府把11月5日定為「海嘯防災日」,並向聯合國提交決議案,希望將這一天定為「世界海嘯日」。
-
日本大地震及其大海嘯成因
3月11日,日本發生9.0級地震,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區遭到海嘯襲擊。電視畫面顯示,海嘯迅速吞沒了農田和房屋,汽車和船隻被海嘯席捲著撞上建築物。在一系列的地球板塊和能量運動後,日本遭遇1900年以來最大的地震,以及由此帶來的毀滅式海嘯。如此大地震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地震為何會引發大海嘯?
-
疫情下的日本真的地震了,專家預測未來會出現9.1級大地震海嘯
緊接其後又連續發生兩次強震,最強6.9級,未來真的有大地震?這次日本真的「震」了,同一地區連續出現了兩次強震。根據日本氣象廳數據顯示,在北京時間4月18日16時25分和北京時間17時24分,分別發生了6.9級和6級強震。氣象臺未發布海嘯預警。
-
日本大地震漂流物聚成垃圾島:大如德克薩斯州 重百萬噸
人民網11月7日電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網站消息,日本在2011年遭逢地震和海嘯攻擊後,產生了大量「垃圾島」,如今正朝著美國方向緩慢漂移。 美國《福克斯新聞》報導稱,一個位於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亞州之間的「垃圾島」,重量可能超過百萬噸,面積甚至等同整個德克薩斯州。
-
日本為何執意把百萬噸核汙水排入海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了一場震級高達芮氏9級的地震,這場地震是人類歷史上發生的第五大地震。這場地震在日本的東北海岸引起了巨大的海嘯,海嘯最高達到了23米。這場災難導致大約1.85萬人死亡或失蹤,超過47萬人被迫離開家園疏散。
-
人工地震試驗!
10月20日,美國阿拉斯加半島海域發生7.5級地震,中國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發布消息表示,該地震已經引發局地海嘯,但不會對中國沿岸造成影響。 地震,是一個許多人聞之色變的詞。地震的發生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有可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洩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人們將地震列為最可怕的自然災害之一。 據了解,全球平均每年發生約500萬次地震,能被人們感覺到的地震約5萬次,可能造成破壞的地震約100次。
-
日本海岸現多條罕見皇帶魚,民眾憂是地震海嘯前兆
日本海岸現多條罕見皇帶魚,民眾憂是地震海嘯前兆 進入2019年以來,日本富山縣海岸邊不斷發現罕見的深海皇帶魚,這讓不少人感到不安。
-
陶世龍專欄--什麼是地震海嘯
地震海嘯是海底發生地震時,由於海底地形急劇地升降變動,引起的海水強烈擾動。海水先向突然變行低洼的地方湧去,隨後翻回海面,形成一種特別長的大浪,兩個波峰之間的距離,可達100公裡以上。為什麼地震海嘯的襲來總是在地震之後? 1896年6月15日晚上七點鐘左右,日本三陸地方的居民普遍感到了地震,來勢不猛但時間較長,在震動過去後的20分鐘,這裡的海水忽然後退了,露出了平時看不見的礁石和沙灘。到了晚上八點鐘左右,只聽見海上出現了暴風雨般的聲音,巨大的海浪衝上岸來,海嘯襲來了。1960年智利大地震時也有這樣類似的情況。
-
東日本大地震「海嘯傳承館」即將開館 配有中文解說員
參考消息網9月18日報導日媒稱,位於巖手縣陸前高田市的東日本大地震海嘯傳承館將於9月22日開館。據日本《朝日新聞》網站9月11日報導,該館的10名解說員正在進行準備,其中包含以英文、中文接待來訪者的4名解說。
-
美國發生7.8級大地震,引發海嘯警報
一場7.8級的大地震襲擊了美國阿拉斯加半島,並引發了海嘯預警。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稱,當地時間周二晚上11點12分,美國阿拉斯加州的阿留申群島附近海域發生7.8級地震,震源深度僅為10公裡,美國地質調查局也定此次地震為7.8級,這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全球範圍內發生的最強地震。
-
發生地震一定會發生海嘯嗎,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
還有一種情況,上圖,地震時產生地殼下陷,海水快速填充下陷形成的空間,引發海水強烈碰撞,激起很大的波浪,這樣的地震地殼錯位大,下陷的空間大,海嘯才容易形成。